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系钱穆先生专门讨论庄、老两家思想之著作。于考求其书之时代背景外,又探访其书中思想之前后承继,以其所承所继为线索,会通而观,比定老子庄子其著作之出世年代。又据某家思想所特用之专门术语,发现此一家精神独特思想所寄。


【作者简介】

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目录】

自序

上卷

中国道家思想之开山大宗师——庄周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博大真人——老聃

关于老子成书年代之一种考察

再论老子成书年代

三论老子成书年代

中卷之上

道家政治思想

庄老的宇宙论

释道家精神义

庄子书言长生

庄子薪尽火传释义

道家与黄帝

中卷之下

比论孟庄两家论人生修养

庄子外杂篇言性义

老子书晚出补证

庄老太极无极义

庄老与易庸

下卷

记魏晋玄学三宗

王弼郭象注易老庄用理字条录

王弼论体用

郭象庄子注中之自然义
【前言】

自序

近人论学,好争汉、宋。谓宋儒尚义理,清儒重考据,各有所偏,可也;若立门户,树壁垒,欲尊于此而绝于彼,则未见其可也。清儒以训诂考据治古籍,厥功伟矣。其谓“训诂明而后义理明”,说非不是。惟求通古书训诂,其事不尽于字书小学,《尔雅》《说文》,音韵形体,转注假借之范围。此属文字通训,非关作家特诂。如孔孟言仁,岂得专据字书为说?即遵古注,亦难惬当。阮元有《论语论仁篇》《孟子论仁篇》,遍集《论》《孟》“仁”字,章句缕析,加以总说,用意可谓微至。然所窥见,仍无当于孔孟论仁之精义。昔朱子告张南轩,已指陈其症结所在。此必于孔孟思想大体,求其会通,始可得当,而岂寻章摘句,专拈《论》《孟》有“仁”字处用心,谓能胜任愉快乎?又况抱古注旧训拘墟之见,挟汉、宋门户之私,则宜其所失之益远矣。

清儒于考据,用力勤,涉猎广,而创获多。然其大体,乃颇似于校勘、辑逸之所为。跖实有余,蹈虚不足。施于每一书之整理,洵为有功。其于古人学术大体、古今史迹演变,提挈纲宗,阐抉幽微,则犹有憾。此必具综合之慧眼,有博通之深识,连类而引伸之,殊途而同归焉;此亦一种考据,岂仅比对异同,网罗散失之谓乎?清儒于小学音韵,造诣深者,差已睎此境界,其他犹悬然也。

清儒亦有言,非通群经,不足以通一经。推此说之,非通诸史,亦不足以通一史;非通百家,亦不足以通一家。清儒考据,其失在于各别求之,而不务于会通。章实斋号为长于平章学术,其分别清儒为学途辙,谓浙西尚博雅,浙东贵专家。其实博涉必尚会通,否则所涉虽博,而仍陷于各别之专。清儒往往专精一史,专治一子。一史一子已毕,乃又顾而之他。故所繁称博引,貌为博而情则专,实未能兼综诸端,体大思精,作深入会通之想也。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