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艺术本身,没有那么高不可攀,也无需附庸风雅,是为了质疑一切规则与繁文缛节而生。

致力于推广普及古典音乐的田艺苗,以美如音乐的文字,频频闪现的金句,吸引着编辑,这本书,不仅是带你走近音乐,更是一件随身随行的美物,读她,如听歌!

内附作者签名版精美彩插!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田艺苗的全新音乐散文集。田艺苗在喜马拉雅主讲的《古典音乐很难吗》付费点播累积已超过1940万次。区别于“穿T恤听古典音乐”系列的其他作品,本书带着我们亲近古典音乐的同时,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家。她爱音乐,并将这种爱的美好与我们分享。

她的茶叶取名“门德尔松”,她说巴赫的曲子要当成建筑来听;

生前灿烂死后辉煌的马勒,指挥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作曲;

莫扎特如何因为宫廷内斗,成就了《魔笛》和自己;

她自己为什么致力于古典音乐普及?大家又为什么要听古典音乐、听经典?

除了介绍古典音乐界的大家,她在书中转身回看中国,中国大片诸如《赤壁》《画皮》《花样年华》《十面埋伏》《叶问》等,何以都是日本配乐?一首歌就是一个人物、一段恋情、一个故事,王家卫在自己的电影中,将音乐视作另一种对白。《卧虎藏龙》中强调独奏的配乐,与以大型交响乐队为基础的好莱坞传统配乐模式构成了强烈反差,获得奥斯卡原创电影音乐奖……

这本小书,也恰似一支曲子,源自时而喧嚣时而静寂的生活。

语言尽头,音乐响起。


【作者简介】

田艺苗: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目前担任《上海壹周》《时代报》《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青年周刊》的音乐专栏作家。并创立了“穿T恤听古典音乐” 音乐讲座系列活动,游讲于上海、浙江等地,致力于古典音乐的大众普及与推广。出版著作有《流影留声》《时间与静默的歌:20世纪西方作曲家的孤独吟唱》《温柔的战曲》《乐理、视唱练耳高考冲刺》《穿T恤听古典音乐》等。她在喜马拉雅单品播放量达1803万,致力于古典音乐普及,其出版的《穿T恤听古典音乐》系列获得吴晓波、李健、汪涵、谭盾、易中天、韩红等人推荐。2019年,担任《歌手》栏目特约乐评人,担任《声入人心》栏目古典音乐制作人。


【媒体评论】

我是一个古典音乐迷,跟着艺苗,听古典,没错的。——韩红

听古典音乐并不难,让我们一起,跟着田艺苗轻松地聆听古典音乐吧。——姚晨

古典音乐很难吗?你听田艺苗,你就知道真谛了。人世间有很多真谛,需要很多智慧勇敢美丽的人去探索,田艺苗就是其中一位。我非常欣赏田艺苗。——谭盾

田艺苗老师是一个非常有艺术感的人,会作曲的人心中都非常有力量。——欧阳娜娜


【目录】

目录

我们为什么听古典音乐? 001

什么成就了经典 015

回到巴赫的迷宫 029

*安静的巴赫 036

马勒:交响的世界之梦 042

天赐“魔笛” 062

一个人的“后黄金时代” 067

听海之心:音乐*值得聆听的五首交响曲 086

海顿爸爸与弦乐四重奏 121

门德尔松:超级富二代作曲家的音乐人生 129

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141

所谓醉生梦死,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151

迷失在斑斓中的香港声色 156

城市的乡村记忆 160

天鹅之死 166

热恋中的“冷音乐” 170

独奏的江湖 191

爱丽丝没有仙境 201

潮水、壁花,或沙发 205

成长,像一场艰难的告别 220

从亚纳切克穿越《1Q84》 226

日本配乐家与中国大片 237

海上回音·萧友梅 242

穿越五个世纪的冬天 249

塞壬之歌 252

听他听的歌. 265

仙乐飘飘 270

我所理解的何训田的音乐 278

王健:音乐是为了献给离去的人 284


【免费在线读】

前几年做了一个讲座,叫做《穿T恤听古典音乐》,大家看了,觉得欣喜:人家穿西装打领结,你这个不要正襟危坐的,不错,可以试试。这也让我反观,为什么听古典音乐要穿西装打领结?为什么正襟危坐?当然这不是为了装,而是它讲究,有仪式感,才能表达我们对经典艺术心怀谦卑的尊敬。

相比流行音乐,听到古典音乐,听到巴赫、贝多芬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整整衣襟,挺直脊梁。它不是娱乐,也不只是用来放松的,它会给你灌输一种精神和气节,让人产生尊严感。比如在年终的时候,你得奖了,可能觉得反正这点奖金,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当你走上台领奖的时候,广播里面响起《布兰诗歌》,响起《烈火战车》,你心里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觉得这一年没有虚度,到底是有收获的,明年还得继续努力。

我生性内向,除了出门讲课,几乎溜掉了所有聚会和饭局,学校的重大活动也都习惯性地躲在角落里,弄得学渣似的,很少去体验这些风光场面。直到一些拍摄古典音乐偶像剧的朋友们来问我,如何表现古典音乐人物?让这位钢琴王子弹什么曲子好?他可以弹点不一样的肖邦吗?

我开始思考,音乐家到底应该如何表现,他只要瘦削、美貌、高冷就行吗?音乐家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品格?

所有钢琴家都弹肖邦的钢琴曲,他们尝试表达他的忧伤、忧郁、唯美、诗意。有些温柔,有些抒情,有些慎微,大家都太爱肖邦了,觉得怎么抒情都不爽。

我*喜欢的肖邦演奏家,有鲁宾斯坦、科托和邓泰山。

鲁宾斯坦是非常绅士风度的弹法,可以说他树立了一种典范性的肖邦诠释,非常典雅,那种典雅又是率真洒脱的,他不会在细节周围使劲忙活,他清雅,温润,不哗众取宠,那里面有肖邦的精神,他们本质上都是超然物外的。

邓泰山是个有意思的人,看上去淳朴得不像个钢琴家,就像他的故乡越南一样,贴近土壤、雨水和稻田。一个东方人弹肖邦,听上去毫无压力,也听得出来,他是卧龙岗上散淡之人。他小时候,越南一直在打仗,父母带着他,让一头牛拖着小钢琴,全家搬去防空洞里生活,他和小伙伴们每天轮流在这架破钢琴上练习。有一次美国钢琴家卡兹访问越南演出,发现十九岁的邓泰山很有天赋,推荐他去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二十二岁的时候,邓泰山*次参加比赛,就是举世瞩目的肖邦国际钢琴大奖,而且一举夺冠,惊动世界。

他可以让自己的才华在举世瞩目的音乐大赛里面超常展现,大概正是因为毫无压力。他演奏西方音乐和做一个钢琴家也一样是毫无压力,越南这片多灾土地,连年战事都没有影响他,举世瞩目的肖邦大奖也没有改变他,如何弹出纯正的西方音乐、东西方如何融合这些问题都没有困扰他。大概因为天生明白吧,他不用考虑这些,就像李安说的,只有没有风格的人,才会考虑风格。

可是泰山叔看似随和,却有着不可磨灭的东方特性,他始终弹得温和、淡泊,又充满活力,肖邦的冷峻线条到他手里就圆润了,西方的立体结构也平面化了,他的音色甜蜜松弛,听来夜曲芬芳,圆满如画。他的肖邦不多愁善感,不矫揉造作,他追求的是浪漫主义灵魂深处的抒情性。

科托也一样,他弹的几乎不像肖邦,灵活善变,非常自由,几乎故意避免抒情性。但这样又何尝不是肖邦呢。我以为,像肖邦那样清高到骨头里的人,断不会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他的抒情应当是节制的、端雅的。

他们弹的都不是日常的肖邦,却都展示了他灵魂深处的样子,那是剑胆琴心的浪漫主义本质。

而这种精神是从哪里来的?我以为它就是西方贵族精神的延续。古典音乐家的傲气、品格体现了贵族精神,甚至古典音乐的审美准则也保留了贵族遗风。

我们现在说的绅士风度、行为礼仪,都是源自西方的贵族精神,贵族精神*初来自中世纪的骑士精神。

什么是骑士精神?建议大家去看看瓦格纳的歌剧。

在瓦格纳的歌剧里面出现了不少古老的骑士,如屠龙骑士、游吟骑士、圣杯骑士,肩负不同的职能。他们慷慨英勇、忠诚坚毅,而且仪表堂堂,有一种优雅的贵族风度。著名的齐格弗里德就是传说中的屠龙骑士,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前半部分描述了他英勇的屠龙传说。

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让我们了解了骑士的忠诚、坦荡与情怀。特里斯坦躲在船头不敢面对伊索尔德,因为伊索尔德是马克国王的未婚妻,而马克国王是他的恩人,抚养他成年,把他训练成为骑士,他怎么能抢他的女人呢。后来他们不可遏止地相爱了,爱情亦是无比纯洁坦荡的,是对生命的发现和承担,情人之间没有甜腻调情,没有花式秀恩爱,爱情与音乐一样,开拓了人生的幅度。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后为爱从容赴死。

其实特里斯坦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是亚瑟王伟大的圆桌骑士之一。在电影《亚瑟王》里面,他沉默英勇,擅射箭,*后是死在战场上。他一定想不到,自己居然是因为爱情故事而永垂不朽。记得在电影中,他在中箭那一刻,仰望长空,看苍鹰飞过,觉得自己终于自由了。

说到骑士的忠诚,我想起大仲马的小说《铁面人》。里面有三位皇家侍卫队的传奇人物,就是真正的骑士。对国家和爱情忠诚,为信仰而战,为灵魂献身。但他们的忠诚不是盲目的,当国王的旨意违背了正义,他们选择不再对帝国忠诚,为了帝国的荣誉他们要遵守信念,要替天行道。

正是骑士们的英勇、忠诚、坚毅、谦卑、优雅,捍卫了帝国的骄傲与矜持。

后来到了冷兵器时代,骑士风度演变成了贵族精神。

在贵族精神里面,我们看到,真正的贵族们始终保持着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是高于生命和利益的,他们觉得争名夺利、贪生怕死是卑微的、丑陋的,为了伟大的理想和信念而死才是至上荣耀。拜伦就是这样一位代表人物,他是狂热、浪漫、不羁的英国贵族诗人,不但塑造了唐璜这样的拜伦式英雄,而且身体力行,跑去参加希腊民族解放运动,成为运动领袖之一,后来战死在希腊。这就是贵族精神。他们完全可以待在自己国家,读读书看看戏,沙龙里聊聊天,一辈子无忧无虑。但他们觉得那样是苟且的,要起来奔赴远方,为了自由和幸福而战。在英国的战争里面,我们发现很多贵族将领甚至国王自己都是在*前方冲锋陷阵的,像狮心王理查,保护他人,把危险和困难留给自己,他们觉得这样做才不令自己羞惭。

浪漫主义和贵族精神要用行动表示,拜伦是行动者,要做一个英雄;而肖邦是病弱书生,无缚鸡之力,他在日记里呐喊:“为什么我的钢琴不能成为战鼓”,后来他写下《革命》和《英雄》,浪漫主义者都有一个拜伦式的灵魂。

贵族精神讲究文化教养,有社会责任感,保持灵魂的自由,自尊自律,充满勇气和荣誉感。它们像血缘一样,深深流淌在一些西方知识分子生命里,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事业追求,还有价值观、世界观。即使有人日常生活中卑微庸碌,追名逐利,为人轻慢,但在人生紧要关头总会不自觉地做出自尊的选择。

如果没有泰坦尼克的沉没,谁会料到那几位不苟言笑的毫不起眼的乐师,会演奏到*后一刻,把求生机会全都让给他人?

我在音乐学院读书的时候,住在北大楼,同学们说,到了夜里,楼上常常闹鬼,夜夜传来嚎哭声,当然这来自大家的想象。因为在“文革”时期有不少音乐家就是在北大楼跳楼自杀身亡的。不自由毋宁死,不愿活成行尸走肉。那种不肯回旋的耿直性情在音乐家身上尤为典型。

我们常常听说西方的老贵族喜欢听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他们的必修课,他们从小学乐器,在聚会中与朋友一起演奏。而且他们不学钢琴、小提琴这些普及的乐器,专门挑选古老的失传的技艺,比如学习古大提琴,研究文艺复兴的古音乐,因为这些是无用的,没有功利和社交功能,是一种纯粹的修养和学问。对于贵族,古典音乐和古典文学一样,是一种文化教养。

在电影《纯真年代》里面,男主纽兰,就是丹尼尔·戴·刘易斯饰演的那位,他是优秀的律师,热爱阅读和戏剧,但他不会以自己的才能去竞选议员。无功利性,也是一种贵族精神。

在贵族精神里面,品质才是至关重要的,过程高于结果,姿态超越利益。赢并不重要,如何赢来才能令自己充满尊严;输也不可耻,输的有气节就是高贵。在西方文艺作品里面,我们常常看到两个男人为了争夺女人而决斗,他们的决斗非常公平,一对一,单挑,从不背对敌人,走出10步,回头开枪,一个战死,一个流亡,勇于承担后果。

普希金就是死于这样的决斗,我们都觉得他好可惜啊,大文豪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但在他的价值观里面,荣誉是高于生命的,坦然面对自己的灵魂才能经得起神的审判。

古典音乐的审美准则,无一例外地汲取了西方的贵族精神。除了前面讲到的演奏风格的独立、优雅,还有演奏家的姿态。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家的品格、姿态与价值观往往会影响他的作品。有些艺术家生性充满活力和激情,关怀普罗众生,其艺术即使不够灵活不够娴熟,作品里面那种耿直的气节也能感染人心;有些艺术家的作品真心不赖,可是为人庸俗刻薄、不诚恳,作品也就跟着被低估了。

我们喜欢的钢琴女神阿格里奇,天赋过人,却不怎么爱练琴,常常不够关注技巧细节,可是她震撼我们的正是来自拉美的粗犷的艺术家风度,不拘小节反而成了她的风格;另一位意大利钢琴家米凯兰杰利,行为乖僻,常常莫名取消独奏会,后来记者问起,他说因为那里三天之前下过雨,钢琴的声音不行。他以漂亮的音色闻名,对细节的追求到了龟毛地步,但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不流俗不妥协的艺术精神。

巴赫忠诚于自己的禀赋,为之辛勤劳作,一生完成了一千多首乐曲。他的音乐,谦卑沉静,严谨典雅,就像是一曲贵族精神的颂歌;即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样品行上有不少缺陷的大师,他们写的音乐品位无不遵守贵族精神的风范。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终表达了莫扎特的宽容与仁慈;在他的那些快板作品里面,都有一种纹丝不乱的秩序感,其实这就是一种根植于灵魂的宗教感,后来在《安魂曲》里面,让我们感动落泪的深情赋予了宗教音乐以真实的人性。我们的乐圣贝多芬,在青少年时代遇见了一位出色的音乐老师,他给年轻人听巴赫、莫扎特,指点他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即使后来贝多芬要靠写舞曲赚钱给贵族弹琴谋生,却从未放弃他在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中的艺术理想。贝多芬一辈子都在奋力战斗,除了与耳聋的命运战斗,也与他的奏鸣曲战斗,他在晚期的作品里面坚持独创与开拓,这种刚毅的品格与他的不朽才华一样,让他成为一位伟人。

我们讲的这些贵族精神:英勇、忠诚、坚毅、谦卑、优雅,为信念而战,把危险留给自己,其实都是在与人性中的软弱作战,人性有贪婪、自私、恐惧、懒惰,而贵族精神要求人们战胜这些,战胜自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独奏的江湖

难舍江湖

【李慕白音乐主题】

徽州的天光烟水,大侠李慕白牵马归乡,寻找昔日知己俞秀莲,想从此隐姓埋名,平淡度日。在《卧虎藏龙》的*个镜头出现之前,马友友的大提琴独奏已先声夺人。一支光滑的二胡曲调被移植到了大提琴上,平添了几分沉闷的感世伤怀。这支中国的五声曲调,开阔而旋绕,隐伏着情感的隐匿与微妙,仿佛象征着某种不确定。它如影随形,如青冥剑跟随着李慕白。

可是放弃不容易。从青冥剑被盗开始,又牵扯出一团师门恩怨。盗走青冥剑的是一个危险的少女,—“要剑,还是要我?”她一边挑衅,一边诱惑。竹海对决的一场戏犹如影片的点睛一笔。弦乐队此起彼伏的音响描绘了风声与竹海的柔韧,此时主题由巴乌吹奏,这暧昧与低迴的音色中,几乎能听见漆黑发丝与竹叶簌簌飞舞的寂静。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老的?是懂得舍得与放弃的时候,还是在某个瞬间爱上了别人的青春?飘荡江湖,独孤求败,盛名还是虚名,原来不过如此。而眼前这个女孩,心里藏着一个江湖的梦,她的天分、勇猛、激情,她的渴望破坏的不甘的青春,都像一团烈火照亮了他的萧瑟中年。

李慕白主题的第三次变奏,被转换成模糊的笛音,在两人的飞檐走壁中飘荡。泰戈尔写过,“竹笛的话语,是永恒的话语”。它清朗而缠绵,似疑问,又像禅意行解,配合这支同样隐晦的曲调,诉说微妙的内心较量与江湖情结。青冥剑失而复得,李慕白深夜在庭院中舞剑,曲调与柔韧的剑术,都暴露了他的眷恋。这支独奏的主题,每一次变奏都和而不同,如流水般天然却难以捉摸,体现了东方式感性的旋律组织。

*后一段“李慕白主题”,再现了马友友的大提琴独奏。此时李慕白中了碧眼狐狸的毒针,“生命已经到了尽头”。直至一息尚存,这支飘逸的主题才幻化出了深情,大提琴沉入低音域,于是哀伤弥漫。一息尚存,李慕白终于对爱人表白心迹,至此方能告别江湖。

【大漠情歌】

玉娇龙的倔强,在回忆大漠的那场戏中就已彰显。她奋力扑上马背追赶沙漠强盗“半天云”,只为了要回一把梳子。她是个被宠坏的孩子。两个人骑马在沙漠里追杀,此时两支曲调已经缓缓展开,一支弦乐队低缓演奏的沙漠情歌象征着“半天云”,另一支曼陀铃演奏的伶俐音点就像这个女孩。女孩粗暴地出击,她稚嫩、笨拙,非常暴躁,此时伴奏的却是沙漠中的舞蹈音乐,将格斗演绎得十足浪漫。在邦戈鼓的伴奏中,曼陀铃演奏一支新疆民歌“丝路驼铃”。异域风情的曼陀铃,在此不仅带来异域情调,那种针尖般敏感的音点,汇集成了闪烁的河流,乐句因此格外舒展。

养尊处优的大小姐,渴望闯荡江湖,而强盗却是个温柔的男人。这个自小漂泊的孤儿,喜欢看星星,渴望有爱人作伴。当他对她说起从前独自寻找流星的小男孩,大提琴与二胡在背景中互相倾诉;当他说起“心诚则灵”的传说,大提琴缱绻奏起影片的主题歌“月光爱人”。爱情的发生不见端倪不由分说,镜头难以说清,此刻只有音乐细腻刻画了爱情的滋长。从两支陌生曲调的对位,到恍如艳遇的民俗音乐的穿梭,直到爱的主题歌出现,镜头前是这个孤单男子从背后拥抱他的爱人,脸上呈现不敢惊动美梦的仓皇与哀伤。

【内心的鼓点】

影片中几乎所有的动作场面都被配上鼓声。鼓声急急如令,如内心的斗志。*段是玉娇龙盗取青冥剑,与俞秀莲在深夜的屋顶上*次交手,鼓声反复,追随两人出手的节奏,在细节处悄悄演变着节奏型,从静夜里传来,压抑而闷热,如柔韧的武艺,如隐秘的一股心劲。在传统的中国戏曲中,刀马旦的武斗场面往往配以金属打击乐的锣鼓经,奇格龙洞呛的锣鼓声听起来好不热闹,在此,作曲家吸收了这种传统戏曲的配乐传统,为配合影片飘逸内敛的美学追求,故只用堂鼓、大小鼓等一系列膜质打击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