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李汉荣, 被称为“zui受中学生喜爱的美文作家”

从2001年至今选入全国及沪教版、鲁教版的多篇散文,近100篇文章入选大中小学语文教材、教辅和试题,多数是自然万物的题材。据估计受影响的读者达两三亿之多。

(指定)初中语文新教材阅读书目——新初一:李汉荣散文

强烈|初中各年级语文名著阅读篇目——九年级上下册名著之一:李汉荣散文集

2、 25篇新作,第 一次结集出版,是其他文集所没有的。

3、主题集中,深入人心

第 一培养孩子们感知自然、感受生命、发现美与爱的能力。

第二,当世俗生活的压力让人的内心越来越冷硬,我们不妨看看从前,从自然万物中找到生命中纯净的东西,给我们温暖、光明、美好、喜悦的精神力量。

4、文字优美,净化心灵

李汉荣的文字如诗一般,充满禅意与哲思:言简意赅意味无穷,使我们感受到纯文学之美及对整个宇宙的思考。

5、精选Z美好的篇章,针对内心的需求对号入座

本书从人到动物、植物、器物、环境、精神,囊括万物,又针对人的内心需求,在外界物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和谐共鸣,寻到生命的慰藉,让人温暖前行。

6、图文相合,让我们行走在光影与诗意里,增强阅读感受。


【内容简介】

本书从李汉荣上千篇文章中精选62篇经典散文,处处围绕一个“情”字这一主题:人之有情,让人觉得人间值得;动物有情,可以为友师;植物有情,以滋养天地;器物有情,以怀念岁月;自然有情,以浇灌我们的心灵;历史人文有情,以激荡我们情思。

面对有情的日子、有情的种种,在这个喧嚣而浮躁的世界,让我们回到原始生命的田野,与山川大地、草木生灵共栖息。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对生命的敬畏,活得更轻灵而丰盛。


【作者简介】

李汉荣,诗人、散文家,汉中市文联副主席,汉中市作协主席。创诗歌、散文、小说3000多篇,作品入选100多部选集。多篇散文、诗歌入选全国及山东、上海等地中小学语文教科书。

曾获百花文学 奖· 散文奖、中国报人散文奖、冰心文学奖等奖项。其作品长于想象,灵气飞扬,文笔生动活泼,富于诗意和哲思。他灵动的笔触,为我们写尽万物之美,诉尽万物之情,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媒体评论】

陈忠实:读李汉荣的诗歌和散文,随处都可以感受强烈而饱满的生命意识。我可以想象那肥胀的绿豆羹、跃上墙头的小公鸡的第 一声啼鸣。生命的感悟和生命的升华,生命深层体验中的独特的领受,毕竟成为独特而又清新鲜活的吟诵,自成卓尔不群的绝唱。


【目录】

月光落在月光上

转身 … 002

尊严 … 006

头发 … 009

忆忠顺 … 012

一碗清水 … 015

感念祖先 … 023

乡村穷人 … 033

外婆的手纹 … 042

父亲的鞋子 … 046

母亲的信仰 … 050

花轿故事 … 055

人间天堂

猫 … 060

放牛 … 064

蜗牛 … 077

书虫 … 082

乡村鸟儿 … 085

燕子筑窝 … 089

悼念一只鸡 … 092

伟大的猴子 … 095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 098

草木有本心

多识草木鸟兽之名 … 104

品茶 … 108

采青 … 111

车前草 … 116

桐子树 … 120

核桃树 … 123

白菜的心 … 127

故乡的稻草 … 130

与植物相处 … 134

在时间洪荒里安坐

藤椅 … 146

顶针 … 148

旧家具 … 151

银手镯 … 155

贝壳发簪,秘密海潮 … 158

伞铺街 … 160

榆木书桌 … 163

红木梳子 … 166

雕花木床 … 169

抚摸乐器 … 172

烛台:古老的守夜者 … 178

寂静空山

瀑 … 184

雪界 … 187

星空 … 191

登高 … 197

青石板路 … 200

夜走巴山 … 204

夜晚的河流 … 216

回忆老家那个院子 … 219

我把幽谷还给幽谷 … 224

河流与爱情 … 227

时光长安

今夜的泪水 … 234

沿河流行走 … 238

她在造山造海——听姚贝娜的歌声 … 247

黑夜孕育灵魂 … 252

呼吸伟大的气息 … 257

对一次雪崩的想象 … 260

那时,梦里也在作诗

——回忆20 世纪80 年代一段短暂时光 … 270

点亮灵魂的灯 … 288

水边的孔子 … 296

走近诗佛 … 298

孤独与创造 … 312


【前言】

生命中柔软的部分(序)——李汉荣

生命中柔软的部分,是内心深处的那种善良,那种厚道,那种浸润着温柔之雾的体贴和同情。

在生活中,我时常被一些人、一些情境感动。那感动我的,不是人性中坚硬的部分,甚至也不是刚强的部分,而是人性中温柔的部分,接近于水和女性的那部分。

坚执、刚强、果决,这些都是不错的品质,我钦佩这些,却很难为之感动。在理智上,我知道这些品质对于生存和事功的必要,但它们并不是心灵渴望的zui好的东西。

心灵渴望的是体贴、温柔、宽厚、谅解,是同情与爱。

多年前我读过法国作家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一位离异少妇乘飞机旅行,下飞机时机场上空风很大,又在下雨,同时下飞机的一位中年男子从这位女士身边经过,看见她的围巾被风卷起,就停下来帮她系好围巾。这个细微的动作竟深深感动了这位少妇,以至于她爱上了这位男子,并zui终结为眷属。

在那位少妇的心中,那无意中流露的关切和同情,一定是源于一个人的内心,透露出这个人本性中的善良和温柔。而这个人既与她没有任何直接利害关系,也根本没有想通过这一友好的举动换取什么。那么,他对一个陌生人的关心就更具有人性的温暖了。

这个世界有着太多坚硬、粗暴、冷漠、残酷的东西。铁、水泥、玻璃……构成了一个机械僵硬的世界。而我们的文化中、生活中、心性中,似乎也越来越多地充斥着铁、水泥、玻璃……自然界的荒漠化在加剧,心灵的荒漠化似乎也在加剧。无论物质世界或精神世界,都渴望温柔的滋养。

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激烈的冲突、敌意和争斗。在仇恨的废墟上,也站立起一些“英雄”,但无数的平民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纵观历史,恶的杠杆或许对历史的进程起过推动作用,但从对人性的伤害而言,仇恨和敌意从来都是负面和消极的。现代人越来越明白:人类和众多生命都是地球这只独木舟上的乘客,谁都应该活下去,谁活着都不容易,理当同舟共济、患难共存。敌意、仇恨、暴力,如同泥石流,会毁坏生存的植被和人性的水土。人的心灵永远都渴望善良的情感和柔软的事物。

很多老人告诉我,他们常常回忆那些给过他们温暖和同情的人和事,也常常忏悔自己当年做过的对不起别人的事。有一个老人告诫我:人活着,千万不要动害人的念头,更不可做损人利己的事。人要温柔宽厚,不可使强用狠,强硬的人或许会占点便宜,但温柔的人是美好的。

一座高大的山让人震撼和敬畏,为它的海拔、它的气势。但山再高总有限度,在天空下面,再高的山也只是稍稍高出地面而已。如果这座山有清泉,有碧溪,有柔韧的藤蔓,有妩媚的野花,有了这些柔软的事物,这座山就不仅让人仰望,而且更让人热爱了。比起它的高、它的石头般的坚硬,这些温柔的东西更贴近人的心灵,更能让人感到这个世界的安全和柔情。因为有这么多能给心灵带来抚慰的事物,这座山就成为心灵的一部分了。

让柔软的事物、善良的情感多一些,再多一些,让森林和清泉永远驻守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一直在怂恿欲望,增加生活中的敌意和粗暴,人性屡屡被它伤害,爱一再推迟归来的日期。是时候了,我们何不让贪婪休息,让嫉妒放假,让仇恨退休?我们何不来一次心灵的大扫除?把那些盛满脏水的坛坛罐罐搬走吧,让田野的绿色进来,让天上的白云进来,让记忆里那些鲜活的草木进来——让它们在内心中组成一片温暖、柔软的原野。


【免费在线读】

一碗清水

隔着浅浅一层水,外婆再也走不出来了。

记忆中的那碗清水仍在眼前闪着寒光。

多少年过去了,那碗水仍那么清、那么寒。

一千条河没入空茫,而一小碗水,仍如当初盛满暮色,令

记忆的深井一次次陷入幽暗。

清水里,有一张脸……

天快黑的时候,人们才找到外婆。

在后山坡一处背阴的地方,外婆吊死在一棵桐子树上。

据说外婆的死相并不可怕,舌头也没有吐在外面。她刚毅

地紧闭着嘴,在zui后一缕空气与死神争夺的时候,她紧闭了嘴,

没有向空气求援,也没有向死神示弱。她保持了zui后的尊严。

在zui后的时刻,外婆也没有忘记为她的亲人守住脸面。

016

万物有情

亲人们抬回了已经变得僵硬的外婆的遗体。叹息声和哭声

久久地缭绕在夜雾里。

细心的舅舅在桐子树下面不远的草丛里,看见了一个土瓷碗。

碗里盛着水。

舅舅想,莫非外婆喝了人间zui后一口清水,就去了那黑沉

沉的万古荒原?

此时,月亮从云后面走出来,月影投进碗里,在水里,舅

舅看见外婆的脸。

隔着浅浅一层水,外婆再也走不出来了。

舅舅望着碗里的水出神……

舅舅端回了那碗清水,放在堂屋中间,说:

这是你外婆zui后留下的遗物。

我把脸贴近那碗清水,我想听见外婆的声音。

我想从水里捞出外婆的脸。

打捞出她的笑、她的眼神。

舅舅说,她是喝了zui后一口水才走的。

017

月光落在月光上

亲人们也说,她要走很远的路,喝了水,她会走得更远。

妈妈说,她怕走不远给我们添麻烦,她就走得远远的,一

直走到谁也找不到她的地方。

zui后,妈妈捧着那碗清水,慢慢地浇在外婆的坟头上……

我的小脑袋一直想着那碗水。

外婆,她死都不怕,还怕渴吗?

她连她疼爱的外孙都扔下不顾,她还会牵挂一口水吗?

一口清水就能冲淡她内心成吨的苦水吗?

多少年了,我心里一直想着那碗清水。

记忆中的外婆非常爱干净。

我已记不清她的发型。但我记得她用过的那把红木梳子,

那么光滑清洁,像一条在清澈的河水里游过来的鱼儿。

外婆穿的衣服有新有旧,旧的居多,旧的衣服被她洗得

干净熨帖,即使打着补丁,也很好看。那补丁就像精心设计

的图案。

外婆有一架梳妆镜,镶在古色古香的橡木镜框里,看上去

018

万物有情

年代久远,镜面却深湛如海,现在想来,那就是一方沧海了。

外婆照镜子的时候,就看见了遥远的时间,她的表情和面容显

得雍容深沉。

听外婆说,这是一面古镜,是前人传下来的。

后来才知道,外婆是地主婆。

地主外爷早已死了,地主婆——我的外婆仍然活着。

她出生于书香之家是她的罪恶。

那架古色古香的梳妆镜就是罪恶的见证。

在久远的年代,她的祖先,那些曾经在镜子里闪过的身影,

都是她罪恶的渊薮,是她不光彩的前身。

外婆常常对着镜子发呆,她好像要从镜子深处找到一个人,

来证明她的清白。

她望着镜子,一脸茫然。

镜子望着她,一脸茫然。

夜深人静的时候,镜子闭了眼睛,陷入深长的睡眠。

夜深人静的时候,外婆依然睁着眼睛。

她望着窗外的星光出神。

泪水一夜夜模糊了她的眼睛。

星星们也都同情地含着泪光。

019

月光落在月光上

一天,造反派抄了她的房子,搜走了梳妆镜和那把红木梳

子,并把它们作为封建文化和地主生活方式的罪证,供革命群

众参观批判。

酷爱整洁的外婆依然悄悄保持着每天清晨梳妆的习惯。

镜子没有了,外婆怎么看见自己的形象呢?

虽然,外婆的所谓“梳妆”早已是素到不能再素的素妆,

不过是梳头、盘髻,在冬天,就系上那条陈旧的紫色围巾。

有一次,我不经意间走进外婆的卧室,看见外婆对着一碗

水,在整理自己的头发。

清水里,她隐约的脸那么忧伤。

浅浅的水里,外婆的孤独和痛苦,深不可测。

我悄悄退出屋子。

我看见水里走出同一个外婆,安慰着水外面的外婆。

我看见外婆大滴大滴的泪水掉下来,打碎了虚幻的水面。

020

万物有情

十一

狰狞野蛮的风蹂躏着所有水域。

没有谁去留意一碗清水里的一张脸。

鲨鱼横行海面,闪电劈碎天空。

一个痛苦的人只有在一碗清水里寻找自己。

她一次次在清水里埋葬自己又救出自己。

当整个世界都在驱赶她时,她只能逃到这一点点水里。

对着虚幻的水,她目送自己迅速老去。

十二

如果能隐身到一汪水里去该有多好。

等风停了,沙住了,然后走出水面。

像蜻蜓一样回想水中的经历。

然后,把水里的感觉说给青草。

外婆,在那属于你的仅仅只有一碗清水照影的日子,你一

定想象并渴望过能隐藏到水里。

十三

而水里不能居住。

水的外面全是灰土和粗暴的声音。

021

月光落在月光上

一张脸上仅有的一点尊严,一点对清洁的爱好,也只能悄

悄地交给水。

十四

水的外面全是灰土、灰土、灰土……

全是粗暴的声音、浑浊的眼睛……

一碗清水里,盛着外婆海一样的忧伤。

海一样的绝望。

十五

终于,外婆,你走了。

你默默端着一碗水。你zui后一次看了一眼自己。

你从水里捞出zui后的尊严。

我好像看见你对着碗里的清水,整理自己凌乱的头发、凌

乱的表情、凌乱的心情。

也顺便整理着头顶凌乱的天空。

你从清水里走出来,然后,你尊严地向远处走去……

十六

多年以后,我把那碗清水和外婆的关系,讲给舅舅,舅舅

022

万物有情

一脸苍茫,没有说话。

讲给妈妈,妈妈一脸泪水,没有说话。

十七

每年清明,我捧一碗清水放在外婆坟头。

月亮出来了,清水里映出一张天上的脸。

我看见了外婆的表情,那么凄然__


【书摘与插画】

识草木鸟兽之名

他的心里永远少了井一样幽深的记忆和泉一样鲜活的美感,也少了瀑布一样的壮丽情怀和溪流一样的清澈灵性。两千多年前,孔夫子曾说过:“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我想孔子这句话的本意有两个:一是多识草木鸟兽,便于对人进行“诗教”,即审美教育,因为要识草木鸟兽,就要贴近自然、观察自然,进而受到大自然的启示、感染和熏陶,内心变得纯洁、丰富而富于美感;二是这多识草木鸟兽的过程,也就是进行生态教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里,人不仅了解了自然物种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也知道了人所置身的生存环境原来是由众多物种共同营造的,人进而对其他物种有了尊重、同情和护惜的心情。后面的这个理解,猛一看好像有些牵强附会,似乎硬要把孔子说成是“环保”的先知先觉者——其实正是这样,孔子等古代圣贤在“环保”方面确有超前自觉的一面,试读《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钓鱼从不用网取鱼,从不射归宿的鸟),这反映了孔子爱物护生的美德,这种美德表现为遵守古代取物有节的资源保护的社会公约,同时也透露出孔子对生灵的同情:不用密织的渔网捕鱼,避免捕捞而伤害了小鱼;不射归宿的鸟,那鸟或许是母鸟,它要喂养巢中的孩子,它带着倦意和情意从黄昏飞过,这黄昏也变得格外有情意,人怎忍心伤害它呢?

重温孔夫子的这段教诲,感到很亲切,而当我把这段教诲向自己的孩子讲解时,又觉十分愧疚: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该“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又该如何“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当然孔夫子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他没有见过飞机、火车、飞船,也没有玩过电玩、电脑,他没有赶过我们的时髦,当然他的肺叶里也没有我们的雾霾废气,他的耳鼓里也不会有那么多噪声。但是照过孔夫子的太阳仍然照着我们,在孔夫子头顶奔流的银河仍然在我们头顶奔流,在可预见的时间里,太阳不会过时,银河不会断流,有些真理也永远不会过时和失传,那是关乎生命和宇宙之本源的终极真理。“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应该是永不会过时的审美教育方式和生态教育方式。

现今的孩子,尤其是城市的孩子,还识得多少草木鸟兽呢?还认得多少风花雪月呢?

我的孩子一直盼着养一只狗,却又不喜欢太乖巧的狮子狗,想养一只忠诚又有几分野性的狗,这在如今已是不容易实现的奢侈理想。zui后终于得到了一条狗,那狗不吃不喝却又在山吃海喝,不见形迹却又有踪影,它是“电子宠物”,是靠一小片电池喂养的“狗”。孩子却把对生灵的全部爱心和关切都献给这电子幻影了:每天准时“喂”它吃的喝的,准时让它散步,准时让它睡觉,半夜做梦也梦见他的可爱“宠物”死了,哭得好伤心。孩子们远离了大自然,失去了多少与其他生命交流的机会,看着孩子把爱心和泪水都献给那个“电子幽灵”,我真的有点儿可怜孩子。

让孩子明白“井”“泉”“瀑布”“溪流”是个什么样子,也是很困难的事,因为他没有见过井和泉,没有见过瀑布和溪流,没有在那深深的或清清的水里凝视过自己的倒影,没有照过井的镜子,没有听过泉的耳语。这不只是知识上的缺憾,更是内心经验的遗憾:他的心里永远少了井一样幽深的记忆和泉

一样鲜活的美感,也少了瀑布一样的壮丽情怀和溪流一样的清澈灵性。

同样,让城市的孩子明白“虹”是什么,“鸟群”是什么,“蝉声如雨”是什么,“蛙鼓”是什么,“天蓝得像水洗过一样”的那个“天”是什么,也是困难的;让他们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微妙春意,理解“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的天人合一的意境,也是困难的。因为他们没有见过这些事物,更没有亲临过这些情境。

我时常想,孩子们在享用现代城市物质文明之宠爱的同时,

也失去了更多的、更为根本和珍贵的来自大自然的启示、感染和熏陶,而正是这些,才是作为自然之子的人的心灵和情感的永恒源泉。

每当这时候,我就仿佛听见孔夫子站在时间的那边,站在草木深处,语重心长地叮咛我们:“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