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人们穿越世纪因信仰而联结在一起,他们坚信这些鸟儿值得保护,坚信它们能够解答那些尚未被提出的问题。而那些为了追求财富和地位而肆意劫掠自然的人,他们受到贪婪和欲望的驱使,想要占有别人无法拥有的东西。只是,在知识与贪婪之战中,贪婪似乎必定会赢得胜利。

★人类正在不惜一切代价占有自然之美。深度思考人与自然间矛盾复杂的关系,将人与自然冲突的历史展现得淋漓尽致。
★亚马逊、Goodreads非虚构年度口碑之作。《自然》《科学》、奥普拉选书、美国观鸟协会、BBC自然纪录片之父戴维·阿腾伯勒推荐阅读。
★一本可以当悬疑小说读的非虚构纪实作品,内容通俗易读,融合自然史、博物学、科普与犯罪元素;兼具深度和新奇知识,附35张彩色插图,真实场景还原,阅读直观有趣。
★美国亚马逊年度选书
Goodreads 年度选书
美国观鸟协会年度*图书
卡耐基文学奖长名单
爱伦坡文学奖·*罪案实录
英国作家推理协会金匕首奖长名单
《户外》年度*图书
《福布斯》年度*鸟类书籍
《大众机械》年度*科学图书
Buzzfeed 年度*图书
Book Page年度*图书
Book Riot年*受欢迎图书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非虚构纪实作品。“音乐家上演‘詹姆斯·邦德’狂想曲,从自然历史博物馆偷走了‘价值数百万’的珍奇鸟皮。”

150年前,华莱士在不为人知的阿鲁群岛原始森林中*次见到天堂鸟,并深深为物种之奇异与美丽惊叹;150年后,一位年轻的音乐家在博物馆里与天堂鸟标本邂逅,他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东西,此时,他知道自己必将想办法重返此地……

从博物学家华莱士的南美-马来群岛考察探险之旅,到地球上具有美丽羽毛的鸟类的命运,作者将各种看似毫无关联的线索——博物馆盗窃案、进化论的发展史、濒危鸟类和飞蝇绑制痴迷者阴暗的地下世界串联在一起,用一场真实犯罪的探险之旅,讲述人与自然间矛盾复杂的关系,以及人类渴望占有自然之美的毁灭性本能。


【作者简介】

柯克·华莱士·约翰逊(KIRK WALLACE JOHNSON)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高级研究员。他的作品曾在《纽约客》《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刊物上发表。此外,《60分钟》《今日秀》及在翠贝卡电影节首映的长篇纪录片《名单》等,均有讲述他的作品。他现与妻子和两个孩子居住在洛杉矶。


【媒体评论】

“扣人心弦!一个关乎贪婪、欺骗和残害鸟类的错综复杂的故事。”
——《纽约时报》书评
“一本令人着迷的书。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纪实作品,提醒我们注意一种威胁,一种人类自身永远不愿遭遇的威胁。”
——《华尔街日报》
“一部充满文学性的犯罪简报——既是一个自然历史故事,又是一个侦探故事,同时也是一曲悲歌。”
——《史密森尼》,(美国博物馆机构史密森学会官方杂志)
“有史以来,*离奇、*令人难忘的真实犯罪故事之一。约翰逊是一位勇敢无畏的记者,具有发现细节的高超本领,这些细节使得真相得以揭露,使读者为之着迷,使人心深感不安。”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约翰逊成功地传达了这桩自然历史“世纪劫案”的严重性,这本书*了不起的地方是它所唤起的兴奋、恐惧和惊奇。这是一部读起来像小说的非虚构作品,其中充满了令人惊奇的片段。”
——《户外》
“刚读几页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一个离奇而精彩的故事,约翰逊是一位节奏、悬念大师。当读完*后一页时,我感到怅然若失,这都要归因于约翰逊讲故事的天赋。”
——《旁观者》
“用扣人心弦的笔触描写了一桩真实而离奇的罪案。约翰逊深入奇异鸟类和羽毛交易内部,并得出结论——痴迷和贪婪永无止境,这无疑构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本令人欲罢不能的作品,它将会吸引对科学、历史和真实罪案感兴趣的读者。”
——《出版人周刊》
“《遇见天堂鸟》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佳作。它提醒我们,痴迷于自然的种种馈赠——无论是羽毛、鸟蛋还是象牙——这会使我们的科学遗产惨遭浩劫。”
——《自然》
“《遇见天堂鸟》不仅是对罪案及其后果的动人心魄的描述,同时也是我们与自然界关系的历史缩影。”
——《星期日邮报》
“约翰逊不仅用有趣的方式讲述了里斯特的离奇故事,也讲述了有关维多利亚时期鸟类学先驱的故事。”
——《新政治家》
“约翰逊的书包罗万象,他将各种元素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以一种激动人心、张弛有度的节奏,将你带入不同的历史主题。对奇异鸟类羽毛保护具有重要价值,你从中学到的东西将弥足珍贵。”
——《巴黎评论》
“给我们上了客观的一课,揭示了人类可能会全然盲目自私。”
——《西雅图时报》
“这是一本不寻常的书。这本书可能只是讲述一个“痴人”犯下了一桩奇怪的罪行。但事实绝非如此。这本书寓教于乐,提供知识,启迪人心……我们需要更多像这样的书。”
——《科学》
“在这个引人入胜的真实犯罪故事中,作者所触及的一切,都变成了讲故事的绝佳素材。约翰逊用非凡的才华,讲述了一个令人欲罢不能的故事,就像他所描写的鸟儿一样,精妙绝伦。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关乎痴迷、自然以及人类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占有自然之美的无尽欲望。”
——《柯克斯书评》 “你或许认为这本书是讲述一个人偷了一些死鸟仅此而已,但它比你想象的要有趣得多,这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关乎痴迷、历史,以及一个人为了自己无比钟爱的艺术形式而不惜触犯法律。”
——《书单》
“这是一本关乎痴迷的书,讲述了从飞蝇绑制圈对特定鸟类的搜寻,到约翰逊本人在案件判决后需要寻求的正义与解脱,揭示了我们以再现历史真实之名,而占有美的欲望。”
——《独立书商选书》
“读完这个引人入胜的侦探故事后,你再也无法用同样的眼光看待一根羽毛……一个离奇的故事,将艾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飞蝇钓令人惊讶的模糊历史、环境保护和地球上*美丽鸟类的羽毛等元素,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书商》
“讲述人类想要占有自然之美的无可否认的欲望,用令人着迷的手法审视痴迷、贪婪与正义。《遇见天堂鸟》一书证明了,并非所有动人心魄的真实罪案都要与谋杀、强奸或虐待受害者有关。”
——《喧嚣时尚生活》
“一场冒险活动、一桩真实罪案、一种对自然的痴迷,这本书在令人兴奋的春季发布会上,备受瞩目。从*页到*后一页都很精彩——你将沉迷其中,欲罢不能。” ——《南方生活》
“这里有你期望的、一小段精彩历史能包含的所有元素:现实生活中的古怪人物、令人着迷的往昔时光、让你从新审视自己的某些假设。我迫不及待地想抓起一条温暖舒适的毯子,端着一杯酒,重新回到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来。”
——《亚马逊书评》
我能给非小说类作家的*褒奖就是,他的作品使我深切关注一个我原本不会感兴趣的话题。柯克?华莱士?约翰逊的《遇见天堂鸟》便是这样一部作品。
——《户外》
“《遇见天堂鸟》实际上是一个有关痴迷的故事。约翰逊是一位非常自信的作家,带我们踏上了一段奇妙的历史之旅……身临其境、令人着迷。”
——《泰晤士报》


【目录】

序言
Ⅰ 死鸟与富人
1 艾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的试炼
2 罗斯柴尔德勋爵博物馆
3 羽毛热
4 一场运动的诞生
5 维多利亚时代飞蝇钓兄弟会
6 飞蝇绑制艺术的未来

Ⅱ 特林自然历史博物馆劫案
7 伦敦无羽毛
8 博物馆入侵计划
9 破窗悬案
10 “一桩非同寻常的罪案”
11 渐入冷径和热卖的鸟
12 长笛演奏者1988
13 栅门之后
14 在地狱里腐烂
15 诊断
16 辩护——以阿斯伯格综合征之名
17 失踪的鸟皮

Ⅲ 真相与后话
18 第21届国际飞蝇绑制研讨会
19 失落的海洋记忆
20 时光机器里的蛛丝马迹
21 普鲁姆博士的存储器
22 “ 我不是小偷”
23 挪威三日
24 消失的米开朗基罗
25 血液中的羽毛


【前言】

埃德温?里斯特走下火车,踏上距伦敦以北40 英里的特林站台。此时天色已晚。小镇一片寂静,居民已经用过晚餐,孩子们正进入梦乡。他开始了通往小镇的长途跋涉,米德兰铁路也随之消逝于夜色之中。
几小时前,埃德温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为纪念海顿(Haydn)、韩德尔(Handel)和门德尔松(Mendelssohn)而举办的“伦敦音景”音乐会上进行了表演。在音乐会开始前,他将一副乳胶手套、一支小型的LED 手电筒、一把钢丝钳和一把金刚石玻璃刀装入一个大拉杆箱,塞进了他在音乐厅的储物柜。埃德温与瘦高的彼得?汤森(Pete Townshend)有几分相似:锐利的目光、高挺的鼻子、乱蓬蓬的头发,只不过他吹奏的是长笛,而不是飞快地弹奏芬德吉他。
夜空中挂着一轮新月,使这段原本便昏暗的路变得越发幽暗。他拖着行李箱,穿过淤泥和沙砾,沿着路边走了将近一小时,头顶粗糙多节的树木缠满了藤蔓。北面是寂静的特尔汉格森林,南面是切斯特纳特森林,其间有休耕的田地和偶尔出现的小灌木丛。
一辆汽车轰鸣而过,前灯发出刺眼的光。他感到一阵兴奋,知道自己接近目的地了。
特林集镇的入口守着一家名为“罗宾汉”的16 世纪小酒馆。几条路之外,37 号公共人行道的入口隐现于古老的特林啤酒厂和汇丰银行之间,当地人称之为“银行巷”。这条小巷不超过8 英尺宽,两侧围有7 英尺高的砖墙。
埃德温悄悄走进小巷,陷入一片漆黑之中。他一路摸索前行,直到站在已预先探察了几个月的建筑物前。
他与这幢建筑物只有一墙之隔。墙上围着三股有倒钩的铁丝,要不是带着钢丝钳,他的计划可能已经泡汤了。在剪出一个缺口后,他将行李箱举到壁架上,自己也爬上了墙。他不安地环视四周,没有保安的踪影。他在墙上的栖身之处与建筑物*近的窗子有几英尺的距离,这形成了一道小小的沟壑。如果掉下去,他可能会伤到自己,更糟的是,可能会弄出响声,触发报警系统。但他早就知道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他蹲伏在墙上,将玻璃刀伸向窗户,开始沿着窗格切割玻璃。尽管这比他料想的要困难,他还是尽力要割开一个缺口。这时,玻璃刀从他手中滑落,掉入了沟壑中。他思绪飞转。这是一个预兆吗?他正想着要放弃这个疯狂的计划,这时一个声音喊道:等等!现在不能放弃。你都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在过去几个月中,正是这个声音一直敦促他向前。
他爬下墙,捡起一块石头,又爬上墙站稳,四下窥探,看是否有保安的踪影,随后把窗子打破,将行李箱从满是锋利碎片的缺口塞进去,接着爬进了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
埃德温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触发了保安室的警报器。他掏出LED 手电筒,沿着走廊朝收藏室走去,手电筒在他前方投下了微弱的光亮。一切正如他在脑海中演练的一般。
他悄悄地推着行李箱,穿过了一条又一条走廊,离他所见过的*美之物越来越近。如果这次他能得手,这些美丽之物将带给他名誉、财富和声望,会使他的难题迎刃而解。它们是他应得的。
他进入了收藏室。数百个白色大铁柜像哨兵似的一排排站着,他开始行动。他拉出了*个抽屉,一股樟脑丸的味道扑面而来。12 只红领果伞鸟在他的指尖下颤动,它们是数百年来博物学家和生物学家从南美的森林和丛林中收集而来的,并由一代代的研究员精心保存,以供日后研究之用。尽管光线昏暗,但它们铜橙色的羽毛仍闪着微光。每只鸟从喙到脚的长度大概有一英尺半,如下葬般的姿势,仰卧长眠,眼窝里塞着棉花,双脚紧贴着身体。它们的腿部绑着每只鸟来历信息的标签,标签上的字迹是手写的,已经褪色,上面记录着这些鸟被捕获的日期、海拔高度、纬度和经度,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细节。
…………


【免费在线读】

然而,我了解越多,这个谜团就变得越大,我要解开谜团的欲望也随之变得越强烈。我丝毫不知,对正义的追寻意味着我要深入羽毛的地下世界。那里有狂热的飞蝇绑制者、羽毛贩子、瘾君子、猛兽猎人、前侦探和见不得光的牙医。那里充斥着谎言与威胁、谣言与真假参半的消息、真相与挫折,我开始从中渐渐领悟人与自然之间的邪恶关系,以及人类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占有自然之美的无尽欲望……”
—柯克·华莱士·约翰逊
1 艾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的试炼
船在距百慕大海岸700英里的海域燃烧。艾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士站在后甲板上,脚下的厚木板灼灼发热,黄色的烟雾从裂缝中缭绕升起。甲板下的香脂和橡胶已被熔沸,正咝咝作响,汗水和浪花浸湿了他的身体。他感觉火苗很快便会蹿出来。“海伦号”的船员慌乱地从他身边跑过,将财物和供给抛进两艘正沿船侧下降的小型救生艇中。
救生艇在甲板上长期暴晒,木板已经萎缩,一碰到海水便开始渗漏。厨师急忙跑去寻找软木塞来堵住裂缝,而惊慌失措的船员们则在寻找桨和舵。约翰·特纳(John Turner)船长匆忙地把航行表和航海图打包好,他的手下则把装满生猪肉、面包和水的木桶放进小船。要漂流多久才能获救,又或者到底能不能获救,对此他们一无所知,眼前只有一望无际的汪洋。
4年来,亚马孙雨林无尽的倾盆大雨已浸入骨髓,疟疾、痢疾和黄热病使他处于死亡的笼罩之下。而令他任务毁于一旦的却不是水,而是火。这看起来一定像一场噩梦:他平时煞费苦心地使这群猴子和鹦鹉免受湿寒的侵袭,而此时它们正从笼子中跳出来,四处逃窜,躲避火苗,停在了船首的斜桅上。在重达235吨的“海伦号”上,这支斜桅就像一截从船首戳出的针头。
华莱士站在那里,透过金丝边眼镜,眯眼看着惊恐的鸟,任混乱将自己吞没。吸血蝙蝠吸着他的血,沙蚤钻进他的脚趾下产卵,使他感染发炎。他已毫无生气,头脑混乱。数年来,他对乌黑的尼格罗河沿岸的野生生物做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而如今所有的研究笔记都在船舱里。
火苗跳动着蹿向鹦鹉,甲板下火势已蔓延到纸箱周围,箱里装着他在亚马孙探险的真正战利品:近万张鸟皮,每张都被精心保存着。里面还有河龟、蝴蝶标本、瓶装的蚂蚁和甲虫、食蚁兽和海牛骨架、一卷卷展示未知奇异昆虫演化过程的图画,以及巴西动植物群标本,其中包括一片50英尺长的棕榈叶。这些笔记、鸟皮和标本是他的主要研究成果,足以让其开创一份事业。离开英国时,他是一个只受过几年正规教育的、默默无闻的土地测量员。如今,他29岁,可以为成百上千种未知的物种命名,他距凯旋、成为真正的博物学家只有一步之遥。但如果大火不被扑灭,他返回时还将是个无名小卒。
华莱士的父亲进行了一连串愚蠢的投资,因此无力支付他的学费。于是,华莱士在13岁时辍学,投奔哥哥,成了一名测量员学徒。蒸汽机的出现推动铁路行业蓬勃发展,数千英里的铁轨遍布英伦诸岛。当同龄的男孩在翻译维吉尔的诗歌、学习代数时,他穿山越岭,协助绘制未来的火车路线,并自学三角学法则。测量工作将乡村变成了年少华莱士的课堂。他从掘开的土地中,学到了人生的*堂地质学课。箭石等灭绝物种于6600年前变成了化石,如今在承载厚重历史的土地中再现于眼前。这个早熟的男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力学和光学方面的入门书籍。他用纸筒、观剧镜和光学透镜制作了一个望远镜,用来搜寻木星周围的卫星。
在大规模的回归自然运动时期,华莱士接受了其非正规教育。这场运动是一个世纪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人们挤在烟尘弥漫、肮脏不堪的城市里,开始向往先辈们的乡村田园生活,但穿越布满车辙的道路,前往不列颠群岛的海滨或偏远地区,既舟车劳顿又昂贵得让人却步。直至火车的出现,超负荷工作的英国城镇居民*终才能逃离这一切。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人信奉一句圣经谚语:“游手好闲是魔鬼的作坊。”他们提倡自然历史收藏,将其作为一种理想的消遣方式。火车站的售货亭里摆满了有关私人收藏的通俗杂志和书籍。
苔藓和海藻被压缩晒干,珊瑚、贝壳和海葵被挖出装瓶。帽子上设计了专门的隔层,用来存放散步时收集的标本。显微镜的功能更强大,价格更低廉,这使人们对自然收藏更加狂热:曾经在肉眼看来平凡无奇的东西——后院的树叶和甲虫——在镜头下突然展现出一种精细复杂之美。这股狂热呈现出燎原之势:一马当先的是法国的贝壳热,贝壳的价格飙升,贵得令人咋舌;紧随其后的便是英国的蕨类植物热,英国人踏遍英伦三岛的各个角落,着魔似的将蕨类植物连根拔起以丰富自己的蕨类收藏。拥有珍稀之物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历史学家D.E. 艾伦(D.E.Allen)说,摆满自然珍品的客厅玻璃橱窗“被认为是每一个有闲阶层人士的装饰,代表着他们的教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