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对我国腐败和反腐败的现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的基础范畴、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的立法模式和策略、公职人员财产申报重点问题的立法考量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思考,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填补了我国法学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立法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被称为治理腐败的终端机制,用法律形式建立该制度也是治理腐败成效显著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我国已通过党内法规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财产申报制度,如何使政策化的财产申报向法律化的财产申报转化并使财产申报法律发挥刚性效力,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推进法治反腐和制度反腐的重要课题。本书围绕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立法的若干理论问题,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尝试探索我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的立法路径。

【作者简介】

林华

  浙江瑞安人,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教授、互联网与法律规制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廉政法制、网络法。在中国政法大学相继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访问学者。已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译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委托的课题。兼任科学技术部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员、工业和信息化部法律服务中心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铁路局法律专家库专家、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影视娱乐法学会常务理事、温州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等社会职务。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背景:腐败治理与公务伦理法制化

二、研究现状:表面的繁荣和内在的贫瘠

三、研究意义:行政法视角的学理研究与制度建构

四、研究思路:以问题为中心

五、研究方法:法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的融合

*章 腐败治理的中国语境

*节 中国腐败的现状与特征

一、腐败的普遍蔓延到相对遏制

二、民众对于腐败的纠结心理

三、互联网社会中的腐败发酵

四、群体性事件中的腐败因子

五、腐败形式的新发展

第二节 中国腐败治理的策略与困境

一、中国腐败治理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腐败治理的策略:一种历史视角

三、中国腐败治理的困境与尴尬

第三节 通过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的腐败治理

一、科层制下的腐败治理

二、两种形式的腐败治理制度

三、公职人员财产申报作为腐败治理困境的突破

四、寻求一种良性循环的腐败治理之道

第二章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的基础理论

*节 基本范畴的界定

一、申报义务主体的称谓选择

二、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的界定与特征

第二节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的价值与功能

一、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的积极功能

二、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功能的理性审视

第三节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的理念支撑

一、公民知情权与腐败治理

二、公众参与和参与式民主的勃兴

三、权力异化与权力监督的制度化

四、公务伦理的法制建构

第四节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与其他法律的衔接

一、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与宪法

二、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与行政法

三、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与刑法

四、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与国际法

五、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与公务员法

六、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与信息公开法

第三章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的立法模式与策略

*节 历史溯源与现状梳理

一、中央层面制度建设的尝试及问题

二、地方层面制度建设的努力及困境——以财产申报公开为视角

第二节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的立法必要性与立法难度

一、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立法的必要性

二、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的立法难度

三、对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立法难度的分析

第三节 立法模式:中央立法抑或地方试点

一、现有立法模式的考察

二、地方试点模式的质疑

三、立法模式的未来展望——基于当前中国腐败治理语境之展开

第四节 立法策略:另起炉灶还是传承历史

一、在制度与法律制度之间:概念的界分与厘清

二、现有立法策略勾勒——以领导人的讲话为中心

三、现有立法策略的解读及其弊端

四、立法策略的重新审视:寻求制度传统的延续性

第五节 施行策略:一种平衡的政治决断

一、财产申报法实施的政治风险考量

二、施行策略的可能选项及其解读

三、在原则与妥协之间:中国语境下的施行策略

第四章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的立法考量

*节 财产申报、隐私权与权利平衡

一、表面上的冲突

二、实质上的平衡

第二节 财产申报公开:立法抉择与制度建构

一、申报行为与公开行为的区分

二、财产申报公开的必要性与立法抉择

三、我国财产申报公开的制度模式归纳——对地方制度试点的考察

四、域外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的规定

五、中国语境下财产申报公开法律制度的建构

第三节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的配套制度

一、财产申报配套制度的界定与内容

二、财产申报法视角下的配套制度:价值与意义

三、我国财产申报配套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四、配套制度与财产申报立法时机——以立法为中心

结语:腐败的理性认识与腐败治理的理性

一、腐败的理性认识

二、腐败治理的理性

三、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立法的理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公敌,是经济凋敝、政治动乱和社会失序的根源。如何反腐败则是人类社会持续探索的经典命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腐败问题也日趋严重。虽然其间也采取过一些措施,做出过反腐败的努力,但是,反腐败效果不彰,更没有持续的制度保障。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严肃查处腐败案件,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强化党内法规和反腐败法治建设,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促进反腐败国际合作等一系列“组合拳”,有效遏制了腐败蔓延势头,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在取得反腐败成就时,如何长期巩固反腐败成果,标本兼治,一体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依然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思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