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全书四色印刷,收录NASA精彩照片

2. 北京师范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审订

3. 2019年法国驻华大使馆傅雷出版资助

4. 精选天体物理学关键问题,科学知识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52篇诗意文字勾勒出的宇宙图景

5.日常闲暇、通勤路上,随时透过诗意文字,与天体物理学家一起仰望星空

6. 黑夜代表着所有发现的空间,人类与宇宙的所有对话都发生在夜里

已知*古老的恒星能带给我们什么信息?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

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

为何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无与伦比的时代?

7. 繁星点点的天空是遥远的星际空间与星系际空间的巨大图景,是观测世界的可能性,直至宇宙尽头

"

其他图书推荐:


【内容简介】

"为什么夜晚是黑色的?黑洞是什么?为什么宇宙会存在?我们存在于何处?我们的死亡意味着什么?当代的伟大发现会对人类思想和宗教思想产生挑战吗?

宇宙的历史,就是我们人类的历史。将近140亿年前,在无尽的荒芜之中,没有结构、没有形态,恒星们是如何以一种原始的方式诞生的?在太阳和地球形成之前,恒星核心部位的高温是如何生成所有构成我们人类的原子的?围绕着太阳运转的行星们,尤其是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地球又是如何演化,*终成为孕育生命的摇篮的?

本书中,作者用52篇精炼的文章,回答了天体物理学领域的若干关键问题,同时也极具人文关怀的邀请读者共同探索并反思我们在宇宙中的存在,以及这个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加深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并且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正是我们生存于其中的、宇宙世界的一部分。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茜尔维沃克莱尔是法国空间天体物理学实验室的天体物理学家,图卢兹第三大学的荣誉教授,法国大学科学院的名誉会员,法国国家航空航天学院的成员。著有《元素的诞生:从大爆炸到地球》和《天体音乐》。

译者

孙佳雯,英法双语译者、自由撰稿人,擅长翻译科普类、社科类作品。拥有理学学士、社会学硕士学位。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候选人,旅居法国多年。愿以翻译为桥梁,沟通古今上下东西文化,跨越知识与日常之鸿沟,让科学变得亲切,让眼界更加宽广,让心灵获得自由。

审订者

付建宁,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天体物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要研究领域为恒星脉动与星震学,共发表学术论文 130 余篇,其中 SCI 期刊论文 80 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

"


【媒体评论】

开拓新的视野,认识天文之美,思考宇宙之奇。

——付建宁,北京师范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

我们生活在一个无与伦比的时代,在过去的近一百年中,科技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更为丰富,也让宇宙探索愈是深入:卫星上天了,甚至 一些已经飞出了太阳系,而人类也已经登上了月球,在未来也有可能登上其他行星,而我们正在以多个视角审视着我们的星球和宇宙, 很多新的天体和现象也被发现,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正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法国知名的天文学家的沃克莱尔教授,选取了50多 个天文小主题,展开了一场与宇宙间的对话。作者以其特有的讲故事的表述方式,娓娓道来,如饮醇酒,回味不已,非常值得阅读。

——苟利军,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目录】

"中文版序言

一个无与伦比的时代

一个小蓝点

时间尺度

从马背到空间探测器

作为行星的地球

太空中的地球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

人类的天空

夏之天空,冬之天空

黄道十二宫

群星,我的梦想与现实

天体音乐

月亮与潮汐

宇宙大爆炸

万物复苏

盖亚卫星

诞生,起源,创世

真实的宇宙,被观测的宇宙

夜之黑

飞向群星

宇宙早期混沌

罗塞塔号探测器

银河系

猎户座大星云

佩雷斯克村的领主

已知恒星中古老的那一颗

这到底有什么用

宇宙大爆炸的化石

测量宇宙

地外海洋中有生物吗

光速:一个基本物理常数

仙女座星系

银河仙女系

太阳系的死亡

旋涡星系与暗物质

一种看不见的物质

重子物质

宇宙大爆炸的原初光线

宇宙曲率

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

多重宇宙

天文学的夏天

未来沉思录

结论 当代的伟大发现是否挑战了人文与宗教的思想

译后记 法国人眼中的星空什么样

"


【前言】

"很久以前,人们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堂围绕着地球,好像一枚茧。在茧以外的世界,一切都是完美的。那里是神圣的天国,除非死亡,否则不可能抵达。在很多文明当中,世界主宰,也就是那些至高无上的领导人,都从上天那里获得智慧。即所谓的君权神授。每年冬至的时候,古代中国的帝王——“天子,都在祭天神坛前跪下,接收来自上天的启示,然后指示其统治的人民具体的做法。于是,人类等待着来自上天的命令,这些命令由那些半人半神的统治者负责传达。所有人都屈从于帝王的权力,以换取后者的保护和生命财产安全。

后来,时代变了。地球变成了一颗行星,与其他行星一样围绕着一颗小小的恒星——太阳——运转,而太阳也不过是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中2000亿颗恒星中普通的一颗。我们现在知道了,宇宙中有很多像太阳这样拥有行星系统的恒星。宇宙中已经演化出的星系有数千亿个。人类发现,在宇宙这片浩瀚无垠的空间中,自己并不占据任何特殊的优侍。天穹的保护被撕开了,人类开始面对这片无穷无尽的广袤……

我们生活在人类历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时代。有史以来次,地球上的生物开始离开地球前往外太空。人类登上了月球,还会有人再去,有一些人在不久后的将来会去火星。除了人类的太空探险,我们还向宇宙中发射了空间探测器、机器人、飞行器,以便近距离地研究太阳系行星及它们的卫星。

在地球的大气层之上,那些环绕地球运行的仪器能够以一种人类过去从未有过的方式来观测宇宙天体。没错,地球的大气层拦截了大部分来自宇宙的射线,尤其是X射线和伽马射线,还有红外线。太空望远镜则能够通过所有射线来观测深空,获得对宇宙及其演化和起源更好的认识。

太空探测器同时还能够让人类从远处观测地球——一个迷失在无限广袤中的小蓝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感觉得到,人类实际上是一个整体,而所有的生命都被捆绑在一艘叫作地球的太空飞船上,我们面对的情境是一样的,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于是,人类终于破而出。这种对于过时的价值观的挑战,导致了人类对于自己新的宇宙身份的探寻。当代人类认知速度的加快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没有人能够忽略它。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从普遍意义上说,我们看待地球、太空,看待天文尺度上发生的现象的视角,都在以一种引人注目的方式发生改变。

宇宙的历史,就是我们人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在将近140亿年前,在无尽的荒芜之中,没有结构、没有形态,恒星们是如何以一种原始的方式诞生的。在恒星核心部位的高温,在太阳和地球形成之前,是如何生成所有构成我们人类的原子的。围绕着太阳运转的行星们,尤其是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地球又是如何演化,终成为孕育生命的摇篮的。

在这种背景下,这本书请读者们一起反思我们在宇宙中的存在,以及这个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在本书中,读者们可以看到关于人类认知演化的信息及必要的解释说明,另外,这本书还打开了很多质疑的空间。这本书的写作方式秉持着一种开放性的、建设性的态度,它请读者们解开枷锁,离开那个过于狭窄的、我们受囿于其中的世界,后退一步,直面那些需要从超越我们日常生活习惯的新层面上看待的事实。

很高兴能够将这些认识和疑问传递给我的中国朋友们。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建立在古老的、丰富的、多种多样的文化与历史之上,成为全世界人类的共同演化框架下的一种催化剂。

茜尔维沃克莱尔

20176

"


【书摘与插画】

"从马背到空间探测器

早在公元前几千年的时候,史前人类就已经发现,当他们爬上马背骑马而行时,比步行速度更快。于是他们驯化了这种动物。他们不但策马而行,还将马套上二轮战车,用来运输人和货物。公元前2500年左右,辐条轮的发明使制作更轻便、更快速的马车成为可能。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马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有效率,二轮战车被豪华四轮马车、驿站马车、兼载游客的邮件马车所取代,但骑马依然是全世界范围内快速的交通方式。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千年,一直到1900年,也就是距今仅仅一百来年以前。然后,内燃机出现了,随后出现了辆汽车。并且,仅仅在几年之后,架比空气重的飞行器就试飞成功:风神,由法国工程师克雷芒阿德尔发明的架飞机,成功地在距离地表20厘米的高度飞行了50米。

对于此时生活在这个不可思议的时代的人们来说,他们会不会想到,在不到一个世纪之后,人们居然成功地实现了月球行走?

这个故事非常有象征意义。几千年以来,人们一直寻求改善他们运输的有效方法——马车。虽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都是在一条已知的道路上前行。在19世纪后期,巴黎人开始担心,如果任由这种交通工具持续地发展下去,他们的城市总有一天会被马粪所淹没。但就在短短几年后,突然间,因为几位天才的横空出世——当然,也因为孕育新生事物的土壤已经准备好了——大量的发明、发现猛然间颠覆了人类熟悉的世界,于是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科学发现,如同其定义那样,总是在常规路径之外被实现。人们不可能提前知道未来有什么会被发现。当然了,研究计划必须被提前设计好,研究的方向应该是确定的,但是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并且牢记这样一点,即我们的研究在未来的某一刻一定会离开既定的轨道,因为大自然总会给我们惊喜。

我们为什么需要做研究?为什么不能老老实实地待在原有的角落,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绞尽脑汁去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对于这个问题,我能够提供的答案就是,这是人类精神深处的愿景的一部分。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需要理解这个人类生于斯长于斯的世界。

这一百多年以来,一切都发生得非常快。当今世界,人类正持续不断地将人造卫星和空间探测器送入太空。人类已经实现了登月旅行,关于火星旅行的计划正在认真讨论之中,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对于20世纪的孩子们来说,所有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但是,如果我们稍微后退几步,想一想地球的历史、生命的历史、人类的历史,以及过去几代人的历史,就一定会惊讶于自己正生活在一个如此特殊的时代:这是次,人类离开了孕育自己生命的行星摇篮。

银河仙女系

银河仙女系Milkomeda),这是一些人给40亿年之后,当我们的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发生碰撞之后形成的椭圆星系的命名。在法国,我们称之为银仙系,但这个名字不太好听。

2012年之前,天文学家们一直不确定这两个星系会不会迎头相撞。我们很早就知道——大约一个世纪以前——仙女座星系正在向我们靠近。然而,人们却不太清楚这个速度的准确数值,因此无法确定这两个星系将会直接相遇,还是终擦肩而过。事实上,天文学家们无法直接测量宇宙空间中天体的速度。他们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测量天体速度在我们这个方向上的投影,即径向速度,以及天体速度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即切向速度。径向速度的测量是通过多普勒效应,我们之前已经提过了。然而,对于切向速度的测量,却需要时间!除了等待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观察该天体相对于天空中其他所有星星的偏移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办法。如果这种偏移是很明显的,那么两个星系可能会远远地交错而过,从而避免碰撞。

好吧,结果显示,这场碰撞不可避免!美国巴尔的摩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一位天体物理学家罗兰范德马雷尔带领着他的团队,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成功地测量出了仙女座星系在星空背景下的移动。他们指出,这种移动太不明显了,因此,碰撞不可避免。所以,到了今天,对于这两个星系将来的碰撞,人们不再有任何的怀疑。

仙女座星系是银河系的姐妹星系。两者都是旋涡星系,有着圆盘的形状和旋臂。但是两者的中心部分略有不同。银河系的中心部分是一个被拉伸的隆起,称为;而仙女座的中心分成了两个部分,很有可能它在之前已经和其他星系有过碰撞了。在这两个星系的核心部分,都存在着巨大的黑洞。

这两个星系的质量属于同一个数量级,大约都是太阳质量的数万亿倍,但是仙女座星系的亮度要比银河系的略微高一些,这表明仙女座星系包含的恒星数量要更多一些。在这两个星系中,有很多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周围也有自己的行星系统,这实在令人难以想象。两个星系之间的距离为253.8万光年,彼此靠近的速度约为120千米/秒,也就是差不多43万千米/小时。

这场碰撞将会如何发生?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自从天文学家们知道了这场碰撞不可避免,他们就试图利用计算机来模拟这场碰撞。不要忘了,星系的结构是很离散的,恒星之间的距离非常远,它们之间的空间比人类在地球上制造出的的真空还要。如果把太阳比作一个大号硬币,距离我们近的恒星比邻星,与我们的距离就是750千米。在星系碰撞中,恒星之间彼此相碰的概率几乎为零,但是这场碰撞将导致两个星系的结构全面重整。

它们很有可能合并成一个更大的星系一个巨大的椭圆形星系,我们称之为银河仙女系,即银河系(MilkyWay)与仙女座星系(Andromeda)的缩合。椭圆形星系和旋涡星系有着很大的不同。椭圆形星系是一个椭圆球形,其中的气体含量很少。届时,太阳和它的行星系统很有可能被抛向银河仙女系的外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会破坏太阳系的行星系统。事实上,没有人真正知道会发生什么。

不过,我们已经知道的是,再过20亿年,仙女座星系的恒星和气团将能够在夜空中被我们的肉眼看到。到那时,地球上是否还有生命存在,能够观赏这场伟大的奇景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