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正逢国家大力倡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际,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以此为契机,为满足读者需要,拟策划推出“文学经典鉴赏”系列丛书,*批共四个品种:《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名篇》、《元曲三百首》。整套丛书精装,16开,革新版式,重新装帧设计,力求大气简雅。本册宋词三百首为词学界传世经典选本,问世百余年来,脍炙人口,所选宋代的词人词作,涵盖各家各派,全面精到。每篇词作由古典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夏承焘、唐圭璋、缪钺、叶嘉莹、周汝昌、宛敏灏、万云骏、钟振振等撰写鉴赏文章,讲解详尽,深入浅出,帮助读者领略宋词之美。


【作者简介】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专业的文学鉴赏辞典编纂机构,曾策划编纂了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观止与诗歌三百首鉴赏”系列以及“中国文学名家鉴赏”系列等精品图书。

本书作者集合了中国百年来近百位古典文学界著名的专家学者,有夏承焘、唐圭璋、缪钺、叶嘉莹、周汝昌、宛敏灏、万云骏、钟振振等。


【目录】

王禹偁

1… 点绛唇(雨恨云愁)

潘 阆

1… 酒泉子(长忆观潮)

林 逋

2… 长相思(吴山青)

范仲淹

3… 苏幕遮(碧云天)

4…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6…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柳 永

7… 雨霖铃(寒蝉凄切)

9…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10… 破阵乐(露花倒影)

12… 定风波(自春来)

13…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15… 望海潮(东南形胜)

16…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18…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19… 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20…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21… 倾杯(鹜落霜洲)

22… 鹤冲天(黄金榜上)

张 先

23…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24…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25…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27… 千秋岁(数声鶗鴂)

28… 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竞)

29…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晏 殊

30…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31… … … … (小阁重帘有燕过)

32… … … … (一向年光有限身)

33…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4… 清平乐(金风细细)

35… … … … (红笺小字)

36…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37… 踏莎行(细草愁烟)

38… … … … (祖席离歌)

39… … … … (小径红稀)

40…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41… 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

张 昪

42…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李 冠

43… 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宋 祁

44…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

欧阳修

45…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46… … … … (群芳过后西湖好)

47… 踏莎行(候馆梅残)

48…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49…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 ...


【前言】

编者小识

“三百首鉴赏辞典系列”是我社古典文学鉴赏方面的一套小丛书,至今已陆续出版了近二十个品种,历时近二十年。它依托于我们一套编纂历史更长、规模更大的“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延续其风格,具体而微。因其选目精当,篇幅适中,深受读者欢迎,已成为古典文学图书市场上的畅销书,也是长销书。其中《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古文观止鉴赏辞典》《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等自面市以来,已数十次重印。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我们感到有必要对“三百首鉴赏辞典系列”从内容到形式做一些升级。在内容的修订方面,首先,对篇目进行了调整完善,以期更好地反映这些年文学研究的进展,读者阅读口味的变化。我们注重经典,也尽力了解和满足新一代读者的审美风尚。我们还参考了的课程标准,尽可能地囊括了新编教材的篇目。其次,我们再一次地对全书内容进行了审校,改正了多年习而不察的舛误。在形式上,我们采用精装的形式,版式上力图醒目、美观,一改过去“字小纸透”的缺陷。种种修订、更新,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读者能更好地体验传统文学的魅力。因一些品种如古文、楚辞不足三百之数,为名实相符,我们索性将此系列更名为“文学经典鉴赏”。

需要说明的是,“文学经典鉴赏”仍保持我社文学鉴赏辞典的特色。不唯在选目上精益求精,在鉴赏文方面也一如既往地讲究辞理俱佳、典雅博洽,使赏析和原作相得益彰。相比于时下众多选本蜻蜓点水似的评论,我们的鉴赏文字均由古典文学领域的专家精心撰写,凝聚了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文学修养,看似“冗长”,实则字字珠玑,内涵丰富。各位作者娴熟运用现代文艺理论,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作品的写作背景、艺术特色、文学成就,解释“古典”“今典”,揭示“诗心”“文心”,仿佛旧小说里所讲的“车轮战法”——通过各个角度、各个层面的解析,使文学作品丰富的意蕴纤毫毕现。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让我们跟着名家的步伐,逐渐地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吧。

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2018年10月


【书摘与插画】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

白发征夫泪!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弱积贫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而文风、词风仍在沿袭着晚唐、五代的余习发展。有远见的政治家、文学家都已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庆历新政”和古文运动先后发生在这个时期,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当时政治现实、社会现实的客观要求。在词的方面,豪放词开始兴起,一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范仲淹的《渔家傲》可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范仲淹在仁宗康定元年(1040)八月,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抗击西夏。庆历元年(1041)四月调知耀州(治所在今陕西耀县)。他的《渔家傲》词即作于这个时期。 据宋人魏泰《东轩笔录》说,范仲淹守边时,作《渔家傲》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修尝称为“穷塞主”之词云云。现在只剩下了这一首。 上阕着重写景。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故称“塞下”。“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范仲淹是苏州人,他对这个地方的季节变换,远较北人敏感,故用 一个“异”字概括,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怎样不同呢?“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 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

勃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词里的“衡阳雁去”也从这个传说而来。“无留意” 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反过来说,这个地区秋天的荒凉景象,尽括在雁“无留意”三字之中,显得笔力遒劲。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所谓“边声”,如《文选》载李陵《答苏武书》所云 “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是总指一 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孤城闭”三字,它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形势呢?

原来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重内轻外政策,对内加紧控制,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弛。宝元元年(1038)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卒,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范仲淹移知延州,可以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所以“孤城闭”三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反映出宋朝守军力量是很薄弱的,作为指挥部所在地的城门,太阳 一落就关闭起来,表现了形势的严重性。这一句就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 下阕着重抒情。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由何而来呢?“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是用典。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汉和帝永元元年(89),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后汉书·和帝纪》)。词意是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然而要取得胜利,又谈何容易!“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它所发的是凄切之声,唐代边塞诗里经常提到它。 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等,皆为人所熟知。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所闻的、目所睹的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如果深夜里安然熟睡,是听不到、也看不到的。这就逗出了下句:“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将军(词人自己)为什么通宵不眠,发为之白?很明显,是“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征夫为什么会落泪?是出于同样原因。他们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将军与征夫的矛盾情绪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

曲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和婉约词的风格完全不同。 这首词,有人说是“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概和战士们生活的艰苦性”,这只是表面看法,其实它

是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消极防御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形象的概括与反映,这是唐代一般的边塞

诗所难以比拟的。(李廷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