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 华人世界的经典亲子养育书!众多孩子父母重磅推荐!你可以不相信汪培珽说的,但读者说的,你不能不相信。

2. 《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是台湾亲子教育著名作家汪培珽的经典之作。在书中,她提出一个概念“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一旦错过,机会将不会再来。她孩子的活在当下,就是父母千金也买不到的美好时光。

3. 汪培珽的作品被称为“教育圣经”,本书讲述了汪培珽与一双儿女同游英国的美好经历。旅行只是一个概念,提醒父母们要懂得享受养育下一代时每一段幸福,不要在等待中失去。


【内容简介】

很多父母是这样想的:现在孩子还小,等我们什么什么的时候,我们再怎么怎么样。

三岁小吗?八岁如何?八岁还是太小了,十二岁如何?
而机会,常常都在等待中失去。

从孩子的五岁到十五岁,你只有十年的机会,
你可以前一秒钟跟他像好朋友般说话,
后一秒钟他带着天使般的脸庞依偎在你的怀里睡着。
那份美妙的特别感觉,你只有十年的机会能感受,一旦错过,机会将永远不再来。

我知道,旅行只是一个概念,只是一个父母活在当下的表象。
我知道,不是每个父母的保存期限都是十年——放心,只会更少,不会更多。
但是,父母有几年、孩子到几岁,都只是一个提醒:
我们不是上一代只求温饱的父母,
我们还要好好享受养育下一代时,千金也买不到的美好时光。


【作者简介】

汪培珽,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MBA,在投入银行职场工作九年之后,决定成为全职妈妈。在用心陪伴一对儿女成长的过程中,看到孩子满足喜乐、热衷学习、与人为善的表现,深觉在亲子教育上用对方法的重要性于是将亲身的教养经验整理研究,自创“爱孩子也爱自己的7堂课”教养理论,在幼稚园、小学、基金会、图书馆和成长团体之间积极推广,开办课程、举行演讲并接受咨询。强调“父母的1堂课,胜过孩子的100堂才艺课”,汪培珽提供另一种务实新颖的教养态度与方向,帮助父母深切体会到孩子的喜悦与感动。而“阅读”是一切教育学习的基础,“爱”则是亲子间珍贵的资产,汪培珽相信,“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同时涵盖了这两样孩子需要的东西,因此希望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不要错过这个与孩子亲密互动、贴心交流的宝贵机会。

目前已先后出版《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十年》《管教啊,管教》等书,一经上市随即登陆各大榜单,均本畅销。

她是连续七年上榜的博客来年度十大畅销华文作家
十二部作品,两岸三地,加印突破两百次


【目录】

连玩都需要下决心 ——出发篇

连玩都需要下决心 020

是度假还是逃难 050

每段幸福,我都要把握 029

安全守则后遗症 060

存款不够办签证 024

从手机礼节看教养 056

果然是“?贵”族国家 035

一起追公交车 063

旅行安全守则 040

用机票换来的鸭子——巴斯篇

是度假还是逃难 050

每段幸福,我都要把握 029

安全守则后遗症 060

存款不够办签证 024

从手机礼节看教养 056

果然是“?贵”族国家 035

一起追公交车 063

旅行安全守则 040

放手一搏的勇气 071

梅花 079

你只有十年的机会 085

帮你就是帮你,不要客气 120

“魔奇魔奇树” 095

真有“?康桥”这座桥 132

我不要参观浴室 090

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 126

喂“国王”吃面包 100

我有袋鼠妈妈的育儿袋 139

谁说没有十码的牛仔裤 106

撑一支长篙 143

人生就在转弯处 154

用机票换来的鸭子 112

撑一支长篙寻梦去——剑桥篇

帮你就是帮你,不要客气 120

“魔奇魔奇树” 095

真有“?康桥”这座桥 132

我不要参观浴室 090

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 126

喂“国王”吃面包 100

我有袋鼠妈妈的育儿袋 139

谁说没有十码的牛仔裤 106

撑一支长篙 143

人生就在转弯处 154

用机票换来的鸭子 112

环形的比萨 149

上天洒下来的礼物 161

妈妈,请叫我地铁专家——伦敦篇

孩子都看在眼里 168

到大英博物馆看石头 193

*的玩具店 vs *难教养的一代 220

千金也买不到的美好时光 177

无可取代的侧影 206

妈妈不怕笨 233

简直就像天堂一样 173

我们真的被骗了 200

孩子,你做得到吗 227

孩子的困惑 184

坏人就写在脸上 210

请沿着橘色路灯走 240

妈妈该不该买给你 188

国王的位置 215

妈妈,我们回家吧 247

随孩子,乐在当下 254

结语——姐姐弟弟有话说 266



【免费在线读】

当你愿意开始

我一直都知道——养育孩子这件事,是有保存期限的。

而且我还要斩钉截铁地说:这个保存期限,只有十年。

到了英国才发现,英国人似乎习惯用冷食当午餐,超市的三明治货架上,可供选择的种类很多,价钱也差距颇大。妈妈三心二意,但选得不亦乐乎。如果添置已经够多的衣服会有罪恶感,那买填饱肚子的午餐至少可以慢慢挑吧。

姐姐和弟弟也跟着在附近逛。这天我们三人来到的是英国知名的马莎百货,食物区的商品看起来是那么新鲜、丰富,连小孩子都跃跃欲试。但是他们对妈妈挑什么当正餐没有太多意见,反正都脱离不了所谓健康概念的“?无趣”。

我挑着挑着,突然“大发慈悲”对他们说:“?要不要去选一包薯片?”他们的眼睛随之一亮,然后就一起跑去挑选心爱的零食了。妈妈平时对食物的把关很严格,但度假嘛,就放松一下吧。我又继续选着我的“?无聊”的三明治,可是他们好像去了很久,“?怎么选包薯片要这么久呢?”于是我开始找起孩子。

你知道吗,在超市里找人,运气要够好,不然一排一排的货架,你往东他刚好往西,可能你找上三小时也找不到人。这天我运气不够好,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心里突然有些急了,正要开始妈妈的胡思乱想时,只见——

好远好远的货架尽头,姐姐整个人趴在弟弟的背上,两个人像是在玩手搭肩膀扮小火车的小孩把戏,我猜因为不是在家里,他们无法笑得东倒西歪,但脸上的笑容,灿烂极了。超市的灯光很亮,刚好打在两人脸上,加上距离很远,妈妈似乎有种看默片的错觉——我好像看到了二十年后的自己,将姐姐和弟弟小时候的可爱身影,投入无声的放映机,默默回放着。

“?可爱”是我对孩子*的形容词。虽然这个用词如此通俗,但我觉得没有其他字眼可以取代。

有些事情,在没有走上那一步之前,你无法预知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是我*次单独带着两个孩子出门旅行,也意外地发现:原来,单独带这种半大不小的孩子出门旅行,竟有如此美妙的感受。

去年四月的春假,当决定要自己带着两个看似成熟却又爱黏着妈妈的孩子,去英国自助旅行时,我心里只想着:如何安安全全地去,然后平平安安地回来。一个妈妈,两个孩子,十四天的旅行。从头到尾,我没想过旅行可以写成一本书。如果有出书计划,那照片至少要多拍三倍才够用啊。

旅行是为了要走更远的路。之后孩子回学校上课,妈妈也要开始工作了。再写写东西吧,我告诉自己。其实我脑子里想写的东西,大概要排到八十岁才写得完;我还知道,等着我写的妈妈爸爸们也不少。可是当我要动笔时……

程序是这样的:每天早上八点,到楼下送完孩子上校车,我连家门都不入,就提着预先准备好的换洗衣物去游泳。因为只要一回家,我可能会想先吃早点,然后看到舒服的沙发和旁边的小说,就会跟自己说“?看一下就好”。然后看着看着,眼睛会酸、想要睡觉,不过,知道还不是睡觉时间,就想走到厕所洗把脸,让自己清醒。但要先经过房间的床铺,“?先睡一下再洗脸比较符合逻辑”……

所以,我直接就朝游泳池进发。运动完后精神一定很好,但我还是不敢回家,于是窝在泳池旁边的小桌子上,开始写东西,一写就是三小时,甚至四小时,才会起身。你也许会说,我好用功哟,但并没有,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当你愿意“?开始”,接下去的就不是问题了。只可惜,很多时候,人们都只是想,却不肯开始,于是机会常常擦身而过。

当时,我的第三本书《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早已完稿交给编辑,预计在两个月后出版。我开始想,下一本书要写哪个主题呢?结果想来想去,满脑子却一直出现我和孩子在英国旅行的种种,挥之不去……要写成书吗?不可能吧!两周的旅行,我们还只在三个地方停留,哪可能写成一本书呢?

这本书根本就是个意外。结果,一下笔就一发不可收拾。写到*后,我有种感觉:好像我又跟着孩子,再游了一次英国。

唉,我说嘛,什么事都只差个开头而已,它适用于人生的很多事情,例如:

喜欢他,就去开口跟他说。

想升学,就早起去图书馆苦读。

想结婚,就去找新婚要住的房子。

想生孩子,就先去怀孕。

想离婚,就先培养自己的谋生能力。

想帮孩子念故事,就先去把故事书搬回家。

想带孩子旅行,就先开始存钱。

想要家庭幸福,就开口跟另一半说我爱你。

想要教养出好的孩子,就花固定的时间在孩子身上。

……

以下删除一千项,请根据自己的需要以此类推。

这本书明明写的是旅行,甚至顺序都是照着日程排的,但是为什么不取个“母鸡带着小鸡游英国”的书名呢?(其实我还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呢。)因为这本书的主旨,不在旅行,也不在风景。我的出发点,从来只摆在一件事情上头——人。妈妈和孩子,三个人。

一个妈妈,如何将教养融入生活,如何从小孩身上发现更多的人生乐趣,如何体谅和尊重小孩的想法,如何让他们知道我有多爱他们……

原来,教养孩子,也可以变成父母人生的美好回忆——这是一位爸爸读者的感想。听起来这么平凡的旅行主题,他竟然说:“?内容有趣极了。”

昨天爸爸出差不在家,我和姐姐弟弟挤在一张大床上。睡到半夜,我突然被“?天外飞来的一脚”踢醒。看看闹钟,三点一刻,突然,我的脑袋里出现了几个字——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十年。这不就是我写这本书,背后真正想传达的讯息吗?

我一直都这么地爱着孩子,一直都这么地享受着教养孩子的过程,甚至在已届不惑之年,还想再生第三个孩子,原来我一直都知道——养育孩子这件事,是有保存期限的。而且我还要斩钉截铁地说:这个保存期限,只有十年。不必我多作解释,根据自己的经验就知道:谁过了这黄金十年,还心甘情愿地将父母的话当圣旨呢?谁过了这十年,还将父母当成天和地,早也要妈妈,晚也要妈妈呢?

孩子都会?喊妈妈,就以一小时喊五次来算吧,一天十个小时喊五十次,两周十四天喊七百次;光是这趟旅行,两个小孩总共喊了我一千四百次妈妈。

你知道那种感觉吗?如果无法体会,你可以现在马上喊喊看,“?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你就可以知道,不用被喊到二十次,世界上*温柔的人,也要开始抓狂了。

旅途中,有一天,弟弟不知为了什么开始着急,但妈妈又不理他,他就开始连续喊妈妈。这天他一口气喊了五个“?妈妈”,当时我真有种被逼到了极限,就要在大庭广众下失控发飙的感觉。但是,我突然心念一转——

这种带有甜甜童音、没有妈妈好像活不下去的呼喊,我到底还有几年可以听呢?

我知道,旅行只是一个概念,只是一个父母活在当下的表象。

我知道,不是每个父母的保存期限都是十年——放心,只会更少,不会更多。

但是,父母有几年、孩子到几岁,都只是一个提醒:我们不是上一代只求温饱的父母,我们还要好好享受养育下一代时,千金也买不到的美好时光。

连玩都需要下决心

带太小的孩子旅行不方便,太大的又没意思,就是要在十岁左右。等孩子变成青少年,这种相依为命的幸福,恐怕就一去不复返了。一时下不了决心。不,根本是想了很久都下不了决心。在香港,孩子有两周的复活节假期,该带他们去哪儿玩呢?

原本想去美国西海岸,从旧金山一路玩到洛杉矶,再以迪斯尼收尾——应该没有孩子不爱迪斯尼的。但妈妈又担心:美国是购物天堂,到时度假变成逛街,买还是不买?大人小孩人心惶惶,身心一点休息的感觉也没有。逛街购物式的度假,是年轻人的专利;当父母的,平时已经够累了,何苦再买上一屋子可有可无的东西,劳民又伤财。迪斯尼,香港不就有吗?哦,不一样。可能去了太多次,想一想就意兴阑珊。但是一想到美国的迪斯尼,近二十年前了,当时花样年华的我,初游此地,其中一景至今历历在目:模拟地铁发生大地震,火光、爆炸加上车厢倾斜,我将自己当时的惊奇直接套在孩子的眼中,真想看看孩子那种大惊小怪的可爱模样。当了父母以后,完全没有半点强迫,不由自主地总以孩子的兴奋为兴奋、以孩子的高兴为高兴。

好友对我的美国梦投反对票——“?美国没什么好看的,迪斯尼让孩子长大后自己去玩就好”——然后力捧欧洲。妈妈优柔寡断的个性,让自己又把目标从美洲转移到欧洲。没错,自己早已过了惊声尖叫的年龄,再想到迪斯尼不断的“排队又排队”,好友的一句话,马上浇熄了我对美国的热情。说实在的,美国哪比得上欧洲。欧洲遍地都是文化和艺术气息,连风景都嗅得出历史的味道。嗯……其实我……根本没去过欧洲,因为从年轻到现在,我都嫌它太远了,光是一趟飞机的路程,就可以熄灭我一半的热情。

当孩子还是尿布奶瓶拖着走的时候,我坚决不去那么远的地方旅行。每每在东南亚的度假饭店看到从欧美来的父母——手上牵着个歪歪斜斜,怀里再抱着个嗷嗷待哺——到现在我还是纳闷:欧美父母的闲情逸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新西兰呢?租个旅行车,随开随睡如何?好友夫妇带着孩子玩遍大江南北,他们三年级的儿子,竟然封新西兰为*好玩的地方。但是我不开车,爸爸又还没确定可不可以在这个期间休假。所以需要开车的地方,似乎机会渺茫。随着孩子越长越大,妈妈的想法有一天突然大转变:如果带这种十岁左右、半大不小的孩子去自助旅行,一定会很有趣。即使是去很远的地方。

因为带太小的孩子旅行不方便,太大的又没意思(我猜孩子不会让你等到没意思,他自己早已飞了),就是要在这种有点独立、又还是爱黏着妈妈的年龄一起去旅行,才有趣味。我直觉地认为:这种相依为命的幸福,等孩子变成青少年,将一去不复返。到底要去哪里呢?

东想西想还是没结论。上网查查,欧洲国家那么多,什么十天游八国,这是哪门子旅行啊!观光景点拍拍照就闪人,然后再拿一堆照片给同事朋友看,就跟新手父母*喜欢拿自己孩子的满月照给别人看一样——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敷衍地匆匆翻过一张又一张,心里想着:“?怎么这么多照片啊!翻都翻到手酸了,不是每张都一个样吗?”但你又必须不时挑出一两张来,称赞孩子有多可爱,以免被人发现你根本觉得很无趣。

一开始,我的眼睛就只盯着一个国家看,法国、意大利、捷克……而且准备一去就是十四天。这种远距离的旅行,十天以下的计划完全不在我的考虑之列。因为,*宗的成本机票都花下去了,玩越久,每天的平均成本就会变得越低。而且,前后两天都在搭飞机,再加上时差,真正玩的天数如果太少,值得我们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吗?接下来的问题则是:欧洲消费贵,去哪里好呢?上网一查,咦?英国机票大特价,大人往返折合新台币只要一万三千元,小孩还更便宜呢。不过,这种网上的特价机票,通常想买就得马上付钱,是没有缓冲时间让你考虑的,等你考虑好时,特价机票也卖完了。

所以,旅行明明是两个月之后的事,却必须当下付钱买机票,对我来说,又是件很难作决定的事。网页上这里看看那里瞧瞧,我又六神无主了:不是机票便宜就好,妈妈又将问题绕回了原点——我真的要带两个小萝卜头去那么远的地方吗?而且人生地不熟的……没关系,作不了买机票的大决定,妈妈就从小事开始——先办英国签证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