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公关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的公共关系学,是应用于公共关系领域的心理学。本书*章为绪论,从总体上介绍这门学科;第二、三、四章论述公共关系客体——公众的心理;第五、六、七章论述公共关系过程中的心理;第八、九章论述公共关系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本书为建立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作出了尝试,并尽可能划清了公关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的界限,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是一本体系新颖、内容翔实、适应面较宽的教科书。本书自1992年出版发行以来,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曾获全国社科类优秀畅销书奖。
【作者简介】
张云,男,1953年3月生,浙江嘉善人。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曾担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第二届理事、中国营销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上海市九十年代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公共关系专家组成员等兼职。2006年度荣获“中国公关教育20年突出贡献奖”,2007年度荣获“中国公关20年优秀著作教材奖”,2010年度荣获“中国公共关系十大杰出人物”称号。
【目录】
目 录

*章 绪 论

*节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视角中的公共关系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一、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二、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创建和完善我国的公共关系心理学

第三节 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
一、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二、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
三、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
四、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问题与思考

第二章 公众的心理特征

*节 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一、什么是公众心理特征
二、公众心理特征的结构

第二节 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个体在能力上的特征
二、个体在气质上的特征
三、个体在性格上的特征
四、个性心理特征和公共关系

第三节 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一、不同性别者的心理特征
二、不同年龄者的心理特征
三、不同职业者的心理特征
四、不同文化者的心理特征
五、角色心理特征和公共关系

第四节 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
一、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
二、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
三、群体、群体领袖和公共关系

问题与思考

第三章 公众的心理倾向

*节 公众的兴趣倾向
一、兴趣的一般含义
二、兴趣的个别差异
三、公众兴趣和公共关系

第二节 公众的需要倾向
一、什么是需要
二、需要的类别
三、需要的层次
四、公众需要和公共关系

第三节 公众的价值观倾向
一、价值和价值观
二、价值评价体系
三、价值取向类型
四、价值观和公共关系

第四节 公众的自我倾向
一、自我的构成和境界
二、自我的分化和统一
三、自我倾向和公共关系

问题与思考

第四章 公众的心理定势

*节 心理定势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定势
二、心理定势的特点
三、心理定势的类别
四、心理定势的作用

第二节 微观心理定势
一、首次效应
二、晕轮效应
三、经验效应
四、移情效应

第三节 宏观心理定势
一、社会刻板印象
二、地域文化心理
三、民族文化心理

第四节 流行心理定势
一、时尚表现的心理定势
二、流言表现的心理定势
三、骚乱表现的心理定势

问题与思考

第五章 对公众心理的认知

*节 对公众个体心理的认知
一、从外部特征判别公众心理
二、从言语、动作了解公众心理

第二节 对公众群体心理的认知
一、对内部公众心理的认知
二、对社区公众心理的认知
三、对媒介公众心理的认知
四、对政府公众心理的认知
五、对购买公众心理的认知

第三节 对公众心理变化的认知
一、宏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
二、微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
三、舆论导向引起的心理变化
四、思想教育引起的心理变化
五、主体行为引起的心理变化

第四节 克服认知公众心理的障碍
一、影响认知的对象因素
二、影响认知的情境因素
三、影响认知的主观因素
四、克服认知过程中的障碍

问题与思考

第六章 和公众心理的沟通

*节 和公众的信息沟通
一、信息沟通的含义
二、信息沟通的模式
三、信息沟通的内容
四、信息沟通的网络

第二节 和公众的意见沟通
一、意见沟通的界定
二、意见沟通的功能
三、公众意见的类别
四、意见沟通的过程

第三节 和公众的感情沟通
一、公众的情绪和情感
二、公众情绪的体察
三、公众情感的满足

第四节 和特殊公众的沟通
一、和身心异常者的沟通
二、和品质不良者的沟通
三、和受挫折者的沟通
四、和性骚扰者的沟通

问题与思考

第七章 对公众心理的影响

*节 劝导方法的运用
一、告知型劝导
二、说服型劝导
三、浸润型劝导
四、逆向型劝导
五、劝导方法的比较

第二节 暗示方法的运用
一、暗示的功效
二、暗示的类型
三、暗示的条件
四、暗示的技巧

第三节 感染方法的运用
一、感染的一般概念
二、感染的作用机制
三、感染的表现形式
四、增强感染的力量

第四节 诱引方法的运用
一、诱引的心理学含义
二、兴趣方面的诱引
三、需要方面的诱引
四、其他方面的诱引

问题与思考

第八章 组织的社会形象

*节 组织形象概述
一、什么是组织形象
二、组织形象的特点
三、组织形象的构成
四、塑造组织形象的意义

第二节 组织形象和公众印象
一、印象和形象的关系
二、印象形成的过程
三、印象形成的途径
四、巩固和加深公众印象

第三节 组织形象和公众态度
一、态度的含义和特点
二、态度的类别和功能
三、态度和组织形象的关系
四、强化态度和转变态度

第四节 组织形象和公众舆论
一、公众舆论的概念
二、公众舆论的威力
三、公众舆论的知晓
四、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

问题与思考

第九章 组织的心理氛围

*节 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
一、集体具有的特征
二、集体对个体的影响
三、集体意识的形成
四、集体的集体意识

第二节 组织成员的主人意识
一、主人意识和主人地位
二、主人意识的人性归因
三、主人意识的自我归因
四、强化集体的主人意识

第三节 组织成员的公众意识
一、什么是公众意识
二、公众意识的表现
三、公众意识的培养
四、公众意识的普及

问题与思考

附 录
第四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版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