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刘邦,中国历史上*个平民皇帝,白手起家到一代帝王,本书为你揭秘职场千年不变的金科玉律。

◆刘邦,一介布衣,文不能书,武不能战。一个不务正业的市井无赖,何以成为人生赢家?本书告诉你答案。

◆作者重新全景再现一场智慧与权欲的经典博弈,带你领略帝国开创者刘邦灵活的处世智慧和令人叹服的管理学技巧。


【内容简介】

想仕途平步青云,就要跟对人、带对人、做对事。

想职场一路凯歌,就要能服人、愿分享、懂博弈。

一个不务正业的市井无赖,何以成为人生赢家?

生猛有趣的楚汉历史读本,带你领略帝国开创者刘邦灵活的处世智慧和令人叹服的管理学技巧。


【作者简介】

朱耀辉

笔名浪子,自媒体人,天涯论坛知名写手,“90后”新锐历史作家。青海省互助县人,求学京城,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自幼喜好文史,博览群书,学富思博,拥有深厚的国学和史学功底。大学期间开始文学创作,诗词作品曾获省级荣誉和奖励,欲以文学之法,书写千年历史,并载笔者思道。已出版《大变革时代:晚清》《从一介布衣到帝国宰相:李斯传》。


【目录】

*章 草泽“龙种”/1

人生没有*晚的开始 /1

龙的传人 /4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6

识人是用人的前提 /8

人生始于立志时 /11

大言欺人却得娇妻 /14

三尺剑,斩白蛇 /17

第二章 帝国余晖 /21

帝国的合法性焦虑 /21

懂政治更要懂人心 /24

胡亥,大秦帝国的掘墓人 /27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0

第三章 沛县起义 /33

待机而动,进退有方/33

顺从民意做沛公 /36

亲密战友雍齿叛变了 /39

张良:从侠客到帝王师 /42

第四章 风云初涌 /47

伯乐对一个人到底有多重要 /47

项羽的志气:彼可取而代也 /50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53

陈婴:名利面前克制自己 /55

第五章 刘项合兵 /59

仁心才是硬道理 /59

打出旗帜很重要 /62

别让自信变自大 /64

伎俩面前,用实力“打脸” /69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73

第六章 沛公西征 /78

别人看不见的,才是机会 /78

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 82/

入秦关,谋江山 /86

约法三章 /89

民心,还是民心!/94

下属的意见,领导必须斟酌采纳 /96

第七章 鸿门之宴 /99

论“危机公关”的重要性 /99

化被动为主动 /103

鸿门宴上,项羽输在哪儿了? /108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111

第八章 霸王分封 /115

利益分配是个技术活儿 /115

组建核心团队很重要 /118

弯下腰做汉王 /120

韩信:不与烂人烂事纠缠 /123

萧何月下追韩信 /128

第九章 还定三秦 /132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132

高位审视,才能找到突破点 /135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138

彭越:规则意识很重要 /139

适当示弱,巧妙转移火力 /142

第十章 楚汉争雄 /145

留住人才:以真心换真心 /145

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 /147

得道多助,人心是事业的基石 /151

彭城之战,刘邦为何一败涂地 /153

实施股权激励,向刘邦看齐 /157

外交谈判是门艺术 /160

第十一章 韩信北伐 /163

先得人心,再得天下 /163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166

张耳、陈馀的塑料兄弟情 /169

“聪明过人”必将自食恶果 /171

教条主义要不得 /173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175

第十二章 生死突围 /179

格局决定高度 /179

信任毁了,人心就没了 /182

战略比战术更重要 /185

快速掌握主动权 /188

小不忍则乱大谋 /191

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宽容征服 /193

第十三章 龙战于野 /196

郦食其:一人之辩强于百万之师 /196

争功的韩信 /199

狮子也会败给狐狸 /202

齐国封王,刘邦*次动了杀机 /204

面对三分天下的诱惑,韩信犹豫了/206

第十四章 垓下悲歌 /211

刘邦耍起无赖,项羽也无可奈何 /211

项羽前脚刚走,刘邦就撕毁了盟约 /214

韩信和彭越的心思 /217

性格决定命运 /218

为什么*后赢的是刘邦 /222

第十五章 君临天下 /227

有一份坚守叫作道义 /227

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 /229

“劝进”是门技术活儿 /232

有等级才会有秩序 /234

一个好汉三个帮 /237

第十六章 翻云覆雨 /241

田横:气节比性命更重要 /241

季布:你的宽容必定会有回报 /244

丁公:如果没有忠诚,能力无足轻重 /247

韩信:成在疆场,败在官场 /249

第十七章 北疆忧患 /253

懂得隐忍,见得月明 /253

玩什么都别玩自负 /256

学会选择,懂得适时放弃 /260

第十八章 未央风云 /264

管理者如何稳定人心 /264

韩信:锋芒太盛遭人妒 /267

张良:前半生拿得起,后半生放得下 /270

唯有不懈奋斗,才是人生的常态 /273

借力者强,借势者智 /277

人生需要永不言败 /279


【前言】

年少只知项羽勇, 中年方懂刘邦难

  对于刘邦的认知,*初源于他的那首《大风歌》。

  *次读到《大风歌》,是在十多年前的初中阶段。那时的自己在读到这首诗时,心中热血涌动,豪情万丈,为刘邦的见识和胸襟佩服不已。

  多年后,当我在社会上奋斗打拼,几乎快被磨去棱角和锐气时,再一次读到这首诗,忽然很想哭。那一刻,我*次触及了刘邦的内心世界,抛开胜利的欢喜和游子归故乡的荣耀,我看到了年迈的刘邦对于自己事业未尽的深深遗憾,这是一曲胜利者的人生悲歌!

  那一刻,我忽然泪流满面。

  从那一刻起,我决定重新认识一下这位汉帝国的开创者。

  当我重新梳理他的历史时,却发现他身上掩盖着厚厚一层的历史尘埃,遮盖了他本来的面目。大龄晚婚、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贪酒好色、蹭吃蹭喝、满嘴大话,这些都构成了刘邦的人生底色,怎么擦也擦不去。

  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布衣起家,*终成功登上九五之位的皇帝,难道这就是他的全部标签?这样一个满身缺点的泼皮无赖,为何*终能击败西楚霸王项羽?

  事情一定没有这么简单。

  怀揣着这样的目的,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翻开了手头那本早已泛黄的《史记》,再一次穿越时光,回到了秦末汉初那段岁月。

  这一次重读,我又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刘邦。

  这个刘邦,虽然也是满身缺点,但我却从他放浪形骸的外表下,看到了一个任侠重义、领导能力突出、不拘小节的形象。

  为了追随自己的偶像,成年后的刘邦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他孤身一人,远赴魏国大梁,想到信陵君门下做一名门客。

  不巧的是,等他到大梁城时才得知,信陵君已经去世好几年了。

  这时,有个叫张耳的人对他说:“走吧,跟我去外黄,包吃包住。”

  刘邦就这样跟着张耳,度过了一段任侠尚义的游侠生涯,而这段经历也让他养成了崇尚自由、豁达大度的性格。

  常常有人提出异议,为什么刘邦这样一个地痞无赖,却能驾驭各色人物?上到身为贵族的张良、县吏萧何,下到游士陈平、狗屠樊哙、落魄贵族韩信、车夫夏侯婴、强盗彭越,都心甘情愿为他卖命?他身上到底有何魔力?

  这就要说到刘邦卓越的领导能力了。不得不承认,刘邦本身的文化水平确实不高,草莽出身的刘邦,没有专门学习过领导力之类的管理学课程,但他知人善任,给下属充分授权。刘邦作为统帅,知道把手下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让韩信带兵、让张良谋划、让萧何治国,让人才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是刘邦用人的核心。

  汉王朝建立以后,在和臣僚探讨汉兴楚亡的得失时,刘邦曾经指出: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仅要维护权力、运用权力,还需要适时适度、通过各种方法把自己的权力放给自己的下属,让他们充分施展个人能力去完成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领域的任务,从而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

  在此过程中,刘邦虽然经历了鸿门宴的屈辱妥协、彭城之战的惨败、荥阳突围的狼狈以及与项羽对阵时中箭的凶险,但他凭借着身边的这群哥们儿弟兄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居然挺了过来,在*后一战中击败项羽、夺得天下并建立了大汉王朝。他用自己的实际经历证明,人生,没有*晚的开始!

  然而,在光芒万丈的功业后面,我却看到了一颗孤寂的心灵。

  年少只知项羽勇,中年方懂刘邦难。即便贵为皇帝,刘邦依然有很多的无可奈何。

  在登上皇位后,他的人生关键词依然是忙碌。那些分封的异姓王在封国并不安分,时不时地出来捣乱。他不放心,本想派太子刘盈领兵出征,但是所有人都说太子不行,连自己的皇后吕雉也哭哭啼啼地说:上虽苦,为妻子自强。无奈之下,刘邦只能强撑病体,一次又一次地领兵出征,到各地去灭火。

  面对自己心爱的戚夫人和幼子刘如意,刘邦本想改立太子,不料却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对。在吕后的安排下,太子甚至请来了刘邦也请不到的“商山四皓”,为太子站台。年迈的刘邦猛然发现,太子一党早已根深蒂固,而那个相濡以沫的妻子吕雉,也表现出了对权力的极度渴望。面对这一切,刘邦却无能为力,他甚至想到,自己身为天子,却可能保护不了*心爱的女人!

  晚年的刘邦猜忌之心日重,他甚至不相信与自己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卢绾,也不相信自己的妹夫樊哙。他不惧死亡,但在权力中浸淫多年的他,早已被权力吞噬,愈发变得患得患失,*终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

  你见证了他的崛起和荣光,也目睹了他的归途,原来,命运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2019 年3 月31 日凌晨,写于西北一座雨水中荒凉的城


【免费在线读】

待机而动, 进退有方

  当反秦起义的烽火传遍九州时,沛县县令坐不住了。胆小怕事的他担心被反秦的怒火所淹没,为此召来县里的萧何和曹参商议。商议什么呢?

  造反!

  萧、曹二人都是县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们二人的建议是,县令作为秦朝的官吏,现在背叛秦朝,率领沛县的子弟起义,恐怕没有人会信服。不如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先行起义,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取得民众的信任。

  一句话:信誉度不够,找外援!

  谁是那个外援呢?

  刘邦!

  可是,刘邦现在身在何处?

  萧何和曹参相视一笑,这就不劳大人您操心了,我们肯定能找到他。

  在萧何和曹参二人的授意下,樊哙迅速赶往芒砀山深处,去寻找刘邦。

  那么此时的刘邦,在芒砀山干什么呢?

  两个字:蛰伏。

  芒砀山秦时属于砀郡,今在河南永城市境内,是一片泽国,诸多河流纵横其间,周边全部是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按照《史记》的记载,秦始皇听信方士之言,于死前一年巡游东南方,以镇天子气。刘邦也就是在那时解散犯人,带领众人上了芒砀山的。

  那时的秦始皇正雄心勃勃,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在东南大地四处游历,勒石刻功,宣扬自己的伟大功业。刘邦虽早有反秦之心,但却不敢太过招摇,只能隐匿在芒砀山的山野水泽之间,当个逍遥快活的山大王。

  那么刘邦在芒砀山待了多久呢?不到一年。

  当嬴政回到咸阳,中途暴毙的消息传来后,跟随刘邦一同上山“闹革命”的司机夏侯婴坐不住了。这支队伍自打上山后就一直谨小慎微,不敢公然举起反秦的大旗,无非是顾忌嬴政还健在,大秦的黑色铁骑还一如既往地凌厉雄壮。而如今嬴政已死,在胡亥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政策下,各地民心思动,此时不举义旗,更待何时?

  夏侯婴曾不止一次地对刘邦说:主公,时候到了,咱们反吧!只要您一声令下,我这就带人杀向县衙!

  每当这个时候,刘邦总会笑着安抚跃跃欲试的夏侯婴,轻轻说一句:再等等,还不到时候。

  夏侯婴很焦躁,什么时候才是时候呀?

  刘邦告诉他,秦始皇曾说过,东南有天子气,我们先少安毋动,看看形势再说。再者,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不妨慢人一步,等待时机。

  面对瞬息万变的局势,蛰伏也是一种策略,耐心等待恰当的时机才是聪明人的正确选择。

  狼在冰天雪地中等待经过的羊群,所付出的是坚强的勇气和耐心。那些飞速奔跑的羊出现了,但如果不是*好的机会,狼会一直等待,直到那只又老又笨的羊出现,才腾身而起,抓住用等待换来的美食。

  蛰伏不是沉寂,恰恰是爆发的潜台词。

  为什么需要蛰伏?一为保存自己,二为等待时机。

  你有才华和潜力,但是没能力和机会,这时乱出风头就很容易被消灭在萌芽状态,或者是来自别人的直接打压,或者是在困境中一蹶不振,所以《周易》中说:“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古今中外,默默隐忍,蛰伏制胜的例子比比皆是。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带了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勾践很懊悔当初没有听范蠡的话,经过一番商议,派出了文种到吴王大营里去求和。

  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征得了夫差的同意后,勾践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给夫差当马仔,几年以后被放归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蛰伏二十年,终于灭掉吴国,成就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

  楚庄王即位时四个权臣专断,朝政大权不在自己手上,他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为了自身和楚国的安危,楚庄王不得不忍住权臣的欺凌,等待夺权的*时机。

  楚庄王收敛锋芒,三年不理朝政,待四大权臣自相残杀的时机到来,他一鸣惊人,外抵强敌,内清权臣,重振国家,成为楚国*有成就的君主,也登上了春秋时代的霸主地位。

  而彼时的刘邦躲在芒砀山的水泽间,暗暗等待时机。每一个英雄人物的出场都离不开时代变革带来的机遇,如果没有这种机遇,英雄往往什么都不是。

  刘邦的幸运是他遇到了一个乱世,一个所有准则和定义都可以被打破的时代。

  当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到芒砀山泽时,刘邦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等待已久的时机,终于来临了!

  即便如此,刘邦依然没有带着队伍立即下山,冲进郡县的县衙。他还不确定沛县县城内的情况,以及父老乡亲对于举兵反秦的态度。这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他需要尽快与萧何与曹参取得联络,了解家乡的动态,在没有充分了解局势前,刘邦不敢孤注一掷。

  不掌握所有事实就做出决策,要冒很大的风险。

  面对山雨欲来、民心思动的混乱局势,刘邦不断地派出暗探,下山四处打探消息,了解各地的起义军动态和秦军的调动情况,并加以综合分析。同时,刘邦也在暗中与萧何曹参二人书信联络,共同探讨眼下的局势。

  有人说,人生中有两场*艰难的考验:等待时机到来的耐心和面对一切际遇的勇气。很幸运,这两点,刘邦身上都具备了。

  很快,刘邦等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