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美国活传奇人物斯蒂芬·杰·古尔德关于进化的经典之作,对生命演化的节点进行了详细地解读。

2.美国国家科学奖、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图书奖、英国隆普兰克奖。

3.美国亚马逊网自然科学类排行榜第1名,全球销量超过一百万册的五星级畅销书

4.散文式自然随笔,充满幽默,既有纯正的生物知识,又有严谨的思辨方式,更兼美国式的通俗诙谐,是青少年了解进化论、培养科学思维的经典科普图书。

5.与宇宙大爆炸和黑洞一样具有重大意义的生物学事件——伯吉斯页岩远古动物化石

毫无疑问,伯吉斯页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古尔德说它应该和宇宙大爆炸及黑洞共同为公众所熟知……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生命故事,并且被讲述得活色生香。

——美国《自然》杂志

这是精彩的著作!古尔德以满腔热情和无比的智慧向我们讲述了这些关于生命的故事。

——《纽约时报》

我们需要把哈佛大学教授古尔德这本*好的著作推荐给科学家和科学家以外的所有读者。

——美国《科学》杂志


【内容简介】

《奇妙的生命》这个书名表达了作者的双重惊奇——生物自身的美丽和因它们而起的新生命观。伯吉斯页岩里软体动物化石那奇异而美妙的生命群像揭开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后的全新世界,是对整个地球生命演化史的重新解读,同时还将历史的偶然性这一重大主题与科学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证明了历史上明显微不足道的事情具有可怕的力量。它*终向我们揭示:生命的历史只是偶然性的产物。作为一名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作者展示了达尔文演化论的基本原理和世界观,对它进行了理性、辩证的解释和批判。古尔德幽默的文风与严密的科学逻辑相得益彰。本书英文版刚出版即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奖、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图书奖和英国隆普兰克奖,在美国亚马逊网自然科学类图上排行榜位居1名,成为全球销量超过一百万册的五星级畅销书。


【作者简介】

斯蒂芬··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1941—2002)

对于斯蒂芬·杰·古尔德来说,他首先是个有趣的老顽童,然后才是一名世界著名的演化论科学家、古生物学家、科学史学家和科学散文作家,正是这种对真理纯粹的追求,才使他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他和卡尔·萨根、理查德·道金斯都是享誉世界的反伪科学斗士,美国国会图书馆曾命名他为美国活传奇人物 《科学》杂志的死者略传中称古尔德是极少数可以不脸红地被称为文艺复兴人物的科学知识分子之一,这指的是他文理双全,博学多才,为百科全书式的真正大师。 许多美国生物学家都声称,是因为小时候读了古尔德的文章,才对生物学生了兴趣。

关于译者

郑浩,男,2001年毕业自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20052009年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昆虫系攻读博士学位。曾从事化学生态学、分子生态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及入侵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出版英文专著2本,中文专著1本。


【目录】

序及致谢  \\ 001
章 图如所愿  \\ 001
  以图开场  \\ 003
  “进步”图说:阶梯和圆锥  \\ 009
  倒带重演:重要的尝试  \\ 028
第二章 有关伯吉斯页岩  \\ 037
  之前的众生:寒武纪大爆发与动物起源  \\ 039
  之后的众生:软体构型动物群——回溯的窗口  \\ 048
  伯吉斯页岩:彼时情景  \\ 054
第三章 重构伯吉斯页岩:形成新的生命观  \\ 071
  一场平静的革命  \\ 073
  一门研究的方法学  \\ 080
一次变革的编年史  \\ 093
  伯吉斯之戏  \\ 107
  对伯吉斯“动物经”的总结陈词  \\ 208
  对伯吉斯生物系谱关系的评价  \\ 214
  从伯吉斯页岩看寒武纪常态  \\ 221
  伯吉斯页岩的两个重大难题  \\ 232
第四章 沃尔科特的视界与自然本质  \\ 247
  沃尔科特固守多样性圆锥的基础  \\ 249
  伯吉斯页岩与历史本质  \\ 293
第五章 种种可能的世界:“历史本身”的力量  \\ 315
  一个有关其他可能情形的故事  \\ 317
  可阐明偶然性的一般模式  \\ 326
  七种可能的世界  \\ 337
  以皮卡虫收场  \\ 352
新译后记  \\ 355
参考文献  \\ 365
图片来源  \\ 376


【免费在线读】

七种可能的世界之一:真核细胞世界

——生命重新演化,人类还会出现吗?

晚在 35 亿年前,地球冷却到足以使主要化学组分稳定的程度,生命就开始形成了。(顺便说一句,我并不是将生命起源看作偶然或不可预测的事件。我想,从早期大气和海洋的组成来看,生命起源是必然的化学结果。后来,当进化具备历史的复杂性以后,偶然性才得以发挥作用)考虑到有关稳步进展的传统信念,没有什么比早期生命的进化更为奇异的了——因为,在那么长的岁月里,并没有发生什么。古老的化石是约35 亿年前的原核细胞形成的。这一时期的化石记录,同时也包括这些原核生物能进化形成的形式的宏观复合体——叠层石。
它们由原核细胞以黏着和胶结的方式沉积而成,当一层被潮汐掩埋以后,其上会沉积新的一层,进而形成上下层叠而成的垫状体——整个结构的断面就像是一棵切开的卷心菜。
从化石记录看,叠层石及其原核细胞构建者主导世界超过 20 亿年。早的真核细胞(已经像教科书上说的那样复杂完整,有核以及细胞质里的多种结构)出现于约 14 亿年前。通常的解释认为,真核细胞是形成复杂多细胞生命的先决条件,即便只是因为有性繁殖需要成对的染色体,而只有两性行为才可能保证自然选择所需的变异发生,为形成更复杂的生命提供原材料。
不过,在真核细胞起源之后,多细胞动物并没有立即形成。直到约 5.7 亿年前发生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不久,它们才首次出现。因此,(迄今)地球生命历史的(前面)一大半,都是关于原核细胞的故事,而有多细胞动物参与的,仅是刚刚过去的六分之一。

(原核细胞起源之后)各个阶段拖延的时间如此漫长,充分说明偶然性有巨大的发挥空间,能导致大量未曾实现的可能结果。如果原核细胞必定向着复杂的真核细胞进化,那么,花费的时间确实太长了。此外,当我们打算接受受欢迎的一种有关真核细胞的起源假说时,就进入一个离奇的界域。在其中,意外发挥作用的次要结果是改变的根源,不可预测。这一理论认为,至少一些主要的细胞器——几乎肯定包括线粒体和叶绿体——以及其他不太确定的几种,是由整个原核细胞进化而成,它们一同共生在其他细胞中。根据这种观点,从亲缘关系看,每个真核细胞就是一个集落 a,只是到 后来集落整合为一体。当然,线粒体初进入另一个细胞,不是为了未来的(与其他细胞器)合作及整合着想,而仅仅是为了在残酷的达尔文世界中求得生存。所以,多细胞生命进化的这关键一步,迈出的直接原因与终对复杂有机体的影响完全无关。这一情形反映出的,似乎是偶然的好运,而非可预测的因果。即使有人希望,将细胞器的起源,以及从共生到整合的转变,视作可预测的、以某种有条不紊的方式形成的必然结果,那么,请告诉我,为什么在过程开始之前,要浪费大半个生命历史的光阴?
在另一个可能的世界里,类似人类进化的概率有多大?关于这个问题,后还有一点让我不寒而栗——尽管这个事件发生的时候,已经过去已知生命历史的一大半,但如果地球的寿命可达数千亿年,迈出这步花费的时间只是其极小的一部分,那么,我还是做好准备,愿意承认高级智能生物有产生的可能。但宇宙学家告诉我们,太阳当前的寿命已近一半,约 50
亿年之后就会爆炸,影响波及的半径可达木星的轨道之外,地球将被吞噬。生命将会终结——除非能去别的地方。反正,留在地球上的生命唯有死路一条。
以地质年代的尺度衡量,人类智能不过产生于瞬间之前。既然如此,我们面对的事实令人震惊——自我意识的进化形成需要地球潜在寿命近一半的时间。若重演生命的记录带,会有种种误差和不确定性存在,事件发生的速率会有所不同,形成的路径也有所不同。那么,我们有多少信心,能肯定我们独一无二的心智终会产生?重演一次生命记录带,即便选择的路径相同,或许要 200 亿年才会走到自我意识形成这一步——只是地球在 100 亿年前就已不复存在。重演一次记录带,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的步,或许会花 120 亿年,而不是 20 亿年——那么,叠层石永远也不会有继续发展的机会,它们会是默默见证世界末日的生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