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推荐1.我们明知道吼叫不好,可是情绪上来的时候,就做了情绪的奴隶,这样孩子怎么可能和我们合作呢?

★推荐2.世上根本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是你的方法差了一点点,态度差了一丢丢。

★推荐3.好的沟通可以赢得孩子,而语言的暴力虽然可以赢了孩子,却不能走近孩子内心。

★推荐4.学会听与说的技巧,说孩子爱听的,听孩子想说的,从此告别“左耳进,右而出”的尴尬,摆脱孩子闷声不说的烦恼。

★推荐5.从“说”与“听”两大主题入手,内容涵盖合作、纠错批评、赏识教育、拒绝话术、尊重意识、倾听艺术等常见的教育话题,解决亲子沟通过程中的问题!

★推荐6.端正教育态度,把孩子当成是小大人一样看待,然后用孩子的思考方式和逻辑告诉他怎么做。


【内容简介】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如何听,孩子才肯说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本书紧紧围绕“怎么说”和“如何”两个主题,结合现代家庭教育中常遇到的问题,分别从引导孩子合作、纠错批评、赏识教育、拒绝话术等方面入手,再辅以态度、时机、措辞等沟通细节,详细论述了诸多亲子沟通方法和经验,旨在帮助父母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搭建起与孩子融洽的沟通之桥。


【作者简介】

牛牛爸爸,儿童教养达人,有着丰富的儿童教养经验,其育儿文章多次在育儿网站及知名微信号转发,在圈内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度,并作为特约编辑参与编写了《正面管教男孩100招》、《0~3岁儿童好性格养成书》等较有影响力的作品。


【目录】

说话有技巧,打开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

第1章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

不是孩子不听话,是我们不会表达 // 004

交流要走心,把话说到孩子的心坎里 // 008

管好自己的嘴,少说、不说更有效 // 012

拒绝“尬聊”,做会聊天的父母 // 015

斗智斗勇:让孩子瞬间听话的五个小妙招 // 019

第2章 引导孩子合作,吸引孩子与我们合拍

建议比命令更有效 // 024

与孩子做个约定 // 027

凡事和孩子商量一下 // 031

适当给孩子一点提示 // 034

直述自己的感受,引导孩子与我们合作 // 037

这些语言模式你还在用吗 // 039

第3章 巧妙批评,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给批评的话裹上甜甜的“糖衣” // 044

批评孩子要分场合、看时机 // 047

不要翻孩子的旧账 // 050

批评孩子要适可而止 // 053

孩子只爱听好话,不爱听批评怎么办 // 056

第4章 适度赞赏,用言语夸出懂事的好孩子

借他人之口夸奖孩子 // 060

描述性的赞赏更有效 // 064

把赞赏性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 067

有效赞赏孩子的八个小技巧 // 070

夸奖变伤害?谨防这三类话 // 074

第5章 巧言拒绝,孩子乐意接受才不会被伤害

小调查:你是怎样拒绝孩子的 // 078

向孩子委婉地说NO// 080

给孩子一个拒绝的理由 // 083

温柔而坚定地拒绝孩子 // 086

拒绝“熊孩子”的三类话 // 089

代替说“不”的四个小技巧 // 093

上篇小测试

沟通能力测试 // 098

倾听有态度,聆听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

第6章 没有不会表达的孩子,只有不会倾听的父母

做善于倾听的父母 // 104

再忙也要倾听孩子的心声 // 108

有效倾听才能良好沟通 // 111

用心听懂孩子的话外音 // 115

倾听误区1:轻易打断孩子的话 // 119

倾听误区2:急着否定孩子的话 // 122

第7章 放下大人的架子,倾听从尊重开始

放低姿态,蹲下来听孩子慢慢说 // 126

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想法 // 129

体会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 133

用全神贯注代替心不在焉 // 136

以平等的姿态耐心倾听孩子的话 // 140

第8章 把握倾听时机,给孩子倾诉的机会

孩子哭泣时,倾听是好的陪伴 // 144

孩子愤怒时,倾听比发火更管用 // 148

孩子发脾气时,听听孩子的解释 // 152

孩子害怕时,倾听孩子的恐惧 // 155

安排专门的时间,倾听孩子的话 // 158

第9章 带着问题倾听,掌握倾听当中的回话技巧

积极回应孩子的话 // 162

用反馈式倾听给孩子回应 // 165

对孩子的话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 170

沉默几秒后,再重复孩子的话 // 174

倾听的时候尽量少说“我也是” // 178

第10章 积极引导孩子,让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

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谈话氛围 // 182

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 186

来点幽默,让话题变得更愉快 // 189

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 191

让沉默不语的孩子打开话匣子 // 195

让孩子吐露心声的五个小技巧 // 198

下篇小测试

倾听能力测试 // 201

附 录

孩子爱听的六句话 // 203

后 记

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 208


【前言】
一封粉丝妈妈的来信

周末的讲座刚刚完毕,我正要睡觉,忽然“叮”的一声,一封电子邮件弹了出来。我打开邮件,原来是一位妈妈的来信。信中她告诉我,她的儿子现在读小学二年级,虽然成绩不算突出,但是个听话的孩子。因为自己工作比较忙,每天回到家已经七八点了,再加上做饭、收拾屋子,所以跟孩子交流的时间几乎被挤没了。之前不觉得这样会造成什么问题,可是近的一次谈话让她发现,自己和儿子之间竟然产生了沟通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信中的对话:

孩子:“妈妈,老师留作业让我们写日记。”

妈妈:“嗯,写日记是个好习惯。”

孩子:“可是我不知道写什么啊。”

妈妈:“昨天我们不是去看画展了吗?你可以写写。”

孩子:“那没什么好写的。”

妈妈:“怎么会?你觉得画展不好看吗?”

孩子:“对啊,一点儿意思都没有,还不如在家里看动画片。”

妈妈:“没关系,不好看就不好看,写你真实的想法就好了。”

孩子边写边嘟哝道:“昨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了画展,我觉得一点儿也不好看。好,写完了。”

妈妈:“等等,你这就写完了?”

孩子:“对啊,老师说至少写三句,我写了三句了!”

妈妈:“你这分明只有一句好不!”

孩子:“‘昨天’一句,‘我和妈妈一起去看了画展’一句,‘我觉得一点儿也不好看’一句。”

妈妈:“逗号不算一句话!”

孩子:“算,老师说的算!”

妈妈:“你这是在敷衍!”

孩子:“我以前也是这么写的!”

……

后来因为这个问题,这位妈妈和孩子吵了起来。她对我说,类似这样的对话近越来越多,让她有一种无力感,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去和孩子沟通。

作为父母的你,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是否也会像这位妈妈一样有些许的无力感呢?是否常常感到你们的对话不在同一个频道?比如,想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却不知道怎么说合适;想说点掏心窝子的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对你的夸奖毫不在意;想教育孩子,帮孩子改正问题,却发现孩子根本听不进去,甚至嫌你太唠叨;想关心一下孩子,却发现孩子宁可把心事闷在心里,或是向好朋友倾诉,也不愿意向你倾诉半句……

可以说在沟通这件事上,90%的父母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无论我们怎么说,孩子总是把我们的话当成耳旁风,于是我们唠叨、说教、批评、指责,然而孩子不仅不愿意听,还顶嘴、争辩,举起了反抗的旗帜。而当我们幡然醒悟,决定静下心来好好倾听时,孩子却闷声不说了。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代沟?

很多父母都把这些沟通问题归结于代沟,甚至有些不明所以的父母还会归结于“孩子的天性如此”,即孩子天生不听话。其实,大多数父母无形中夸大了代沟给亲子关系带来的影响,并且孩子也不是天生不听话,因为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所以,与孩子之间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沟通问题,即缺乏基本的沟通态度和技巧。

比如,我们常常告诫自己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可是我们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耳朵在听孩子说话,眼睛却不离开手机、电脑、电视;孩子兴致勃勃地讲述,我们却用“嗯”“好”“哦”之类的简单词语随口敷衍;没等孩子陈述完一件事,我们就马上打断,不分青红皂白地开始批评……我们怪孩子不说,孩子怪我们不听。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心去听。

如此看来,与孩子沟通真的是一门学问。当然,亲子沟通也是家庭教育中基本、重要的内容。为此,本书主要围绕“怎么说”和“如何听”两个主题,结合现代家庭教育中常遇到的问题,分别从引导孩子与人合作、纠错批评、赏识教育等方面入手,再辅以态度、时机、措辞等沟通细节,讲述父母与孩子沟通的细节和技巧。希望能帮助父母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搭建与孩子的沟通之桥。

后,希望所有阅读本书的父母都能记住这样一个道理:父母懂得说,孩子才会听;父母会倾听,孩子才愿意倾诉。


【免费在线读】

管好自己的嘴,少说、不说更有效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得法,可有些父母的教育方法显然不妥,但是这些父母却浑然不知,一味地抱怨“我家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管不住他”“天生的熊孩子”……

其实,孩子不听话或出了问题,我们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而不能一股脑地把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比如很多孩子不听我们的劝告,不听我们的教导,我们要想一想,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例如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整天唠唠叨叨。

一位家教工作者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在一次亲子交流座谈会上,一位妈妈向我诉说了她的烦恼:“孩子现在刚上小学二年级,小毛病却一大堆,比如做作业拖沓,不爱干净,做事马虎。我苦口婆心想要让孩子改掉,可是他却嫌我唠叨,根本不听我的。尤其是近,他因为一直贪玩,数学成绩亮了红灯,我唠叨了他几句,他竟然跟我顶嘴,我唠叨还不是为他好……”

从这位母亲的话里我听出了她对孩子的那份疼爱和担心。与此同时,我听到多的一个词是“唠叨”,于是我问她:“您知道在您的讲述中除了‘孩子’这个词外我听到次数多的一个词是什么吗?”

起初,这位母亲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直到她回想她刚才说的话,她才恍然大悟:“是‘唠叨’。”

“对,就是‘唠叨’,换句话说就是您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试想一个人经常附在您耳边,对您唠唠叨叨,又是批评又是教导,您会不会反感呢?”

“会吧。”这位母亲想了想,认真地说。

“所以要想解决目前的问题,首先您要管好自己的嘴。”

“可是我怕管不住自己。”

“那这样,从回家开始,一个星期之内不要和孩子说一句话,只要忙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听到我这么说,这位妈妈有点迟疑,好在后还是采纳了我的建议。一个星期一晃而过,周日的下午,我接到了这位妈妈的电话,在电话里她兴奋地告诉我,自从不和孩子说话了,孩子竟然主动和她沟通起来,甚至还问她为什么不跟他说话了,是不是什么事惹她生气了。我听了她的讲述,很是欣慰,对她说:“所以说得太多,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是不对的,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反感,而你一旦不说话,反而会激起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听,就是因为我们管不住自己的嘴,不是说多了就是说错了,让孩子感到厌烦,对抗、逆反随之产生。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我们又会给予还击,于是更加唠叨,甚至指责孩子,由此便形成恶性循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而我们与孩子的沟通也会越来越困难。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管住自己的嘴。具体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带着消极的情绪教导孩子。其次,当自己有负面情绪时,暂且离开孩子,转移注意力去做其他的事,借此管住自己的嘴巴。当然,管住自己的嘴并不是什么话都不说。那么,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呢?下面是几点小建议:

1)说了也没用的话一定不说。

2)会影响情绪的话当时不说,以后找机会说。

3)能不说的话一定忍住不说。

4)需要说的话,要提前备好课,想清楚再说。

总之,很多时候,管住我们的嘴,少说甚至不说更有用。比如,当孩子犯了错时,不搭理他,冷落他一下,可能比理直气壮地训斥更有效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