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通过对中国航路的古代辉煌、近代曲折和当代成就与前景,中西方航路发展不同特征的比较等问题的深入分析,使青年大学

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间正道,正确把握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一带一路”倡议是顺应历史潮流、*有前景、*有可持续性并*符合全人类利益的大国航路,同时又能有效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积极回应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疑虑和现实关切,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意味着中国要推行海上扩张之路吗?”“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们准备好了吗?”“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怎样有所作为?”等问题力求讲实、讲透,为大学生解疑释惑,引导他们深入、系统地理解全球态势与中国道路,理性认识新时代中国的对外开放新战略,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责任担当。

简而言之,本书将通过对中国航路的“故事叙述”与理论分析,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阐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阐发“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思想内涵、历史底蕴和时代意义。
【内容推荐】
本书围绕习近平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密联系中国开放战略("一带一路"等)、海洋强国战略,以航运、物流、海商、海洋开发等海上实践活动与国家利益、国家目标和国家竞争力的相互关系为重心,以国家观和爱国主义教育为指向,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自觉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人生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简介】
董金明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金明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运输、海洋资源、海洋科技等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国航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思维等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依托航运、物流、海洋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以“中国航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基本线索,重点讲述当代中国航路建设的理念和进程,经济、政治和文化内涵与特征,以此阐释“中国方案”的深刻内涵和世界意义。

我们知道,航海运输在自然地理条件、艰辛和风险、运输能力、国际影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特征。并且,对航海运输而言,在浩瀚的海洋上,航运道路的开拓和选择及与此相关的国际交往与利益维护等,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在此意义上,在本书中我们将“航路”定义为海上航运与(海上)贸易的发展之路。①

从世界历史来看,自古以来,海上航路都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载体,历来是海洋大国争夺的重心,谁控制了国际航路,谁就控制了国际经济命脉,就能够从中获取巨大国家利益,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国际海洋霸权的争夺,主要表现为航线的控制权争夺和重要港口、岛屿(其中一些港口和岛屿是殖民地)的争夺,并延伸到海外资源和国际分工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环节的争夺。

在历史的进程中,古代的大国航路争夺,其商贸活动主要是建立在简单的国际分工基础上的,争夺的范围也不大,限于一定海域内;大航海时代以后,大国航路的争夺拓展到全球范围,其商贸活动建立在具有一定跨大洋特征的分工的基础之上,但是频率和规模还不是很高;工业革命之后,商贸活动和国际分工真正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大国航路的争夺引发了以工业实力为支撑的海军军备竞赛;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水平达到空前程度,越来越多国家依赖于进出口,其国计民生离不开国际航路,但是,全球化也拉大了国家间的发展差距以及大部分国家国内的贫富差距,还有很多国家、地区的人民因不符合资本盈利的逻辑仍未能融入全球经济圈,未能享受到全球化的成果。

中华民族走向海洋的道路悠久灿烂,但也是曲折和不平坦的。从海洋因素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来看,我国古代发达的航海活动、海洋贸易、海洋科技和文化的发展都充分说明中华民族拥有海洋文明。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更是名闻天下、影响深远。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华海洋文明的发展又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与传统农耕文明相比,它一直处于从属地位。重陆轻海的地缘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忽视海洋的作用和机会,给我们的民族留下了沉痛的历史教训。与近代以来借助海洋而走向世界强国的西方民族相比,中华民族在近代百余年的发展之路异常艰难曲折,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下被迫打开国门,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但是,中华民族不甘沉沦,自强不息,浴血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互惠互利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和航运事业,取得了重要成就。当代,我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推进航运与贸易的发展。当代中国的航路建设,是“中国方案”的重要方面。“一带一路”不是为了一国的利益和发展,而是为了各国的利益和发展;我们要建设的海洋强国,不是要争夺海洋霸权,而是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我们的“大国航路”不是为了争夺航路霸权,建立自己的后花园,只服务于本国的利益和发展,而是为了“共商、共建、共享”,使更多的国家、地区和人民参与到全球化的链条中,并更多享受到全球化的发展成果。
【书摘与插画】

航路在促进商品交换、商品流通的同时,也以商品为载体,把不同的制度、文化、思想带到了其所到之处。其中,航路起到了无法取代的纽带作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航路发展的历史,是世界各国文化、科技交流与融合的历史,也是不同文明不断冲击与碰撞的历史。世界航运业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不同文明冲击碰撞下的交流与融合。

在古代,中国的科技和人文思想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了欧洲,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就科技而言,正如马克思所言:“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①中国古代科技对欧洲的社会影响可见一斑。与此同时,古代中国的人文思想为欧洲文艺复兴的人文思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起到了推动与促进的作用。而其他国家的天文、算数、医药等科技知识,音乐、舞蹈、雕塑、绘画、建筑等艺术手法,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也通过航运传入我国,并对我国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世界近代史开启后,“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资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作用”②。也就是说,新航路的开辟,航运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文明的形成,因而“航运业一开始就带上了反封建的色彩”③,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新兴资本主义文明与封建文明的交锋。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亚洲从事殖民贸易时,航路不仅带来了东西方物质文明的交流,也带来了精神文明的融合。西方的三权分立、人民主权、进化论等思想,穿越海洋的屏障,来到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并在客观上对东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企业管理精神、教育、外交等制度;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相继开始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而中国的科举制度,也随着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物资一起,被带到欧洲,成为“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典范”④。在航运发展水平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国家间的物资和人员交流变得前所未有的频繁,文化交流、文明融合越来越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航运则成为连接这些载体的纽带,成为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代名词。正是在这种文化的交流中,文明不断融合,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总之,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的角度看,航路将整个世界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和升级。航路所及之处,在进行物质交流的同时,还带动了精神文明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实现了文明的融合。各文明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各国竞相发掘和控制核心战略通道,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变迁。因此,航路是经济全球化、国际格局变迁和文明交流与融合的推动力和重要引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