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2020年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

细心观察,勤于思考,你会发现身边无数有趣的生物学现象。


【内容简介】

春天的田野里、花丛中会有美丽的蝴蝶翩翩飞舞,夏天到了,茂密的大树上有知了鸣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是不是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虫子呢?人们总会用好奇的眼光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脑袋里也会冒出许多的问号,我们周围的世界,与我们人类共同生存的生物到底还有些什么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生存智慧呢?它们又有怎样的爱恨情仇呢?
有趣的昆虫,有趣的故事,只要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周围的世界就是一个充满乐趣的生物共生圈。来,跟随我们这套书,跟随轻松有趣的文字,让我们再次深入观察周围的世界,体会别样乐趣的昆虫世界。


【作者简介】
柳德宝
中科院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青少年科技报》大学中文版责任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作家,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作家。著有《生活中的生物学》一书,荣获第四届中国图书一等奖。

【目录】

*章 生物界的爱恨情仇
动物的共生与相克
害虫的克星——鸟类
30万只青蛙与30亿只害虫
猫和老鼠
丝兰蛾与丝兰的故事
马蜂斗螳螂
小蜘蛛为何能制伏大蜈蚣
蚂蚁捕蝉记
蚂蚁的朋友和敌人
蟋蟀的姻趣
用蚊子来消灭蚊子
微型花园里的哨兵

第二章 赖以生存的生物环境
地球上处处有昆虫
都市的病态——污染
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21世纪的生物资源
森林、水、空气
野草的贡献
动物的“维生素”——土壤
生物的濒危——向人类敲响了警钟
一叶知秋

第三章 科技前沿大揭秘
21世纪的生命科学
昆虫资源的开发与展望
克隆大熊猫是否可能
摧癌魔弹——单克隆抗体
微胶囊为农业服务
装在细胞里的药物
病毒都是杀手吗?——从微生物谈起
从橘子皮上的绿绒毛说开去
从石油中提取“血液”
给作物“种痘”
我国对人工寄生卵研究获成果
近代医药学的新课题——蜂毒

后记


【前言】

在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索,就不难发现身边有趣的生物学难题,比如:蚕宝宝为什么爱吃桑叶、会吐丝,米蛀虫为什么可以不喝水,苍蝇为什么难打,跳蚤为什么难捉。生物界充满趣味盎然的爱恨情仇,由此产生奇妙的动物共生与相克现象,其间小蜘蛛居然能智斗大蛇而取胜,植物不靠农药却能吃掉害虫,克隆了猴子又能克隆大熊猫……物种演绎出丰富而精彩的生命现象。在19世纪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孟德尔(G.Mendel)研究的基础上,摩尔根(T.Morgan)成了现代遗传学的鼻祖。后来学者又提出了基因学说,促使如今科学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学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历经几十年的学术科研、普及提高工作,生物学已拓展成包括分子生物学在内的生命科学,它与自然科学中的各种学科纵横交叉,构成了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以此学科为导向,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从没间断过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和关注,尤其是对昆虫学这门专业的学习。我关注国内外的相关创新、发现,不断地进行文献摘录、积累资料、编制卡片。在长年累月的学习研究中,更参考其中的昆虫生态学、生理学知识,编写了不少喜闻乐见的普及文章。


生活中的生物学

在这套“生活中的生物学”丛书的编辑工作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聘请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青年硕士生唐艳同学为本人整理书稿。她在对书中章、节的编制整理上,充分发挥了她的特长。她以坚实的生物学基础,以浓厚的兴趣,不顾体倦神疲,全身心地投入,精细地编目辑录,使书稿凸显出层次、系列,使我从中获得启迪。谨致谢意

柳德宝
2018年7月5日


【免费在线读】

后记
爱妻走了,我在孤独中才知道出入人间仅需一口气,却伴随着难以忘怀的、长长的、深深的情,我热泪盈眶,暗泣断肠。
她回望人间,*后一眼只是落在我身上,叮嘱我莫悲伤,化悲伤为能量,把以前没有做完的文字残稿,以及那些已发表的文章,补阙整理,重振心态,继续把路走下去。
于是在凄凉而沉痛的思念中,我把发表在各大报纸、杂志、综目中的文章翻了出来。这是她缠绵病榻之时为我搜集、剪辑、编排在一张张的白纸上,又分类编目供我有序地查改的,计算下来有200篇之多,予以重新出版。
在此,为了寄情已故的爱妻,谨献此书。
在此,谢谢出版社的领导、编辑出版了此书。
柳德宝
2018.1.8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