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稿分析孩子为什么拖拉诱因,来剖析拖延症;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孩子进行不同的分析和校正;解决孩子的拖延问题,帮助孩子有效利用时间,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内容简介】

举手之劳的事情,总是没完没了;明明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作业,总是磨磨蹭蹭个没完……

世上并不存在拖沓基因,每一个拖延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家长不知道的深层原因。家长只有认识到孩子拖延的根源,才能帮助他们应对拖延行为。

本书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介绍改正孩子“拖延”习惯和增强执行力的方法,是一本有助于缓解父母与孩子冲突对抗、实现父母与孩子亲密合作的智慧宝典。只有家长做对了,才能真正解放父母、解放孩子。

破解孩子心理密码,走进孩子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陈金平“爱在我家”家庭教育管理平台创始人、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 。

陈金平是中国资深亲子教育、家庭关系管理先行者,全人生命效能系统的提出者。他通过赋能对话,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提升孩子的素养,激发孩子优势生命力。他是家庭关系管理品牌——“爱在我家”创始人,定位于“学科教育配套工程”。

陈金平深入探索心理学众多流派,并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实践,结合丰富的管理学经验,研发了“爱在我家·卓越种子领袖训练营”“卓越种子素养训练营”“爱与和谐”“爱在我家·智见父母”“父母修为”“赋能对话”等经典课程。


【目录】

*章 孩子为什么会拖延

1. 妈妈越心急,孩子越拖延 / 2
2.  家有唠叨妈,孩子拖延成性 / 4
3. 以身作则,父母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 7
4. 教育孩子,父母一定要统一战线 / 9
5. 隔代疼爱,让孩子的拖延变本加厉 / 12
6. 不要给孩子贴上拖延症的标签 / 16
7. 马上,马上,不要让孩子误解“马上” / 19
第二章 拖延的孩子有话说:其实我也不想拖延
1. 不要逼我做不喜欢的事情 / 22
2. 万一做不好,我该怎么办 / 25
3. 我不想改变,只想保持原样 / 28
4. 爸爸妈妈,请你们关心我 / 30
5. 拖延的坏习惯,我也想改掉 / 33
6. 我的拖延到底遗传了谁 / 35
第三章 了解拖延,才能战胜拖延
1. 及时发现拖延苗头,防患于未然 / 40
2. 孩子的有些表现未必是拖延 / 42
3. 多多了解儿童心理,才能找到“拖延”根源 / 45
4. 拖延,不是与生俱来的坏习惯 / 48
5. 孩子为何要编造借口 / 51
6. 得不到父母认可,孩子更爱拖延 / 54
第四章 拖延会让孩子的一生拖拖拉拉、一事无成
1. 拖延如同多米诺骨牌 / 58
2. 不要当学习上的拖拉大王 / 61
3. 拖延,对孩子一生都有负面影响 / 63
4. 拖延,让孩子与机会失之交臂 / 65
5. 拖延的人,永远无法洞察人生 / 68
6. 拖延的孩子,总是错过成功 / 71
7. 拖延,使孩子落后于人 / 74
第五章 走进孩子内心,铲除拖延的根源
1. 不感兴趣,让孩子动力全无 / 78
2. 叛逆,使孩子故意与父母唱对台戏 / 81
3. 压力,让孩子不堪重负只想逃避 / 85
4. 失败综合征,让孩子止步不前 / 89
5. 错误,不应该成为孩子心中的拦路虎 / 93
6. 焦虑,让孩子紧张不安 / 96
7. 恐惧,使孩子失去对人生的掌控权 / 98
8. 追求完美,让孩子更加踌躇 / 101
第六章 从容淡定修炼自我,才能彻底摆脱拖延
1. 自信的孩子,才能勇往直前 / 106
2. 自主专注,让一切事半功倍 / 110
3. 张开怀抱,勇敢无畏迎接成功 / 113
4. 做决定,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 116
5. 勇于负责,成为人生强者 / 119
6. 不活在他人的眼光里,做*真实的自己 / 121
7. 意志坚定,对任何事情都不畏缩 / 124
第七章 减轻压力,还给孩子轻松自在的童年
1. 不强迫,让孩子心甘情愿不拖延 / 130
2. 放手,是对孩子*好的爱 / 133
3. 信任,让孩子扬起人生的风帆 / 137
4. 不当孩子的保护伞,促进孩子成长 / 140
5.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 143
6. 在家里,给孩子划分一块“责任田” / 147
7. 给予孩子不可或缺的地位 / 151
第八章 适度奖励,让孩子自信满满、远离拖延
1. 制订奖励规则,列举奖励清单 / 156
2. 赞美,是对孩子*的鼓励 / 159
3. 累进制奖励,让孩子可持续发展 / 162
4. 马蝇效应:恰到好处的压力也是奖励 / 165
5. 让孩子自主选择奖励的方式 / 168
6. 不要告诉孩子“完成事情就是*的奖励” / 170
7. 慎用金钱奖励,帮助孩子养成正确学习观 / 173
8. 为孩子的小小进步喝彩 / 175
第九章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成为人生主宰
1. 让孩子感知时间,形成时间观念 / 180
2. 借力游戏,让孩子知道时间的珍贵 / 183
3. 小小时间表,让孩子争分夺秒 / 186
4. 限定*时间,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事 / 190
5. 帮助孩子形成心理时间 / 192
6. 守时守信,孩子才能处处受到欢迎 / 195
第十章 好习惯成就一生,让孩子拥有高效率的人生
1. 今日事,今日毕 / 200
2. 制订计划,养成“要事*”的好习惯 / 202
3. 鼓励孩子主动解决问题 / 206
4. 让孩子学会倾诉,缓解内心压力 / 209
5. 首先完成让人讨厌的事情 / 212
6. 过程艰难,那就让孩子感受收获的乐趣 / 215

第十一章 小小惩罚形成强执行力,胜过千万说教
1. 让孩子体会浪费时间的代价 / 220
2. 不为孩子的拖拉买单 / 223
3. 磨磨蹭蹭之后,让孩子自己收拾残局 / 225
4. 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孩子必须承担后果 / 228
5. 竞争很激烈,孩子必须自己面对 / 2306. 拖延的后果,就是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 232
后记 / 235

【前言】


*近,网上流行一篇帖子,大意是女人一旦遇上孩子写作业这件事情,瞬间亲妈变后妈,温柔妈变“梅超风”。不得不说,孩子如今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重心所在,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压力这么大,导致父母也非常焦虑,甚至把不安转嫁到孩子身上,这就使孩子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受到广泛的关注。无论哪一位妈妈都想不明白:为何从小懂事乖巧的孩子,不知不觉间变得这么让人着急、头疼、焦虑,甚至恨不得狠狠地抽他们一顿。尤其是看到孩子一提起写作业,不是要喝水就是要撒尿,不是要吃饭就是头晕、恶心、胃疼等情况出现时,亲妈也忍不住要狠狠骂孩子一顿,甚至想或者已经动手打了孩子。有时孩子不但脸皮厚,还屁股硬,打完了也绝不悔改,该拖延还是无限地拖延下去,根本不管不顾有个心脏加速跳动、头痛欲裂、无限懊悔自己为什么不是丁克的妈妈在旁边。虽然现代社会讲究男女平等,但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还有一定的痕迹,大多数家庭里还是男人以工作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各有侧重。可想而知,在家里带孩子的女人在面对让人抓耳挠腮、无从下手的孩子时,内心该是多么无奈和焦灼啊!尤其是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收拾好的家瞬间变得凌乱,却没有人愿意为此负责或者收拾残局;再看到孩子写了整整两个小时早该完成的作业才写了不到一半,当妈的真是连跳楼的心都有了。假如孩子不是这么拖延,也许情况会大为改观吧!妈妈们梦想着孩子都成为对自己言听计从的乖孩子,依照妈妈的指令行事,然而这只是个梦,而且还是白日梦。

归根结底,要想改变孩子的拖延行为,一味梦想或者幻想都是不可能实现的,*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问题的根源。有些孩子的拖延是性格导致的,有些孩子的拖延是需要父母改变教育方式的,有些孩子的拖延只是因为逃避现实……总而言之,唯有洞察原因,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然而,不管孩子的拖延是因何而起,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就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想解决孩子的拖延问题,绝不能孤立地看待,而是要认识到孩子的拖延问题实际上是与父母密切相关的。曾经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刺猬在一起取暖,离得太近了,容易相互扎到;离得太远了,又感受不到彼此的温暖。其实,亲子关系何尝不是普通人际关系的一种呢?尽管亲子关系理应是这个世界上*亲密无间、坚如磐石的关系,但是作为父母,依然要找到*好的方式与孩子相处,才能彼此和谐融洽。曾经有心理学家指出,一个家庭中,一旦存在压力、怀疑、强制、依赖和疏离这些现象,那么孩子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尤其容易导致拖延。
实际上,我们不可否认在这个世界上每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要想让孩子健康地成长,父母只付出爱是远远不够的。爱有很多种,不同的爱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又该是怎样的呢?父母既是孩子的守护者,也是孩子的领路人,要在孩子小时候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给予孩子安全感,在孩子渐渐长大成人之后,适时对孩子放手,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学会自立。父母既要帮助孩子度过人生中的重重难关,又要撤掉自己曾经撑开在孩子头顶、为孩子遮风挡雨的伞。父母既要对孩子宽容,原谅孩子的错误,避免孩子因为害怕犯错而拖延,又要在孩子犯错之后,坚持执行惩罚孩子的措施,而无视孩子含泪、失望的眼。没错,父母的工作就是这么难做,很多时候我们哪怕以此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也难免被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气得想哭,又被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折磨得心力交瘁,恨不得自己从未活过……面对拖延的孩子,父母就算百感交集,也要控制自己,依然继续无条件地爱孩子,在现象中洞悉背后的根源,开启、唤醒、赋能孩子,令孩子能够活出应有的风采。
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任何时候,哪怕作为父母,我们也无权打乱孩子内心的节奏。世界嘈杂,请让我们以平静淡然为孩子撑起一片“慢生活”的天地,等待孩子慢慢地长大,孩子的成长如同花开一样,有的花春天开,有的花夏天开,有的花秋天开……父母们带着爱,等待孩子自己心中的花开,等待孩子长成他们自己的样子……

【免费在线读】

*章 孩子为什么会拖延
提起孩子的拖延,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会感到非常头疼,毕竟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非常快,很多父母都忙于生活和工作,总是风风火火的,尤其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父母很少有时间等待孩子。然而,生活哪怕再忙碌,父母也要尊重孩子内心的节奏,不要随意扰乱孩子的规律。事实上,有些孩子并非真的拖延,而是孩子的内心节奏决定了他们的“慢生活”。即使对于拖延的孩子,父母也要尊重他们,给予他们时间,引导他们渐渐加快速度。
1. 妈妈越心急,孩子越拖延

每天早上,相信很多家庭都是以紧张忙碌来开始一天的生活。尤其是工作日的早上,悠闲从容的家庭少,紧张忙碌的家庭多,甚至有的家庭因为缺乏秩序,导致手忙脚乱。有孩子的家庭总是平添几多忙乱,这原本是正常现象,但是即便再忙碌,家庭生活也要遵从一定的秩序,才能从容向前推进。要想让早上更从容一些,作为父母就不要过分催促孩子。很多父母对于帮助孩子戒除拖延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误区,总觉得只要催促孩子,孩子就能快起来。殊不知,有的时候催促会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甚至父母越是着急,孩子越是拖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明智的父母知道,只有让自己找到秩序,保持理性,才能把良好的情绪传递给孩子,真正让孩子做到忙而不乱,秩序井然。
首先,父母着急,未免在催促孩子的过程中带着情绪,导致孩子变得很紧张,甚至无法听清楚父母的话,也就不能理解父母的意思,由此引起延误。其次,很多孩子都有叛逆心理,在家庭生活中,假如妈妈比较啰唆,孩子很可能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故意与妈妈对着干,这种情况尤其常见于年纪大一些的孩子,因为大一些的孩子更有主见,也不愿意接受父母的安排。有的父母一直唠叨,一件事情说很多遍,以致孩子潜意识中认为妈妈还会叫我起床,还会提醒,反而变得不着急,形成依赖,形成父母唠叨后的拖延错觉。
事实上,孩子内心的节奏原本就比成年人慢,越是年纪小的孩子,越是喜欢慢节奏,这也是如今主张还给孩子“慢生活”的原因。所以,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会合理安排好家庭生活的节奏,尽量不要扰乱孩子内心的节奏,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城市的清晨从静谧开始,豆豆的妈妈却万分苦恼,因为她每天早上*的工作量就是催促豆豆起床、洗脸、刷牙、吃饭、如厕……总而言之,早上,刚刚起床的豆豆显得慢吞吞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慢三拍。提起忙碌的早上,妈妈就万分焦虑:“孩子什么时候才能不需要催促呢?现在已经读幼儿园大班了,等到进入小学,继续当迟到大王,那可怎么办啊!”原来,妈妈本身就是个急性子,又因为豆豆去幼儿园总是迟到,所以妈妈更加心急如焚。
奶奶告诉妈妈:“不要这样催促孩子,孩子本来就慢嘛!”妈妈却不以为然:“怎么能慢下来啊,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而且,他这样慢慢吞吞的,浪费多少时间,别人的孩子都跑出去半里地了,他还在起跑线呢!”奶奶无奈地说:“孩子的时间不就是用来浪费的嘛,你觉得他在浪费时间,实际上他在悄悄地、慢慢吞吞地长大呢!”作为一名退休的老教师,奶奶也难以说服妈妈,只能说妈妈“望子成龙”心切,很难保持内心的平静。但是随着妈妈的催促,豆豆的动作越来越慢,甚至有些蓄意性拖延了……
还记得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叮嘱孩子的话吗?孩子一出生吃奶,奶水太急促,孩子太饿,因而未免着急地吞咽,甚至被呛到,妈妈总是柔声地说“宝贝,慢点儿吃啊,没人跟你抢呢”;孩子渐渐长大,开始学习走路,时常摔倒,爸爸总是安抚孩子“宝贝,没关系,再来一次,这次要慢一点儿啊,不要着急”;孩子上幼儿园了,遇到完成不了的作业,父母也总是告诉孩子“要有耐心,慢慢来,总能学会”……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慢一点儿、再慢一点儿,从而让孩子保持稳定的速度,慢慢地长大。等到孩子稍微长大一些,走出家门,进入幼儿园,迈出走向社会的*步,父母又会不停地催促孩子。不知从何时起,父母不再对孩子充满耐心,他们不知看似已经长大的孩子,其实内心还停留在慢慢长大的阶段。
作为父母,要想解决孩子拖延的问题,一定要了解孩子内心的节奏,而不要一味考虑自己的节奏,强求孩子跟上自己的节奏,这样才能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更好地引导孩子,陪伴孩子成长。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过高,总是不停地催促孩子,往往会让孩子陷入被动的状态,导致孩子的内心紧张局促。
2.  家有唠叨妈,孩子拖延成性
在假期都不用每天盯着孩子早晨按时起床、洗脸、刷牙、放学之后写作业及预习复习的妈妈们,一旦学校开学或者出游,常常会陷入着急焦虑中。还有些妈妈因为“忍耐的功夫”有限,时不时地上演“河东狮吼”,虽然把自己气得七窍生烟,却丝毫没有起到效果。只见孩子依然故我,慢慢吞吞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并没有因为妈妈的唠叨就提高速度,甚至有些孩子还刻意地慢半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如果妈妈过于唠叨,不管孩子是慢速还是已经加速,都始终以唠叨同样对待,那么天长日久,孩子就会认为不管自己速度如何,都无法摆脱妈妈的唠叨。既然如此,他们还有必要加速吗?孩子的厌倦与拖延行为的固化,正是在妈妈的唠叨之中逐渐形成的。
毋庸置疑,对于父母上班、孩子上学的家庭而言,日子过得每天都像是在冲锋打仗。尤其是妈妈,因为肩负着照顾孩子的主要任务,所以更加火急火燎。然而,大多数忙碌的妈妈一边忙着,一边嘴巴也没闲着。她们总是手里的活儿不停,嘴里的话也不断。因此,有很多孩子都为自己有一个“话痨妈妈”而感到非常苦恼。如果妈妈的唠叨能起到预期的效果,那么被冠以这样的“美名”尚且还算值得。遗憾的是,很多妈妈的唠叨都如同用拳头打棉花,所有的劲道都会被孩子置若罔闻的耳朵吸进去,消散于无形,甚至形成未来青春期的逆反现象。曾经一个“卓越种子训练营”的孩子形容妈妈是闹钟,问题在于人醒了,闹钟还是不停地响,那接下来的就不是闹钟了,而是烦人了。以至于生活中形成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相当一部分孩子非但没有在妈妈的唠叨声中变得快速,反而还养成了拖延的坏习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丁丁是个特别爱拖延的孩子,不管妈妈怎么催促他,他都无动于衷,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对妈妈的唠叨充耳不闻。有一次,同学大刘来找丁丁一起去游泳。因为丁丁没有提前准备好泳衣泳裤,因而妈妈又开始唠叨:“丁丁,你看看你,我都提醒你几遍了,让你提前准备好游泳的东西,这样就不用让同学等了。你呀你呀,你不知道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吗?”听到丁丁妈妈说得如此严重,大刘有些不好意思,赶紧说:“阿姨,没有那么严重的。我没什么其他事情,也不着急,让丁丁慢慢收拾就好,正好我还可以看看丁丁的书呢!”即便如此,妈妈依然不依不饶:“他呀,从小就是个慢性子、拖拉鬼,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我催促很多遍,有的时候都火烧眉毛了,他也不着急。”丁丁抬起眼睛看了妈妈一眼,反而把手里正在收拾的泳衣放了下来,然后喊同学:“大刘,咱们一起玩会儿游戏再去吧!”趁着妈妈张开嘴巴欲言又止,丁丁把妈妈请出房间,关上了门。
门才关好,大刘就冲着丁丁不停地吐舌头,丁丁说:“你现在知道我妈有多么唠叨了吧,也知道我说的每天生活在炼狱中是什么意思了吧?!”大刘非常同情地拥抱了丁丁一下,似乎深感丁丁之苦。
毫无疑问,丁丁对于妈妈的唠叨已经有了免疫力,那就是不管妈妈怎么唠叨,他都充耳不闻,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即使妈妈的唠叨过分了,伤害了丁丁的自尊心,他也依然什么都不说,对妈妈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所以,丁丁放下了自己手中收拾了一半的泳衣泳裤,索性和同学一起玩游戏,以此让妈妈更生气。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妈妈的唠叨还会无形中给孩子贴标签,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慢性子的人,接受了这个慢性子的身份暗示,因而对于现状不愿去改变。
正如丁丁所表现的那样,唠叨不仅会使孩子产生免疫力,还会让孩子感受到不被尊重,因而脆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对妈妈的敌对心理,这也就可以理解丁丁为何要与妈妈对着干了。换个角度,即使妈妈的唠叨没有伤害到孩子,一旦孩子对妈妈的唠叨产生依赖性,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妈妈千叮咛万嘱咐,那么孩子必然拖拖拉拉,变成真正的慢性子。总而言之,智慧的妈妈们一定要自我反省,从而避免成为爱唠叨的妈妈。要知道,话不在多,而在于精。哪怕说出千百句话来,如果都不入孩子的耳朵,反而招致孩子反感,那也是毫无效果的。反之,即使只说一句话,只要能被孩子听到耳朵里、记在心里,那么这一句话也胜过千言万语。当妈妈说得越来越少而精,日久天长,必然会发现孩子的拖拉行为有了好的转变,孩子也会成为自尊、自重、自律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