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把深刻的管理哲学寓于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充分展现管理哲学的魅力。

☆内容丰富详实,涉及到产品、人事、营销等各个层面,把一个企业管理者所必须学习并掌握的东西,条理清晰、分门别类的囊括其中。

☆故事 剖析的形式,读来轻松有趣,毫无压力,根据兴趣和意愿随时翻阅几页,都能获益良多。

☆《中外管理》杂志沉淀27年的管理哲学智慧结晶,诚意出品。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用故事 剖析的形式来传授管理哲学的大众经管图书。将管理的原理、策略、方法、技巧融入短小精悍的故事,将德鲁克、杰克·韦尔奇、稻盛和夫、大前研一等优秀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出来。年轻管理层可以轻松学习管理知识,快速掌握深刻的管理智慧和哲理,提升自己的管理艺术。
【作者简介】

《中外管理》杂志,专注管理传播27年,是国内较早大力推介海尔管理经验、较早大力推介彼得•杜拉克(也译德鲁克)管理思想、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体系、吉姆•柯林斯基业长青理论、稻盛和夫管理哲学的主流财经媒体,与海尔等众多优秀民营企业长期进行战略合作。
【目录】

*章 *推动力的管理模式

疤痕实验——客观地洞悉自己的主观 002

一只空鸟笼——不要为了“匹配”,而混沌了“目标” 004

水中剥洋葱——你说了什么,由他听到什么来决定 005

丢枪带来的奇迹——珍爱你的错误 006

谁是*好的看护——外行才能颠覆 009

卖报纸的“大学问”——欲取先予才能“无中生有” 010

乔布斯心中的两个“问号”——包容与自省是关键推动力 012

星巴克的中国“早餐”战役——你真正读懂了谁 013

锦盒珍藏的一颗螺丝钉——直面耻辱与缺陷 015

总统套房打地铺——慷慨与小气的辩证 016

独一无二的笔记——管理者要学会“打疫苗” 018

借钱不可尽力——救其困苦,更护其尊严 019

列子宁肯挨饿——馅饼往往也是陷阱 021

鸡蛋里挑骨头的生意接不接——挑战就是成长 022

用什么办法让中国人对垃圾做分类——高尚,也是基于利益 024

第二章 核心领导力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比金子还贵重的东西——领导者的价值在于有愿景 028

信赖猴子的国王——权力失控,伤害的是组织智商 029

就当这份厚礼是赝品——领导者不要展现自己的爱好 031

波多尔斯基的耳光——优秀领导者必先有胸怀 032

买贵骆驼也很便宜——时机决定价值 033

凤凰是这样诞生的——包容力 学习力 = 领导035 为双子星塔架天桥——学会倾听质疑 036

只用有缺口的杯子——持续改进的魅力 037

上将父子的共同坚持——信仰是行为的准绳 039

90 岁的送报工——管理,是架设心灵的桥梁 041

默多克会议室里的紧急电话——尊重是核心领导力 043

首相寄来道歉信——领导人,要懂得“罪己” 044

在危难中读报纸的曼德拉——领导者必须包裹坚强的外壳 046

一个关键的橘子——领导者的“细节”辨识力 047

把碗卖出*价的背后——领导者要善“借”他人智慧 049

瘟疫“送来”1500 万美元——二次决策出远见 050

如何修补心中的“花瓶”——比惩罚更高明的奖励 051

贵族的冷烧饼——优秀的制度,不应该激发恐惧 053

一份迟到 161 年的更正声明——领导者,更要学会道歉 054

向镜子“借”阳光——管理即借力 055

椰子壳上的求救信号——领导力来自权力之外 057

必须亲自领取的“聘书”——“情境”领导力 058

惊动三星总裁的“一件小事”——领导者需要体制外“保鲜” 060

李嘉诚换领带——用行动来保护员工的热情 063

第三章 成功没有捷径

深情的园丁——痴迷是成功的催化剂 066

席卷全球的约拿情结——为了成功,必须包容失败 067

玉米地迷宫——换个角度,失败就是成功 068

大师的锤子——要么耐心成功,要么耐心失败 069

国王的秃头——求同的危险性 071

用 51% 赢得胜利——把握*核心的目标 072

四指的距离——别那么快做出决策 073

如何发动你的汽车——直击问题的关键 075

从一亿美元到五吨大米——不要被对手的要求迷惑 076

“黄金帝国”摧毁西班牙——财富不是梦想,而是追梦的结果 077

20 年前的一颗纽扣——用“心”打动员工 079

只输了 5 美元——不要纠结于失败 080

挨打后找到的商机——营销你的想象力 081

起死回生的 12 个字——满足客户*在意的人 083

*值得感激的“被落榜”——成功需要“火候” 084

一道关卡两重天——阻碍他人,难以成就自我 085

脚印的*——成功就是超越本我 087

幸亏有个冒牌货——追求成功的“本质” 088

把对手留下——有多包容就有多成功 089

都是我们的“错”——想成功,先丢弃所有借口 091

弯腰捡到 2 个亿——洞察力才是核心决胜力 092

催生大师的一份“书单”——成功来自识别“把手”和善于借力 093

小和尚买米——不前进就是等死 095

大翅膀,或者爬行——极致才有机会 096

汤姆斯布鞋“卖一捐一”之后——商业与慈善须产生化学式双赢 098

一代球星的重生——有时示弱是为了示强 099

反自然的另类品牌——成功源于敢于试错 101

第四章 创新的魅力

失而复得的钻石项链——与其拼命盯着远方,不如细察灯下 104

小报童的“大心愿”——幸运的转折,都由自己创造出来 105

打不开的弹药箱——做不到的,往往根源于看不到的 106

在恶作剧中树立标准——创新,就是始终好奇于“物” 107

为大漠偷渡客送水的人——什么才是做事的准则 109

门的悬念——自律,来自被信任的人性 110

拿破仑海战失败之谜——创新从归零开始 111

暖被悟禅——激励是一种艺术 112

赵无恤空手接班——不在于是什么,而在于看到什么 114

学英语的老人——没有条件,恰恰具备“*好”的条件 115

不够沧桑不出手——颠覆性创新,来自沉淀和时机 116

搬个凳子做演讲——授人以“渔” 118

会抢戏的杯子——挑战,是*刺激的学习 119

让毒蛇告诉你——从 Say No 到 Say Why 122

一张入场券开启的“新人生”——机遇都是“制造来的” 123

把行李穿上身——创新力,是想象力更是实践力 124

单腿站立的“时间”——自省力也是创造力 126

从一美元的吻到啤酒帝国——发掘创意,而非创意本身 127 把*部 iPhone6 丢进啤酒里——发明家与创业家的区别128 小橡皮圈拯救轰炸机——设计决定品质 130

出租“公主”——从满足“自我需求”觅商机 131

可口可乐瓶的“快乐重生”——关注身边的微创新 133

种出来的家具——跨界联系决定创新空间 134

企业为何“倒贴钱”做环保——共享时代倒逼“供给侧” 136

没有大师的“大师级摄影”——外行技术成就内行颠覆 137

巴瑞尔的“一人”餐厅——极致出商机 139

从痰盂工起步的成功——不在于你拥有了什么,而是你接触到什么 141

“麻烦”中找商机——为方便进行创新 142

比“小”的比利时啤酒文化——比规模更重要的是独特 143

第五章 从“为我所有”到“为我所用”

猴子与表——不存在多多益善的资源 148

*的糖果——永远不要掏空自己的口袋 149

跳舞与税官——找对人上车是用人真谛 150

意外的答案——无私是由制度塑造的 152

流浪汉的需求——“人”,意味着差异 153

甩不掉的“强盗”——魔鬼的一部分,就是你自己 154

禅师的甜瓜——拿什么驾驭乖张另类的新一代 155

扔掉千万美元——*昂贵的成本,是让人才失而复得 156

无所不能的鼹鼠——“通才”的悲剧 158

白费功夫的“御膳”——谁来监管你的“看门人” 159

收藏*宝贵的“心意”——除了钱,你还能给什么 160

替朋友还钱的“妙招”——解决事,也要平抚“心” 162

朱元璋烧船——好制度就是为了规避人性之恶 163

勤俭皇帝怎样豢养贪官——制度漏洞会让组织文化扭曲 164

让别人为你排队——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166

“富贵病”里藏严谨——规则执行成就商业文明 167

咖啡盒上的报纸头条——让用户“看”到你的优势 169

巨额奖金怎么分——与其信任,不如驾驭 170

第六章 减法管理

手榴弹并没有过时——简单的才有效 174

登山队员的祈祷——化解风险的,往往是常识 175

拆迁的术与道——不该被忽视的“乙方利益” 176

长在心里的眼睛——细节中见关爱 177

无人喝彩的*提琴手——洞察力之殇:忙就是“盲” 179

开普敦的断桥——伤疤,只有暴露才能痊愈 180

马植劝谏宋徽宗——“有道理,没实力”终成祸患 181

不能被定价的“善行”——有效的逻辑不等于*的逻辑 182

为什么非要等天黑——与其控制不如顺应 184

上帝的望远镜——信仰比制度更有效 185

帮禅师穿鞋——不“端着”的沟通更有效 186

女王的考题——排除貌似与目标有关的干扰 188

一个法国邮差的石头城堡——明确并遵循属于你的目标 189

只为了美丽的萤火虫——尖叫是“磨”出来的 191

*特别的第 26 轮面试——将无知变为求知 192

赔本买卖里的商业“天机”——要在隔膜中看到未来会产生的联系 194

买水请走 200 步——体验而非说教 195

另类宣传——让广告成为风景 196

唐太宗“颁奖惩腐”——奖惩的方式比力度更有效 198

“烂苹果”考试——放弃,有时也是一种进取 199

左宗棠请“美食家”吃饭——体验比说教更有效 201

丢失的绝版书——规则,是为了约束,而非服务 202

用香烟“买”时间——“利诱”带来变革 204

降低噪音污染的智能喇叭统计器——社会价值将带来商业价值 205

第七章 做一个有灵魂的服务者

六亲不认的印度理工学院——规则在可以通融时才*需要严格 208

看似意想不到的好运——服务,是无限的心 209

学生比树少的大学——拒绝诱惑的深度 210

上当的窃贼——契约精神:首先反求诸己 212

0.1% 的跳伞包吓坏了谁——质量控制:只要把客户当作自己 213

什么才是“安宁的画”——逆向思维的优势 214

“吴下阿蒙”的心性修炼——美玉要用石头打磨 215

营救被打成叛徒的将军——驾驭“民意”未必靠讲理 216

大自然的魔术——顾客比你更“聪明” 218

万金鱼——不在于是什么,而在于怎么看 219

终生难忘的“半袋零食”——揪出藏在细节里的“魔鬼” 220

布勃卡的恐惧——先把“心”摔过去 221

看好脚下——杂念吞噬常识,私心滋生假象 223

如何扫出“*美”的庭院——挖掘客户没说出的“需求” 224

只为少数人开发的新产品——逃离大众化思维的陷阱 225

用真迹换“真迹”——包容与付出,才能成就自己 227

向“沙漠王国”出售沙子——需求来自与痛点的联系 228

把粮食留给敌人——风气损失才是致命损失 230

健身馆的“巧克力宣传单”——用逆向思维筛选客户 231

把玉石劈开的后果——组织拆分打破强强误区 233

请平民赴“国宴”——尊重人,才能赢得尊重 234

用香味“种”花——“惯坏”消费者的“黏性营销” 236

墙上的咖啡——慈善首先要尊重他人 237

水疗按摩影院——新的组合,就是新的需求 238

无人喝彩的蛋糕粉——给消费者可以自我炫耀的产品 240

该死的字幕——做减法,也会改善体验 241

十分钟理发店的亿元生意经——极致出商机 242

不让顾客“绕圈”的超市——压力会催生便利 244

贝斯卡公司的“产品吐槽大会”——福利要走进人心 245

“魔镜”教你化妆术——免费的价值在于收费 247

第八章 信念激发内核力量

火山灰飘来的商机——反向思维赢得世界 250

草垛里的声音——静下来的力量 251

不听话的人质——服从高于一切 252

洋葱打败麦当劳——“没问题”不等于永远不是问题 253

不可能的万里探亲——潜力开发:无限的力来自坚定的心 255

送别“我不能”先生——正面激励的强大效应 256

“闲逛”走出迷津——目标感过强反增迷惑 257

“听不清”的音乐老师——不言之教、无为之治 258

俾斯麦:比铁血更厉害的另一面——在自制中和平,在和平中繁荣 260

古瓶累坏将军——归零才能重新出发 261

*显眼的条幅——谁来敲打自己 262

改变命运的“割草机”——只要“特别想”,就会想得出 264

种地成佛——为了事物本身之乐,而不是回报 265

*多损失 5 块钱——放下得失,方有勇气 266

把茶杯放低一点——学习来自欣赏,而非比较 268

死心眼儿的回报——应付是失败之母 269

金钗与状元——坚守信仰的“价值” 270

香港廉政公署的特别“考题”——价值观永远是*重要的 272

重奖“懒惰者”——用逆向思维探求本质 273

摘去多余的葡萄——舍弃是为了获得 275

把琐事做得与众不同——平庸,是一种选择 276

挺拔高大的空心树——“快时代”更需扎实积累 278

一个个“为什么不”——不要被习惯束缚 279

获大奖的小瓶贴——亲临市场永不过时 280

第九章 责任大于一切

迪士尼的清洁工,你干得了吗——请重新定义你的责任 284

留点儿精力“看演出”——不要忘记*初的目标 285

让雄鹰翱翔的秘密——挥别“舒适区” 286

特殊的学生作业——激发员工内心的渴望 287

一只手揽来的大把财富——旁观者的智慧 289

“不可替代”的钉子——必须复制的“核心能力” 290

一致通过——选择,比选择什么更重要 291

总统的讲稿——低头,是更大的勇敢 292

成也免费,败也免费——决策要对战略负责 294

*好的作品——先把自己的事做好 295

究竟谁在偷奸耍滑——一切都会留下痕迹 296

用 2000 万元加点“颜色”——尊重消费者的感觉 297

大胡子背后的奥秘——“我”*重要 299

“白拿”的两个月工资——信任战胜危机 300

骆驼粪与战斗机——挥别光荣的“陋习” 301

烦心是烟,高兴是火——接纳是一种终极智慧 303

甘当“清洁工”的诺贝尔奖得主——放低自己,执着追求 304

唯有柏拉图没举手——盲从比错误更可怕 305

有多动症的“舞蹈家”——领导的责任,是发现而不是治疗 307

一幅画了 20 年的“赝品”——让人丧失能力的“酷似” 308

大喇嘛和小老鼠——变革要重塑内心 309

妈妈的 12 双手——*魔幻的现实 310

谁撒手惩罚谁——自私就是自毁 312

走进核反应堆的“少尉”——使命是*好的催化剂 313

爱因斯坦的父亲钻烟囱——以自己做镜子来旁观自己 314

丢进湖心的钻石——人性的弱点是*生产力 316

卖衣服不要钱——*的善举是尊重 317

明信片的杀伤力——凝聚团队,先凝聚团队背后的家庭 319

第十章 传递正能量

别忘了写封感谢信——回馈的伟大力量 322

处罚出的金牌——学会超越他人的期待 323

公路上的生命转机——爱在传递中产生 324

点燃和平之烟——非正式沟通的巨大影响 327

“超级大国”魏国的瓦解——“轿子”不是一人抬起来的 328

反向才能得冠军——智慧的冒险 330

舍生忘死的失败——竞争不需要自以为是的“勇敢” 331

真的是 5 个铃铛——学会给别人一个下嘴的机会 332

愿意输给对手——竞争力,而不是投机 334

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大师”——只关注自己,就是和自己过不去 335

当他还不是巴菲特——在外练完手再回家 336

大师带来的挑战——蜕变必经的“磨难” 338

*“昂贵”的一把钥匙——看得见的危机意识 340

站在宜家的肩膀上——寻找托举自己的巨人 341

不要指望救兵——用行动去解压 343

“永不追量”的商业价值——用时间去打磨“质” 345

打印一款私人定制巧克力吧——创业中,应变高于创意 346


【免费在线读】

一只空鸟笼——不要为了“匹配”,而混沌了“目标”

哲理的故事

1907年,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 卡尔森。一天,两人打赌,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 的。”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

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

然而,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

这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其发现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它说的是:如果一个人买了一个空的鸟笼放在自己家的客厅里,过了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丢掉这个鸟笼或者买一只鸟回来养。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

故事的哲理

在我们的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满一些什么东西吗?我们做企业时,是不是也有时为了局部资源的割舍不下,或局部的匹配完整,而无形中改变了整个组织的战略方向和资源配置?

水中剥洋葱——你说了什么,由他听到什么来决定

哲理的故事

大明刚刚结婚不久,某天老婆正在厨房忙晚餐。大明想帮忙做点儿 事。于是就说:“亲爱的,我能帮什么忙吗?”老婆说:“看你笨手笨脚的,找点儿简单的,就剥洋葱好了。”

大明想,这个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刚剥不久,他就被呛得一把鼻涕一 把泪。他不好意思去向老婆请教,只好打电话向老妈讨教。老妈说:“这很容易嘛,你在水中剥不就得了!”

大明于是按着老妈的方法,完成了老婆的任务,开心得很。于是打电话对老妈说:“老妈,你的方法真不赖!不过美中不足的就是在水中要时常换气,好累人喔!”

故事的哲理

我们常常没有注意到,说话的效果虽然由讲者控制,但却是由听者决定的。因此,不管自己说得多正确,只有对方准确收到你想表达的讯息,沟通才有意义。特别是在今天,传播的方式已经与传播的内容同等重要, 甚至更加重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