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经济学人,亲历了“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大转型,这不仅是一个家族城乡生存方式的大碰撞,更是经济学思维和研究方法的大碰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发展经济学家刘守英至情讲述三十年来乡城碰撞的心路历程。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收录了刘守英教授关于中国乡村变迁和哈佛访学的系列随笔文章。作者不仅以其自身及家族成员的亲身经历,感性阐释了改革开放给其家庭带来的翻天覆地的改变,而且凭借其几十年来对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研究积累,更从学理层面分析了改革开放给整个农村和城市带来的改变。更为难得的是,刘教授在哈佛大学访学期间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对大学教育和制度反腐败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充分体现了一位经济学人的问题意识和经邦济世之情怀。
【作者简介】
刘守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政治局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31次集体学习土地问题讲解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获得者;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农村部副部长,《中国经济时报》社长、总编辑。兼任贵州省湄潭县农村改革总顾问,参与南海、义乌、泸县、余江等地改革试验。研究领域为土地制度与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城乡互动以及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等,曾先后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哈佛大学任访问学者,并赴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世界银行、俄罗斯国立圣彼得堡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等世界知名学术机构进行学术演讲和交流。翻译著作主要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等,代表专著有《中国土地政策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与转变发展方式》、《直面中国土地问题》、《中国土地问题调查:土地权利的底层视角》、《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等。
【媒体评论】
这是一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当代知识分子,他以平实隽永的文字,记录了从落后农村贫困家庭的长子到全国几个*重要的智库及大学院所掌门人的奋斗历程和内心求索。《撞城》是这个大时代的缩影,读来感人心肺,难于释卷!——林毅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刘守英教授与土地研究结缘,历三十年而不辍,从内地乡村到边疆大漠,缕缕风尘穿行在历史与现实的隧道里,目睹神州大地千年沧桑巨变与朝代制度鼎革。以古鉴今,在史实中求史识,寻找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使作者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具有历史穿透力和熔铸现实于新规范的强悍力量。——岳南(作家、《南渡北归》作者)尽管守英与我在复旦同窗七年,但我对他的真正了解则始于他这几年所写的有关乡土情怀的那些文字。他离开乡土求学于上海,游学于世界,立足于北京并成长为经济学家的“撞城”经历,感人至深,会撞击读者的心灵深处。——张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守英是一位有着底层情结的学者。他的观察来自真实世界,又回归真实世界。他始终以问题为核心,以提供解决方案为目标。这使得他的学术、他的文字都带有人道主义的情怀。——张进(财新传媒编委,《中国改革》执行总编辑,“渡过”平台创始人)古人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这是一个经济学家以天下国家的胸怀反思生命历程的文字。诚身强恕,莫大于此,莫近于此。——周飞舟(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
【目录】
上篇  撞 城
1. 撞 城
2. 眼 界
3. 过年的滋味
4. 一家子教我的“改革”
5. 跑不完的真实世界
6. 理解农民
7.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乡土社会”的特征|转型期十大变化|村庄的未来走向|农业战略需要重大转变
8. 心中的那块高地
9. 以知识实事,以逻辑求是
10. 以个人的确定性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
下篇  哈佛笔记
11. 哈佛大学何以一流
自由、包容的空气|人文精神的浸染|全球视野与人类责任|一流教授研究一流的真问题|聚集全球*聪明的年轻脑袋 |*充沛的捐赠和资金池
12. “讲中国故事”的时代
强大的中国研究气场|“中国通”说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
13. 从“有限政府”到“国家能力”
何谓“国家能力”?|国家能力的平衡
14. 国家基础性权力不是政府强权
何为国家基础性权力?|国家能力的分析方法
15. 福山的现代国家三要素
哪里出了错?|现代政治秩序三要素 |所有好事不会总凑在一起
16. 政治衰败的根源
政治衰败的根源|美国的难题|得势精英阻碍变革
17. 如何衡量“好政府”
现代社会需要政府|“好政府”如何衡量|怎么提高政府质量
18. 腐败之癌
腐败成因|腐败的危害|改革与治理腐败
19. 鼻烟壶的诱惑
划清与旧世界的界限|三个鼻烟壶和一匹马|以宪法规制收礼
20. 美国制宪会议上的反腐议题
以史为鉴|制宪会议重任|权力制衡设计
21. Yazoo土地案留下的问号
轰动全国的丑闻|是权利还是腐败?|不圆满的判决
22. 铁路腐败案遗产
资本与权力联姻|贿赂、腐败与法律|反腐是永恒的斗争
23. 给贿赂定罪
各行其是的年代|反腐范围扩大|法律实施困难
24. 镀金时代的腐败
加菲尔德被刺与《彭德尔顿法》|选举贿赂与投票改革|财富与政治联姻
25. 罗斯福的反腐战争
向官员开战|明线规则|开启反腐新时代
26. 水门事件与美国反腐框架重构
水门丑闻与《联邦选举法》|巴克利诉瓦莱奥案|巴克利案之后的腐败



【前言】
引言辑结于这本小册子的文字,从写作风格到内容都差异较大。一部分是我零零碎碎写成的一家人乡城变迁史片段,一部分是我在哈佛访问期间的异域思考和读书笔记,还有几篇是入高校后给学生的演讲。这些文字汇在一起基本串成我半生为人的“撞城”轨迹。每个人的一生都面临一堵又一堵的墙,人生就是将这一堵堵的墙翻越过去。我翻过的*堵墙是从贫寒的洪湖考进海派味十足的复旦。文学笔法者们常用“鲤鱼跳龙门”来形容我们这些以高考寻求命运改变的农家子弟,但他们何曾想到这些进了“龙门”的骄子们内心的煎熬、自卑、反差、窒息与扛不过去的缴械!有的甚至逆反和反叛。我在复旦的七年,就时时咬着牙给自己鼓劲,一定要翻过去!我知道很多人在翻这道墙时倒下了。农村孩子的这种尴尬和不幸,在我步入高校后接触到的学生中并非个案,这也成为当下教育的一大难题。我翻的第二堵墙是一家人从老家奔向首都北京寻求生活改善的爬坡。中国农民从乡到城*配用“可歌可泣”来形容,这一史诗般的悲壮历程是几亿农民不认命的集体翻墙。他们中的很多人翻了一半就倒下了,很多人仍然不甘心地趴在墙上或蹲于墙脚等待。我曾以“一家子教我的改革”一文作为对中国改革四十年的纪念,收到许多老友和同事的共鸣与感概。试想,如果我们一家在中途倒下,又有几个人会看到或介意我一口气写下的那段文字!我翻的第三堵墙是从一个农村娃变成一个研究者。很多人以为农村出生就天然能做乡村研究。实际上,这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我到现在也没有真正翻过这堵墙。当农民不易,做研究也不易。后者所应具备的不仅是良好的训练和知识认知,更需要一种自我超越、悲天悯人、非凡眼界和胸怀天下的态度,这是好的研究者与将其作为职业甚或单纯学术热情的专业学者的差别。如果以这把尺子来量,对一个研究者来说是多么苛刻!但是,以我的体会,一旦内心缺了这种要求,你可能热情一阵子,但很难长期保持那种“白天思考中国、晚上操心世界”的神经质状态。我选择了做一名研究者,实际上近三十年就在翻这堵墙。我正在翻的一堵墙是到大学从事教育。在很多人以为我处于人生高峰时,我却在对大学教育基本无知的情况下一厢情愿地翻上了这道墙。*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将过去政策咨询中累积的观察转化成思想,给所经历的伟大时代留下点东西。但是,接触和介入得越深,就越感到大学乃大学问也!如何做教育、如何做学问、如何为人,是大学多么厚的一堵墙啊!入校三年,此墙之面目初现,我一定要翻越。收入此集子的每个字都是我用心写成的。十分感谢帮助我写出这些文字的我的家人,感谢一路帮助过我的几个我*为信赖的贵人,感谢我成长阶段供职过的几个重要组织,还要感谢《财经》、《中国改革》、《澎湃新闻》等媒体朋友的督促,*后要感谢为此书出版一直保持热情、执著和辛勤奉献的译林出版社的朋友,尤其是顾爱彬社长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刘守英 2019年5月27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