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领略日本茶艺大师匠心;解读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黑川纪章,原广司,矶崎新都痴迷的独特建筑形式;200余张原汁原味的图片全方面展示日本茶道与茶室美学;专业词汇表和时间概览图诠释茶室空间美学与设计灵感;跟随时间的脉络,一起品味茶香,读懂茶室。


【内容简介】

日本茶室是一种独特且建构复杂的建筑类型,融合了日本哲学、艺术和美学等多重元素,是一个非常私密的冥想场所,在这里主人会按照严格的茶道礼仪,通过茶与他或她的客人交流;这也是一个只有那些被邀请的人才能进入的地方。本书将为读者提供许多关于茶室的知识,探讨了茶室的哲学背景以及在美学和空间学上的原则。也将带领读者走进茶文化,穿越时间和空间进行一场历史文化与建筑之旅。


【作者简介】

沃尔夫冈·费勒,建筑学家、日本茶室研究家。曾在多次的日本游学中,对日本当地的传统茶室建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目录】


【前言】

“正如我们所言,数寄屋只是一个简易的小屋,像草屋那样。它原本字面的意思是指充满想象的地方。后来,不同的茶师又根据他们对茶室的不同理解,赋予了数寄屋不同的象征,使它也能表达空旷的场所,或者是不对称的场所的意思。它之所以是个充满想象的场所,是因为它旨在建立一个具有诗意的临时家园,它也是一个空旷的场所,因为除了少数为满足视觉审美需要的装饰,它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品。它同样是个不对称的场所,因为它保持着对不完美的崇敬,意图使一些事物变得不完美。”

——冈仓天心《茶之书》

中国和中东地区的茶室是向公众开放的,这与西方的咖啡馆类似,而与之不同的是,日本茶室具有私人性质,只有受到邀请前来参加茶会的人才有资格进入这座坐落在整块地产后方和主屋旁的建筑。茶室是日本举行茶道1仪式的地方,也是进行冥想的地方。在这里,主人可以以茶为媒介与客人交流。茶道来源于中国极为精致的饮茶习惯,与禅宗哲学的某些方面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超越了根据一定规则烹茶和用茶的艺术,涵盖了与之相关的所有活动,日常事物、用具,尤其是茶屋和露地。在此过程中,不同的艺术,如建筑、园林设计、花道、书法和陶艺融合成了一个新的整体。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各种各样的空间里都践行着饮茶的礼仪和仪式,从具有统治地位的幕府将军和富裕的武士宅邸中华丽、大气的书院式接待场所,到参照隐士的山间寒舍所建造的简易草庵式小屋,这些建筑的结构变化多样。经过多次改造,草庵式茶室*终成了*适合于茶道的建筑形式。16世纪,茶师武野绍鸥建造了*座传统茶室 ,并由他的学生千利休进行改良,这是一个四叠半的空间,建筑面积约为8平方米:通常情况下这个空间能容纳的人数不超过五个人。由于其外观十分朴素,使人乍一看觉得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体现出建筑的复杂性,但实际上它正处在一个日本哲学、艺术和美学等不同潮流的交汇点。尽管空间面积小,使用的材料简单,但每一个细节都历经了几个世纪的发展,是茶师们在艺术方面付出很多努力的结果。在大部分时间里,茶室都是空的,只有在进行茶道仪式期间,茶具和装饰品才会被放在房间里。白天茶室里的光线相对缓和,宽敞的屋面,窗户上覆着的障子和竹帘使得几乎没有光线能进入室内,从而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也可以通过打开或者关上障子和竹帘来改变光照,配合插花和挂轴作为装饰,以适应当天或当季茶室的环境、客人的组成以及主人的心情。茶室里的一切都展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传统气息。建筑和茶具设计中的不对称性以及表面的不完美,带来了一些短暂而不稳定的联想。然而,你永远不会在茶室里找到一粒灰尘,主人会在客人到来之前仔细打扫所有地方,因为茶室的准备也是茶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尽管日本住宅中的房间有着各式各样的用途,可以灵活自由地安排,但茶室却是有特定用途的。整体氛围和个体元素如躏口、榻榻米、地炉和壁龛的位置决定了房间的用途,也规定了每位访客在茶道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移动顺序。特别是不到四叠半的小茶室,除了举行茶道仪式之外,几乎无法用作他途。有的茶室大小不超过一叠半,建筑面积不到3平方米,这些茶室将空间限定在*小的限度,目的是尽可能创造一种密闭的氛围,这将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同时也可以使其保持灵性。

茶道是一种充满生气的艺术形式,世界各地无数的追随者都在实践着。尽管它的成本很高,但今天仍然有许多茶室,茶室的设计对于日本建筑师和设计师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


【免费在线读】

茶道早在供茶之前就开始了,而茶则是到仪式快结束时才煮的。烹茶是整个漫长过程的高潮部分,但这个过程只能缓慢地展开。从*位客人走进露地开始,一个完整的仪式要持续四个小时之久。

当客人被邀请参加茶会时,他们会发现房子前面的区域被水洒湿,通往露地的门也已经打开。*后一位客人关上大门,参加茶会的客人们会在等候室中聚集。在等候室里他们脱下外衣,穿上足袋碰上雨天或雪天,茶室会为客人准备好草屐和木屐,这些都是为了不让客人携带装饰品和香料而设计的。此外,客人们不应该穿着过于显眼的衣服,这会导致茶道过程中注意力的分散。由于在茶室里时,时间是与外界相隔离的,因此也不允许客人们佩戴手表。故而大家在茶会的过程中是不知道时间的。

所有的客人聚集在一起,到露地中带有屋顶的等候椅处休息。在短暂的沉思后,客人们能听到主人把新鲜的水倒入茶室附近水池里的声音。随后,主人会来到众人面前,深鞠一躬致意,而客人们也会起身回以一躬。在这个过程他们不说一词,一切都在沉默中进行着。接着主人去往茶室,不久后,客人们也排成一排,陆续穿过外露地,由“正客”带队。这位“正客”是按主人的邀请来确定的,或者由客人们在等候室内商议决定。他必须是一位茶文化专家,因为他在各处都被许有先行权,并且他会与主人进行高度仪式化的交流。待“正客”到达门口,打开大门进入内露地,从这里*眼可以看到茶室一角。这条小路沿着踏脚石穿过一个盛满水的低矮蹲踞,蹲踞上放着竹舀。客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蹲在蹲踞前,打水、洗手、漱口,这和进入神社前的仪式是一致的,接下来他们才能进入茶室。*位客人走到入口前的高石处,弯腰打开躏口,这个入口很小,客人们只能曲身以跪着的姿势爬入。在进入之前,他们需要脱下鞋子,并将鞋子靠在茶室的墙上。

客人们一个接一个曲身进入茶室。壁龛里挂着挂轴,要么是水墨画,要么是一位著名禅师的书法作品,每位客人都会在鞠躬示意后默默欣赏。在另一个角落里矗立着一个金属或陶瓷的风炉,主人巧妙地在其中加入木炭。风炉上方放着煮水壶。这样的布置在入座前已经考虑到了每一位客人。“正客”坐在*靠近壁龛的位置,据此再决定其他客人的座位安排,*后一位客人将躏口关上。对于主人来说,关门声是所有客人已经全部集聚的标志。不久后,他会从隔壁的准备室走进茶室,在客人面前深鞠一躬。在仪式的*部分,主人会提供清淡的怀石料理3,这些菜都是精挑细选,经过多道工序才被端上餐桌的,品质精良,此外还佐以清酒。当仪式*部分结束时,主人还会提供和菓子。

由于客人在用餐过程中保持正坐的姿势已经有很长时间,为了能在饭后让双腿得到休息,他们从茶室走回等待室。在那里他们通常会进行一场短暂的谈话,之后会响起五声锣声,这标志着休息的结束4以及仪式下一阶段——烹煮浓茶的开始。

客人按照和开始时相同的顺序进入茶室。在休息的间歇,主人已经重新对这里进行了布置:在仪式的倒数第二部分主人会取下挂着的挂轴,代以简单的插花作为壁龛内的装饰。水壶里的水开始沸腾,在安静的环境中,可以听到轻微的嘶嘶声,这种声音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叫做“松风”。在风炉旁边放着一个盛有新鲜的水的容器,它的前面是一个陶瓷罐,里面装有茶粉,粉末被装在一个丝绸做的小口袋里。主人将茶具拿进房间里:包括一只茶碗,里面装着用来打茶的茶筅,还有一块白色的亚麻布、竹茶匙、水方和一个竹舀。这个竹舀与露地里的十分相似。主人坐在风炉前整理茶具,准备开始烹茶,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很安静,并保持着高度集中。茶道的各个步骤都按照指定的操作顺序进行着,主人打开放有茶叶的小罐,从自己和服的腰带上取下一块小方绸巾,带有仪式感地擦拭茶叶罐和竹茶匙,然后用温水沾湿茶筅,检查竹纤维是否完好,再用热水将茶碗加热,同样进行仪式性的清洗。当所有茶具拿进茶室时,已经很干净了,但主人会在客人面前再清洗一次,这象征着精神和心灵的净化,也象征着所有属于外界的想法都已经被冲刷隔离。用竹茶匙取出茶粉放入茶碗中,倒入热水,以茶筅搅拌至粘稠。把小方绸巾折叠起来,拿起竹舀,打开茶叶罐,敲击茶匙,每个动作都要遵循传统规定的形式,但不同的茶道流派对这些动作细节的规定有所不同。

喝浓茶的茶碗只有一个,每位客人在吃了和菓子并向主人以及坐在旁边的客人鞠躬后,饮几口浓茶。喝完后,每个人都要取一张纸擦去自己留在茶碗上的痕迹,然后递给下一位客人。在此过程中,客人们会纷纷称赞茶的品质与茶碗的精致。当所有人都喝过后,茶碗被递回到主人手中,主人会再次清洗所有的茶具。 然后*位客人会要求检查茶具,他会仔细地查看每件用具,而主人和客人之间则在此时展开关于茶具来历、名称及其年限的谈话。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