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人事虽有古今之分,但文章的风华俊采和哲理的亘古不易,则能超越时间空间而永恒。 *文学大家施蛰存选编 前无成例的哲理诗辑录
*139首历代哲理好诗 附录传诵至今哲理名句
*详细而简明的注释 全面又恰切的评说
*选诗重在敦品励学 文字力求明白易懂
*带你领略中国古典哲理诗歌的以“理”动人


【内容简介】

著名文学家、学者施蛰存先生,从我国历代诗歌中选出情韵和意理俱佳的哲理诗篇,辅之以准确精当、深浅适中的注释评说,带领读者走入中国哲理诗歌的殿堂。所选诗歌起自汉代,止于清代,以五言、七言为主,或音韵铿锵,节奏流美;或意气高扬,笔墨酣畅;或形象鲜明,富于理趣。这些传颂至今的经典诗篇,是古人对宇宙自然、生命流转等永恒命题的感悟和思索,其中不乏人生真理和生命智慧的洞见。千载之下,仍不失为今天的我们敦品励学、建功立业、治国持家、为人处世的准则。


【作者简介】

施蛰存(1905—2003)
生于浙江杭州,后迁居上海。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在文学创作、古典文学研究、碑帖研究、外国文学翻译方面均有卓越建设。
马祖熙(1915—2008)
江苏盐城人。现代著名诗人,曾任上海诗词学会顾问,有“江上词仙”之誉。施蛰存称其“词不下陈其年”,将其与陈维崧并称。


【目录】

001 前言

汉魏晋南北朝隋诗

002 无名氏 长歌行
004 无名氏 古诗“回车驾言迈”
006 刘 桢 赠从弟“亭亭山上松”
008曹 植 杂诗“南国有佳人”
010 鰕?篇
012 应 璩 百一诗 “细微可不慎”
014 阮 籍 咏怀
014 “炎光延万里”
016 “壮士何忼慨”
018 傅 玄 杂诗“闲夜微风起”
020 郭泰机 答傅咸“皎皎白素丝”
022 张 协 杂诗“昔我资章甫”
024 左 思 咏史
024 “主父宦不达”
026 “习习笼中鸟”
028 陶渊明 归园田居
028 “少无适俗韵”
030 “种豆南山下”
032 杂诗“人生无根蒂”
034 沈 约 咏新荷
036 咏筝
038 江 淹 班婕妤团扇
040 吴 均 赠王桂阳
042 萧 纲 如影
044 沈 炯 咏老马
046 侯夫人 春日看梅

唐诗

050 虞世南 咏蝉
052 王梵志 好事须相让
053 黄金未是宝
054 恶人相远离
055 家贫从力贷
056 李 峤 中秋月
058 郭 震 古剑篇
060 陈子昂 感遇“兰若生春夏”
062 登幽州台歌
064 刘知幾 咏史
067 张九龄 感遇“兰叶春葳蕤”
068 “江南有丹橘”
070 王之涣 登鹳鹊楼
072 李 白 妾薄命
075 把酒问月
078 行路难
080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084 杜 甫 望岳
086 贫交行
088 缚鸡行
090 孟 郊 游子吟
092 静女吟
094 韩 愈 驽骥
097 落齿
099 短灯檠歌
101 张 籍 惜花
103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有赠
106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108 放言五首(选二首)
108 “朝真暮伪何人辨”
110 “赠君一策决狐疑”
112 寒 山 鹦鹉宅西国
114 贪人好聚财

宋诗

115 富儿会高堂
116 国以人为本
117 李 贺 梦天
119 致酒行
122 于武陵 赠卖松人
124 杜 牧 赤壁
127 李商隐 .蝉
130 罗 隐 .蜂
132 杜荀鹤 春宫怨
136 范仲淹 淮上遇风
138 江上渔者
139 包 拯 书端州郡斋壁
142 欧阳修 画眉鸟
144 苏舜钦题花山寺壁146 韩 琦小桧
148 李 觏 苦雨新霁
150 邵 雍 乞笛竹
152 和张子望洛城观花
154 张 维 贫女
156 王安石 如归亭顺风
158 登飞来峰
160 江上
161 曾 巩 咏柳
163 王 令 暑旱苦热
165 苏 轼 六月二十日渡海
168 题西林壁
169 黄庭坚 牧童
170 秦 观 三月晦日偶题
172 张 耒 有感
174 李 纲 病牛
176 陈与义 墨梅
178 黄公度 分水岭
180 杨万里 苏木滩
182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83 道旁小憩观物化
184 陆 游 寓言
186 游山西村
188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
189 冬夜读书示子聿
191 朱 熹 观书有感二首
191 “半亩方塘一鉴开”
191 “昨夜江边春水生”
193 偶题三首
193 “门外青山翠紫堆”
193 “擘开苍峡吼奔雷”
193 “步随流水觅溪源”
196 辛弃疾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

元明清诗

198 李 浩 东西船行
200 翁 卷 野望
202 文天祥 过零丁洋
204 谢枋得 初到建宁赋诗一首
208 赵孟 题耕织图(耕十二月)
210 许 谦 冯公岭
213 王 冕 白梅
215 刘 基 感怀“古人盗天地”
217 高 启 寓感
219 行路难
221 方孝孺 闲居感怀
223 于 谦 北风吹
225 咏煤炭
227 王守仁 登阅江楼
230 薛 蕙 杂诗

233 俞大猷 咏牡丹
234 戚继光 盘山绝顶
236 渡江(赴粤途中作)
238 郁 植 悲歌“我欲归耕襄阳田”
241 赵执信 萤火
243 顾嗣协 杂兴
245 郑 燮 竹石
247 袁 枚 箴作诗者
249 新正十一日还山
250 赵 翼 论诗绝句
250 “满眼生机转化钧”
250 “李杜诗篇万口传”
252 闲居读书
254 张维屏 新雷
256 龚自珍 自春徂夏,偶有所触,
拉杂书之,漫不诠次,
得十五首(选录一首)
009

259 己亥杂诗
259 “浩荡春愁白日斜”
261 “九州生气恃风雷”
263 魏 源 龙门
265 谭嗣同 崆峒
268 丘逢甲 晨起书所见
270 天地
272 秋 瑾 .梅

附录


【前言】

前言

在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遗产中,诗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诗言志,歌永言,我国传统的诗歌,以抒情言志为主。言志诗也往往通过抒情来表达。这些诗歌中,虽然也有一部分是言理诗,或者是带有哲理性的诗,但所占比重较小,至于纯粹的哲理诗,更是比较少见。
哲理诗这个名词,起源于欧洲,中国本来没有这个名目。所谓哲理诗,就是诗歌中具有使人认知和理解某项有关宇宙人生哲理的诗篇。其在欧洲,古希腊诗选中存有一卷《教训诗》、一卷《伦理诗》,那可说是*早的哲理诗了。大约在一世纪初期,希腊有个名叫拜特路斯的诗人,取材《伊索寓言》,用拉丁文写成寓言五卷。同时又有拔勃利乌斯,以希腊韵文写成寓言一百二十二条。四世纪时罗马诗人亚微亚努斯,又以拉丁韵语写成寓言四十二则。这三种韵文本现今都还存在,因之可以说是古代欧洲哲理诗。欧洲中古时期,教权高于一切,于是就产生了宣扬基督教教义的拉丁文诗。文艺复兴运动以后,但丁(1265—1321)的《神曲》,弥尔敦(1608—1674)的《失乐园》、歌德(1749—1832)的《浮士德》,虽然也都寓有哲理,因为这些长诗所包含的内容,比起其中部分章节所示的哲理要宽广得多,因而已不能简单地说是哲理诗了。
在我国,儒家系统的诗歌,有一些涉及宇宙人生的哲理,不过很少以哲理为主题。道家则有一部《道德经》,因为全书是韵文体,似可称为哲理诗。但它虽谈玄理,只是借韵文为议论,节奏简单,不便歌咏,缺乏用形象感染人的那种诗的要素。因此没有人把《道德经》中的某一章选入诗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曾出现翻译佛经的高潮,其中以宣传佛教教义为内容的偈语,类似道家的玄言和欧洲中古时期宣扬基督教教义的韵语。但是这是说教的译文,没有文学味,也就是没有诗味,所以我国诗家,根本不把它列入诗歌。唐初的王梵志,中唐的寒山、拾得,多就日常事理,晓喻众人,语言通俗,可以说是中国的哲理诗人。但他们的思想,旨在警世醒俗,谦道有余而开拓不足。至于后来道士炼丹、养性、修真的歌诀,也用诗体或词体。宋代禅宗和尚的许多禅语,也多以诗体表意,但这类作品,同样没有诗味,数量虽相当可观,不能认为是诗,更谈不上是哲理诗。
我国号称诗国,尽管专门阐明哲理的诗歌和诗人并不多见,但把历来诗歌中有关哲理的吉光片羽,有选择有批判地编次起来,录其原诗,加以论述分析,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因为这类诗歌中所展示的哲理,不少如精金美玉,长期以来,光彩照人。其中有些还成为后人敦品励学、建功立业、治国持家、为人处世的准则。这对于我们有一定的积极的现实意义。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选录一些哲理诗供给他们阅读,可以启迪智慧,开拓心胸,扩大视野,从而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教益。这是本书编选的目的。
本编所录的哲理诗以五、七言为主。这是因为,四言诗盛行时期,远在周代;汉魏以后,写四言诗的诗人很少,而五、七言诗,则是流行得*长久、*广泛,作品*丰富的样式。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诗人,基本上都是用五、七言形式进行写作的。时至诗歌盛世的唐代,各种古体、近体诗均已形成。这一时期的诗作,已经非常重视语言艺术和形象思维。音韵铿锵,节奏流美,便于记诵。沿及宋、元、明、清,此风未衰。宋诗更富于理趣,与唐诗以情韵浑成取胜,成就不同,各呈异彩。因此本编录诗起自汉代,止于清代。至于先秦部分的诗歌,《诗经》、《楚辞》人所习见。其他歌谣古谚,以及古书中所引的古歌古语,虽然有些也含有哲理意味,但一般过于简单,或过于散文化,还不具有诗的韵律节奏,如: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击壤歌》)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赓和歌》)


前作示政治清明,人民各适其所之理。后作歌颂元首圣明,臣工尽忠国事,凡百业振兴都以此为依据之理。反之要是元首昏庸,臣工惰怠,那么万事都要败坏,这也是人事的一种规律。
又如,《五子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已具有民本思想,说明了人民和国家的关系。《采薇歌》:“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揭示封建社会朝代的递换,只是“以暴易暴”,对人民没有带来什么好处。《左传》引古谚:“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国语》引谚语:“众志成城,众口铄金。”《墨子》引古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凶。”《史记》引谚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些谚语、古语,有格言意味,有些也是具体而微的古诗,本篇概未具录。
本编选诗的标准,以能培养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宇宙观为指归。注重思想内容健康,艺术形式完美。使读者既能获得哲理性的陶冶,又能得到艺术性的享受。入选作品所据的底本和文字,择善而从,不主一本。作家的排列,按照年代先后,各家都列有简明的小传。一家之中,先古体后律绝;先五言后七言。所选各诗,在原作之后,都做了比较详细而又简明扼要的注释,或仅释词语,或兼说明句子大意。难字附有注音。每篇注后都有对全诗的评说,使诗中哲理得到深浅适中的阐明,文字力求明白易懂,不作烦琐的考证。
由于我国诗歌浩如烟海,编选哲理诗专辑,前无成例。本编虽然参考了不少资料,仍然难免挂一漏万,甚至竟有遗珠之憾。加以编者限于水平,在辑录、注释、评说等方面,一定还存在若干缺点和错误,希广大读者及海内名家不吝指正,实为深幸。


【书摘与插画】

长歌行①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②。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③。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④。
百川归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①这是汉代乐府诗,属《相和歌•平调曲》,声调久已失传。②青青:植物少壮时的颜色。葵:向日葵。朝露:清晨的露水。晞(xī):晒干。③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布施。德泽:恩惠。④秋节:指秋季。焜(kūn)黄:枯黄。华叶:花和叶。
[评说]
这首古诗由欣欣向荣的园葵起兴,然后产生联翩的感想。万物盛衰有时,时光春秋代谢,人们是无法改移的。人生有限,盛年难再,趁少壮时期,应当及时努力,才能不负年华。全诗思想积极,感情健康。
起笔四句,气象蓬勃,透露出春天的生机,青春的可爱:在园子里生长着的青青的向日葵,叶面上充满了朝露,正待阳光把它晒干;温和的阳春,布施它的恩泽,从而使万物发出生命的光辉,枝枝叶叶都带着青春的喜悦。“常恐秋节至”四句,旨在说明“光阴一去不复返”这个自然之理。诗人时常耽心,一到秋季,芳华茂盛的草木,都会变成枯黄凋落。而且春秋代序,逝去的时光,好比百川归海一样,东流之后,再没有西归的时候。百川到海,本为人所共知的事实;但到海之后不复再回,人们常常觉察不到。一经诗人说破,不免使人心惊。因而转出结尾二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勉励人们在少壮的时候,要力求有所建树。否则空待年纪老大,再行悔恨那就来不及了。
全诗启示人们应珍惜年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句,集中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惜时的精神,因而已成为长远流传的格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