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作者专业。作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副院长,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多年担任北航航模队指导教师组组长,所指导学生连续十余年获得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冠军,获得美国大学生航空设计大赛高级组冠军。

2 知识丰富准确。较为详细介绍了各类飞行器的原理、结构特点和性能,使读者对航空器有一个全面了解,而不仅仅是外观。

3 甄选数百幅精美图片,图文配合适当,可读性强。


【内容简介】

《认识航空(典藏升级版)由我国著名航空专家编写,详细介绍了飞机和直升机的飞行原理、基本的布局与结构、飞行性能与控制、各种机载电子和机械系统以及世界著名的飞机和直升机的基本情况。同时,着重介绍了无人驾驶飞机的结构、性能、功用、发展趋势以及著名的无人机的情况。

本书适宜航空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万志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飞行器设计领域的气动弹性、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研究对象包括固定翼飞机、微小型飞行器等。主持或参加科研课题近10项,包括自然基金、预研以及多个型号的科研课题。现任北航航空创新实践基地副主任。2005年度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多年担任北航航模队指导教师组组长,所指导学生连续十余年获得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冠军,获得美国大学生航空设计大赛高级组冠军


【目录】

*章 航空器的发展与分类

1.1 人类的航空壮举/02

1.1.1 飞行的探索/03

1.1.2 伟大的飞行/09

1.2 航空器的分类/18

1.2.1 参照空气重量的航空器分类/18

1.2.2 按用途差别的飞机分类/22

1.2.3 按用途差别的直升机分类/28

1.2.4 形形色色的垂直起降航空器/33

1.3 航空器的发展趋势/36



第二章 飞机的部件与布局

2.1 飞机的部件及功用/38

2.1.1 飞机组成部件及其功用/38

2.1.2 机翼和机身的外形及其特点/39

2.1.3 舵面及其功用/43

2.2 飞机的布局/47

2.2.1 飞机的气动布局/47

2.2.2 尾翼的布局/53

2.2.3 动力装置的布置/55

2.2.4 起降装置的布置/60



第三章 飞机的飞行原理与飞行性能

3.1 大气的特性/66

3.1.1 大气的分层/66

3.1.2 大气的特性/67

3.2 升力与翼型/69

3.2.1 奇妙的升力/69

3.2.2 翼型/71

3.3 升力影响因素及失速/73

3.3.1 影响升力的因素/73

3.3.2 失速的含义/74

3.4 阻力及其减阻方式/75

3.4.1 阻力的分类/75

3.4.2 阻力系数/78

3.5 升阻比的含义及其提高措施/79

3.6 飞行性能/80

3.6.1 飞行速度/80

3.6.2 航程/85

3.6.3 升限/85

3.6.4 起飞、着陆性能/87

3.6.5 机动性能/89

3.7 从气动外形看飞行性能/91

3.7.1 飞得*快、*、*远/91

3.7.2 气动外形对飞行性能的影响/93

3.8 飞机的操纵/95

3.8.1 飞机的姿态角、迎角和侧滑角/95

3.8.2 飞机的操纵系统/96

3.8.3 飞机的操纵/98



第四章 直升机的飞行

4.1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与布局形式/101

4.1.1 直升机旋翼的工作原理/101

4.1.2 直升机的布局/102

4.1.3 直升机的分类/104

4.2 直升机的飞行性能与发展历程/106

4.2.1 垂直与水平飞行性能/106

4.2.2 直升机之*/106

4.2.3 直升机的发展简况/108

4.3 直升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111

4.3.1 旋翼系统/111

4.3.2 尾桨系统/112

4.3.3 机体/113

4.3.4 动力装置/113

4.3.5 传动系统/113

4.3.6 操纵系统/114

4.3.7 起降装置/115

4.3.8 机载设备与仪表/115

4.4 直升机的操纵/116

4.4.1 直升机运动的实现原理/116

4.4.2 直升机运动的操纵模式/118

4.5 直升机的机动飞行与起降/121

4.5.1 典型的机动动作/122

4.5.2 贴地飞行/123

4.5.3 起飞着陆/124



第五章 动力装置

5.1 航空航天发动机/130

5.1.1 活塞式发动机/130

5.1.2 空气喷气发动机/131

5.1.3 火箭发动机/139

5.1.4 组合发动机/139

5.1.5 不同发动机的适用范围/139

5.2 衡量动力装置的性能参数/140

5.3 喷气式飞机进气道的布局形式/142

5.3.1 正面进气布局/142

5.3.2 非正面进气布局/144



第六章 航空器的构造

6.1 飞机的外载荷/149

6.2 飞机和直升机的构造/150

6.2.1 机翼的构造/151

6.2.2 机身的构造/156

6.2.3 起落架的构造/157

6.2.4 直升机桨叶的构造/158

6.3 气球与飞艇的构造/159

6.3.1 气球的构造/160

6.3.2 飞艇的构造/161

6.4 航空器的常用材料/165

6.4.1 常用材料/166

6.4.2 现代飞机的选材/168

6.4.3 材料使用随年代的变化/169

6.5 航空器结构的设计制造要求/169

6.5.1 空气动力要求/169

6.5.2 重量和强度、刚度要求/170

6.5.3 使用维护要求/171

6.5.4 工艺和经济性要求/172



第七章 航空器的系统

7.1测量、探测与显示系统/175

7.1.1 测量系统/175

7.1.2 探测系统/175

7.1.3 显示系统/176

7.2 导航系统/179

7.2.1 无线电导航/180

7.2.2 惯性导航/180

7.2.3 卫星导航/181

7.2.4 天文导航/182

7.2.5 图像匹配导航/182

7.2.6 组合导航/183

7.3 控制系统/183

7.3.1 飞机的操纵系统/184

7.3.2 飞机的自动控制系统/185

7.4 防护与救生系统/187

7.4.1 防护系统/187

7.4.2 救生系统/189



第八章 航空器的综合性能

8.1 航空器的四性/192

8.1.1 安全性/192

8.1.2 经济性/193

8.1.3 舒适性/193

8.1.4 环保性/195

8.2 飞行安全/196

8.2.1 空难概率微乎其微/196

8.2.2 造成空难的三大原因/197

8.2.3 神奇的黑匣子/198

8.2.4 英雄飞行员/199

8.3 飞行与气象/200

8.4 航空器的试验/205

8.4.1 地面试验/206

8.4.2 飞行试验/209



第九章 世界著名飞机与直升机

9.1 世界名机/213

9.1.1 军用飞机/213

9.1.2 民用飞机/222

9.1.3 直升机/223

9.2 祖国上空的军机/225

9.2.1 六十周年国庆阅兵的空中梯队/225

9.2.2 我国的主要军用飞机和直升机/226



第十章 飞行表演与航空运动

10.1 闻名遐迩的飞行表演队/234

10.1.1 中国飞行表演队/234

10.1.2 俄罗斯飞行表演队/235

10.1.3 美国飞行表演队/236

10.1.4 法国飞行表演队/238

10.1.5 英国飞行表演队/239

10.1.6 其他国家的飞行表演队/239

10.2 蓬勃发展的航空运动/240

10.2.1 各种航空运动/240

10.2.2 航空运动的组织机构/245





【前言】

1878年圣诞节,美国一位伟大的父亲,给他两个儿子送了一个简单而奇妙的玩具——竹蜻蜓,并告诉他们这个竹蜻蜓能够飞向天空。在父亲的演示下,两个小兄弟开始相信,除了鸟和蝴蝶等动物之外,人造的东西也可以飞上天空。从此以后,在兄弟俩幼小的心灵里,就萌发了将来制造能够载人飞上蓝天的器械的梦想。这两兄弟就是众所周知的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

中国古代发明的玩具——竹蜻蜓给了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灵感,而他们1903年发明的飞机则带来了军事、运输方式等多方面的革命。飞机也成为20世纪*伟大的发明,让人类能够把活动空间拓展到天空,进入了航空航天时代。

飞机诞生100多年来,人类在航空和航天领域创造了许多伟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拓展了人类的视野,甚至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时空观。随着航空航天的不断发展,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于航空航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禁会问:什么是航空、航天?飞机、直升机为什么能够飞上蓝天?怎样对形式各样的能在空中飞行的器械进行分类?*的飞机有多大?飞机和直升机能飞多高、多远和多快?为什么有的飞机能够飞得很快,而直升机和有些飞机却飞得较慢?

为了回答公众的上述疑问,也为了便于航空爱好者较为系统和全面地认识与了解航空,普及航空科学知识,作者在《航空模型》杂志连载文章——《万博士的航空讲堂》的基础上,通过凝练和拓展编写了本书。

笔者在参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图文并茂地提炼、概括和编撰了航空基础知识,力争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力求从多个角度呈现给读者多方面的知识,以期把读者带进航空真实而精彩的世界当中,激发读者的爱国热情和求知欲望。

由于航空科学内容广泛、发展迅速,本书不可能面面俱到,作者仅是结合自身在航空领域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把一些*基本、*有必要了解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抛砖引玉,以便读者能够较为全面和系统地了解航空基础知识,并激发读者对于航空科学的持续热情。

本书由万志强主编,在*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和增补。本书编写中,多位同事为本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多名同学为本书绘制了插图。杨超教授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院长和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的馆长,站在为国家培养更多航空后备人才的高度,对于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并亲自作序鼓励我们出版此书。张甸云老师为本书再版提供了精美图片。在此,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本书出版的仁人志士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是为广大航空爱好者编写的科普读物,适合高中生及以上的航空爱好者阅读;也可以作为中学科技教师与航模教师培养青少年航空、航模爱好者的航空基础知识教材。

由于作者的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或错误之处,敬请读者谅解和不吝指正。

万志强

2019年3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