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导、法律畅销书作家刘星代表作品,畅销近10年的经典

本书畅销近10年,法学界众多教授鼎力推荐,入选各法学院校、各法律专业、法学博士硕士本科***书目,影响了无数法律学人。

身临其境的课堂感受,跟随“法学老师的老师”踏上思辨之旅

刘星老师的文字独具魅力,阅读他的文字,犹如在课堂上听刘星娓娓道来。这是一场思辨之旅,读者能感受到与刘星不断地在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理论专业

本书借助“法律知识”的思考焦点,阐述法律实践中存在法律知识,以及法学理论中本身便存在法律知识。条理清晰,观点深刻,专业性强。

实操性强

理论性的法学研究需要深入思考和论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对法律知识进行实践。本书即针对法学知识在中国本土的实践运用,做出智识上的贡献。


【内容简介】

法学到底如何实践?本书即讨论这个问题,且更多地侧重于中国的背景,同时,还包含了更广阔的理论期待,即怎样看待广义的法学职业者的学术努力、怎样认识他们的职业产出,以及他们的知识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存在于社会。对法学而言,随着全球化尤其是语言交流的便捷,中国背景和世界背景之间的界线越来越不清晰,故而更广阔的理论期待也更具有合法性。


【作者简介】

刘星

北京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山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在美国做过访问学者。出版《法律是什么》《西窗法雨》《中国法律思想:故事与观念》《西方法律思想:传说与学说》《法律的隐喻》《法学实践》等法学著作多部,发表论文若干,在《南方周末》《法制日报》《文汇报》等辟有法学随笔专栏。


【目录】

增订版序 001

前言(致谢) 001

导论 法学知识的“实践性” 001

一、法学知识文本 002

二、实践法律知识文本 005

三、实践法律知识的“非中立性” 007

四、实践法律知识的“立场” 011

五、理论者思考的“法律实践知识” 017

六、实践者思考的“法学理论知识” 023

七、知识形态的家族类似 026

八、法律知识的具体性与普适性 032

九、理论中的法律知识的性质 034

十、本书叙事的知识定位 037

十一、本书的思路 041

十二、本书的论题范围、结构框架、方法运用 044

十三、一个提示 049

章 法学“科学主义”在中国——法学知识如何成为法律实践的组成部分

一、问题、思路和限定 050

二、“科学式”历时法学的研究对象 055

三、历时性法学的学术生产过程 066

四、“科学式”共时性法学的内在困境 071

五、法律实践中的“理论”和法学理论中的

“理论”的异同 081

六、法学知识如何成为法律实践的组成部分 086

第二章 法学的“全球意义”——从民国时期三种法理知识的生产看

一、问题 098

二、民国法理知识的生产方式 100

三、近现代法理知识生产中的“全球意义” 111

四、法学“全球意义”的主观构建 119

五、法学“全球意义”的客观语境 133

六、在法学“全球意义”的深层中考察 142

第三章 西方法学理论的“中国表达”——话语如何迁移

一、问题和必要的说明 150

二、西方法学理论如何被“建构” 154

三、西方法学理论的“想象” 163

四、西方法学理论的中国知识背景 171

五、发现法律实践 180

第四章 重新理解法律移植——从“历史”到“当下”

一、问题和限定 183

二、法律移植的或然性 188

三、历史主义法律移植研究的主观性 193

四、法律移植与“广义立法运动”的实质关系 200

五、法律与政治 206

六、关于法律移植的“当下社会共识” 211

七、法律移植的具体机制 214

八、结语 220

第五章 现代性观念与现代法治——一个诊断分析

一、问题和必要的说明 226

二、现代性和现代性观念 231

三、现代法治 240

四、现代性观念与现代法治的关系 248

五、结论 258

第六章 简约的法律—— 一种法学观点的实践表达

一、问题和思路 260

二、一个需关注的法律现象 262

三、至善至美的公正与法律复杂 263

四、追求公正的成本支出 269

五、成本支出的正当性 274

六、何为简约 276

七、余 论 282

第七章 法学学术与法律生活——经由“一种实证法学努力”而分析

一、问题和限定 286

二、在中国基层司法制度中 289

三、实证经验的法律实践考察 296

四、法学学术的“特殊”修辞 300

五、微观制约与微观斗争 306

参引文献 3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