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现代讲史*人”黎东方先生作品, 独创“细说体”讲史。 ★分则为独立的历史故事,合则为一朝断代信史。
★文字挥洒优美,史事翔实可信,是一套值得阅读并收藏的中国历史的经典读本。
★精装珍藏版。

【内容简介】
《黎东方说中国史》是“现代讲史*人”黎东方先生作品,他独创了“细说体”讲史,《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 细说民国》这五部作品为他生前所写的重要作品。

《细说三国》(精装珍藏版)是黎东方先生在抗战期间所讲三国故事基础上撰写而成。《细说三国》(精装珍藏版)从简述东汉末年形势说起,一直到魏、蜀、吴的灭亡,其间,以人名为题,由人物带出事件,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三国历史画卷。黎东方先生对三国史深有研究,在叙述过程中指出了正史之误以及《三国演义》的以假乱真。


《细说元朝》(精装珍藏版)从叙述蒙古民族的起源开始,概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世界帝国的历程以及元朝官制沿革、元代历代皇帝的为政得失,《细说元朝》(精装珍藏版)总结了元代在经学、史学和文学等方面的成就。


《细说明朝》(精装珍藏版)从元朝末年社会动荡、各方人物揭竿而起说起,叙述了朱元璋一支力量南征北讨、建立新政权的历程以及朱明政权下的若干重要人物生平、制度沿革。此外,《细说明朝》(精装珍藏版)对退居北部的北元政权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也有详细论述。


《细说清朝》(精装珍藏版)全书分上下两册,共一四二章。笔者用“讲史”的形式,叙述了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建立清朝至清朝灭亡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细说民国》(精装珍藏版)全书六十七章,笔者用“讲史”的形式,对从孙中山创办兴中会至1912年民国成立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梳理。《细说民国》(精装珍藏版)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孙中山领导的七次起义、“苏报案”、保路风潮、武昌起义、汉口之战、汉阳之战及武昌之守等历史事件,以及孙中山、史坚如、黄兴、徐锡麟、陈天华、秋瑾、熊成基等历史人物。

【作者简介】
黎东方(1907—1998年),早年接受私塾教育,曾受业于国学大师梁启超,又曾师从法国史学权威马第埃教授,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44年在重庆中一路黄家垭口实验剧场,卖票“品三国”,盛况空前,被誉为“现代讲史*人”。1954年与林语堂在新加坡共创南洋大学。自中国文化大学教席退休后,定居在加利福利亚州的圣地亚哥市,专注写作。著有《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以及《细说民国》等作品。
【目录】
《细说民国》 目 录


自序 001再版自序 002
一 老百姓怕官001二 官怕洋人003三 洋人怕老百姓005四 民国的国父007五 兴中会008六 孙中山的家世与早年012七 乙未广州之役016八 横滨分会018九 伦敦蒙难020一○ 宫崎寅藏(一)022一一 康梁(一)024一二 宫崎寅藏(二)029一三 庚子惠州之役031一四 史坚如037一五 再接再厉041一六 大明顺天国044一七 革命潮047一八 《革命军》054一九 《苏报》案057二○ 思想战(一)067二一 康梁(二)069二二 思想战(二)074二三 秀才从军081二四 同盟会以前的同盟会084二五 冯自由090二六 黄兴092二七 华兴会093二八 科学补习所096二九 同盟会098三○ 《民报》107三一 吴樾111三二 陈天华114三三 丙午萍醴浏之役117三四 日知会122三五 丁未黄冈之役127三六 丁未七女湖之役130三七 丁未防城之役132三八 丁未镇南关之役137三九 徐锡麟140四○ 秋瑾146四一 戊申钦廉上思之役151四二 戊申河口之役153四三 熊成基159四四 同盟会香港分会及其后的南方支部164四五 庚戌广州新军之役167四六 刺摄政王172四七 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之役182四八 四川保路风潮208四九 武昌起义(一)224五○ 湖北军队同盟会229五一 群治学社230五二 振武学社232五三 文学社234五四 同盟会中部总会237五五 共进会239五六 武昌起义(二)241五七 光复汉阳汉口279五八 中华民国军政府282五九 鄂军都督府285六○ 汉口之战288六一 汉阳之战304六二 武昌之守308六三 停战311六四 黄陂之战313六五 外府州县之光复314六六 各省光复315六七 民国成立317

《细说明朝》
目 录

自序 001
一 明朝值得细说001二 从朱元璋当和尚说起003三 加入了反元复宋的队伍005四 战无不胜008五 刘福通011六 韩林儿013七 徐寿辉015八 陈友谅018九 张士诚020一○ 方国珍022一一 陈友定024一二 何真、也儿吉尼026一三 元朝内斗028一四 北伐033一五 西征036一六 深入沙漠038一七 北元概略041一八 明玉珍、明昇043一九 梁王巴匝剌瓦尔密045二○ 开国规模——甲、里、县、府047二一 州、省049二二 布政使司、分守道;按察使司、分巡道051二三 巡抚、总督053二四 都指挥使055二五 军民分籍、卫所057二六 五军都督府、兵部059二七 六部061二八 都察院、十三道067二九 六科069三○ 五寺071三一 三公、三孤;詹事府、翰林院073三二 内阁075三三 诸司、外三监、内十二监078三四 李善长080三五 刘基083三六 宋濂085三七 胡惟庸087三八 蓝玉093三九 冯胜、朱文正、朱亮祖098四○ 徐达100四一 常遇春102四二 李文忠104四三 汤和、邓愈107四四 沐英110四五 勋臣后裔112四六 朱元璋的儿子115四七 建文帝117四八 方孝孺122四九 成祖功罪124五○ 迁都北京126五一 永乐文臣128五二 永乐武臣134五三 贵州设省138五四 交阯140五五 成祖北征146五六 北元世系151五七 北元内情164五八 郑和166五九 仁宣二宗175六○ 英宗182六一 也先184六二 土木之变186六三 景帝、于谦188六四 夺门之变192六五 京军三大营、团营196六六 孛来、毛里孩198六七 孛罗忽、满都鲁201六八 宪宗203六九 李贤、彭时、商辂207七○ 韩雍210七一 项忠212七二 王越214七三 余子俊216七四 马文升218七五 纸糊阁老220七六 泥塑尚书222七七 孝宗224七八 弘治贤相226七九 弘治能臣229八○ 白沙先生235八一 武宗237八二 阳明先生242八三 世宗248八四 兵的演变254八五 达延汗260八六 俺答263八七 乞庆哈、撦力克、卜失兔266八八 图们可汗268八九 林丹?呼图克图270九○ 倭寇272九一 穆宗285九二 张居正287九三 神宗300九四 三大案306九五 光熹二宗310九六 补叙朝鲜战役319九七 内乱重重322九八 思宗324九九 尾声344


《细说清朝》上册

目 录

小序 001
一 先说一个大概001二 皇帝的祖宗003三 他们搬了家005四 死于非命007五 努尔哈齐报仇009六 受到本族人的敌视011七 却也有英雄能识英雄013八 帮他四面征讨015九 打下一片江山017一○ 建立汗国019一一 以“七大恨”告天021一二 大胜明军于萨尔浒、界凡、尚间崖、布达里冈023一三 取沈阳、收辽阳、破广宁025一四 在宁远遇到对手027一五 皇太极得了汗位029一六 皇太极汉化程度颇深031一七 对袁崇焕试战033一八 南征朝鲜035一九 西征察哈尔038二○ 五入长城,称帝,改国号为“大清”040二一 降服祖大寿045二二 活捉洪承畴049二三 大欲未遂,无疾而终051二四 多尔衮颇有嫌疑053二五 杀害代善的一子一孙055二六 压下豪格057二七 扫荡李自成、张献忠059二八 掳福王063二九 奈何不了鲁王067三○ 重用降臣071三一 削平闽粤073三二 自称皇父078三三 死后遭受清算080三四 顺治年少有为082三五 李定国支持残局084三六 郑成功坚持抗清087三七 顺治出家之谜092三八 鳌拜弄权094三九 吴三桂叛清097四○ 绿营立功102四一 对俄和战105四二 征讨噶尔丹109四三 出兵西藏113四四 治河116四五 通漕119四六 理财121四七 佞幸成群125四八 祸起萧墙129四九 贤士在野134五○ 雍正之狠140五一 彻底集权149五二 被准噶尔击败160五三 盖棺而未论定166五四 乾隆这个人168五五 *个十年173五六 大小金川177五七 消灭准噶尔182五八 大小和卓188五九 香妃194六○ 对付缅甸196六一 册封郑华206六二 册封阮惠208六三 控制西藏211六四 讨伐廓尔喀215六五 补记朱一贵217六六 林爽文起义始末222六七 总论十全武功227六八 巨蠹和珅229六九 《四库全书》237七○ 乾嘉学人245七一 嘉庆皇帝253七二 白莲教255七三 天理教263七四 内忧外患266七五 道光皇帝272七六 律劳卑之死277七七 义律连升三级281七八 鸦片问题284七九 鸦片战争290八○ 《南京条约》301八一 虎门、望厦、黄埔306八二 澳门事件308八三 鸦片畅销310八四 上海走运312八五 粤人抗英317

《细说清朝》下册
目 录


八六 焦亮(洪大全)001八七 洪秀全004八八 杨秀清019八九 石达开020九○ 李秀成023九一 华尔、白齐文、戈登026九二 太平天国残局032九三 略论咸丰037九四 曾国藩041九五 编练湘勇045九六 抑制王錱047九七 靖港之败与湘潭之胜048九八 夺回武昌050九九 冲过田家镇051一○○ 打不下九江053一○一 分兵回援武昌054一○二 苦守南昌055一○三 丁忧回籍058一○四 转败为胜060一○五 东山再起062一○六 围攻安庆065一○七 节制四省071一○八 攻破南京075一○九 天国插曲078一一○ 捻083一一一 杜文秀097一一二 东干100一一三 新疆106一一四 补叙咸丰外患118一一五 辛酉政变144一一六 同治中兴149一一七 天津教案155一一八 马新贻案160一一九 湘军尾声162一二○ 李鸿章164一二一 蒲安臣167一二二 对秘鲁建交172一二三 对日本立约174一二四 丧失琉球176一二五 再度垂帘180一二六 马加理事件182一二七 烟台条约186一二八 苦命皇帝光绪189一二九 甲午之战191一三○ 《马关条约》196一三一 日本还辽取台205一三二 《中俄密约》209一三三 瓜分前奏216一三四 筑铁路的经过228一三五 门户开放234一三六 百日维新238一三七 戊戌政变250一三八 义和团256一三九 八国联军265一四○ 《辛丑和约》272一四一 慈禧的*后七年283一四二 清朝的*后三年287


《细说三国》
目 录

写在《细说三国》之前001
一 合久必分001二 黄巾006三 董卓010四 吕布031五 袁术042六 公孙瓒048七 陶谦055八 早期的刘备059九 袁曹之战082一○ 乌桓098一一 公孙度100一二 公孙康102一三 公孙渊104一四 孙策106一五 孙权124一六 诸葛亮141一七 赤壁153一八 孙夫人176一九 荆州问题180二○ 益州易手190二一 曹操收降张鲁209二二 刘备攻取汉中217二三 刘备称王220二四 孙刘翻脸224二五 汉吴同盟238二六 诸葛亮北伐246二七 诸葛亮的为人265二八 蒋琬282二九 费祎291三○ 从董允到樊建293三一 曹家的事298三二 孙家的事324三三 刘家的事333三四 司马懿337三五 司马师355三六 司马昭359三七 姜维365三八 分久必合371

《细说元朝》
目 录

自序 001
一 源远流长001二 寡妇孤儿015三 失妻,夺回020四 盟兄分手023五 义父信谗029六 吞并南部乃蛮032七 吞并北部乃蛮035八 受推为“成吉思可汗”037九 组织雏形的帝国政府042一○ 讨伐西夏046一一 受畏吾儿之降053一二 受斡亦剌惕等部之降058一三 囊括西辽旧壤060一四 消灭花剌子模065一五 击溃钦察人与俄罗斯人071一六 伐金075一七 灭金091一八 金宋之间102一九 宋与蒙古之间106二○ 蒙古汉军121二一 成吉思可汗的遗产123二二 窝阔台、贵由、蒙哥三个可汗得位的经过128二三 与忽必烈争夺可汗大位的四个人133二四 海都对铁穆耳可汗也不承认139二五 硕德八剌以后八个可汗的继位纠纷141二六 蒙古可汗与元朝皇帝的名单142二七 耶律楚材144二八 耶律铸、察罕、孛鲁合152二九 王文统154三○ 姚枢157三一 阿合马160三二 卢世荣168三三 桑哥172三四 完泽177三五 脱虎脱178三六 六部180三七 中央的其他机构183三八 行省184三九 达鲁花赤191四○ 路、府、州、县192四一 其他的地方机构199四二 四大汗国200四三 马可?波罗202四四 南方民众的反抗209四五 宋末诸儒211四六 经学215四七 史学217四八 文学221四九 成宗铁穆耳228五○ 武宗海山233五一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237五二 英宗硕德八剌241五三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243五四 文宗图帖睦尔246五五 惠宗(顺帝)妥懽帖睦尔2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