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编写本书的初衷,是为生命科学和医学专业的普通化学教学提供更合适的教材。考虑到一些生命科学专业,特别是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化学课程只包含"普通化学"和"有机化学",未开设"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等后续课程,在编写本教材时特别注意充实了元素化学、化学动力学和结构化学等三方面的内容。但是,本书并不限定用于生物、医学类专业,从内容到结构,本书完全可以作为化学专业和其他需要修读"普通化学"课程学生的教材。


【内容简介】

  《普通化学》分为两部分,即化学原理部分和元素化学部分。化学原理部分涵盖:气体、液体和溶液;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的速度;化学反应的限度;酸碱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与电化学基础;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元素化学部分涵盖:s区与ds区元素;p区元素;d区与f区元素;定性分析。


【作者简介】

  高松,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大教务长。


【目录】

绪论
一、 什么是化学--化学概念的历史演变
二、 化学与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关系
三、 如何学好化学?
**单元 物质状态
第1章 气体与液体
1.1 气体
1.1.1 理想气体定律
1.1.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1.1.3 混合气体分压定律
1.1.4 实际气体和van der Waals方程
1.2 液体
1.2.1 气体的液化
1.2.2 液体的气化
1.3 液固转化与平衡
1.4 水的相图
第2章 溶液
2.1 溶液的浓度
2.1.1 质量分数
2.1.2 摩尔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
2.1.3 质量摩尔浓度
2.1.4 体积分数
2.1.5 物质的量浓度
2.1.6 ppm和ppb
2.2 溶解度及其经验规律
2.2.1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定义
2.2.2 溶解度的相似相溶规律
2.2.3 过饱和现象
2.3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2.3.1 蒸气压下降
2.3.2 沸点升高
2.3.3 凝固点降低
2.3.4 渗透压
2.4 电解质溶液
2.4.1 Arrhenius电离学说
2.4.2 强电解质的活度与活度系数
2.5 胶体溶液
2.5.1 溶胶
2.5.2 大分子溶液
2.5.3 表面活性剂与缔合胶体
2.5.4 胶体溶液的特性及其应用
第二单元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平衡
第3章 化学热力学--反应的方向
3.1 化学热力学常用术语
3.2 热化学
3.2.1 反应热的测量
3.2.2 焓与焓变
3.2.3 热化学方程式
3.2.4 热效应的计算
3.3 化学反应的方向
3.3.1 焓变与自发反应
3.3.2 熵变与自发反应
3.3.3 Gibbs自由能变与自发反应
第4章 化学反应的限度
4.1 化学平衡及其特点
4.2 平衡常数与反应的限度
4.2.1 平衡常数K
4.2.2 平衡常数与Gibbs自由能变
4.2.3 多重平衡
4.3 化学平衡的移动
4.3.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3.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3.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3.4 van't Hoff-Le Chatelier原理
第5章 酸碱电离平衡
5.1 酸碱质子理论
5.1.1 酸碱的定义
5.1.2 酸碱电离平衡(质子理论)
5.1.3 酸碱的强弱
5.2 水的自耦电离平衡
5.3 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5.3.1 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含离子型)
5.3.2 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含离子型)
5.3.3 两性离子的电离平衡
5.4 酸碱电离平衡的移动及同离子效应
5.5 缓冲溶液
5.5.1 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作用
5.5.2 缓冲溶液pH的计算
5.5.3 缓冲溶液的配制
5.6 酸碱中和反应
第6章 沉淀溶解与配位平衡
6.1 溶度积
6.1.1 溶度积Ksp的定义
6.1.2 溶度积和溶解度
6.2 沉淀的生成
6.2.1 溶度积原理
6.2.2 沉淀的完全度
6.2.3 同离子效应
6.2.4 盐效应
6.3 沉淀的溶解
6.3.1 发生酸碱反应
6.3.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6.3.3 发生配位反应
6.4 沉淀的转化
6.5 分步沉淀
6.6 配位平衡
6.6.1 配位平衡和稳定常数
6.6.2 配位平衡与多重平衡
第7章 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基础
7.1 氧化数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7.1.1 氧化数
7.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7.2 原电池
7.2.1 原电池的定义
7.2.2 原电池的组成
7.2.3 电极类型和电池符号
7.3 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势
7.3.1 电池电动势
7.3.2 电极电势
7.4 标准电池电动势与氧化还原平衡
7.4.1 电池电动势和Gibbs自由能变的关系
7.4.2 标准电动势和平衡常数
7.5 标准电极电势的计算
7.5.1 由标准Gibbs自由能变计算
7.5.2 由已知电对的E计算
7.6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7.6.1 Nernst方程
7.6.2 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7.6.3 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7.7 电极电势及电池电动势的应用
7.7.1 电极电势的应用
7.7.2 电池电动势的应用
7.8 化学电源简介
7.8.1 原电池
7.8.2 蓄电池
7.8.3 燃料电池
第三单元 化学动力学
第8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机理
8.1 化学反应速率
8.2 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8.3 反应级数
8.3.1 一级反应
8.3.2 二级反应
8.3.3 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