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对历史、经济、国际关系感兴趣的读者
中国在1700多年的时间里保持着经济世界第的一地位;125年前,美国成为第了一大经济体;此后平均每16年,第二经济大国改变一次;2010年,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未来世界格局将如何? ◆这是一部严谨的世界贸易战全史,同时也是一部有趣的贸易战故事大全!
◆把贸易战说透了!读完这本书,你比97%的人更了解贸易战!
◆看贸易战如何改变世界格局,重塑你的贸易全球史观!
◆纯质纸印刷 多幅插图,珍贵老照片带你回溯历史往事!
◆回顾2000多年的贸易战历史,深度剖析18次贸易战大事件!走私、榷场、货币战争,你不知道的宋辽贸易战关键词!为什么有人说鸦片战争其实就是一次贸易战?中世纪的欧洲,为何频频为东方的香料发动贸易战争?拿破仑发起的贸易战“大陆封锁”因何失败?你听说过战争经济,却没有看懂世界大战背后的经济战争!美国历史上7次发起大型贸易战,历次贸易战的结果又是如何?……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你读过的历史背后都隐藏着贸易战争!

【内容简介】

《世界贸易战简史》书写了从公元前7世纪到21世纪长达两千多年的人类贸易战争历史,这些大大小小的贸易战都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走向——小则影响一个朝代的兴亡、决定数十年的区域政治格局,大则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本书不仅细述了这些贸易战发生的背景、经过、结局和后果,还对贸易战的形式演变及导致贸易战发生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历史经验得出结论:自由贸易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而长期的贸易摩擦则会导致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太阳下没有新鲜事儿,以历史为师,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贸易战的现在及未来,也将对我们研究当前美国掀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赵涛,男,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讲师,著有《金融史其实很有趣》《绩效考核与量化管理》等作品;刘挥,女,经管类图书作者,现居北京。已出版作品有《魔鬼金融学》《从零开始学炒股》等。
【目录】

目 录

*章 管仲的“货币战争”

01 衡山之谋 / 003

02 鲁梁之谋 / 005

03 买鹿制楚 / 007

第二章 互市贸易中的“经济账”

01 宋辽暗战 / 013

02 铁锅买卖 / 016

03 人参之战 / 019

第三章 白银帝国的衰亡之路

01 中俄贸易 / 025

02 茶叶战争 / 028

03 抵制美货 / 031

第四章 民国白银危机(1933—1935)

01 “黄金十年” / 039

02 白银风潮 / 041

03 法币改革 / 044

第五章 香料贸易与大航海时代

01 香料之路 / 051

02 财富之城 / 053

03 败也垄断 / 056

第六章 “海上马车夫”的崛起与衰落

01 贸易帝国 / 061

02 荷葡之争 / 066

03 《航海条例》 / 070

第七章 拿破仑帝国与“大陆封锁”

01 欧洲争霸 / 077

02 柏林敕令 / 079

03 帝国覆灭 / 082

第八章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贸易战

01 南北之争 / 087

02 “水蟒计划” / 089

03 棉花对抗 / 091

第九章 斯姆特-霍利关税贸易战

01 危机爆发 / 097

02 法案签署 / 099

03 关税壁垒 / 101

第十章 日本侵华战争的隐秘阵线

01 倾销税法 / 107

02 走私之战 / 109

03 货币战争 / 112

第十一章 世界大战背后的“经济战争”

01 硝烟背后 / 117

02 “一战”风云 / 120

03 财富较量 / 123

第十二章 美苏贸易战之粮食大战

01 面包依赖 / 131

02 “粮食劫案” / 134

03 粮食禁运 / 137

第十三章 美苏贸易战之石油危机

01 石油美元 / 143

02 逆向冲击 / 146

03 苏联解体 / 149

第十四章 抗美援朝战争背后的贸易战

01 禁运风云 / 155

02 中日贸易 / 158

03 针锋对决 / 160

第十五章 美日贸易战之风起云涌

01 “铁锈地带” / 167

02 汽车大战 / 169

03 东芝事件 / 172

第十六章 美日贸易战之余波未平

01 广场协议 / 179

02 301条款 / 182

03 十年一梦 / 185

第十七章 美欧20年香蕉贸易战

01 洛美协定 / 193

02 规则之下 / 196

03 贸易报复 / 198

第十八章 损人不利己的钢铁贸易战

01 大战开始 / 203

02 贸易混战 / 205

03 得失之论 / 207


【免费在线读】

02 茶叶战争

中国的茶叶输出贸易开始得很早,公元6世纪,茶叶就随着商人的驼队传到了中亚。到了元代,蒙古人建立起了贯通欧亚的大帝国,茶文化也迅速地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传播开来。到了清朝时期,中国茶叶通过海运输往了许多国家。

围绕着茶叶贸易,曾经发生过许多的贸易、外交、军事争端甚至战争,比如16世纪,荷兰和葡萄牙曾经展开过贸易战,英国和法国曾引发外交纷争,等等。有些我们后文还会详细讲到,而在这里我们重点要说的是清政府与英国的茶叶贸易战。

英国人爱喝茶这件事全世界都知道。其实,茶叶*开始在欧洲是被当作医治昏迷、虚弱、胃肠疼痛的药品,之所以能风靡整个英国,是因为后来茶叶被作为奢侈品推荐给英国皇室。英国皇室以饮茶为荣,贵族们也纷纷效仿。从17世纪开始,茶叶成为英国人*爱的饮品,上至贵族皇室,下至乞丐仆人,都将喝茶作为一天的必修课,而到了18世纪,英国人无论男女老少,每人年均可消耗一磅以上的茶叶。英国民谣中甚至唱道:“当时钟敲响四下,世上一切为茶而停。”英国人对饮茶的痴迷程度可见一斑。

数据显示,18世纪20年代之前,英国的茶叶年进口量还不足100万斤,然而在之后的几十年,茶叶进口量迅速蹿升,年平均进口量增加到200万斤。茶叶开始成为中英贸易中*重要的商品,一度占到英国进口货物总值的92%,而茶叶在英国的售价也比其他国家更高,利润巨大。当时,英国进口茶叶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其他国家的茶叶进来得征税,税率*达到127.5%。

到了18世纪60年代,英国与清政府的贸易不断扩大,但是严重的贸易差问题也显现出来。中国茶叶每年输出达1800万斤,而欧洲输入中国的洋布、钟表等少量商品,价值不抵中国出口商品的十分之一。当时往来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商船,离开中国时,装的是满满的货物,来到中国时,只有一半的商船运货,另一半商船只能装黄金和白银。

巨额贸易逆差,使欧洲的白银严重短缺,甚至诱发了金融危机。英国国内还出现了一批“反茶主义者”,他们宣扬“禁茶”,认为拿着大量白银去购买茶叶是一件祸国殃民的事:“耗费大量白银从东方国家进口豪侈的茶叶,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些钱完全可以用来修路、建农场、果园,老实说,这些钱都够把农民的茅草屋盖成宫殿了!喝茶不仅伤害身体、伤害经济,甚至还有亡国的危险。”“……这是多么荒谬的事啊,连街头的乞丐都在喝茶!工人边干活边喝茶,拉煤的人坐在煤车上喝茶,田地里干活的农民都在喝茶……连面包都吃不上的人竟还喝得起茶……”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迫切希望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出口,平衡对华贸易。于是英国在1792年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借着庆贺乾隆皇帝寿辰之机,要求在中国增开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使团带来的礼物,几乎囊括了当时欧洲工业文明的全部精华:军舰模型、望远镜、连发枪、自鸣钟、玻璃灯、地球仪、天体仪、乐器,甚至还包括热气球和榴弹炮。但是乾隆皇帝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他们的货物完全不感兴趣,还觉得他们的态度不够恭敬,干脆地拒绝了通商请求。从大历史角度来看,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遗憾的事,因为中国也许可以借着这次机会融入工业革命的洪流中去的。

英国人当然不可能就此罢休,他们努力寻找其他方法抹平贸易逆差,即使这种方法是不道德的。接下来发生的事我们都知道了,英国建立了一个三角贸易区,向中国大量出售鸦片。具体做法是,英国向印度出口纺织品,换取印度农民种的鸦片;接着英国把印度鸦片运到中国,换取白银;*后,再用白银换茶叶,运回欧洲销售。到了1820年,英国就已经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每年销往中国的鸦片从2000箱递增到40000箱,截至林则徐禁烟时,输入中国的鸦片价值约两亿四千万两白银。借助鸦片贸易,英国不仅扭转了中英贸易逆差,还获得了大量中国的茶叶。

随着鸦片的大量输入,清朝上下一片乌烟瘴气,从达官贵人到士农工商,大量的人染上吸鸦片恶习,不但中国人体质下降、精神状态萎靡,还导致白银外流,铜钱贬值。有数据显示,19世纪初,一两银子约合铜钱1000文,等到了鸦片战争前夕,银钱兑换率竟达到了每两1600文,清朝的经济受到了严重干扰。

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道光帝决定禁烟。没想到英国不但拒不配合,而且态度跋扈嚣张。震怒之下,道光帝决定终止与英国的贸易,“区区税银,何足计论”。作为茶叶的出产国,中原帝国曾在茶马互市中占尽先机,清政府认为这一次也会如此,但是他们失算了。在与中国的贸易中,茶叶贸易税收达300多万镑,为英国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鸦片贸易税收则达200多万镑,为英属印度殖民政府收入的十分之一。这样的巨额收入,英国怎能轻易放弃?为此,英国出动军舰,远渡重洋,发动了侵华战争。坚船利炮下,大清帝国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割地赔款。这就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也是中国那段屈辱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的损失还不仅如此。1848年,英国植物学家跑到中国寻找*良的茶叶品种,大量的茶苗被运到印度和斯里兰卡,茶叶长城轰然倒塌——中国的茶叶资源垄断被打破,不再是世界茶叶市场的*供应国,甚至中国出产的茶叶被视为茶中次品,到了1894年,华茶进口仅占英国茶叶消费的24%。

03 抵制美货

清朝曾长期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仅禁海运,《大清律例》中还严禁华人出洋。鸦片战争后,列强不但迫使清政府敞开国门,开放市场,还得到了一项重要战果,那就是迫使清政府允许华人出洋务工,华工正好可以填补因黑奴贸易被禁后出现的劳动力缺口。处于经济蓬勃发展期的美国就引入了大量华工(其中有相当部分是被诱拐、绑架的)。其后,美国人对法案多次修订,排华的政策一次比一次严厉。正是这种歧视中国华工的排外政策,导致了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发生。

华工刚进入美国的时候,受到了美国的热烈欢迎和接纳,因为彼时美国刚刚开始“淘金热”,严重缺乏劳动力,于是一大批华工加入到了“西部大开发”中。金矿开采完后,十万华工又转去铁路、林场、农场、牧场、餐饮和洗衣等行业,其中大量的华工被引入筑路工地。当时美国急于修建一条贯通东西部的铁路——中央太平洋铁路,在这里,上万名华工用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与质朴的品质承担了90%的工程总量,在修建唐纳隧道时,华工用手中的镐、锹、锤和撬棍奋战了整整九个月。这条被英国广播公司评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的铁路完工时,连铁路公司的董事克罗克都在演讲中说:“这条铁路之所以能及时完工,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那些贫穷而受鄙视的中国人——归功于他们所表现的忠诚和勤奋。”

就这样,截至1882年,至少有30万名华工进入美国,这些华工为美国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太平洋铁路的完工,加上美国遇到经济危机,劳动力开始过剩,大量劳工失业。吃苦耐劳的华人成为替罪羊,遭受种族主义者、欧洲移民的共同打击。美国人和欧洲白人移民抱怨华工抢走了他们的饭碗,由此引发白人劳工对华人的仇视,美国各地特别是西部出现了排华浪潮,1852年加利福尼亚州政府通过“外国矿工执照税法”,高额盘剥华工;1854年,加州*法院宣布华人不准在法庭作证;1870年12月,旧金山市议会通过《街边挑担法规》,不准市民在人行道上肩挑竹篮走动,违者罚款5元;1876年旧金山又针对华工通过了《洗衣馆法规》,规定不用马车送货者每季需缴税15元。1882年美国出台了《排华法案》 ,对华工进行排斥和迫害,这也是美国历史上*针对某一族裔移民的排斥法案。排华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共和党和民主党为了争取白人选票,都将排华纳入自己的竞选纲领。1902年再度立法延长所有排华法案10年,1904年,美国国会议决,排华法案永远有效。

排华法案给在美华人带来了巨大灾难,针对华人的暴力事件频频发生。1885年怀俄明州发生了“石泉城惨案”,致使20余位华人遇害,多人受伤,华工房屋被焚、财物被掠,令人触目惊心;移民局的小木屋更成为华人的恐怖传说:木屋在旧金山海边,粗木制造,环境恶劣,臭气冲天;口渴了喝冷水,肚子饿了只能吃黑面包,而且还吃不饱;失去行动自由,不能出来一步,据传还曾有华工妇女被关到精神失常。

梁启超在1903年为增加见闻访问美国,他观察了华工的生存状况,在第二年出版的《新大陆游记》中,向国人详细介绍了中国人受到排斥的悲惨状况,此外还介绍了夏威夷的记者陈仪侃提出的抵制美货的构想。

1904年底,清政府签订的《中美会订限制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款》不平等条约期满,在美华人与国内民众都强烈要求废除该条约,在舆论的压力下,清政府向美国政府提出改约要求,但美国政府却无理要求续约。国人的义愤达到了顶点,终于在1905年彻底爆发了。

5月,广州的商人们整理了美国产品的商标,呼吁国人抵制美国。广东籍的归侨冯夏威反对签订新约,据理力争,在上海美国大使馆前壮烈自杀,随后广东各地举行追悼集会,抵制运动迅速扩大。上海、天津也都加入进来,上海的商人团体达成一致不购买美国商品。上海总商会召开会议,决议抵制美货,提出抵制美货的五条办法:(一)不买美国商品,不乘坐美国船只;(二)拒绝为美船装货;(三)不入美国学堂;(四)不为美国人开设的洋行当买办、翻译;(五)不给美国人当佣工。此外,上海商会还呼吁国内其他22个通商口岸城市的商会,一起加入抵制美货运动。倡议一出,很快就得到了广泛响应。抵制的地区,包括全国南北二十多个大都市,参与者包括工、商、学生、妇女等,在事实上形成了全方位的抵制美货行动。

中国国内的抵制也得到了海外华人的热烈响应。庇能(马来西亚槟城)、吉隆坡、曼谷、仰光、堤岸、加尔各答、孟买、南非等地华人纷纷致电支持,新加坡、海防、雪兰莪、旧金山、悉尼等地的华侨汇款支持国内的行动。孙中山通过夏威夷的《大同日报》,宣传抵制美货运动的思想。这场由民间发起的对美贸易战,进行得轰轰烈烈。

中国的这次抵制美货运动,让美国人和世界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驻华公使柔克义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请其重新评估在中国发生的抵制美货运动,他认为这反映出中国“正在崛起一种新的民族主义精神”;在华有重要商业利益的哈里曼、洛克菲勒和摩根等大财团也开始游说罗斯福,希望其运用总统的行政权力改善入美华人的待遇。

在对待中国人的态度上,西奥多?罗斯福有着严重的种族主义倾向,他坚持认为中国人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对中国人“无法无天的行为应该进行惩治”。就在这时,广东发生了5名传教士被杀的恶性事件,美舰以此为借口驶入广州,准备武力解决,好在*后关头生还的传教士家属出来证明,承认该事件与“抵制美货运动”无关。但是经此一事,晚清政府认为民间的行动有些失控了,于是开始强力干预,这场持续了一年多轰轰烈烈的抵制美货运动慢慢淡去。

从经济角度来看,抵制美货运动期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量减少了40%,中国的工业生产量则获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当时美国对华贸易只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2%,对华投资只占其全部对外投资的3%,因此客观地说,抵制美货运动没能给美国的商业利益造成重大影响。

从政治角度来看,抵制行动的蔓延与持续给美国和各国列强带来了较大震撼,美国虽然没有废除排华法案,但是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解中国人的反美情绪。美国决定不再要求续订《中美会订限制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款》,美国移民局不再进行新的华人驱逐计划,罗斯福下令美国移民局纠正在执行排华法过程中的滥用职权行为,切实保护来美中国学生、商人和游客的合法权利。此外,罗斯福政府还决定退还庚子赔款余额给中国,努力缓和两国关系,以避免中国人的仇外情绪继续滋长。

作为贸易战的一种手段,抵制外国货并非只在中国发生过。历史上,美国政府就曾号召民众抵制过英国货、德国货、俄国货、日本货、中国货等;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曾发生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学生甚至掰断日本铅笔以示爱护国货……在贸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摩擦不可避免,经济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也会趁机露头,因此各个国家抵制外国货的情绪和行为也很难真正绝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