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坐月子传统、黄疸、下奶、催乳、迫奶、夜奶、奶睡、乳糖不耐受、过敏、乳头疼痛、背奶、乳头混淆、产后脱发、产后抑郁、哺乳期饮食宜忌、哺乳期用药、辅食挑选与制作、挑食宝宝、宝宝便秘、宝宝腹泻、宝宝龋齿、断奶、宝宝的高矮胖瘦、宝宝的发育特点、补充维生素D、补钙……中国妈妈和宝宝遇到的问题,都能解决
【内容简介】
全书站在新手妈妈的立场上考虑育儿问题,尊重孩子的自然生理特点,希望妈妈在养育孩子的路上少走弯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本书以生后月龄为时间轴安排章节,依次回答生后每个月会遇到的共性问题,并给予实际解决方案。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父母只需阅读与孩子月龄相符的部分章节即可获得指导,比如,该月龄孩子的特点,喂养方法,容易出现的问题,容易产生的误区,等等,使用非常方便。在为新手妈妈提供实操性强的解决方案的同时,我们会进行少量原理阐释,以便大家理解。
【作者简介】
王琳,女,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预防保健科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儿科临床博士。2007年和2014年分别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和华盛顿大学锦绣。从业近20年,擅长婴幼儿喂养、生长发育指导,出生缺陷和自闭症等疾病的诊治。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儿童神经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委。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叶芳,女,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预防保健科医生。尚煜,女,副主任医师,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中心副主任。
【前言】
前言在我怀孕和养育宝宝的过程中,曾读过多部国内外育儿方面的书籍。其中,虽不乏专业性强、系统阐释的卷章,但总感觉很难立刻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比如,关于乳头皲裂这个问题,阐释原理的多,如何处理的少,缺乏实用性和即时指导性。只有结合自己的医学知识储备和临床经验,才能得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这个过程耗时耗力,增加了产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作为医生尚且如此,没有医学背景的新手妈妈只会更加无助。身为医学工作者,同时也是母亲,我和叶芳、尚煜有责任为大家寻找答案。在整合中西方育儿知识和自身临床实践经验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新手妈妈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与国内外专家如儿童营养师和催乳师等进行“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 oriented)”的误区探讨和经验分享,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我在临床工作已经接近20年,接诊了几千位新手妈妈。现在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发现,在民俗育儿观和现代育儿观,传统习惯和新来理念的冲突下,很多高知女性反而越来越迷茫。在接诊过程中,妈妈们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实际的但在大部分书籍或网络上找不到确切答案的问题。由此,我们决定为新手妈妈们量身定制此书。全书站在新手妈妈的立场上考虑育儿问题,尊重孩子的自然生理特点,希望妈妈在养育孩子的路上少走弯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本书以生后月龄为时间轴安排章节,依次回答生后每个月会遇到的共性问题,并给予实际解决方案。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父母只需阅读与孩子月龄相符的部分章节即可获得指导,比如,该月龄孩子的特点,喂养方法,容易出现的问题,容易产生的误区,等等,使用非常方便。在为新手妈妈提供实操性强的解决方案的同时,我们会进行少量原理阐释,以便大家理解。虽然我们为本书做了很多努力,但仍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非常希望读者在看此书时把新的问题在线或通过其它途径告诉我们,在再版的时候我们会加上新的育儿经验和育儿理念以完善本书,造福读者。在不断传递和分享的过程中,使之成为在孕育航程中指引新手妈妈的灯塔。让彷徨焦虑的妈妈们在寻找到答案时能感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琳2017年3月母
【书摘与插画】

二、母乳保障计划(一)饮食1.吃的是饭,产的是奶现在的人都爱自嘲,尤其是哺乳期的妈妈们,常常形容自己是奶牛。要想有好牛奶,牧场就得有好的草。妈妈们也是一样。分娩后第1个月是产妇恢复身体的*关键时期,俗称“坐月子”,因此我们常把第1个月的饮食叫作“月子餐”。月子期间,吃什么、喝什么对于妈妈和宝宝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个阶段的饮食任务很重,既要补充分娩时消耗的大量体力,又要为制造乳汁提供原料储备。有人形容,喂奶过程就像一个抽水机在工作,它源源不断地从妈妈体内搬运水分、蛋白质、糖分、脂类物质,以及钙、铁、镁、锌等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通过母乳输送给宝宝。2.母乳成分相对恒定研究表明, 除极度营养不良者的母乳外, 大部分母乳中的营养成分是相对恒定的, 妈妈的饮食、情绪并不会明显影响母乳的营养。这些大致稳定的营养成分包括乳糖、蛋白质、脂肪、钙、铁、锌等。所以,妈妈生气或来月经时的母乳“不能喝” “ 有毒” 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如果盲目听信并选择断奶、用配方奶代替, 反而会给宝宝带来不好的影响。但是,营养物质不是凭空出现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如果饮食中缺少上面提到的某种成分,那么只能通过“剥削”妈妈的营养来合成母乳,因此,通过饮食补足母体所需的这些原料,对于妈妈和宝宝十分重要。3.请妈妈们猛喝水吧哺乳妈妈的每日饮食中,水分摄入是*重要的。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感觉:每天睡醒后嘴唇都是干的,每次喂奶时觉得特别口渴,每天喝很多水但小便次数并没有增加……这些都是身体对水分需求旺盛的表现。因此,一般建议哺乳妈妈每天饮用2.5~3.0升水,也就是平常喝的50 0毫升矿泉水瓶5 ~ 6 瓶。不过这里的水不光指白开水,还包括各种汤和粥里的水。传统的各种下奶汤、小米粥和欧美哺乳妈妈推崇的燕麦粥都十分适合中国哺乳妈妈。4.小S钟爱的醪糟女神妈妈小S*爱用醪糟下奶。欧美国家的一些妈妈会用啤酒下奶,这其实是不可取的。不建议在喂奶期间饮用各种含酒精的饮料,包括啤酒和未经加热煮沸的醪糟(也叫酒酿、米酒等)。其实,二者在催奶的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因为它们都含有共同的成分:酵母和丰富的维生素B族。那么,为什么不建议让哺乳妈妈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呢? 原来在妈妈的乳腺中存在一个“ 母乳屏障” , 这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屏障, 它仅可以阻止一些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乳汁,而对血液中的很多物质会敞开大门,一些有害物质仍旧可以自由透过屏障而进入乳汁。分子量较小、脂溶性较高、在血液中不与蛋白结合的游离物质容易进入乳汁。酒精就是这样的物质, 所以, 酒精很容易进入乳汁。相较于啤酒, 醪糟的酒精含量更低,通常在2%左右。而酒精属于易挥发物质,温度越高、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挥发速度越快。因此,建议通过将醪糟煮沸一段时间来降低其中的酒精含量。醪糟中的含糖量超过20%,很多妈妈需要加水稀释后再吃。添加大量水分之后,酒精挥发的效果会下降,因此建议先添加少量水(以不粘锅为宜)煮沸一段时间后再按需加水进行稀释。5.特殊的鸡蛋我国有着很多根深蒂固的“坐月子”传统,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多吃鸡蛋。煮鸡蛋、红糖鸡蛋、炒鸡蛋等,做法非常丰富。有“月子妈妈”为了下奶,每天能吃10个鸡蛋,甚至更多。从营养学角度讲,这是特别不可取的。过多的鸡蛋除了给身体带来过量胆固醇外,还会因蛋白质摄入过多对肝脏、肾脏造成过重的负担。鸡蛋吃得过多, 势必导致其他类的食物摄入减少, 导致饮食结构不合理, 不利于全面营养。一般来说,哺乳妈妈每天吃鸡蛋别超过2个,再加上其他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鱼肉等, 就能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了。6.营养杀手——煮水果“ 坐月子” 传统中还有一条广为流传,就是水果要蒸熟、煮透了再吃。“原因”是产后身体虚弱,不能接触生冷食物,否则容易落下“月子病”。事实上,以维生素C为首的一类水溶性维生素对恢复健康非常必要, 它们的特点是: 需要每日补充身体所需; 遇热结构容易破坏, 也就是失去活性;可通过母乳让宝宝摄取。蒸、煮的做法会让水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流失。大部分情况下,室温下的水果都可以吃, 只要避免吃那些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冷藏水果即可。如果室温较低, 可以用温水浸泡后再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