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底层屌丝的个人逆袭奋斗史:读懂了戴笠,你就读懂了中国历史的阴谋与阳谋。

*这是一部军统特工以及情报组织的创业史:看戴笠和他的军统如何依靠蒋介石这棵大树,无中生有、空手套白狼创业成功。

*这是一部波诡云谲、惊心动魄的中国近代史:揭开戴笠的神秘面纱,领略时代背后的惊心动魄。

*这是一堂生动的结识高端朋友圈的人脉课:看戴笠如何结网布局,以及操纵周围关系的能力。

*这是一堂成功的的驾驭部属的管理课:看一个痞性十足的“人精”,如何洞察下属人性善恶,并成功驾驭。

*这是一堂考验眼光、同级竞争的战略课:看戴笠如何培养自己的嫡系?如何甩开中统一条街?


【内容简介】

戴笠,黑暗时代里*黑的人。

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戴笠那样神秘,留下如此多的不解之谜。他纵横于隐形战场,神出鬼没,每一次行动都在无声无息间改变历史的走向,令真相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戴笠,黑暗时代里*黑的人》以戴笠的生平为主线,客观而全面地讲述了戴笠起伏跌宕的一生,并从侧面揭示了国民党各派系之间的相互倾轧与国民党政治的黑暗、国民政府的腐败堕落。

《戴笠,黑暗时代里*黑的人》记录了戴笠策划的好多次改变时代命运的行动,他营救蒋介石、暗杀汪精卫、爆破武汉城、贿赂美国人,侦破袭击珍珠港的密电。致力于揭开戴笠的神秘面纱,领略时代背后的惊心动魄。

19361212日,西安事变爆发。炮火声中,戴笠与张学良的一番隐秘长谈,令蒋介石逃出生天。

1937813日,淞沪会战爆发。戴笠夜入杜公馆,与杜月笙在谈笑间,拉起了一支上万人的抗日武装。

1939320日,汪精卫一天内连遭三次军统暗杀。戴笠在千里之外的布局,却令汪精卫损失惨重,落荒而逃。


【作者简介】

杨帆

山东济南人,对民国历史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出版民国纪实文学十余部。

她花费三年时间搜集海内外各种史料,五年磨一剑, 终于完成了这本集史学与文学之大成的《戴笠:黑暗时代里*黑的人》。

代表作:《杜月笙大传》


【目录】

总目录

前 言 解读:真实的戴笠/1

引 子/001

*章 青葱岁月,碰得头破血流/005

第二章 打流经年,迎来曙光乍现/031

第三章 搭上末班车,又成无根浮萍/067

第四章 韬光养晦,忍辱负重“跑单帮”/101

第五章 招兵买马,特务处开张/125

第六章 拥蒋与反蒋,把兄弟殊死搏杀/156

第七章 培训杀手,南北开杀戒/178

第八章 平津告急,两大杀手走麦城/206

第九章 平息“闽变”,特务处鸟枪换炮/242

第十章 出手两广,再战盟兄/277

第十一章 古城赴死,对校长忠心可鉴/329

第十二章 拉起队伍,沪战显身手/377

第十三章 截了杨虎城,抓了韩复榘/402

第十四章 叫板陈仪,赔了夫人又折兵/420

第十五章 升级军统,转战汉、长/439

第十六章 河内刺汪,“误中副车”/471

第十七章 日伪勾结,沪上风声紧/522

第十八章 后院失火,贻笑天下/574

第十九章 调兵遣将,充实上海区/594

第二十章 扩张势力,打造谍战利器/637

第二十一章 区长叛变,沪一区沦陷/674

第二十二章 太平洋战起,英美争合作/721

第二十三章 送走女友,迎来准夫人/755

第二十四章 巡视东南,驻扎淳安/793

第二十五章 接收京沪,军统捷足先登/836

第二十六章 平津肃奸,生命倒计时/867

主要参考资料/917


【前言】

前言

解读:真实的戴笠

  在大量的半文半史类书刊与各类“揭秘”不断的大传野史中,戴笠不仅被冠以“中国的希姆莱”“蒋介石的佩剑”“中国*神秘人物”,同时被描写成混世魔王、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生活腐败堕落,风流成性,出入女特工左拥右抱;他领导的军统被称为“中国的盖世太保”,军统的游击队也被描写成乌合之众。

  真实的戴笠是怎样的呢?

  在1942年美国海军部派梅乐斯前往中国寻求情报合作时,梅乐斯特地去美国国务院和陆海军情报署查阅有关戴笠的资料,结果这些资料记载的细节不尽相同,结论却如出一辙:戴笠是一个出名的刺客,是一个与“盖世太保”类似的神秘组织头目。情报还说他非常不喜欢外国人,绝少有外国人能够见到他,甚至说他曾杀害(未遂)自己的母亲两次之多。

  结果仅仅见面几天之后,戴笠严谨干练、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对美国人彬彬有礼而又不失身份的热情,彻底颠覆了梅乐斯对戴笠由那些资料先入为主的印象。随后为期五十多天的东南沿海考察,让他看到了军统潜伏各沦陷区包括东南亚各国的情报组织与活动在江浙一带的游击队——忠义救国军的实力。这些情报组织和游击队完全可以成为他达成任务的可利用资源,即配合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作战提供气象情报,装备和训练一支在中国沦陷区进行爆破、侦察等作业的突击队,并准备迎接美军在中南沿海登陆。

  那么,美国国务院和陆海军情报署那些丑化戴笠的资料从何而来?梅乐斯认为是英国人捣的鬼(因英国人要求掌握作业控制权,中英合作失败)),戴笠的黄埔六期同窗乔家才认为是渗透到美国政府的共产党所为。

  其实,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之争未必不是这些“资料”的发源地。当初蒋介石在“人才济济”的复兴社选了戴笠这个黄埔六期的晚辈任特务处处长,戴笠就已经成为复兴社那些一二期黄埔老大哥的眼中钉;而戴笠一上任就越过复兴社的“高干”们直接听命于蒋介石,更让他四面树敌。戴笠原本草根出身,*初招致麾下的也鲜有高学历者乃至海归,加上人们对特务工作的偏见,认为特务工作就是爬墙头、溜墙根、跟踪盯梢、打打杀杀,为正人君子所不齿,而且当时特务处并无公开身份,从一开始就坏了名声。

  正因为如此,在“八一三”会战中,戴笠组织的苏浙别动队由于有帮会弟子参加,被一些人称为乌合之众。不可否认的是,这支“乌合之众”在淞沪抗战中发挥了正规军不可替代的作用。

  值得肯定的是,在全面抗战中,戴笠领导的军统无论是潜伏沦陷区的情报组织还是游击队,在锄奸、纵火、爆破,震慑日伪汉奸,破坏日伪经济,扰乱日伪金融等方面,都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军统对日密电破译取得的进展,不仅为中国军方提供了大量军事情报,也使盟军获益匪浅。正因为掌握了对日情报,军统才得以赶在日军切断滇缅公路之前组织抢运进口抗战物资和国际援华物资,使损失降到*。

  也是由于控制了缉私署、运输统制局监察处、特检处、水陆交通统一检查处、货运管理局等部门,军统才得以在抢运抗战物资、查处走私、从沦陷区抢购并运输棉纱等方面发挥作用。而这些,无疑是对抗战的有力支援,台湾“国史馆”《经济作战》的解密档案中印证了军统在经济作战中做出的贡献。戴笠也因插手多个领域,与多个部门产生利益之争而遭诟病。

  但无论怎样,将这样一个组织比作“盖世太保”,将它的掌门人比作“希姆莱”,显然不恰当。戴笠曾表示,既不可以学德国纳粹,也不可以学克格勃,要走出自己的路;他称自己不是“希姆莱”,只是“服从委员长的戴笠”。

  当然,说戴笠是“蒋介石的佩剑”并不为过,从被任命为特务处处长之日起,他就表示“一手接收命令,一手提着头颅”,西安事变中他敢于舍身赴死,就是鲜明例证。他对蒋介石的效忠,是蒋的嫡系亲信中任何人都无可比拟的。蒋搞独裁,他便镇压民主;蒋抗日,他便在隐形战场上积极参战;蒋反共,他便破坏中共组织,迫害共产党人和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能赶在共产党之前接收沦陷区各大城市,正是得益于戴笠提前策反汉奸与伪军,在日本投降前与日伪接洽并调集军统各路人马驰赴京沪杭等大城市控制局面。直到被蒋介石猜忌面临“端锅”风险做着避走美国的打算时,戴笠仍在平津部署指导对共情报工作,在“死到临头”的归途中又赴青岛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柯克商量借用军舰为国民党向东北运送军队与给养。倘若不是蒋介石逼得太紧,他不可能在明知沪宁大雨的情况下强行起飞。不知蒋介石在偏居东南一隅念叨“若雨农不死”时,会不会后悔当初的欲卸磨杀驴操之过急?

  由于戴笠对蒋介石的愚忠,“个人无政治立场,唯秉承领袖旨意,体念领袖苦心”,使出身劳苦大众的他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也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戴笠在两岸原军统人员的口述、回忆录及其他文字中,成为截然不同的两种形象。

  乔家才在《为戴笠辩诬》中对沈醉的《我所知道的戴笠》和文强的《戴笠其人》中的具体内容逐条予以批驳,他本人所著《戴笠将军和他的同志》《铁血精忠传——戴笠史事汇编》以及王蒲臣、良雄等人所作相关传记、回忆录等,都对戴笠极尽褒扬。

  此外,还有见仁见智的原因。沈醉在《我所知道的戴笠》中大曝戴笠铺张奢侈;陈华看到沈醉写的《国特头子——戴笠》(》)后,对其中有关内容大批特批。因为在陈华看来,戴笠“自奉极俭,从不搞钱”,甚至认为称赞他两袖清风也不过分。

  戴笠出身农家,吃喝并不讲究,这在许多人的回忆中都有提到。即使是款待陈华的“家宴”,在陈华这个洋派女人眼里也是粗劣的,所以她常讽刺他是“铁公鸡”。其实这只是戴笠的一面。戴笠历来讲究“中国式”排场,在外国人面前更是不能掉价,宴请美国人极尽奢侈,挥金如土,这一点不仅沈醉有写,唐纵在日记中也曾为此抱怨。戴笠的这一面陈华不会看不到,但在军事将领大吃空饷、各部门靠山吃山的乱象中,像杨虎那样明目张胆地大笔捞金也只不过靠边站了一段时间,戴笠的铺张浪费自然也就算不了什么了。

  沈醉说戴笠的公馆里存有大量“奢侈品”,在陈华看来并不是他自己“奢侈”。他能让陈华脱下貂皮大衣、长筒皮靴、长筒丝袜等全套洋装,裹着棉被从重庆飞回香港,而用这些舶来的洋货去*,就足见那些奢侈品的去向。这在陈华眼里显然是“为公”,所以陈华一边讽刺他“小气鬼”,一边说他即使用起钱来左手进右手出,也绝大部分是“为公”。显然,戴笠的无所不能与这些大手笔的请客*不无关系,招致诟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陈华出身风尘,毫不讳言戴笠追女人,作为妻妾成群的杨虎的姨太太,她对此早已见怪不怪。但“出入女特工左拥右抱”似乎并不现实。自打成立特务处,戴笠便四处奔波,跟在身边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到抗战爆发时得了*一位女秘书(),出入并不带在身边。另外他将“浙警”女学生叶霞翟介绍给胡宗南当老婆,沈醉说他曾与叶发生关系,并无资料佐证。当时沈醉中断中学学业参加特务处上海区情报组不久,戴笠兼任“浙警”特派员,叶霞翟先读“浙警”后在上海三极无线电学校工作,不知沈醉的“信息”从何而来。

  正由于以上种种,加之特务工作的隐秘性,戴笠本人从不在公开场合曝光,更不会让他的真实姓名与照片见诸报端,作为“杀手如云”、实力强大、在隐蔽战线呼风唤雨的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头目,戴笠成为“中国*神秘人物”也是顺理成章,以至有人说他是天才,有人说他是魔鬼。即使在当时,舆论对他也是褒贬不一。章士钊送他的挽联倒是颇令人玩味: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也由于可资运用的信史极少,仅以原军统人员回忆录为依据,难免真相被歪曲,以致捕风捉影之作屡见不鲜,戴笠的形象也就越发神秘、神奇,真伪难辨。

  尽管是为戴笠作传,笔者仍以严谨的学术考据的态度,研究了大量两岸原军统人员回忆录与台湾“国史馆”出版的《戴笠先生与抗战史料汇编》以及相关档案资料,对每一个历史事件乃至每一个细节,均以两种以上资料相互对比印证,不以单一资料为依据。如此,历时五年写就此书。

  此书以戴笠的生平为主线,客观而全面地讲述了戴笠起伏跌宕的一生,并从侧面揭示了国民党各派系之间的相互倾轧与国民党政治的黑暗、国民政府的腐败堕落。


【免费在线读】

  是谁,刺蒋刺宋刺白川

  王亚樵从什么时候开始反蒋的,戴笠与胡宗南并不知晓。湖州一别,三人各奔东西,戴笠若非考入黄埔军校,或许与胡宗南邂逅亦无机会,何况远在上海的徽帮帮主、“斧头帮”首领王亚樵。

  戴笠*次听说王亚樵反蒋,是在1931 7 月,因为6 月下旬刚刚发生了庐山刺蒋案,尽管当时他并未介入此案调查,但职业使然,一向敏感的他还是悄悄弄清了刺蒋案始末——

  6 月,蒋介石前往庐山,准备策划发动对江西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当时山上无公路,上下山的交通工具只有滑竿。一日,蒋介石身着长衫,坐在由两人抬着的滑竿上,在庐山山南太乙峰山麓,沿着登山古道悠然下山。

  十多名侍卫,分布在滑竿周围,跟随警戒。

  四周一片静谧,除了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便是一行人沙沙的脚步声。

  古人称“匡庐奇秀,甲天下山”,仲夏的庐山,更给人一种“嗒然白云外,巾舄得清凉”的超凡境界。蒋介石微闭双目,完全没有料到危险已经迫近。

  忽然“砰”的一声枪响,一颗子弹从蒋介石耳边飞过,蒋介石蓦然睁开双眼。

  立刻有数名侍卫冲到蒋介石身边,将蒋介石保护起来。

  更有侍卫手疾眼快,不等杀手发出第二枪,当即朝着杀手的方向“砰砰砰”连发数枪。在一棵参天古树后面,杀手应声仆地,倒在血泊中……

  戴笠秘密调查后得知,杀手名叫陈成,是王亚樵派出行刺蒋介石的数名杀手之一。尽管杀手已死,但王亚樵手下杀手众多,他的“斧头帮”成员个个身手不凡,是一群地地道道的亡命徒、暗杀党。倘若王亚樵不肯罢手,那么处在明处的蒋介石将防不胜防,这令戴笠十分担忧。

  果然,一个月后,另一桩行刺案在上海发生,不过这次行刺对象不是蒋介石,而是掌握国民政府财政大权的宋子文。

  案发于7 24 日,上海北站。

  当天清晨八时左右,从南京开往上海的客车徐徐进入北站,在普通旅客下得差不多的时候,从卧铺车厢里下来几名身穿中山装的年轻人。这几人下车后,分别站在车门口两边,随后下车的是两名身着洋装的人。

  这两人看上去35 岁上下,都身着笔挺的白色西装,头戴太阳帽;都是中等身材,高矮胖瘦不相上下。

  这两人就是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的宋子文和他的机要秘书唐腴胪。

  宋子文和唐腴胪下车后,身穿中山装的一群人便跟在他们身后,向出站口走去。

  就在这时,枪声骤然响起,“砰砰”两枪,宋子文与唐腴胪几乎同时扑倒在地。不同的是,唐腴胪是中弹倒地;宋子文则是听到*声枪响时当即倒地,就地十八滚,滚到站台的一根大柱子后面,躲过了随后飞来的子弹。

  几乎与此同时,有杀手抛出烟幕弹,整个站台瞬间烟雾弥漫。

  这是杀手为安全撤离放出的烟幕弹,他们以为刺杀目标宋子文已经被击毙,于是迅速撤离,宋子文因此侥幸逃过一劫。

  连续发生的两起暗杀,矛头直指蒋介石集团,直接刺蒋失败后实施刺宋,使蒋介石极为震惊与震怒。而当局久未破案,令蒋、宋等人寝食难安。

  1932 4 月特务处正式成立不久,戴笠奉命接手两案,很快查出,两起案件均由王亚樵幕后策划与组织实施;王亚樵此举,与“西南派”密切相关。

  早在1931 年年初,胡汉民与蒋介石发生“约法之争”,2 28 日,蒋介石一怒之下囚禁胡汉民。为此,西南派派人携26 万元巨款到上海,找到王亚樵,想借王亚樵的“斧头帮”,暗杀蒋介石。

  随后,王亚樵对蒋介石组织了多起暗杀行动,均未得以顺利实施。直到庐山刺蒋失败,蒋介石加强了戒备,王亚樵更是难寻下手机会,只好退而求其次,遵照西南派“倒蒋必先去宋,乱其经济组织”的方针,改刺宋子文,却错杀了宋子文的机要秘书。

  当时戴笠的密查组(十人团)尚未成立,戴笠身边除了贾金南一名勤务兵外,无正式特工人员,虽查出两案来龙去脉,却苦于势单力薄,一时抓不到证据。

  考虑到与王亚樵是结拜兄弟,戴笠也想将王亚樵从“西南派”阵营中拉过来,因而在特务处成立之初,曾向蒋介石举荐王亚樵,但蒋介石说:

  “这个人招摇,不能用。”

  后来戴笠多次警示属下不要“招摇”。他对招摇的解释是:

  “凡是好名好胜,不实在,不守本分,外表弄得很大,内容却很空虚,侈言标榜,而事实上没有做到,这些都是招摇。假特务工作之名,而以特务工作掩饰一切,也是招摇……非常时期的工作,切不可用流氓,就是因为流氓行为招摇,不切实际,用之未有不败也。”

  然而,1932 4 月发生的一场爆炸案,改变了蒋介石对王亚樵的态度。

  4 29 日是日本“天长节”——日本天皇诞辰之日,这天上午,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白川义则组织日军与日侨举行“祝捷大会”,地点在上海日租界虹口公园。白川大将亲任大会主持人,日本驻华大使重光葵、第三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日本侨民行政委员长河端贞次、日租界商会会长岗村洋勇等军政要员皆在检阅台前排就座。

  就在祝捷大会进入高潮的时候,一枚水壶炸弹飞向检阅台,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检阅台上血肉横飞,哀号一片。

  白川大将当即倒在血泊中,随后被送往医院,三天后不治身亡;

  河端贞次、岗村洋勇等当场毙命;

  重光葵、植田中将大腿被炸断;

  野村中将眼球被炸飞……

  整个检阅台上非死即伤,无一幸免。其中,白川义则是抗战期间被击毙的日军*长官。

  爆炸案发生后,国际舆论一片哗然,日本朝野为之惊骇,南京国民政府更是为之震惊,同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由于实施爆炸的“韩人爱国团”成员尹奉吉当场被捕,承担了全部责任,表面看来,这起由韩国人实施的爆炸案与中国无关。那么,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对这起长中国人志气、灭侵略者威风的爆炸案,蒋介石尤其关注,为查清幕后策划人,当即命令已升任特务处处长的戴笠彻查此案。

  戴笠亲赴上海,很快查出此案的幕后策划人,仍是他的结拜兄弟:王亚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