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艾拉医生的神奇疗法》里的中篇故事都带有高度艺术化和抽象化的特点,追求艺术氛围和叙事视角的与众不同,不刻意追求故事的情节和节奏。就比如在谈及艾拉医生给病人治疗的场景时,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大量的联想、漫谈、赘述,以及关于宇宙规律的论述,充分激发了读者的发散性思维,场景却仅仅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本书的原版是用西班牙语创作的,但即使是阅读者翻译过后的作品,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原文浓厚的魔幻色彩和卓越的文字功底,相信它能够满足大部分读者的审美需求。
【内容简介】
《艾拉医生的神奇疗法》是阿根廷作家塞萨尔·艾拉的中篇小说集,也是“塞萨尔·艾拉作品系列”的其中一本,总共包含了三部中篇小说:《艾拉医生的神奇疗法》、《椴树》和《阿尔卑斯山日记片段》。这三部故事均采用*人称的叙事口吻,魔幻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以及意识流式的叙事结构,讲述了发生在主人公周边的一些故事。
【作者简介】

塞萨尔•艾拉(César Aira)

阿根廷小说家、翻译家,

二十世纪末阿根廷文学的领军人物,

素来以空灵、澄澈、简洁,以及天马行空的魔幻风格闻名,

多年来始终被文坛盛赞为“博尔赫斯的嫡系传人”。

其已发表的小说多达八十余部,且创作内容包罗万象,

主题覆盖了随想、科幻、侦探、传记,和书信式漫谈。

他过着隐士一般的生活,痴迷爵士乐,深居浅出,

每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咖啡馆里写作。

“作家不应该像妓女那样四处兜售自己的作品”,他说。


【媒体评论】

“塞萨尔·艾拉是个古怪的人,但他确实是当代极少数*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家之一。人们一旦开始阅读艾拉的作品,就必然会手不释卷”。——《2666》作者罗贝托·波拉尼奥

“艾拉用他那立体主义眼睛审视一切。他的书写让时间的存在化为无形,也让幻想生根发芽。在他的笔下,哪怕是*古怪的情节,都能让读者不带怀疑地念下去,并帮助人们从平庸和单调的生活中解脱出来。”——《纽约时报书评》

“狂野的想象,难以置信的幽默感。”

——《巴黎书评杂志》

“塞萨尔·艾拉是所有还在世的作家中,*卓越的一位。”

——《美国国家杂志》


【目录】

艾拉医生的神奇疗法001

椴树073

阿尔卑斯山日记155

塞萨尔·艾拉作品导读195


【免费在线读】

艾拉医生的神奇疗法

I

一天清晨,艾拉医生突然发现自己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某街区的一条林荫道上。他有梦游症,在陌生但其实很熟悉的小道上醒过来也没什么奇怪的(熟悉是因为所有街道都一样)。他的生活是一种半游离半专注、半退场半在场的行走。在这种交替中,他创造了一种连续性,即他的风格,或者说,如果一个周期结束,也就创造了他的生命——他的生命将一直如此,直到尽头,直到死亡。他已经快五十岁了,死亡这个终结或近或远,可以在任何时刻发生。在一栋浮夸的小别墅跟前,人行道上,一棵美丽的黎巴嫩雪松骄傲地擎着圆形树冠,立在玫瑰灰的风里。他停下来凝视这棵树,心里满是钦佩与爱怜。他对着它默默发表了一个小演说,混合了赞美、虔诚(祈求保佑)以及,奇妙的是,一些描述,因为他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虔诚会变得有些抽象和机械。这时候,他发现树冠既枯败又葱郁,透过它可以望见天空,但不是没有叶子了。他踮起脚尖,想把脸凑近低矮一点的树枝(他非常近视),发现那些橄榄绿色羽毛似的树叶都半卷着;也许不久它就将失去这些叶子,毕竟已经是深秋,所有的树都在艰难抵抗着。

“坦率地说,我不相信人类能在这条路上再走多久。这个物种已经对地球实现了*统治,不会再面临任何严重的威胁,好像只需要继续生存、尽情享受,不用为此下任何赔命的赌注。就这样继续前进,确保早已稳妥的事情。在所有前进或者是后退中,无论多缓慢,总在越过一道道不可逆转的门,谁也不知道我们已经穿过哪些,正在穿过哪些;一些能刺激自然作出反应的门槛,如果把自然理解成对生命实行全面调节的机制,它也许会被我们的这种轻浮激怒,不再让某物种,哪怕是人类,从生命的基本需求中解放出来……当然,这是我过于个人的想法,把我们内在的力量实体化、外化了,总之我自己明白。

”跟一棵树有什么好说的呢!

“我不是在预言灾难、病祸,或者别的什么微妙的问题,都不是!如果我判断正确,大自然的调节正在人类的幸福舒适里进行,是享受的一部分,尽管我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发生的。”

他一直走,已经离那棵树很远了。时不时地,他停下,全神贯注地打量身边某个点;每次都是急刹车,停大概半分钟,似乎也没有规律,只有他自己知道在遵循什么,而且不太可能跟任何人说。一些充满羞耻感的停顿,跟记忆同步,记忆从他无所事事的游荡,以及“怕被愣”①里螺旋散开。不是他不喜欢这些记忆,正相反,但他不能阻止它们在头脑的晕眩中突然出现,而且极其生猛,能麻痹双腿,让他没法动弹,等好一会儿才有力气继续前进。时间把他从过去的憋闷里拉出来……已经拉出来了,带到了现时。“怕被愣”是时间的停滞,一切都会凝固,全是记忆,保存在*难破解的保险箱里,任何陌生人都打不开。

一些完全私人化的小傻事、笨手笨脚、闯祸,跟别的任何人都没有关系。这些傻事被他记下来,就像人生河流里一个个意识的泥团。出于某种原因,它们不能被表述,拒绝被翻译,例如译成眼下的某个片段。它们跳转到现在,

就会让他在梦游里停住(是梦游把它们从往日迷宫般的藏身之所拽出来)。他越是走,越可能牵出一桩傻事,尽管他不想。这样,他无尽的散步就变了性质,成了在消逝青春的分岔迷宫里来回穿梭。也许在一切之后存在着某种规律,在时空里画着一幅图,用每次停留创造出一段空的距离……但他没法证明这个定理,不能向自己阐明那种回忆出现的时候停下步伐的原因——盯住一个点停下来可以解释为一种掩饰的意图,好像这个点特别有趣,让他不由自主迈不开步,但是停下来这个动作本身,“怕被愣”和静止不动之间的关系,没有心理学分析还是说不清。也许关键在于那些窘迫时刻的属性,在于它们的根本和共通因素,如果这样,他的所作所为,在*纯粹的形式上,只是强迫自己重复。

再进一步来看这个问题,显而易见,“怕被愣”已经发生了,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是人在社会中不可回避的“事故”,*的解决办法是遗忘,没错,*的办法,因为时间不倒流,无法被删改。但他不会遗忘(他有大象一般的记忆力),于是只能诉诸孤独,一种对同伴的完全疏离,这样,他再笨拙迟钝,至少把影响减到了*小。这样看梦游,在他意识和意图的另一层面,应该也是一样的,作为一种事后补偿,梦游人确实带着一种效果很好的优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