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知名历史学家雷颐 /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 /“馒头说”创始人、《历史的温度》系列作者张玮 诚意推荐

● 拂去历史的灰尘,触摸历史的温度,不再是枯燥的史实罗列和徒有框架的简史

人类学家可以推测人类的行为,考古学家可以推测人类定居的模式,哲学家和神学家可以把人当作无差别的群体推测所谓“人性”的动机。但是历史学家却肩负着不同的任务——给人类行为赋予血肉和精神。

从希罗多德到司马迁,他们其实都是讲故事的人;历史叙述的初始形式,其实就是故事。不同于严肃枯燥的学院式通史教材和近年风行的快餐式“简史”,这是一部你愿意一本接一本读完的世界通史,让历史回到故事,回到人物,娓娓道来。我们能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恩怨情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次第登场,演出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剧。

● 纵览一万年人类文明全景,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苏美尔、古埃及、中国、古希腊、印度、玛雅……一个个文明是如何兴起与传播?亚历山大、罗马、波斯、唐朝、阿拉伯、帖木儿……一个个帝国是如何崛起和崩溃?斯基泰、匈奴、哥特、保加尔、突厥、蒙古……一个个游牧民族是如何横扫大陆,又销声匿迹?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佛教、基督教、道教、伊斯兰教……一个个宗教是如何抚慰人们的心灵,又带来无尽的纷争?

全球化时代,人类正在逐渐融为一体,而崛起的中国也以全新的面貌再次走向世界。中国人如何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人类文明是如何萌芽、成长,走到今天?这些故事能给现代人带来什么样的启示?本书带你纵览一万年人类文明全景,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弥补知识缺环。

● 为年轻人量身定制,超好读的世界通史,通识教育的上佳选择

作者受西方博雅教育长大,知识广博,文笔优雅,使本书成为超好读的世界通史。本书是一部强调故事性的历史,并不像学术著作那样避讳古代记载中的传奇色彩;同时,作者也积极收集较新的历史学和考古学成果,不时出现的古人书信和情感八卦,使尘封的历史变得妙趣横生。作者面向少年儿童的《世界的故事》海外畅销百万套,本书是为年轻人和大众量身定制的全新力作,十余年精心打磨,海外赞誉如潮,也是中国读者通识教育的上佳选择。

● 数百张图表,快速搭建历史知识的时空框架

面对史书中大量陌生的外国地名时,是否你曾感到一头雾水?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事件对应中国或其他国家的哪个时期,它们之间存在什么联系,是否你还缺乏概念?

本书每卷均包含精心编制的100多幅地图和近100张年表,快速为读者搭建历史知识的立体时空框架,无须翻查地图册和大辞典,古代国家和城市的地理位置,不同时代、不同的文明间的联系就能一目了然。


【内容简介】

《世界史的故事•从文明诞生到罗马帝国崛起》包括“世界史的故事”系列的前两册,讲述公元之前早期文明和古典时代的历史。

01 王权从天而降(文明的开端—前7世纪)

人类文明在历史的混沌中逐渐显现。在两河流域,*早的国家形成,此后亚述、赫梯、埃及、印度、中国、腓尼基、希腊的早期国家诞生,出现了*早的文字、宗教、帝王和城市。早期的文明经历了几度兴衰。

02 轴心时代的文明(前7世纪—前1世纪)

古代文明经历几千年的积累,逐渐达到了高峰,马其顿帝国、波斯帝国、秦帝国、罗马帝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疆土,琐罗亚斯德、孔子、老子、佛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耶稣等伟大传统的开创者也在此时出现。


【作者简介】

苏珊•怀斯•鲍尔(Susan Wise Bauer),畅销书作家,美国传奇女子。1968年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她从小没有接受正式的中小学教育,而是在家接受母亲的家庭教育,广泛涉猎文学、历史、艺术和科学知识。她10岁学习拉丁语,14岁成为职业音乐家,16岁时写作三部小说,17岁进入大学学习,获费城大学的神学硕士学位,弗吉尼亚大学的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美国研究博士学位,现在弗吉尼亚州威廉与玛丽学院教授文学与写作。

鲍尔是家庭博雅教育的受益者,她从自己的亲身经验出发,撰写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历史普及读物《世界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World),该书在美国持续畅销十余年,累计销售数逾百万套。她还著有《精心培养的心智:家庭古典教育指南》(The Well-Trained Mind: A Guide to Classical Education at Home)、《极简科学史》(The Story of Western Science: From the Writings of Aristotle to the Big Bang Theory)等。2004年,受W. W. 诺顿出版公司之邀,她开始为大众读者撰写《世界史的故事》。


【媒体评论】

俞敏洪:

走向世界的新一代中国人都应当了解世界史,从一万年来文明的交流与国家的成败故事中汲取养分,《世界史的故事》是构建完整世界意识的一套书。

张玮(馒头大师):

如果说“简史”勾勒了历史的骨架,那么“故事”才能还历史以血肉。

《出版人周刊》:

鲍尔带领读者快速而完整地领略苏美尔、埃及、印度、中国、希腊、美索不达米亚和罗马的古代世界。借助史诗、法律条文、私人信件和王室记录,她介绍了古代世界经历的饥荒、瘟疫、洪水、战争和帝国的兴亡……鲍尔优雅的文笔和广博的知识使该书成为世界历史的上佳入门读物。

《书单》:

该书引人入胜地描述了时间和地域上的跨度巨大的世界历史。作者的文字简洁明快、故事性强……让人浮想联翩。


【目录】

01 王权从天而降】

vii

01 王权的诞生 1

波斯湾以北 很久很久以前

02 *早的历史 10

苏美尔 稍晚的年代

03 贵族的崛起 19

苏美尔 约前 3600

04 帝国的建立 26

尼罗河流域 约前 3200

05 争斗时代 35

印度河流域 约前 3102

06 内圣外王 42

黄河流域 3000—前 2100

07 *份文字记录 48

苏美尔、埃及 3800—前 2400

08 *份战争编年史 59

苏美尔 约前 2700

09 *次内战 72

埃及 约前 3100—前 2686

10 *位史诗英雄 85

苏美尔 约前 2600

11 *次战胜死亡 95

埃及 2686—前 2566

12 *位改革者 109

苏美尔 2350

13 *位军事独裁者 119

苏美尔 2334—前 2279

14 *个有规划的城市 131

印度河流域 2300

15 帝国的*次瓦解 139

埃及 2450—前 2184

16 *次蛮族入侵 150

阿卡德、苏美尔、埃兰 2278—前 2154

17 *个一神论者 162

苏美尔、西闪米特 2166—前 1991

18 *次环境灾难 177

苏美尔 2037—前 2004

19 埃及重获统一 185

埃及 2181—前 1782

20 美索不达米亚的纷争 195

两河流域 2004—前 1750

21 夏朝的兴亡 206

黄河流域 约前 2070—前 1600

22 汉穆拉比帝国 213

巴比伦 1781—前 1712

23 希克索斯人占领埃及 223

埃及 1782—前 1630

24 克里特的米诺斯国王 229

克里特 1720—前 1628

25 哈拉帕解体 239

印度 1750—前 1575

26 赫梯人的崛起 244

小亚细亚、两河流域 1790—前 1560

27 阿赫摩斯驱逐希克索斯人 251

埃及 1570—前 1546

28 篡权与复仇 257

埃及 1546—前 1446

29 三方争斗 266

埃及、两河流域、小亚细亚 1525—前 1400

30 商朝迁都 273

中国 1600—前 1300

31 希腊的迈锡尼人 279

克里特、希腊 1600—前 1400

32 诸神之争 285

埃及 1386—前 1340

33 战争与婚姻 297

埃及、两河流域、小亚细亚 1340—前 1321

34 古代*伟大的战役 307

埃及、小亚细亚、亚述 1321—前 1212

35 特洛伊战争 316

小亚细亚、希腊 1260—前 1230

36 中国*位中兴雄主 323

中国 1200

37 《梨俱吠陀》 329

印度 1200

38 时运无常,谁能安坐 333

小亚细亚、亚述、巴比伦、埃及 1212—前 1190

39 新王国的终结 342

埃及 1185—前 1070

40 希腊的黑暗时代 350

希腊 1200—前 1050

41 美索不达米亚的黑暗时代 356

两河流域 1119—前 1032

42 商朝的衰败 363

中国 1073—前 1046

43 大卫的子孙 369

以色列、阿拉伯、埃及 1050—前 931

44 天 命 388

中国 1046—前 922

45 婆罗多战争 396

北印度 950

46 从西周到东周 406

中国 918—前 771

47 亚述的复兴 414

亚述、以色列、埃及、腓尼基 934—前 841

48 新的民族 426

亚述、巴比伦、希腊 850—前 800

49 贸易口岸和殖民地 439

意大利、希腊 800—前 720

50 宿 敌 451

亚述、乌拉尔图、叙利亚、巴比伦 783—前 727

51 亚述和巴比伦的国王 462

亚述、以色列、埃及 726—前 705

52 惨痛的失败 475

亚述、巴比伦、犹太、埃及 704—前 681

53 王权的衰落 487

中国 770—前 619

495

授权声明 515

02 轴心时代的文明】

01 在埃及的亚述人 1

亚述、巴比伦、弗里吉亚、吕底亚、埃及

681—前 653

02 米底人和波斯人 16

亚述、巴比伦、埃兰、米底、波斯

653—前 625

03 征服和暴政 26

希腊、小亚细亚、北非 687—前 622

04 帝国始末 42

意大利、亚述、巴比伦、犹太、埃及

650—前 605

05 短命的帝国 58

巴比伦、埃及、米底 605—前 580

06 居鲁士大帝 73

巴比伦、吕底亚、阿拉伯、犹太、米底、波斯

580—前 539

07 罗马共和国 91

北非、意大利、小亚细亚 550—前 501

08 王国和改革者 107

印度 560—前 500

09 为人之道与用兵之道 118

中国 551—前 476

10 波斯帝国的扩张之路 127

波斯、埃及、印度 539—前 514

11 希波战争 146

波斯、埃及、希腊 527—前 479

12 伯罗奔尼撒战争 174

波斯、埃及、希腊、西西里 478—前 404

13 罗马*次陷落 197

意大利 495—前 390

14 秦国的崛起 208

中国 403—前 325

15 马其顿征服者 216

波斯、埃及、希腊、马其顿 404—前 336

16 罗马加强对属地的控制 235

意大利、西西里、迦太基 367—前 290

17 亚历山大和继业者战争 244

西方已知世界 336—前 272

18 皈依佛法的孔雀王朝 268

印度 297—前 231

19 *个皇帝,第二个帝国 274

中国 286—前 202

20 诸子之战 284

西方已知世界 285—前 202

21 罗马解放者与塞琉古征服者 306

希腊、马其顿、塞琉古帝国、印度

200—前 168

22 东方与西方 320

中国、巴克特里亚、帕提亚、印度

202—前 110

23 破坏制度 332

意大利、西西里、希腊、北非 157—前 121

24 繁荣的代价 343

意大利、北非、中国 118—前 73

25 政治新人 358

意大利、不列颠、高卢、埃及、帕提亚

78—前 44

26 罗马帝国 380

罗马帝国、帕提亚、埃及 44—公元 14

注释 399

授权声明 418

致谢 420


【前言】

前言

公元前 1770 年左右,幼发拉底河畔的马里(Mari)城邦的国王齐姆里—里姆(Zimri-Lim),被他的小女儿弄得身心疲惫。

十年前,齐姆里—里姆把大女儿什玛土姆嫁给了依兰苏拉(Ilansura)城邦的国王。这场婚姻很般配,婚宴持续多日,还有成堆的礼物(主要是新娘家送给新郎的礼物)。*终,齐姆里—里姆的孙儿们会继承依兰苏拉的王位,同时依兰苏拉的国王也会成为他的盟友,而不再是一大批独立城邦中的另一个竞争者。这些独立城邦竞相争夺幼发拉底河两岸有限的沃土。

不幸的是,孙儿们没有像期待的那么快到来。三年后,齐姆里—里姆仍然寄希望于跟依兰苏拉的结盟关系能够永续,又将另一个女儿嫁了过去:什玛土姆的妹妹吉鲁姆。吉鲁姆心高气傲,嘴巴灵巧。按规矩,她应算是妃子,同时也是她姐姐的奴仆。然而,她决定说服国王,让她当正室。她还参与了朝政,任意支使奴仆,嘲笑她的姐姐,在宫殿里面颐指气使—直到什玛土姆生下了一对双胞胎。

未生育子女的吉鲁姆在宫殿里的地位一落千丈。“没有人再来问我的意见,”她写信给父亲抱怨说。“我丈夫把我*后一个仆人也剥夺了。我姐姐说,她会随意处置我!”

考虑到吉鲁姆嫁过来之后头几年对她姐姐的所作所为,所谓的“随意处置”估计不会是什么好事情。实际上,吉鲁姆很快就写信让父亲来救她。刚开始她在信里还只是说:“把我带回家吧,不然我就死定了!”后来发展成了:“你要是不把我带回马里,我就会从依兰苏拉*的屋顶上跳下来!”

齐姆里—里姆本来希望依兰苏拉的国王成为他的盟友。不幸的是,把吉鲁姆留在这个人家里也不会增加两个家族之间的善意。在把小女儿嫁过去七年后,齐姆里—里姆放弃了希望,亲自前往北方的这个城邦,按照他的朝廷的记载,他“解放了依兰苏拉王宫”,把吉鲁姆带回了家。

数千年前,一群狩猎采集者在亚洲和欧洲大陆游荡,追逐以野生牧草为食的大型哺乳动物。慢慢地,冰川开始退缩。草原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大型食草动物向北迁徙,在人们眼前消失了。一些狩猎者也跟着走了。另外一些人,由于没有了肉食来源,开始收获野草的种子食用,久而久之,他们自己也开始种植其中的一些草。

情形大概如此吧。

尽管大部分的世界史都从史前时代开始讲,但是我总觉得,从史前史开始,对历史学家来说是一个错误的起始点。其他一些领域的专家有更好的工具,可以更好地深入了解史前昏暗而遥远的过去。考古学家发掘出了用猛犸象骨建成的村庄的遗迹,人类学家则试图重建失落的村民的世界。他们都在寻找某种能够适合这些证据的假说,这个假说将揭示一群人如何从东向西移动,放弃了猛犸肉而改食大麦,并挖掘洞穴储存多余的谷物。

但是一些历史学家希望不只是解释人们做了什么,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希望解释有些事情他们为什么做,以及是如何做的。对于这些历史学家而言,史前史—人们开始记述有关他们的国王、英雄遗迹以及他们自己的故事之前的时代—仍然是不透明的。无论考古学家对于所谓的“新石器时代的人”做出了什么结论,我对于新石器时代的在法国南部的村庄制作圆盆的某个陶工的白天和夜里的活动都一无所知。狩猎采集者的踪迹(陶器、石片、人和动物的骨头、悬崖和洞穴墙壁上的绘画)揭示了一种生活模式,却没有讲述任何故事。没有史前时代的君王和王后的故事。史前人类被剥夺了个性,在地图上往往用移动的色块表示:向北、向西,开辟出一块种粮食的土地,或是聚集起一群新驯化的动物。这些无名氏的故事,必须以无人称的语气讲出来,使得历史显得不够生动:“文明在新月沃地萌芽,在幼发拉底河畔,小麦*次被人们所种植。书写随后发展起来,城市也建立了。” *

只要历史学家被迫对“人类行为”进行一般性的陈述,他就好像是离开了自己的祖国,说着某种外语,而且说起来往往既不流利也不优雅。这种无人称的历史(在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往往极度枯燥。更糟的是,它还不够准确。农业不是新月沃地所独有的;随着气候变暖,亚洲和欧洲有很多人类族群开始种植粮食,而同一时期新月沃地的大部分地方还都是荒原。

人类学家可以推测人类的行为,考古学可以推测人类定居的模式,哲学家和神学家可以把人当作无差别的群体推测所谓“人性”的动机。但是历史学家却肩负着不同的任务—他们要寻找特殊的个体,给人类行为赋予血肉和精神。

在古代近东当一个小国的国王很是不易。齐姆里—里姆的一生中,有一半时间都在与其他城邦的国王打来打去,另一半时间则试图就他复杂的个人生活进行谈判。他的王后叫西普图,能力很强,政治嗅觉敏锐,在丈夫出征作战的时候,就负责管理马里城。在地中海的盛夏季节,她给国王写信:“在太阳底下时,大王一定要记得照顾好自己!……穿上我给你缝制的长袍和斗篷!……我整日为大王担惊受怕。记得写信给我,报个平安!”齐姆里—里姆回信道:“敌人的武器奈何不了我。一切安好。尽管放心。” 2 在幼发拉底河岸边出土的成千上万个楔形文字泥板中,齐姆里—里姆既是一个典型的美索不达米亚国王,又是一个个体:娶了多个妻子,但不怎么会当父亲。

所以,我在开始撰写本书的时候,没有从洞穴画开始,也没有从平原上游荡的无名的游牧者开始,而是选择了这样一个时刻:在史前时期难以分辨的人群中,渐渐开始显现出具体的个体的生活,开始能听见具体的个体的声音。在后面的章节中,你会发现一些从考古学和人类学著作中借来的史前史材料(伴随这些史料,不可避免要使用无人称的语气)。但是,之所以要采用那些史前史的材料,是要为在侧翼等待出场的人物布置好舞台。

在讲述这段史前史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地挑选并使用了一些史诗故事和神话。从古代历史的表面上浮现出来的*批人物似乎多是半人半神的形象。*早的国王的统治都长达数千年,而*早的英雄都骑着雄鹰升到了天堂。自 18 世纪(至少)以来,西方历史学家一直怀疑此类故事的真实性。历史学家都是在大学体系中受过训练的人,他们尊重科学,认为科学就得是精确可靠的。历史学家经常试图将自己视作科学家:寻找冰冷、客观的事实,抛弃任何似乎背离了牛顿宇宙观下的现实的历史资料。毕竟,像苏美尔王表那样的文献,一开头就说“王权从天而降”,是不可能作为历史被采信的。历史学家*好还是依靠考古学,重建苏美尔、埃及以及印度河流域*早的定居点的历史。

但是对于那些关心人类行为的原因和方式的历史学家来说,发掘出的陶片和房屋地基的作用是有限的。它们无法让人洞察历史人物的灵魂。另一方面,史诗故事则展示了讲述者的担心和希望,这一点是解释他们的行为的关键。正如历史学家约翰•凯伊(John keay)所说,神话就是“历史的烟雾”。你得使劲给它扇风,可能才有希望看到烟雾遮盖下的火苗;但是当你*先只看到烟雾时,*好不要假装没看见。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记住,所有的古代史都包含大量的猜测。以实物证据为依托的猜测,有时并不比以人们选择保留下来,讲给他们孩子的故事为依托的猜测更可靠。每一位历史学家都要对证据进行分类,丢弃似乎不相关的东西,并将其余部分排列成某种模式。古代传下来的故事所提供的证据,同商人在贸易路线上留下的证据一样重要。两者都需要人去收集、筛选、评估并加以使用。把注意力集中在实物证据上,排除神话和故事,等于只相信那些可以被触及、闻到、看到、权衡的东西,认为只有它们才能解释人类行为。这种做法展现了一种机械的解释人性的观念,是对用科学方法来解释人类行为所有奥秘的盲目的信仰。

然而,围绕非常古老的故事构建的历史,与围绕古代遗址所构建的历史一样,都需要大量的理论阐释。所以,在书面记录开始增加,猜测也逐渐变得不完全是猜测的时候,我会试图指出这一点(“第二部分”)。历史学家并不总是想着给读者提这个醒。很多历史著作从“中石器时代人制造的武器越来越好”,一下子跳到“萨尔贡的统治遍及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却没有说明,这两种说法基于非常不同的证据,并且模糊程度也不同。

在这一卷中,我们不会在澳大利亚、美洲,或者是非洲等地花太多时间,不过略过非洲是出于某种稍微不同的原因。尽管这些文化的口述历史也很悠久,但其年代并没有超出美索不达米亚*古老的王表,或是埃及国王*早建立的纪念碑。不过,把历史按照线性的时间轴分成史前史、古代史、中世纪史,然后一直延伸到未来这种做法,不是源自非洲或是美洲原住民。这是一种非常西方化的创举(当然这一事实绝不会削弱这一划分法的用处)。正如考古学家克里斯•戈斯登(Chris Gosden)在他所著的史前史入门书中指出的那样,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没有产生本土的“史前史”概念。据我们所知,他们认为过去和现在是一体的,这种观念一直持续到西方人到来,带来了“历史”的观念—这时,他们的史前史就突然终结了。我们将会在那个时刻遇见他们:这种做法可能不是*理想的,但至少可以避免过于粗暴地对待他们的时间观念。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给汉穆拉比(约公元前 1750 年)之前的历史事件确定纪年都会存在问题。甚至汉穆拉比登基也有 50 年左右的误差。而当我们上溯到公元前 7000 年左右时,误差更是接近五六百年之多。公元前 7000 年之前,历史纪年充满了不确定性。要想描述从人类历史的开端,直到公元前 4000 年前发生的任何事情,由于存在几种不同的体系来标记“史前史”的时代,事情变得更加混乱。这些体系中没有任何一个与其他的某个完全一致,而且其中至少有一个体系是完全错误的。

本书中我选择使用传统的 BC AD 来表示公元前和公元后。西方有许多历史学家试图避免完全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角度看待历史,选择使用 BCE CE 来表示公元前和公元后;但是,一方面使用 BCE,一方面却又承认基督诞生的那一年是公元元年,这种做法对我来说似乎是毫无意义的。


【免费在线读】

(第2册)22 东方与西方

公元前 202 年至公元前 110 年间,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

汉朝*位皇帝汉高祖是农民出身。在他统治期间,在秦朝暴政下销声匿迹的古老的贵族开始重新抬头。大一统的老问题并没有消失。

在汉朝初年,各个诸侯国都厌倦了战争,汉高祖为了维持统一,采取了灵活的治理措施,一方面施以严政,另一方面承诺让分封的诸侯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只要有分封的诸侯胆敢造反,他就会派军平定,不过他也下诏大赦,称所有没有谋反的贵族都不会被随意捕杀。对帮他获取帝位的功臣,他免除了其赋税和徭役。有一次,他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围剿一个反叛的城池。拿下该城后,他下令赦免那些反抗他但没有诅咒他的人,只有那些诅咒他的人被处 以死刑。秦朝的皇帝采取的治理之策是将王权攥得死死的,汉朝的皇帝则稍微松开手,把一定程度的自由作为某种赏赐。他发动的*规模的战争是为了抵御外敌。中国并不总是频繁地面临有组织的外敌入侵,这一点跟西方的许多文明有所不同。但是几个世纪以来,游牧民族也不断在中国北方的边境上活动。汉朝之前,许多战国时期的小国都曾修建长城用以防御外族侵扰,现在这些长城已经被连在一起,变成了防御游牧民族的万里长城。中国人认为那些频频进犯的游牧民族都是蛮夷(“非我族类”),处于真正的中国社会之外。

实际上,这些游牧民族并不像中国人想象的那样未开化。许多居住地接近的游牧部落已经开始组成一个松散的联盟,匈奴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联盟中的每一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领,他们都服从联盟的国王(称为“单于”)。其实,匈奴联盟正是仿照南方的汉族政权建立起来的。

他们可能是狄、戎或者其他中国早期典籍所记载的“蛮夷”的后裔。他们同“真正的中国人”并无太大不同,比如,司马迁就曾不经意地说匈奴人是夏朝的一支的后人。但是,司马迁立刻又补充说,匈奴人当然要(比中原人)缺少一些人性,他也暗示,绝大多数中原人都忽视了这种相似性。

汉朝初期,匈奴首领是一个名叫冒顿的单于。史书中记载的游牧民族领袖的名字很少,冒顿是其中之一。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匈奴每年都在一个地点(蒙古高原某地)举行大会并进行祭祀。汉高祖曾在匈奴大会期间召集 30 万大军北上围剿。这些游牧民族同一个世纪之前的斯基泰人一样,充分发挥了他们善于机动的优势。他们一路撤退,直到汉高祖的亲兵将大部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时 40万匈奴大军突然调转方向包围上来。汉高祖用了整整 7 天的时间才 突出重围。

经历这场遭遇之后,汉高祖决定与匈奴讲和。这是因为,在他的帝国内部,还有很多曾经参与反秦的将军意欲发动叛乱,他不想在内部还未安定的情况下就与外敌开战,导致自己腹背受敌。他不仅送给匈奴很多礼物和钱财以安抚他们,而且令人惊讶地承认了冒顿单于的权力,甚至将一名宗室女子远嫁匈奴和亲。

汉朝早年,皇位承继并不顺利。汉高祖在位七年后于公元前195 年驾崩,他的儿子继位,史称汉惠帝。但是汉朝真正的权力握在汉高祖的遗孀吕氏手中,皇太后临朝称制,担任她儿子的摄政王。

吕后不是汉高祖*的妻子,却是他的结发妻子(此外汉高祖还有一群嫔妃所生的儿子,这些嫔妃一般都是名门望族家庭的女儿)。吕后嫁给汉高祖时,他还是一个普通人。她是一个意志强硬的女人,她的儿子惠帝却天生仁慈柔弱。 她毒害或杀死了很多嫔妃和皇子,她的残忍让自己的亲儿子都不堪忍受,于是汉惠帝终日借酒消愁,不理朝政。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刚刚 23 岁他就驾崩了,而他的生母吕后却没掉一滴眼泪。司马迁写道:“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实际上,儿子一死,她就得以重用外戚,让自己家族的兄弟、侄子担任将军、大臣、诸侯等手握重权的职务,这样就进一步巩固了她自己的势力。在惠帝遗孀的配合下,她立汉惠帝的儿子为继承人,宫中谣传这个孩子实际上是一个侍女的儿子,并非皇室血脉(惠帝整日饮酒浇愁,可能并无子嗣)。新帝即位,年纪稍长以后他总是询问一些有关自己身世的问题,让人难以回答。吕后便将他害死,并指派另一个据说是惠帝儿子的人继位。

通过插手皇位问题,吕后在这 9 年间稳稳地掌握着大权。在她于公元前 179 年去世后,朝臣把对她的不满发泄到她的宗族身上,诛杀了很多吕氏族人。铲除吕氏族人后,皇位和很多政府职位都出现空缺,不过汉朝平稳地度过了这场特殊的危机。虽然朝野混乱,但皇帝的位置并没有像秦始皇驾崩后那样落入奸佞小人之手,*后让整个嬴氏家族蒙羞。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总结道:“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国家成功地抵御了北方蛮夷的侵略,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这种无为而治的政策使国家逐渐繁荣昌盛起来。百姓得到满足也就不会再生叛乱,吕后的势力被清除后,高祖与嫔妃所生的另一个儿子宣布即位。

这位年轻人就是文帝。他所继承的这个国家尚不具备帝国的风范,他所能用以团结百姓的,只不过是民众对秦朝暴政的可怕记忆,这使他们更愿意站在反秦的刘氏家族这一边。文帝在位 20 多年,直至老死(他于公元前 179 年到公元前 156 年间在位),在位期间他表现出了极大的智慧。文帝效仿其父,利用百姓对秦朝的憎恨使国家保持统一,并继续无为而治,放任各地的农业和商业自由发展。

同他父亲一样,他也面临外族入侵的困扰。一支更北的游牧民族—他们不是匈奴联盟的一部分,而是月氏人—开始南下进犯匈奴边境。同凯尔特人一样,他们之所以南下侵略,也是因人口过剩出现粮食危机,同时他们也希望侵占更多领地,意图进入中国境内。

但是匈奴人将他们驱逐到了西边。司马迁记载:“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这表明匈奴人与稍微偏西的游牧的斯基泰人有文化上的联系,尽管未必有血缘上的联系,因为二者有同样 “迷人”的风俗。)西迁的月氏人被称为大月氏,他们的行动带来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公元前 160 年左右,他们侵入大夏,并在其北边的乌浒河岸边驻扎下来。这是远东地区和地中海地区民族之间的*早的较长时间的接触。汉朝也因此避免了一场危险。由于匈奴将其他的蛮族击退,汉文帝也就不用再召集大军前去防御。

公元前 157 年前后,汉文帝驾崩,并顺利地将帝位传给了他的儿子,之后,帝位又传到了他儿子的儿子头上,这位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他于公元前 141 年即位。汉武帝是汉朝历史上第六 位或者第七位皇帝(取决于你具体把几个婴儿皇帝算在内)。在汉武帝 53 年的统治期间,汉朝国力增强,于是对匈奴转守为攻,迫使其后退。这结束了汉高祖以来的和平局面。现在汉朝已经有实力应对一场战争。

除了击退匈奴,汉武帝的功业还有许多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在他之前的诸位先帝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此时,秦朝的暴政已经结束多年,汉朝经济繁荣,皇帝终于可以深入治理国家,建设一个伟大的帝国。他重新开始对多种物产征税,将冶铁、煮盐、酿酒等生意改为官营,削减地方官员趁先帝无为而治时聚敛的个人财富。他还开始重建官僚体系,首次要求想做官的人必须参加并通过一个资格考试。

继位后不久,可能是在公元前 139 年前后,他派了一位名叫张骞的使节出使西域。我们不知道是何种原因促使汉武帝这样做,但是那时候,汉朝的确不断接受来自西部的物品。东西两边的人因为货物交易而产生了对彼此的好奇。

张骞的出使并不顺利,他被匈奴兵抓到,送到了单于面前。不过匈奴人没有杀他,反而还赏给他一个妻子,他在那里住了十年,终于在匈奴人对他的监视不再那么紧的时候,抓住机会逃跑了。之后他一直向西访问了大夏和安息,亲眼看见了大月氏人北上迁徙的过程。公元前 126 年,张骞返回大汉,受到极大褒扬,他也将掌握的情况详细向皇帝汇报。

他对皇帝说,大夏住着很多农民,但是没有国王:“只有一些小领主统治着不同的城市。” 实际上,沿途发现的古代钱币显示, *后一位大夏国王名叫赫利奥克勒斯(Heliocles),他还是希腊人。公元前 130 年前后,大月氏人入侵,终结了他的统治。张骞到达大夏时恰逢入侵的游牧民族迅速占领这个国家。

游牧民族到来之时,那里的统治者可能已经南下去了印度。张骞还报告说,大夏人曾跟他说过一个叫作“身毒”的地方,那片土地位于“东南可数千里……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大夏的希腊人翻山越岭逃入印度,这样大夏王国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原本由希腊人控制,现在被月氏人征服;另一部分则在南方形成了印度—希腊王国。

几十年后,这些“印度—希腊人”就变得更像印度人而非希腊人了。他们*负盛名的国王是米南德一世(Menander I,中国古书称之为“弥兰陀”),他于公元前 150 年左右在位。他在位时铸的硬币上刻有希腊文字并画有他身着希腊盔甲的形象,但是《弥兰陀王问经》这部佛教典籍中记载了他皈依佛教的故事。“整个印度无人能与弥兰陀王比肩,”经文开头说道,“他的王国强大繁荣,军队的力量无穷无尽。”尽管如此,他还是孜孜不倦地询问他的权威本质为何,以及有关他为获得统治权而征战的这个世界的问题。一天,在检阅了自己“不计其数的战象、骑兵、弓箭手和步兵”之后,他请求同一位大师谈话,以纾解他心中的困惑,后来他们之间的对话就成了《弥兰陀王问经》这部佛教经典。

据《弥兰陀王问经》(Milin Panha)记载,这场讨论*终让国王放弃王位,开始其朝圣之旅。“此后,他以长者的智慧为乐,”经卷的*后说,“他把国家交给了儿子,放弃了世俗生活,四海为家, 增长见识”。这事虽然有可能发生,但不像是真的。弥兰陀之所以出名,不仅是因为他皈依了佛教,还因为他将印度—希腊王国的边境一直扩展到了华氏城,这必然是经过连年征战才能实现的。后来的一部佛教典籍《伽尔—吉本集》(Gargi-Samhita)证实了这一点,它说希腊人来到“华氏城厚厚的夯土城墙外,所有的行省……一片混乱”。

不管弥兰陀*终是不是放弃了战争,他的征战都吞并了一个信奉印度教的王国,并扩大了一个信奉佛教的王国的地盘,佛经对他的这一功绩有所记录。他于公元前 130 年去世,《弥兰陀王问经》说道,“神圣的遗骨”被供奉在舍利塔中,“坚固的佛塔下埋着伟大逝者的遗骨”。

张骞的报告中还提及了更西边的安息,当时该国还有国王在位。安条克一直在被迫抵抗安息人的入侵,在他之后的三名塞琉古国王也肩负着同样的重任。从本质上来讲,安息人和匈奴人的祖先并无不同,他们都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多年来一直都在侵犯塞琉古的边境,并将其不断向西驱赶,一直推到靠近叙利亚的地区。在安条克之后第三位国王德米特里二世(Demetrius Ⅱ)统治时期,安息人已经深入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古亚述王国的腹地。安息人牢牢地控制住了这片土地,甚至在上面建起了防御城墙。他们到处搜罗大石头来修建这些城墙;亚述那西尔帕的纪念碑也被推倒,碑石被当作建墙的石料,用来守卫他那古老的领地,以防御塞琉古人。

公元前 139 年,安息国王米特拉达梯一世(Mithridates I)在战争中俘获了德米特里二世,并将他一路押回安息。安息国王对德米特里二世很好,虽然他被关禁闭,但环境舒适。然而,这十年的 牢狱生活使这位一度伟大的塞琉古国王分外难堪。约瑟夫斯称,他在圈禁中去世:“德米特里二世被送到米特拉达梯一世面前,”他写道,“安息国王给予德米特里二世极大的礼遇,直到他因病去世。”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他逃出了敌国,之后不久就去世了。王位首先由他的一个儿子继承,但很快他的这个儿子被谋害,后来他的另一个儿子即位。

与此同时,安息越来越逼近巴比伦,并在泰西封建造了营地,他们可以利用这个营地进一步深入塞琉古的土地。帕提亚人势力不断增强的事实,在张骞呈交给汉武帝的报告中都有述及。他说,安息人的文明是非常具有组织性的文明,令他印象深刻:“其属小大 数百城,地方数千里。”安息农民种植水稻、小麦和酿酒的葡萄;他们的商人远渡重洋与遥远的国家进行贸易。此时,安息帝国已经一直延伸到张骞口中的“条支”,那里“暑湿。耕田,田稻。有大鸟,卵如甕。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但是所有这些小领主都要听从安息国王的命令。上面描述的正是两河流域。塞琉古人已经一路退出两河平原,他们的国家已经不再是那个能对罗马构成威胁的帝国。

这块土地是安息人自己拿下的。汉武帝统治下汉朝广阔的疆域与安息*伟大的国王米特拉达梯二世的领土在此接壤。米特拉达梯二世于公元前 123 年即位,之后不久他就惊动了小亚细亚的罗马官员。一个叫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的人(普鲁塔克记录了他的生平)被派去留意“米特拉达梯二世的不安分举动,因为他在逐渐获取大量新的权力和领土”。苏拉一直远行至幼发拉底河,并在那里碰上一位米特拉达梯二世派来见他的使者,据普鲁塔克记载,“两国之间还没有信使往来”;苏拉是“*个与安息人建立联系和友谊的罗马人”。

米特拉达梯二世也向东边派去了商人和使节。司马迁记载道:“汉使至安息,……汉使还,而后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

同时期,从东边来的使节也在向西去。继张骞的“凿空之旅”之后,汉朝派出越来越多的使者沿着张骞的道路向西进发,出使西域。司马迁记载道:“自博望侯开外国道以尊贵,其后从吏卒皆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

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战斗,汉军在这条新开辟的商路上镇压了很多当地部落的反抗。公元前 110 年,自西向东的贸易路线 完全建立起来。西汉政府在沿途设立了有军队驻守的驿站,以保护商人免受土匪抢劫。安息人从汉朝人手里购买他们自己无法制造的丝绸和漆器。汉朝皇帝则购买大宛出产的所谓“汗血宝马”。越来越多的外国访问者来到汉朝,皇帝允许他们沿着海岸线参观,以显示汉朝疆域广阔、国土富饶。在安息,同时出现在普鲁塔克和司马迁史书中的米特拉达梯二世成为东西方两个崛起大国之间的桥梁。


【当当正版包邮】DK时间线上的全球史 英国DK公司 世界史 全球史 全球通史 中信出版社图书
自营
¥168.00
【赵冬梅新作】宽容与执拗 迂夫司马光与北宋政治 文人政治家的互动、缠斗与纠葛 法度与人心 人间烟火 大宋之变 中信出版社图书
自营
¥76.00
欧洲之心:神圣罗马帝国,800—1806
自营
¥168.00
以讹传讹:错误信息如何传播 抵御错误信息的有力武器,通往真知的指南。对错误信息坚信不疑比无知更可怕。传播学社会学 中信出版社
自营
¥78.00
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自营
¥51.70
中国人,你要自信(张维为作品)
自营
¥51.70
演变
自营
¥66.00
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 突破固有思维 打破传统专业壁垒 刷新你对世界的认知 全新译本 经典再现 各领域大家诚意解读 中信出版社
自营
¥98.00
中国震撼(张维为作品)
自营
¥54.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