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重磅推荐:

◎ 美国排名**的富豪研究专家的代表作。作者托马斯·J.斯坦利是佐治亚大学商学院教授,从事富豪研究超过40年,是全球富豪研究的大师,获得过****荣誉学会(Omicron Delta Kappa)的杰出教授头衔。其作品包括《下个富翁就是你》《为什么他们拥有亿万财富,而你却没有》等多本百万册以上销量的图书,本书是其代表作,全球畅销超过500万册。


◎ 雄踞《纽约时报》畅销榜3年5个月,《穷爸爸富爸爸》作者罗伯特·清崎鼎立推荐。本书一经出版迅速进入《纽约时报》畅销榜,占据榜单3年5个月,累计畅销20余年。《穷爸爸富爸爸》作者罗伯特·清崎盛赞“《财富自由》是一本很优秀的理财图书”。


◎ 基于100000名富豪的调查大数据得出富翁积累财富的3大思维、6大原则。本书在对超过100000名平民出身的富豪的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写成,得出的富豪的各项特征真实、可信,加之众多详细的案例分析,所提出的富翁积累财富的3大思维、6大原则对普通大众来说极具参考性。


◎吴晓波、得到、正和岛等联袂推荐。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推荐此书时说道:“托马斯·斯坦利在他的《邻家的百万富翁》系列著作中,《财富自由》是这一系列的新作,调研了详实的材料,9947个美国家庭以及1516个中小企业主,结合美国国税局的收入统计资料。他的结论会对我们有所启示:财富的自由,并没有捷径,而是需要一套自律的、有系统的累积方法。”


【内容简介】

为什么富人开的车的平均价格只有35000美元,而丰田是他们*喜欢的品牌?

为什么富人住的房子面积只有177平米,而普通人住的房子却超过220平米?

为什么富人穿的牛仔裤价格不超过50美元、戴的手表不超过300美元?

为什么80%的富豪都是白手起家、蓝领工人的后代*有可能成为富豪?

为什么财富越多的富豪平均每天与配偶相处的时间越长?

为什么收入越高的富豪交税比例反而越低?

……

全球富豪研究专家托马斯·J.斯坦利博士耗费40年心血,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全

方位刻画出超过100000名平民出身的富豪的7大典型特征、6个生活和工作的原则,

照着做,任何人都可以走上属于自己的财富自由之路!


【作者简介】

【美】托马斯·J.斯坦利(Thomas J.Stanley)


美国佐治亚大学商学院教授,营销学专家,获得过****荣誉学会(Omicron Delta Kappa)的杰出教授头衔。自1973年以来,斯坦利博士一直从事富人方面的研究,潜心研究百万富翁达40多年,是全球研究百万富翁的权威。斯坦丹利博士著有《下个富翁就是你》《为什么他们拥有亿万财富,而你却没有?》,两本书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合计超过170周,他的前三本书《向富人行销》《向富人销售》《与富人及其顾问搭人脉》都被评为杰出商业书籍,“邻家的百万富翁”系列全球累计售出500万册以上。斯坦利博士担任过富裕市场研究所所长。2013至2015年间,他担任以其学术研究、作品为基础而成立的数据点(Data Points)科技及研究公司的首席顾问。

【美】萨拉斯坦利·弗洛(Sarah Stanley Fallaw)


美国数据点公司(Data Points)的创始人兼总裁。数据点公司是一家为金融行业提供科学论证与自动化行为金融工具的公司,该公司创建了业界个基于生物数据的个人财富评估模型。这一具有开拓性意义的评估模型可以让人更清楚地了解客户的心理,吸引了包括《市场观察》等知名媒体的广泛关注。


【媒体评论】

★托马斯·斯坦利在他的《邻家的百万富翁》系列著作中,《财富自由》是这一系列的新作,调研了详实的材料,9947个美国家庭以及1516个中小企业主,结合美国国税局的收入统计资料。他的结论会对我们有所启示:财富的自由,并没有捷径,而是需要一套自律的、有系统的累积方法。

——著名财经作家 吴晓波


★《财富自由》是一本很优秀的理财图书

——《富爸爸穷爸爸》作者罗伯特·清崎


★《财富自由》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有稳定工作的人都能通过自身努力收获财富。

——《福布斯》


★《财富自由》是一本神奇的理财书。

——《华盛顿邮报》


★《财富自由》是一本有趣的社会学著作。

——《商业周刊》


★对于那些想实现财富自由的人来说,《财富自由》*是他们的不二之选。

——《今日美国》


★《财富自由》是一本关于通过节俭积累财富的入门书。

——《波士顿环球报》


★《财富自由》堪称社会富裕阶层的“透视仪”。

——《快邮报》


★对于聪明人来说,《财富自由》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它给了我们很多有用的提示。

——《考克斯新闻》


★《财富自由》揭穿了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富有的人的“高大”形象。

——《美国新闻》


【目录】

章 富豪就在你身边

如何辨别身边的富豪?

尊重钱:这是获得财富的前提

收入就是财富吗?

身边的富豪究竟长啥样?

富豪成功的要素没有变

第二章 收入越高,财富就越多?

传说1 :你自己就是你所属群体的代表

传说2 :收入等于财富

传说3 :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衣食住行来判断他的财富状况

传说4: 富人们都没有足额交税

传说5: 富人越多,越会阻碍我实现财富自由

传说6: 我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上层社会

传说7: 富人都是魔鬼

第三章 要想积累财富,首先要学会尊重金钱

尊重金钱,财富才会向你靠近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很富有

想要积累财富,你必须学会“冷漠”

为什么大多数医生的净资产是负数?

科技的进步反而会阻碍财富积累?

任何时候都要学会节俭

第四章 消费自由就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吗?

高档社区是财富积累的“天敌”

投资房地产并不会让你变得真正富有

“节俭致富”亘古不变

为什么富豪不开豪车?

量入为出才能致富

第五章 如何才能守住财富

你需要一名“家庭首席财务官”

哪些品格有助于获得经济成功?

工程师们是如何积累财富的?

智力并不能决定一切

富豪都把时间花在了哪?

第六章 富豪的工作很“平庸”

早期的职业经历很重要

不理想的职业也会有好处

努力工作是王道

富豪们如何选择工作?

居安也要学会思危

富豪们如何应对困境?

第七章 学会投资: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富豪们如何配置资产?

成功的投资者具备哪些特征?

富豪投资者有什么不一样?

怎样选择自己的理财顾问?

理财顾问仅仅负责财务问题吗?


结论


【前言】

伟大父亲的伟大成果

近40年来,我的父亲托马斯·J.斯坦利一直视美国富人为研究对象,试图发现并指明,除依靠天降遗产和其他丰厚物质馈赠外的,通往财务独立以及经济成功的大道。在其著作中,不乏一些通用道理。但同时,他也觉察到通向财富之路也需要人们在职业、消费和商业方面做出独到的选择。

《财富自由》不仅提出了基于实证得出的财务计划原则,还给出了财富积累的方法。即使这些方法再明确,不少人仍在问:“为什么我不是个富人?”无论你是个体户、教师、律师还是销售代表,这些条理清晰的方法都需运用于你的工作之中。正如我父亲在《财富自由》里所言:“他们(书中所介绍的富翁们)都是一砖一瓦堆积起他们的财富大楼的,没有与洋基队签订几百万的合同,没有玩乐透中大奖,也没有成为下一个米克·贾格尔。”

生活中的许多挑战都可以采用这种“平地起高楼”的方法去应对,如学习一项新技能、维持好身材、抚育孩子或者白手创业。任何一项宏伟目标的实现——包括财务独立,都需要长时间的自我监督、对自我才能的认知以及资源的有效分配。

存在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一方面,它因满足必需消费以及等级的炫耀,而受到众人渴求。另一方面,它也成为众人通往财富之路的羁绊。如果你的生活开始以别人为中心,开始关心起别人开的车和穿的衣服,你就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否则你的生活将难以为继。大多数人维持现有的习惯,抑或整日抱怨、惶惶不安、甘愿充当寄生虫,他们就是不愿努力工作,改变这些习惯。

我父亲的著作受到一些批评家的质疑,但睿智的父亲已经明确表达了他的观点:白手起家且创造财富奇迹的概率的确存在,但并不是很高。他的研究多次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可以改变自身处境。事实上,我父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财富自由》自1996年出版后,就成了经典畅销书。父亲更乐于创作关于富裕以及如何在美国创造财富等话题的新书,使读者从中收获更多与众不同的观点。后来的著作包括《百万富翁的智慧》《邻家的女百万富翁》以及《停止装富》。所以我父亲从未想过再出版《财富自由》。考虑到《财富自由》在2016年适逢出版20 周年,我们在2012年对此书开始进行研究和拓展。初的目的是调查相关新话题的变化情况以及将新数据与我父亲过去作品中的数据进行对比。

我们决定换个角度去看看美国的百万富翁,看看他们在《财富自由》出版后20 年以及其他著作推出后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存在的话)。我们旨在重新审视身边百万富翁所拥有的关键行为特征,并思考当今造就财富的新方式。出生在战后“婴儿潮”的父亲——富裕市场协会的创始人兼该书的原作者,拥有出色的市场调研经验,以他那年代独有的视角进行这项事业。而我——来自“X 一代”的工业心理学家,担任着我父亲的助手。

但未来总是会让我们措手不及,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对此书的出版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015年的某晚,我父亲在寄出轮调查邀请函的路上,被一个醉酒驾车司机夺走了生命。从此,我承担起了他的工作,整理他的笔记以及我们的研究成果,将他的笔记、博客以及所有他想融入新作的想法以章节的形式记录下来。情感波动的我花了三年多时间才完成这项工作。当我接触到父亲浩如烟海般的笔记和随笔时,我深知自己无法完全领会父亲对于新数据和此书的独到见解,所以只能奉上我自己的愚见。父亲虽然仙逝了,但是这部作品仍然要坚持完成,正如对于消费者科学、财政规划、行为金融以及社会心理学等有助于个人经济成功的领域的研究也要继续一样。总之,对于个人如何独立积累财富,我们仍需持续进行科学的研究。只有这样,大众才能在关于财富神话、奇闻逸事及表面风光的故事中学会判断真伪。科学的严谨性正是帮助我们分离道听途说以及真知灼见的利器。

财富神话在美国仍然盛行。收入和财富的关系在媒体、政府以及每个美国人心里仍牵扯不清。如果某人靠一己之力积累大量财富,众人必投之以猜忌。因为在他们心中,通向经济成功的道路要么是“经济后门”(家族的赠款)、乐透中奖,要么就是违法所得。社会媒体将成功人士捧上神坛,更是让大众对于如何创造财富一知半解。

大多数人一筹莫展,不知从何着手。有时,甚至不知道如何管理自身的财务。50%的美国人如果不转让财物或贷款,甚至不能承担400美元的花销。美国心理学会一项研究指出:将近64%的美国人认为钱导致了他们生活中“部分或者大多数”的苦恼。苦恼程度随经济发展上下波动,无论是工作、健康问题以及家庭琐事都无法撼动金钱在苦恼原因排行榜中榜首的位置。

后,我们必须提一些对于《财富自由》的质疑。有人认为书中所提到的一些个体的成功需归结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经济发展导致的股票市场的兴旺。还有人将生存偏差(他们确信成功人士是书中数据的来源,而失败者显示出的相同特性却被忽略)作为书中一些人成功的原因。书中对于以下两种人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两者具有天差地别):分别是通过有效转换收入为财富的集惊人资产者以及与前者拥有同等收入却所集资产不多者。《财富自由》中考察的行为和习惯同样也适用于大众市场的群体以及大众富裕阶层——就是那些还没有“熬成”百万富翁的人。

此书不仅包含对父亲去世前后搜集所有的数据的描述与解释,还包括他在博客中特意标出的相关原创文章。书中大部分加粗的数据都是在2015年至2016年间搜集的。此外,我还加入了2012年至2018年相关辅助研究的调查结果。

父亲的离开使我们家族变得不再完整。在父亲去世后,读者通过网络以及其他途径纷纷表达了遗憾之情。这些读者都是在寻求经济独立的旅途上,通过父亲的书籍和博客得到了帮助以及鼓励。父亲的离开恐怕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缺憾。

正因为这些支持和感动,我视这本书为父亲研究事业的延续。有些好事者利用媒体,将父亲的离去与“普通人也能成为百万富翁”的理念扯上关系。他们坚持认为这个理念随着父亲离去而失去了意义。请用数据说话!我相信这本书充分证明了百万富翁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努力,财富自由终将属于你!

——萨拉·斯坦利·弗洛

亚特兰大,佐治亚州

2018年6月


【免费在线读】

想要积累财富,你必须学会“冷漠”

不再关心别人开的车、穿的衣服以及买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冷漠。那些对所有消费类别都表现出高度社会冷漠的人具有更好的机会去积累财富。这种对他人开的车、穿的衣服以及娱乐方式的冷漠(想一想的智能手机)与长期积累财富的能力有关。具体而言,社会冷漠可以帮助我们抵御生活中的炫耀性消费竞争。

以可靠的标准进行衡量,我们就会发现,对周围变化的冷漠与一个人的年龄和收入无关,与净资产有关。那些花时间关注别人的消费,并一直惦记着、的消费品(如电子设备以及首饰)的群体不太可能积累财富。

不论你的年龄多大、收入多高或通过继承、馈赠获得多少财富,社会冷漠将影响你的净资产。就像《财富自由》中的极具财富积累者,那些对社会冷漠的人创造财富的可能性更大。

与其他人相比,那些成功地将收入转化为财富的人在私家车、穿着及社交媒体上的互动都表现出一致的行为模式。来看一下这位来自俄亥俄州的百万富翁:

“我们(我的妻子和我)在创业的头十年里显得有些“落后”,不愿意与他人攀比……我的朋友们握有体育赛事的季票,去听音乐会,并且拥有豪华的汽车。而我一直在工作中盘旋。我和我妻子都拒绝参加这些活动。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没有错过什么,也没有真正“受苦”过。我们一向节俭,乐于存钱,但我们不抠门。扩大我们的业务,推动家庭成员的成长是我们主要在做的事——这两件事想要做好都不容易——但现在我们可以享福了。”

在消费者的“军备竞赛”中,你不会是名。任何一种潮流,一种风格,一种时尚都将被后势推翻,进而被取代。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那些能够将收入转化为财富的人可以忽略消费习惯、新出的电子设备和闪亮的时尚装饰。以C夫人为例,她的一个朋友热衷于在消费游戏中相互竞争:

“直到我的其他朋友提到这件事,我才注意到这个现象。我买了辆车,她便买了一辆更大、更贵的车。如果我的孩子们在学校里表现很好,她就会宣扬她孩子获过的奖及其他成就。我买了一所房子,就把我的套房子出租出去了,不久她就买了一个更大、更贵的房子,然后将她另一套房子租出去了。这个相互竞争的现象表现在各个方面——养育子女、教育、休假等。她不遗余力地指出每个事项的花销、他们挣的钱以及列举购置的东西。”

她想要让我效仿她,但实际上却适得其反。她花得越多,越吹嘘,我就越不想乱花钱。

有一个小女孩问C太太:“你的朋友是有钱人吗?”C太太告诉她:“她拥有的东西只是表明她(邻居)在花钱,并不能显示她的价值。”

说完,C太太暗想,“我的经济状况还算不错,未来的退休生活也应该比较舒适。可是我那个邻居还在守着她的工资,为她的退休生活做准备”。

在《停止装富》一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当你的孩子在学校或其他场所遇到那些喜欢炫耀高价消费品的朋友时,你会怎么办?你的孩子可能会问你为什么不给他们买同样的产品。你可以这样告诉他们:一个人的品质或者能力是无法用金钱能买到的东西去衡量。那些穿着华贵、开着豪车的人并不都有钱。”

良好的自我感觉与我们在社会群体中所处的地位息息相关。有些人总是更容易受到社会群体的影响。和朋友共度时光当然有它的好处,但是如果你总是拿自己与那些超前消费的人做比较,那么你便失去了快乐,也失去了财富。

投资房地产并不会让你变得真正富有

2008年的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也许在你想要购买价值为年收入3倍甚至更高的房子时,会将你及时点醒。我们以及未来的那些富裕的美国人会从中得到关于房屋价值、收入和财富的哪些教训?2010年,一个叫杰瑞的人和我父亲表达了他对自己房地产状况的担忧。杰瑞是一名计算机程序员,他的妻子是一名兼职牙科医师。这对夫妇的年收入约为10万美元。他们有三个孩子。

就在房地产市场崩盘前,这对夫妇花了49.5万美元在一个新开发的小区里买了一套房子。2009年至2010年间,小区的三位房主因丧失了抵押品赎回权,而分别将各自的全新住房以3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唉!”杰瑞叹息道。他“在几年内以可观的利润转售房子”的梦想很快就破灭了。但他超过30万美元的抵押贷款却不会消失。我父亲所能做的就是告诉杰瑞不要惊慌。

幸运的是,杰瑞的情况确实有所改善。因为他的房子位于一个全国知名的公立学区。

除了利润动机外,为什么杰瑞夫妇想卖掉价值为28万美元的房子,然后去买价值为49.5万美元的房子呢?以下是他的三个理由。

1.首先,一位抵押贷款经纪人告诉他们,他们有能力支付这笔款项。就像《财富自由》说的那样,这就相当于让狐狸数一下鸡的数量,或者像问理发师自己是否需要理发一样。关于你能否承担某笔款项,到底是谁在给你“所谓的”建议?他们的建议与报酬到底有多大关系?

2.其次,在人口统计和社会经济特征方面,社区的居民与杰瑞夫妇相似。换句话说,他们的新邻居拥有相似的职业、兴趣、目标和消费欲望。

3.第三点是重要的原因。结婚20年以来,这对夫妇创造了历史收入——10万美元。因为拥有六位数的收入,所以他们开始觉得自己是“富有”的。按照杰瑞的想法,富人是不会住在28万美元的房子里的。杰瑞对富裕的错误看法妨碍了他做出合理的购房决定。

杰瑞,请你注意。无论你指的是富有、富裕还是有钱,它们都跟净资产有关,收入不是财富,财富也不是收入。这对夫妇的净资产现在还不到15万美元。2007年,国税局为那些留下的遗产价值不低于350万美元的人整理了遗产税数据。在杰瑞诉说他的故事时,我父亲查看了他基于2007年国税局遗产税数据所制的表格。那些人的住宅市值中位数为46.9021万美元,这还不到他们净资产中位数的10%。平均而言,这些死者投资在其他房地产上的钱是他们私人住宅价值的3.5倍。如果杰瑞事先知道这些信息的话会怎样?他是否还会购买一套比已故百万富翁所住的房子价值更高的房子?这取决于杰瑞是想装富还是想有一天变得真的富有。

经济产出较高的购房者在找房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是因为他们不要求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具备“展示”或宣示自己地位的功能。他们没有杰瑞的心态——“我现在的高收入要求我必须住在一个‘富裕’的社区”。但是,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持续多年的情况下,会出现更多的杰瑞。黛布,即将成为邻家的百万富翁,她分享了关于买房的想法。《停止装富》里的文章让她想起了以下几点:

“我丈夫和我买了一套房子,那时房地产行情很低迷……我们找房的范围就是蓝领社区,因为那时我丈夫想住进一个学区……虽然社区附近才刚开始发展,我们终还是买下了一套殖民地时期风格的四居室的房子……后来,我的一个同事和她的未婚夫开始一起找房子。有一天,她哭着来上班,说他们买不起漂亮的房子。“我想要一套像你这样的房子”她说。但我同事想要的房子必须要在上层社区中。我告诉她,如果她能选择和我一样的蓝领社区,她可以住进比我更好的房子。我的话激怒了她,后来的一个星期她都不肯跟我说话!”

也许黛布的建议太过直接,直击她同事的伤口。摇滚明星布鲁斯·斯普林斯汀曾在一次采访中说,不管是精英蓝领社区,还是满是昂贵豪宅的社区,他住的每一个社区都有一些混蛋。如果黛布的同事早点听到这番话,她可能会对所谓的“上层”社区有更现实的看法。一位大都市区的高级房产经纪人发现,这些“上层”社区的邻居和那些蓝领邻居一样吵闹,不尊重财产,忽视财产管理。

然而,在住房选择上,黛布的同事不是后一个排斥节俭的人。正如我们之前讨论的,节俭和适度消费并不适合每个人。与《财富自由》铁杆粉丝对应的是那些对这本书嗤之以鼻的读者。我们可以把眼光放到20世纪90年代末,那时候经济和股票市场蓬勃发展,有人会在亚特兰大机场卫生间里看到《财富自由》,也有人会在图书馆里看到这本书。这种行为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但很明显,这些读者并没有期望从这本书中得到有关一致性和自制力的经验。

也许他们想要寻找的是一个快速致富的计划,或者他们想要通过读这本书,坚定自己不存款,仅靠一份年收入18万美元的工作去支付房贷、私立学校的费用以及车库里那辆越野车的相关费用的信念。但这本书里的数据却让他们很受挫。因为书里的数据不仅不支持这种行为,相反表明这种行为有害于他们的经济前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