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本书,了解散文大家周作人的闲闲情趣

闲话平凡人生的悦乐与悲哀
在不完美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

说人情物理 讲中庸之道
为每个孤独的寻路人带来心灵的慰藉

不只是周作人的生活美学
更有凌厉浮躁的杂文名篇、敝帚自珍的“文抄公体”散文

不只是散文
更有新诗经典《小河》、《周作人自编集》未收书信

知名水墨画家汪钰元教授倾情绘制精美插图,四色精美印刷

新华经典散文文库系列:
余华散文: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蔡澜散文:活着,就该尽点儿兴陈忠实散文:生命因孤独而圆满
周作人散文:相见时,愿好生看待肖复兴散文:年轻时去远方漂泊冯骥才散文:灵魂归处是吾乡
刘心武散文:一切都还来得及梁晓声散文:我心灵的觉醒;林清玄散文;汪曾祺散文:今天应该快活
沈从文散文:遇见许多人,都不及你好 ;季羡林散文志虑心物/阅世心语/忆往述怀/贤行润身

【内容简介】

找滋味,找趣味,找智慧,这里全都有!

生之悦乐
死之哀感
自然妙味
人世情缘

《相见时,愿好生看待》选录周作人创作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周氏享誉文坛的闲适小品,风格上凌厉浮躁的杂文,闲话民俗风物、文坛故友的散文,以及饱受争议而敝帚自珍的“文抄公体”散文。全书涵盖周氏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以散文为主体,同时选入书信、跋序及诗歌。


【作者简介】

周作人

中国现代散文家,开创冲淡的小品文体。著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看云集》等。

“他原是水师出身,自己知道并非文人,更不是学者,他的工作只是打杂,砍柴打水扫地一类的工作。如关于歌谣、童话、神话、民俗的搜寻,东欧日本希腊文艺的移译,都高兴来帮一手,但这在真是缺少人工的时候才行,如各门已有了专攻的人他就只得溜了出来,另去做扫地砍柴的勾当去了。因为无专门,所以不求学但喜欢读杂书,目的只是想多知道一点事情而已。所读书中于他有影响的是英国蔼理思的著作。”


【目录】

心闲故无碍
||关于风流享乐的事
||我是颇迷信传统的

喝 茶         002
谈 酒         005
羊肝饼         009
结缘豆         011
北京的茶食       016
故乡的野菜       018
南北的点心       021

野人多风趣
||一切鸣声其实都可以听

苦 雨         028
鸟 声         032
鸟声二         034
苍 蝇         036
赤 脚         040
乌篷船         042
风的话         045
石板路         049

同游今散尽
||文章的理想境界我想应该是禅

志摩纪念        056
关于林琴南       060
关于鲁迅        063
记蔡孑民先生的事    073
怀废名         078

浊世恣佯狂
||我们的高远的理想境到底
||只是我们心中独自娱乐的影片

天 足         086
碰 伤         087
吃烈士         089
致溥仪君书       091
与友人论性道德书    095
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  099
谢本师         103
闭户读书论       105

明达通情理
||多察知一点人情物理
||亦是很大的喜悦

唁 辞         110
上下身         113
抱犊谷通信       116
狗抓地毯        121
赋得猫——猫与巫术   124
水里的东西       136
家之上下四旁      140

风雨故人来
||我读冯君的小说便是
||坐在树阴下的时候

镜花缘         150
《竹林的故事》序    153
《风雨谈》小引     155
游山日记        157
关于傅青主       162
关于活埋        168
无生老母的消息     177

吾辈本凡民
||我的心中有两个鬼
||一个是流氓鬼,一个是绅士鬼

初 恋         192
她 们         194
学校生活的一页     196
小 河         199
过去的生命       202
致鲁迅         203
若子的病        204
若子的死        208
五十自寿诗       210
两个鬼的文章      211
周作人自述       217


【免费在线读】

喝 茶

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我没有工夫去听,又可惜没有见到他精心结构的讲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讲日本的“茶道”(英文译作Teaism),而且一定说得很好。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在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关于这一件事,徐先生一定已有透彻巧妙的解说,不必再来多嘴,我现在所想说的,只是我个人的很平常的喝茶罢了。

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何况又加糖——与牛奶?葛辛(George Gissing)的《草堂随笔》(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确是很有趣味的书,但冬之卷里说及饮茶,以为英国家庭里下午的红茶与黄油面包是一日中的乐事,饮茶已历千百年,未必能领略此种乐趣与实益的万分之一,则我殊不以为然,红茶带“土斯”未始不可吃,但这只是当饭,在肚饥时食之而已;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中国古昔曾吃过煎茶及抹茶,现在所用的都是泡茶,冈仓觉三在《茶之书》(Book of Tea,1919)里很巧妙的称之曰“自然主义的茶”,所以我们所重的即在这自然之妙味。中国人上茶馆去,左一碗右一碗地喝了半天,好像是刚从沙漠里回来的样子,颇合于我的喝茶的意思(听说闽粤有所谓吃工夫茶者自然更有道理),只可惜近来太是洋场化,失了本意,其结果成为饭馆子之流,只在乡村间还保存一点古风,唯是屋宇器具简陋万分,或者但可称为颇有喝茶之意,而未可许为已得喝茶之道也。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中国喝茶时多吃瓜子,我觉得不很适宜;喝茶时所吃的东西应当是轻淡的“茶食”。中国的茶食却变了“满汉饽饽”,其性质与“阿阿兜”相差无几;不是喝茶时所吃的东西了。日本的点心虽是豆米的成品,但那优雅的形色,朴素的味道,很合于茶食的资格,如各色“羊羹”(据上田恭辅氏考据,说是出于中国唐时的羊肝饼),尤有特殊的风味。江南茶馆中有一种“干丝”,用豆腐干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热,上浇麻油,出以供客,其利益为“堂倌”所独有。豆腐干中本有一种“茶干”,今变而为丝,亦颇与茶相宜。在南京时常食此品,据云有某寺方丈所制为,虽也曾尝试,却已忘记,所记得者乃只是下关的江天阁而已。学生们的习惯,平常“干丝”既出,大抵不即食,等到麻油再加,开水重换之后,始行举箸,为合式,因为一到即罄,次碗继至,不遑应酬,否则麻油三浇,旋即撤去,怒形于色,未免使客不欢而散,茶意都消了。
…………

过去的生命

这过去的我的三个月的生命,哪里去了?
没有了,永远的走过去了!
我亲自听见他沉沉的缓缓的一步一步的,
在我床头走过去了。
我坐起来,拿了一支笔,在纸上乱点,
想将他按在纸上,留下一些痕迹——
但是一行也不能写,
一行也不能写。
我仍是睡在床上,
亲自听见他沉沉的他缓缓的,一步一步的,
在我床头走过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