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
田炜教授师兼具学者和印人双重身分,一方面,他是中山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另一方面他也是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因此,他的篆刻创作既能巧妙地借鉴古玺印,他的学术研究又具有实践基础,可谓以学治印,直师古人,艺术与学术并重。全书体现了他在篆刻创作中不仅重学问、讲学术,而且主张“阅读书法”,重视可读性和易读性:本书在印章部分皆配有释文,图文并茂,方便普通读者学习和阅读,对古印文化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青年古文字学者兼艺术创作者、中山大学田炜教授的篆刻、古玺论文作品集,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篆刻作品选,按创作时间收录印文99方;下编是以古玺为主题的11篇论文。创作和研究相融合,二者相得益彰。
【作者简介】
田炜,男,1980年11月生于广东省广州市。200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研究员,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工作。工书法、篆刻,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省级书法展览,获第八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出版有专著《古玺探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西周金文字词关系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出土战国文献字词集释》(*卷上、第三卷,中华书局,2018年),在《「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中国语文》、《文艺研究》、《文史》、《古文字研究》、《中国书法》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16年专著《西周金文字词关系研究》获第十八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一等奖。2017年论文《从秦“书同文字”的角度看秦印时代的划分与秦汉之际古文印章的判定》获第五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一等奖。
【目录】

【免费在线读】

【书摘与插画】

田炜学术上出自容(希白)、商(锡永)一脉,又得到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教授指点,博采众长;在艺术上,他秉承了容、商以学治印、直师古人的创作传统,在篆刻创作中懂得充分利用古文字学发展的新成果,使得他的印作无论是用字还是艺术风格呈现都体现出了学术的进步,也具有了异于时流的文化特质,而文化内涵正是文人篆刻的核心价值与要义所在。

——李刚田《田炜印稿序·以学治印 独树一帜》

时下印坛,多见为展览之需而产生的篆刻作品,或受命题所限,或逐波应景,虽然无可厚非,但毕竟缺少原创性。田炜兄作品则不然,不仅“自撰”,而且可以阅读。……在欣赏篆刻作品的同时还可以阅读,这与陈振濂兄近年来力倡的“阅读书法”正相呼应。

——曹锦炎《田炜印稿序·古文字入印的典范》

学术界对古玺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主要成果是对古玺材料的著录以及古玺所属时代的基本确认;第二阶段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是依靠零散古玺著录研究的时期;第三阶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延续至今,是依靠综合性古玺汇编进行系统研究的时期。

——田炜《田炜印稿·古玺研究概述》

我想当代篆刻创作要想成为传世经典,艺术与人文、社科的重新融合是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当然,这种重新融合不是历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要否定学科细化带来的学术进步,使现代科学重新回到混沌不分的老路上去,而是一种“必革新焉而有以异乎其前”的新发展,那应该是一种可分可合、彼此吸收、相互促进的状态。

——田炜《田炜印稿·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