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 中国领军公众号人民网社交媒体部主编,坐拥700万忠实微信粉丝,2019年重磅推出。

2. 励志榜样李尚龙、奇葩说辩手傅首尔、斜杠青年这么远那么近,豆瓣红人小岩井、韩寒one一个人气作者烟波人长安、自媒体达人李月亮、慈怀读书会文化总监韦娜、喜马拉雅主播Sandy双双、环球旅行达人小灯泡儿等22位作者联合创作,翻开这本书,和他们相遇,一起聊聊现实、聊聊梦想,从他们的人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3.精心打磨,全彩四色,知名插画师手绘梦幻插画。

4. 内外双封,书名烫金,装帧精美,随书赠送三张明信片。


【内容简介】

一个人可以贫困、低微,但是不能没有梦想,因为只要梦想还在,我们就有希望改变自己的困境。

700万粉丝翘首以盼,人民网夜读栏目重磅推出,励志榜样李尚龙、奇葩说辩手傅首尔、自媒体达人李月亮、慈怀读书会文化总监韦娜、喜马拉雅主播Sandy双双、环球旅行达人小灯泡儿等22位作者联合创作。

翻开本书,和这些作者一起聊聊梦想,聊聊现实,从他们的人生中寻找属于你自己的答案。

他们用故事与经历告诉读者,唯有坚持,才能不负梦想。


【作者简介】

人民网(夜读)栏目

每晚九点,人民网微信都会推送一篇饱含温情和力量的文章。让你感受世间的真情,忘却奔波的疲惫,也照亮你前行的脚步。感谢数百万网友每天夜里的守候,《夜读》就是一盏灯,总为你点亮。


【媒体评论】

思路的培养,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努力学习,并积极改变。但有两种方式,是这些成功者的共性:读好书,与正能量的人交流。

——百万畅销书作家、中国青年偶像 李尚龙

人生至美,就是抵达梦想的那一刻。而这场抵达,没有捷径,你要做的,只有日复一日,坚持向前。

——自媒体大号、高人气专栏作家 李月亮

只要你埋下头来,像树木一样,不断地在泥土中深扎下去,一点一滴去耕种,一丝一毫去积累,从量变到质变,不厌重复,不失信心,那么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畅销书《生活要有仪式感》作者 李思圆

人的局限不在于周遭人对你的定义,而在于你肯为梦想付出多大的努力。充分的准备和不断的自我提升,才能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变成那个幸运的人。

——畅销书《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作者 易小宛


【目录】

思路与格局有多大,你的未来就有多大 / 001

愿我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 009

听歌的人不许流泪 / 020

唯有坚持,不负梦想 / 038

给自己定的标准越高,收获就越多 / 049

越是努力的人,越沉得下心来 / 058

我矮,所以你得低头呀 / 069

梦想无须挂在嘴上,付诸行动的人*安静 / 081

平凡的生活,总能爆发不平凡的能量 / 091

人生就是跌倒之后,仍要拼命地奔跑 / 101

你只需努力蝶变,时间会给你答案 / 109

梦想不可欺 / 122

成年人的哭声都是“振动模式” / 132

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 140

总想找到正确的事,不如先正确地做事 / 150

永不放弃,才是对平凡生活*好的赞赏 / 160

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个明白人 / 169

对未来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投入现在 / 179

只有努力的人,才会被希望眷顾 / 188

热爱并坚持的东西,才能让你成为自己 / 198

无论多少岁,做个永远年轻的大人 / 207


【免费在线读】

思路与格局有多大,

你的未来就有多大

文·李尚龙

1

某天,我发了一条微博:

人家埋头学习,你围观评论;人家专注自强,你在意自尊;人家看书,你看热闹;人家欣赏他人优点,你嘲笑别人不足。人和人的差距就是从思路和格局中这么一点点地拉开的。

这条微博,是我过去一年的深刻体会。

很多人都有一个习惯:莫名其妙地随大流,为别人操心,无论自己的生活过得多么差。相反,那些过得很好的人,很少评价别人,更是很少在热点话题下疯狂跟帖。

我的那条微博没有批评别人,因为我也曾经这样,时常被一个热点新闻牵扯精力,聊得不亦乐乎,一时忘记了自己的目标。

很多人容易在一片热闹声中,忘记自己本应该做什么。高手之所以是高手,是因为他们能摒弃一切干扰和喧哗,一直紧盯着自己的目标。

这世界*可怕的,就是那些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而你还全然不知,在热闹中自嗨,*后追不上了,就感叹一句:“他运气真好。”

我曾经看过纪录片《人类》,发现人和人*的区别不在外表,而是格局和思维方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高度。

2

一次,我要飞到南方某城市做新书签售,因为当天北京的天气原因,大量航班被取消,我们的航班也没有幸免,瞬间谩骂声、叹息声充斥候机大厅。

愤怒中,我也跟着起了哄,空姐无能为力,只好叫来了领班。她也无力辩解,人们继续跟着起哄,仿佛起哄能解决问题。

这时,朋友提醒了我一句:“你别跟着起哄了,起哄能解决问题吗?”

听到这话,我立刻转身冲出去,迅速改签到另一个航班。我们改签时,当天*早起飞的航班,还剩*后两张票。

我们准备登机时,愤怒的人群才反应过来,开始涌向改签处,可惜的是,已经没有当天的票了。于是,他们又开始了另一场愤怒。

飞机起飞的时候,我忽然明白了,虽然我们都遇到了同样的麻烦,但我能上飞机,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思维的不同:无济于事的抱怨和当机立断地找到解决方案。

后者,是解决问题;前者,只是爆发情绪。情绪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增加问题的复杂性。

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是这样,遇到问题时,你是选择抱怨谩骂,还是冷静下来寻找解决方案呢?

3

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带人走不同的路。

比如,遇到一件不符合你的观念的事情,你是选择鞭挞它,还是愿意思考背后的逻辑,然后去换个角度看世界?

遇到失利和挫折,你是愿意自怨自艾,还是愿意埋头总结教训,迎接下一次战斗?

遇到一件搞不懂的事情,你是愿意不停地发问,还是愿意变成一个坚实的行动派?

遇到不公平,你是愿意痛苦悲伤沮丧,还是愿意相信美好,然后找到一条通往光明的路?

思路决定出路,同样的人类,因为思路不同,才让我们的道路不同。

4

怎样拥有健康和利于发展的思路与格局?

思路的培养,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并没有好办法,只有不停地努力学习,并积极改变。

但有两种方式,是这些成功者的共性:读好书,与正能量的人交流。

思路会潜移默化地被书本里的语句改变,格局也会慢慢地被正能量的人感染,那些气质,从内到外地散发。

愿我们都是那样的人。

愿我出走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文·傅首尔

有段时间,朋友圈被小短片《啥是佩奇》刷屏,看了之后感慨万千。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回不回家过年成了热门话题。

那段时间的工作都是春节特辑,屡屡被问及:过年回家如何与亲戚相处才不尴尬?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大概亲戚关系和亲子关系一样吧,像内裤,每条都不同。

我和他们相处,不怎么尴尬。

他们看着我长大,看着我从捡旧衣服到穿上名牌裤子,混得人模人样。

我念大学时,小舅在北京打工,周末煨一点儿牛肉,舍不得吃,一定等我到才打开一瓶小酒愉快地喝起来。

他喝酒时会哼小调,会讲笑话,一辈子只想多挣点儿钱,走南闯北,他是我们家*帅的男人。

我们很少联系,跟所有的两代人一样,没什么共同语言。

可他把所有《奇葩说》中关于我的部分仔仔细细地反复看,直到能背下来。

有一季,他发动所有的朋友看,他说:“我外甥女又上电视了!”

2018年,不用他发动了,他们矿上的老板把我的同学会视频发给他,说:“你外甥女火了。”

小舅给我妈打电话,打了两个小时,反反复复地说:“不得了了,连我们老板都是咱首尔的粉丝……”

我所有的亲戚对我的任何一点儿成绩都夸大其词。

我大姨是我每篇文章每个字的忠实读者,她总说:“哎呀,我们家怎么出了你这么有才华的人。”

我遇到事儿的时候,我大姨就给我发鸡汤、名人名言,说:“不怕啊,没有人是容易的,你晓得不?你已经很棒了。不要难过,千万不要得抑郁症啊……”

我一条都没回,但我每条都读了。

我小姨在朋友圈做微商,卖染发剂,还有各种小产品,我从来没屏蔽过她。

她曾是我心中*时髦的女人,她爱笑,摊春卷皮的姿势麻利好看,跟着我外婆在街口摆饺子摊,说:“你要听话啊,赚了钱小姨给你买彩笔。”

那时候,她才二十岁,梳两条长辫子。我没爸,我妈要上班,没空管我,都是小姨带我。她谈恋爱都带着我,在冷饮店里,她命令男友买一碗糖水枇杷给我吃,男友也没什么钱,抠抠巴巴买了一碗,他们俩面对面坐着,干聊。

后来这位男友成了我的小姨父。

我小姨说:“嫁给他准没错的,他对你好。”

我*喜欢我小姨的旧衣服,花里胡哨的。我六年级穿去学校,被老师骂了一顿:“为什么穿大人的衬衫?”

我冷冷地说:“我喜欢。”

我在宣城市念高中,放假回县里,在小姨店门口下车,拎着两个大包,身上一分钱没有,像逃难一样喊声“小姨”。

她每次都从兜里掏两块钱,说:“给,坐达雅机(注:载客三轮车)回去。”

我说:“算了,省下来买炸臭干吃。”

她就掏出五块钱,说:“坐达雅机,剩下的买炸臭干行了吧……”

我就这么一趟一趟,五块钱五块钱地长大了……

眼看她两鬓斑白,臃肿起来,从我穿她的衣服到她穿我的衣服,她说:“呀,这件好看,这件也好看,怎么这么好看,你穿什么都好看。”

而我外婆,这个带大我的人,现在患有老年痴呆症。

过年的时候,她冲每个人笑,她是得病之后才开始笑容满面的。

在我的记忆里她非常严肃,常常独自发愁。

所以我就安慰自己,笑代表快乐,是福报吧。

去年我问她:“家奶,你认得我吗?”

她说:“你,我还能不认得吗?你是村子里那谁家谁。”

她一直爱喝牛奶,这是我欣慰的。

她的身体那么好,走路仍像一阵风。

我记得小时候,她牵我过马路,要等没有车才走,说:“小心驶得万年船,晓得不?”

我说:“我活不到一万年。”

她买一块冰砖堵我的嘴,说:“你呀,就像八哥儿一样能说。”

后来,邻居都叫我“八哥鸟儿”,可见,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年复一年,她早已搞不清我是谁,谁是我。

山长水远,不重要了,我只希望她一直活着,能一直喝我买的牛奶。

过年不用聊什么,过年不是用来聊的,它是一个机会、一个借口,彼此见一面,父母、亲戚、久违的同学,那些曾在生命里如此重要却被时代分隔、被命运吹散的人。

过年不见,什么时候见呢?

他们还问我:“每年都和父母一起过年,会想改变一下,自己过个年吗?”

我笑了。

我从小和外婆住在一起,吃过年夜饭,外婆会拿上一些糖说:“走,上你妈家玩会儿去。”

看完春晚,我们再踩着清冷的月光回程。

我总想,什么时候能一起过个年啊?

十四岁时,我回到了妈妈身边,终于可以一起过年了。

但为了生活,我妈和继父开了个小游戏厅,年三十是生意*好的时候。

于是,我关于“年”的记忆就是匆匆吃完年夜饭,然后和妹妹两个人围着火盆看春晚,听着爆竹声睡去,妹妹把我冰凉的脚搂在怀里。

我结婚后,每年都和公婆、父母一起过年,十年了,从不缺席,出去旅行,也是一家七口。

旅行回来,就去走亲戚。

不想矫情地说想念,人嘛,终究是越走越远,正因为越走越远,才需要一个机会,回到原点。

过年回个家,怎么就那么难、那么烦呢?我始终不理解。

愿我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孤零零地站在街口,只想要温暖的五块钱。

听歌的人

不许流泪

文·这么远那么近

1

记得前段时间的某个工作日,有个读者给我发来短信:我就在你家楼下,能不能见你一面?

然后又补了一句:冒失了,对不起。

把我吓了一跳,那时我正在摄影棚里没日没夜地和团队审片子,有时早晨进棚,收工已经是傍晚。

我说:我在公司啊。

他说:哦,那好吧,我走了。

我不经意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的住址,还有电话?

他说:我曾经参加过微博抽奖送书,快递单子上写着你的地址和电话。

我说:我已经搬家了,不在那个地方住了。

他说:哦,那真是遗憾,本来还想找你聊聊的。

到了周末的晚上,我照例推送了广告开始回复留言,发现后台开始不断地有留言提醒,原以为是谁又反感我发广告,没想到是一个人发来的长长的话,点开头像看起来像是一个男生。

他留言说:我二十多岁,因为家里穷,没上过大学,很早就来北京打工,学了一段时间汽修,就在一家汽修厂工作,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开心,赚的钱不多,也接济不了家里,特别难过,想学点儿什么,又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不会。

他说:我其实有点埋怨家人和自己,感觉自己特别没有文化,就连文章都看不太懂。有时看别人留言能说出好长一段话,就觉得很羡慕,也特别羡慕你的生活。

我回复说:谁的生活都不容易,你要是不满意自己的生活,就要好好加油啊。

他显然没料到我会回复,打了一连串的叹号,并说:我以为你不看后台的留言呢。

我说:哈哈,我有时也会看。

过了一会儿,他说:我只是想找个地方倾诉一下,另外很抱歉,前几天我不是故意要打扰你的,也不会泄露你的任何
信息。

我这才知道,他就是前几天给我发信息的男生。

2

某次,我去外地出差,预约了一辆车。

当时已是深夜,原以为叫车会很困难,结果刚点了叫车就有人接单,接着一个电话打了进来,是一个中年男子。

上了车后,师傅说:“这么晚还要去机场啊?接人?”

我说:“不是啊,出差。”

师傅说:“挺辛苦的。”

我说:“师傅您也挺辛苦,这么晚了还在跑车。”

师傅说:“我本来是要准备回家了,都进小区准备停车了,可一看你要去机场,这是大活,得接。”

我笑了笑,没有接话。

我环顾了一下四周,虽然不是豪华车,但看起来十分干净,也提供饮用水和纸巾,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

我不由得说:“网约车现在搞得不错啊,总比出租车强。”

师傅说:“就是挣不了多少钱。”

我说:“怎么会?不都说开网约车要比出租车赚得多吗?”

师傅说:“我以前就是开出租车的,真叫累啊,每天起早贪黑,夏天更是受罪,连空调都舍不得开。后来开了网约车,一开始赚钱还行,但平台渐渐不扶持了,一趟下来原本能拿八十多块钱,现在才三十多。”

我一听数字就头大,在脑子里盘算这到底是怎么个计算公式。师傅又接了一句:“就先别提赚钱,每天一脚油门,一脚刹车,换你,你累不累?”

我问:“那您一天开多少小时的车?”

师傅想了想:“十多个小时吧。”

到了机场后,师傅帮我开门提行李,我赶紧道谢,师傅说:“一路顺风啊,小伙子,记得给我个好评。”

我点点头:“好的。”

等我换完了登机牌,下到接机层准备去书店时,突然看到师傅站在接机出口处,倚着柱子在抽烟。

我走过去说:“师傅,还没走啊?”

师傅明显一愣,然后干笑了一下:“想再接个人回市里,就不用跑空车了。”

3

有一次,我和客户吴姐相约晚上在国贸饭店见面谈事。

本来约的是八点,可吴姐姗姗来迟,刚坐下就忙不迭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刚刚开了一个会,领导话痨,讲了一大堆。”

我哈哈大笑:“还是*次见你骂领导。”

她翻个白眼:“没办法,人家也需要释放的,不是吗?”

我已经吃过晚饭,她给自己点了一杯红茶、一盘沙拉,一边听我讲项目进度,一边吃得狼吞虎咽。

我说:“你慢点儿吃。”

她说:“我一天没吃饭,饿得头晕。”

我说:“那吃个沙拉能饱吗?”

她说:“晚上还是少吃点。”

我不由得感慨:“你真是辛苦,大周日的也不休息。”

她笑了笑,拿着叉子朝我点了点:“你不也一样?周末还要和我谈项目,说得口干舌燥。”

我也笑了,倒也是。

过了一会儿,吴姐的手机响了,她起身去接,我看着她在不远处来回地兜圈子,小声地讲话,表情有些不自然,好像是在劝说什么。

她回来后,我问:“是不是有事?有事你就先走吧,我们改天再谈。”

吴姐摇摇头:“不行,这个项目今天必须理出个头绪,明天领导要听汇报的。”

没说几句,吴姐的手机又响了,她正低头忙着整理资料,看都没看就接了起来,我很清楚地听到一个孩子的哭闹声。

吴姐抱歉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对着电话说:“嘟嘟乖,妈妈一会儿就回去,你再等妈妈一会儿好不好?妈妈还有工作,但说好了要给你过生日就一定会过的。”

电话里不知说了什么,吴姐说:“对不起啊,嘟嘟,妈妈今天太忙了,礼物还没来得及买,过几天,妈妈给你补上好不好?”

又说了一句,吴姐放下了电话,对我说:“继续吧。”

我犯难地看着她说:“你回家吧,陪陪孩子。”

吴姐摇摇头:“算了,其实……也习惯了。”

4

之前有篇热文《凌晨三点不回家》,很久之前还有一篇《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天空吗》,这些文章下的留言,总是看得人一阵揪心。

有人说,海外留学,打工到夜里十二点,回到住的地方,洗个澡继续做教授安排的功课,直到凌晨四点半,没什么值得可怜的,自己选的路,再累也要走下去。

有人说,小警察一枚,曾有过十天睡眠总共不超过六个小时,回家大睡一觉醒来,走了两步心绞痛栽倒在地上,幸亏家里有人,不然可能就完了。

有人说,曾经在外地出差两个月,外婆病重都没能去看望。后来外婆去世,自己又在外地,没能送老人家*后一程,之后在外婆的墓前哭了好久,觉得自己好不孝。

有人说,哥哥是一名外科医生,手机里一直有他的一张照片,那是他凌晨四点通宵加班手术后从手术室走出来站在窗前拍下的,天边朝霞渐生,玻璃上映射出他的身影。

…………

我一个做舞台设计的朋友曾戏谑地对我说:“见过凌晨四点的天空算什么?我见过北京晚上十一点到早上六点的天空。”

我哈哈大笑:“你赢了。”

这些热门文章一出,马上就会有反对的观点出现。

有的说,虽然看着很心酸,但你别这样做,对身体不好。

有的说,这是打造集体焦虑,是投机取巧的代表,是对长期高负荷工作的夸张。

有的说,别矫情了,不遵守基本作息规律的努力很难造就成功,努力加班和成功不能画等号。

有的说,不合理的加班文化一点都不值得推崇,与其自我感动,不如想想如何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总而言之,反对的意见是在说劳动者也要有尊严地劳动。

不能说这些观点是错的,但他们所说的,和热门文章里所谈的,是两个层面的事情。

读者感觉自己不如人,做汽修工作很苦闷,他不想做更好的工作吗?

网约车师傅每天辛苦跑车,深夜都不能回家休息,他不想在家里好好睡一觉吗?

吴姐每天奔波在职场,整日加班,连孩子过生日都不能享受亲子之乐,她愿意这样吗?

还有那些警察、医生,和更多在普通岗位上的普通人,他们不知道身体更重要吗?他们难道只是想用加班来换取成功吗?

我觉得不尽然,他们只是做着这样的工作,履行着自己职业身份的责任而已。

如果某一天,一个警察因为要彻夜办案,说“不要,我要自己的合法权益,我要有尊严地劳动”,一个医生因为有紧急病人需要深夜抢救,说“不要,我不要不合理的加班,我也要身体健康”,可想而知,网上又会有什么言论出来。

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在其位,谋其政。

是否加班,是否凌晨三点还没回家,我们没得选。

5

有过这样的讨论:为什么一有这样的文章,就会刷屏?人们究竟在矫情什么?

我也想问:“为什么你听一首歌就会落泪,你又在矫情什么?”

有人回应说:“因为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

我说:“因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故事。”

就是因为你有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故事,你有许多无处安放的情绪,你曾把它们小心翼翼地存放在心里,不容别人窥探,但只要稍有机会,一篇文章、一首歌,就会撩拨起你的那点脆弱。

有人想哭,不敢哭,吃个火锅才能流泪,说被火锅的浓烟熏着了,说被辣椒辣到了。

有人难过,不敢独自难过,蒙在被子里透不过气来,反复说“我没事,我很好,我还可以”。

有人想矫情,不敢矫情,只能在看到一篇文章时,突如其来地被击中,在留言里写下短短几行字,抒发一下自己的情绪。

所谓不动声色,是别人看起来不动声色,但暗藏在地下的汹涌只有你知道,只有一首歌知道,只有一篇文章知道。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啊。

有人说自己分手了很难过,生活事业一团糟,付出那么多却没有回报,被人伤害欺骗,*后只能自己偷偷地哭。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啊。

每天盯着自己的账单过日子,这个想要、那个想买,每天就想着多辛苦一下,发了薪资就能过得宽裕一点。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啊。

学会察言观色,不想得罪人,也不能再任性地活着,看不惯很多人,但也默不作声,隐藏自己的想法。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啊。

都想努力赚钱,都会遇人不淑,都会因为工作加班,都会因为感情伤心,都会面对生活的诸多琐事。

都会在某一刻说:“活着,好累啊。”

也会在下一刻说:“我不能矫情。”

我们,都是这样的啊。

我们会对别人说,听歌的人不许掉眼泪。

但会因为一首歌落泪,因为一部电影动情,因为一点儿打击受挫,因为你就是那样的人。

谁流泪谁知道,自己心里有数。

那个人,不就是你吗?

唯有坚持,

不负梦想

文·李月亮

1

我妈在亲戚群里聊天,聊着聊着忽然惊讶起来:“哎哟,嚯!”

我问怎么了。她把手机给我看:“小温啊,真当了主持人了,就在市电视台。”

“啊?”我更惊讶。

手机视频上,一个短发小美女在播新闻,温婉端庄、字正腔圆,特别有范儿。

真是小温。

我妈连连感叹:“这小丫头,太有心劲了!”

我不仅感叹,更心生佩服。

小温是我老家一个表舅的女儿,打小就梦想当主持人。

记得小时候,她整天在家各种演、各种播,有时还组织一群小孩开联欢会,当然,必须她主持。

后来上高中,她立志要考播音主持专业。

那时她还是个又黑又瘦的土丫头,谈吐也平平常常,完全看不出半点儿主持人的影子。

她妈都不敢跟亲戚们说女儿想考主持人,跟谁说谁都笑。

*年高考,小温没考上。复读一年,她又没考上。

她爸妈急得不行,天天劝她,说:“闺女,咱不是这块料,还是选个别的专业吧。”

她坚决不干,继续复读。

那年暑假,她上培训班,就住在我家。

我印象特别深,每天早上,她5点准时起床练绕口令,在家里见着字儿就读,常常一个人在阳台上字正腔圆地跟我们家的花说话:花儿你好,花儿早上好。昨晚睡得好吗?

我妈就笑:“这丫头,魔怔了。”

又死拼了一年,她总算考上了一所三流大学的播音主持专业。

后来我们见面就少了,不过每次见,我都觉得她的气质更好了。

有一次,我问她是不是还一心想进电视台,她连连点头说“是”,随后又咧嘴说“但是特别特别难,所以准备考研”。

考研她又考了三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其间,她妈曾特意找我,让我劝她别考了,说:“工作也不干,恋爱也不谈,愁死人了。”

我劝不出口。我知道她面临的压力,但更知道她心里的那股劲儿。幸好,后来她终于考上了。

读研时,她一直在当地电视台实习。起初,她就是买盒饭、拿快递、搬设备,后来开始写稿子,参加选题会。

我去年见到她妈,老太太还抱怨,说她忙活了两年,*后也没留下,还在继续找工作。

没想到,转眼之间,小温已经坐在主播台前了。

我反反复复看着小温的视频,感慨不已。

一个人,从一片荒芜坚持到梦想成真,有多不容易。但她一定很感谢自己这些年无畏的坚持吧?

十年坚持,成就一生梦想,很值。

2

人活着,心里总是有梦想的。梦想各有不同,但我们总有一个想抵达的地方——作家、企业家、歌唱家、*厨师、旅行达人……

可是,梦想有多瑰丽,现实就有多惨烈。

大部分人抬眼一看,就被吓住了——山太高,路太远,道阻且长,罢了罢了。

只有少数人,会一路寻梦而去,紧追不舍。他们看起来特别傻,但后来,他们成了自己的英雄。而那些嘲笑他们的人,*后都遭到了生活的嘲笑。

楼下的大爷们聊天,总喜欢说“我当年”。

“我当年要是干律师,现在可厉害了!”

“我当年数学特别好,要是好好学习,考个大学,那前途不可限量!”

“我当年游泳,谁也游不过我,要是加把劲,轻松进省队……”

可是啊,当年早过去了,现在说什么也没有用。

所以,人有梦想、有实力,都不算数。要有行动、有坚持,才可能摘到*甜*美的果实。

否则就只能在垂垂老矣时,眯着眼睛坐在墙根,在憾悔中遥想当年。

多少人的人生,都是如此:

五岁时你有一个画家梦,可你学了几节美术课就烦了,再也没去上;十五岁时你又想成为作家,可投了几次稿都石沉大海,之后你再也没兴趣动笔;二十五岁时你想瘦下来,可节食太苦、健身更苦,你实在坚持不下去;三十五岁时你想练好厨艺,可照着餐谱做了几次,效果都不理想,后来你就懒得折腾了……

然而,再后来,孩子总抱怨你做的菜不好吃,天天都想点外卖;身边朋友这个有腹肌,那个有马甲线,而你一身游泳圈、蝴蝶袖、麒麟臂;小学同学开了画展,一幅画卖出了你一年的收入,你在格子间填着报表,忽然想:“小时候我比他画得还好呢……”人*不幸的,就是因为自己一时轻慢,辜负了一生的梦想。

很多事情,不是没有机会,不是遥不可及,而是你和梦想之间,差了一个坚持。

当年说放弃的时候,是那么轻松随意、不以为然。到很久以后回头看,才摇头叹息,才追悔莫及,才知道当初自己放弃的是什么。

3

我一个朋友的奶奶,没上过学,半辈子都苦于不识字,看不了书,做不了像样的工作。

五十三岁那年,她决心和孙女一起认字。

身边人都以为她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没想到,老太太每天学习两个小时,雷打不动,一学就是六年。老太太后来掌握了三千个汉字,能读能写。读书、看报完全没问题了,老太太有时还写诗。唱了几十年的戏,老太太终于懂戏词了,去超市再也不会把酱油当成醋了。

老太太的家里人都觉得她很励志,老太太自己也特有成就感,而她的成功经验就俩字:坚持。

她说:“你心里想做这个事,就别怕难,一直坚持做,就成了。”

特别朴素的道理。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读书也好、减肥也好,考证也好,练厨艺也好,只要坚持做,就能成。

但我们往往因为懒、因为没毅力,而止步于更好的人生。

老太太说:“识字以后,感觉又到另一个世界里活了一回。所以,这几年虽然特别辛苦,但也特别值。”

是的,去追逐远大梦想,过程往往艰难,辛苦、孤独、怀疑、恐惧会接踵而至,轮番袭击你。

但当你一沟一坎迈过去,一步一步走上去,到和梦想相拥的那一刻,你会瞬间明白,之前熬过的所有艰辛,都意义巨大,都酝酿着胜利的号角,都饱含着极致的喜悦。

4

其实人这一生,真不用功高盖世、富可敌国,只要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便是*的成功。

如果你梦想的人生在山顶,请你憋住一口气,只管闷着头向着那里走。别风声鹤唳,别怕什么鬼怪传说,一步一步,你只管走。

走一步,你就离梦想近一步。

走一万步,你就甩掉了大部分同行者。

走十万步,你就一头撞进了梦想的怀里。

人生至美,就是抵达梦想的那一刻。要抵达梦想,没有捷径,你要做的,只有日复一日,坚持向前。

唯有坚持,不负梦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