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以经解经,逐章讲透,一点都不难,一定能读懂。
  ◆为什么说"zui毒老子心"?老子如何看待战争与和平?儒家崇尚的"礼",为何意味着乱世将出现?
  ◆老子又有怎样的"领导观"呢?
  ◆《道德经》里出现的高频概念是"天下",可见这本书的讲解对象是贵族和大臣。相对于《论语》的讲解对象是学生和平民不同,《道德经》是一本关于如何管理和经营天下的帝王书,用于自身修养一样受益。


【内容简介】


  西安交大韩鹏杰教授精研数十年,以魏晋时期天才学者王弼注解本《道德经》为依据,以独有的"以经解经"特色,用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带给读者一个立体的《道德经》,并用形象生动的例子和自身厚重的国学素养,进行逐章逐句解读,重点讲解书内《道经》 "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贵德""反者,道之动" ;《德经》"以下为基""大象无形""福祸相依"等核心思想,力求深入浅出,让读者全面了解《道德经》的思想与智慧,感受中华文化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引领读者感受国学文化的智慧。


【作者简介】


  韩鹏杰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教授
  陕西省高等院校教学名师
  国际辩论赛资深评委
  著名学者

  著作 主编:
  《周易全书》
  《中国古代哲学论著》
  《中国传统文化精义》
  《古诗观止》
  《白话资治通鉴》
  《十大文豪全集》
  《风雅的智慧》
  《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华夏艺术》
  《中国之辩》
  《雄辩天下》
  《中国古代江湖骗子和骗术》

  精品网课:
  《中国哲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
  《道家的智慧》
  《诗老庄选粹》
  《艺术思维与方法》
  《诗经》
  《中国古代江湖骗子和骗术》


【媒体评论】


  ◆儒家就像粮店,那是生活的必需品;佛家就像百货店,琳琅满目,你进去逛一下,不买东西也有收获;道家像药店,有病的时候有问题的时候,那就要找到《道德经》了。--南怀瑾

  ◆关于《道德经》的一鳞半爪大部分人都知道些,但如果没有完整的学习和理解,就总是有些遗憾的。我在想,如果能够多一个人看到这本书,或者听到韩鹏杰老师的讲座,就会有一个人变得更中国,更智慧。--樊登

  ◆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迅

  ◆老子的隽语,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闪耀。--林语堂

  ◆《道德经》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又是一部兵书。--郭沫若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尼采

  ◆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托尔斯泰


【目录】


  序 我背后的高人 1
  序章 4
  一 001--八一 421
  后记 426


【免费在线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

  译文:
  天地无所偏爱,将万物像刍狗一样平等看待;圣人没有偏私,对百姓像刍狗一样平等看待。天地就像一个大风箱,因其中间虚静才能鼓出风,越动鼓出的风越多。政令繁多会招致败亡,不如保持虚静才能恰如其分。

  我先说这里边的几个生字,首先说"刍"。大家知道刍就是草嘛,所以牛吃草,叫"反刍",刍狗就是草扎的狗。橐龠呢,就是风箱。以前我在农村的时候是经常有一种活叫拉风箱的,因为烧那些柴的时候,包括秫秸的时候,包括那个豆叶的时候,尤其是烧那些湿柴要鼓风。农村那种风箱一般是用木质的,中间是空的,绑上鸡毛。拉的时候就鼓出风,助火燃烧嘛!还有一种是皮囊拿皮做的。大家看《倚天屠龙记》里边,锐金营里的吴劲草在接屠龙刀的时候,后用的就是鼓风。形象,这里边就拿草扎的狗,拿橐龠来比形象。这章是《道德经》里被引起争议比较大的一章,认为老子人心毒,有的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因为大家都讲仁爱,老子是拿天地作为这样的立心的象征的,他却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般的解释是天地没有仁爱之心,万事万物在他的眼里就像草扎的狗一样无所爱惜。这个解释容易引起误解。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要了解这里边的"不仁"这个词的概念。不仁,有两个含义,一个就是残暴。说这人不仁义。《孟子》里边不就有嘛,不仁暴其民,残忍。对人民很残暴。这个不仁是残忍。第二个不仁的含义就是我们现在用的一个词叫麻木不仁,不关心。这个地方的含义是第二个含义,天地根本不关心人世间的事。什么意思?你别老去麻烦他。你别老以为是有事,天会罩着你。要靠你自己。王弼这个解释,严复解释为"天演":生存竞争,你别老以为天会关照你,别老去麻烦他,很多是天道酬勤靠自己。这个地方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天地对人世间的事情不关心,万事万物在他的眼里都是平等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事万物在他眼里,无所爱惜。就像草扎的狗,草扎的狗原来用来干吗的,是用来祭祀的。祭祀之前大家对它很尊重。祭祀之后就扔在那儿没人管。万事万物在我眼里,就是叫无所爱惜。在《庄子·天地》篇里有叫"已陈刍狗",陈就是排列,把这些草扎的狗什么东西都排在那个地方。
  所以这个地方讲的道理是天地对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他对万事万物是没有关心的。然后就讲,就问题里引起争议的就圣人不仁。如果有人说圣人对人世间的很多罪过也应该忍心,就像有人说什么叫哲学家,你在我门口杀人我都无动于衷,那就已经练成哲学家了,这完全是一种错误。有人就把它解释成这样,这是不对的,圣人对万事万物也应该是平等的。你让他们自己去奋斗,让他们自己去努力。不要你认为弱,你就一定要想去帮他,你这就叫有偏私。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一律公平,没有偏私。所以道家讲的不仁是"大仁"。
  我们知道有的时候就说母亲是什么样,哪个儿女弱,她关心哪个,后就出问题了。要讲平等,如果他老接受这关心,慢慢他就觉得习惯了,他觉得应该的。贫的人他本来是懒的,不是贫,你老去扶他,越扶越扶不起来,觉得反正有人关心我,反正你饿不死我,你看这不就出问题了吗?所以老子在针对对方提的问题里边讲,就说你仁爱之心,你说我们这
  里边哪有人比较弱的,我要去关心一点什么的,老子认为这个不是一个大的这种格局和智慧。天地不仁,天地没有偏私,对于万事万物是一律平等的,他这个不关心就是,我才不去私自照顾哪一方,就像太阳一样,光芒照耀各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以一个好的领导人也应该是这样,"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大家注意《道德经》这讲的圣人和儒家不一样,儒家讲的圣人就是你只要有修养有品德,哪怕你什么事都不做,你也是圣人,而道家不是。
  道家讲的圣人就是一个好的领导人,好的领导者,老子认为这种人太难得了,一个好的领导人和领导者能做到的事情太多了。所以真正的一个好的领导者领导人也要没有偏私,也要对万事万物公平。这叫什么?大家看第七十九章后这八个字,那就帮助我们理解了。所以我跟大家说,看这书千万不要着急,看注解。你先把它通读一遍,这章有的不清楚,你再往后看,你看第七十九章后这八个字:"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无亲。但是结果是什么样?这些肯努力的人,做好事的人,他就得到了这样的一种好的回报。好的回报是什么?一个人做好人的回报是什么?就是让你成为了好人,这就是的回报。没有其他的。不是说善有善报,你成为一个好人,这已经就在道家来讲是的一种回报。常与善人,天道无亲。对这事物都是公平!无私的,你是凭自己的努力,你成为了一个好人,成为了一个善人。后所有的结果其实都是有因有果,并不是天罩着你。我觉得这个道理简直太深刻。你看我们一般讲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对我们现在来讲已经是一种奢侈品了,因为很多人都不再相信,但《道德经》把这个讲到更高的一个程度,会有这种善恶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把这些作为你后的结果,你成为一个善人,内心的这种安宁,这已经就是一种的回报。
  所以《道德经》里边的第五章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然后告诉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是这样,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你就应该有这样的一种公平,无偏私,制定这个规则,制定法令谁都不要例外。你看韩非子,就是按照老子这个思想,因为韩非子思想,不要小看韩非子,韩非子这个法家和以前的不一样,他在原来法家的三派讲法讲术,权术嘛,讲势,权势嘛,前边加上了道理。我们中国人用的道理这个词早就是韩非子在讲老子的道,然后讲具体事物的理,然后讲韩非子这个东西它是有根据的,他说他法令制定之后,所有的不例外,当然大家对他有诟病,主要是的领导者,他没法领导,皇帝他没法领导。其实他想讲只是做不到。大家的无所偏私,这个东西制定好了,这个道的东西规则制定好了,大家一律平等。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你不要制定这法令,说这个法令太残酷了,这个咱不能用,那个也不用,那后这法律就没有威慑力。乱世用重典,别有这种所谓的这种,我老想用这个词,老觉得用这个不好,中国古代把这叫妇人之仁,那我觉得这个词有点歧视的嫌疑,但是大家知道我要说的意思,我转了好几圈,没找到适合的表达的语言。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