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 作者蒋丰,被称为“评介日本*人”,他的《日本的细节》《天使与魔鬼:日本教育面面观》等等作品都好评如潮。在本书中,他梳理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沿革,从全新的角度讲述日本茶道史。

2. 日本*早的茶种从何而来?茶道为何在传入日本后顺利融入了日本文化?在战国纷争的背景下茶道又担任着怎样的角色? 日本的茶道与政治之间是什么关系?日本茶道又是怎样走向世界的?本书以历史政治为线索,将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力一字一句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3.内有精美图片,每章都附有相关旅游小贴士,让您尽情感受茶道里的日本。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个个短篇的形式介绍了日本茶道史上的众多名人,介绍了茶道在日本的发展,以及茶道和日本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联系,适合对日本文化、日本历史和日本茶道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1. 作者蒋丰,被称为“评介日本*人”,他的《日本的细节》《天使与魔鬼:日本教育面面观》等等作品都好评如潮。在本书中,他梳理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沿革,从全新的角度讲述日本茶道史。

2. 日本*早的茶种从何而来?茶道为何在传入日本后顺利融入了日本文化?在战国纷争的背景下茶道又担任着怎样的角色? 日本的茶道与政治之间是什么关系?日本茶道又是怎样走向世界的?本书以历史政治为线索,将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力一字一句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3.内有精美图片,每章都附有相关旅游小贴士,让您尽情感受茶道里的日本。


【目录】

镰仓时代

1.荣西:留宋“海归”搞走私成为日本茶祖

2.佐佐木道誉:一介武夫将“斗狗”改为“斗茶”

室町时代

3.足利义满:传位于子后转身喜欢上“斗茶”

4.足利义政:不大为人知的日本茶道的另类始祖

5.古市澄胤:举办12场“淋汗茶会”堪称奇葩

战国时代

6.武野绍鸥:嗅到未来争夺茶具大战的血腥味

7.松永久秀:因进献茶具而生拒献茶具而亡

8.稻叶一铁:只因深爱茶碗选择叛主弃国

9.长次郎:满足丰臣秀吉红色欲望的制陶师

10.今井宗久:让织田信长热衷上茶道的战国名将

11.千利休:日本茶圣之死九说并存扑朔迷离

12.大友宗麟:放弃信仰和茶器的九州豪族

13.织田信长:把茶道运用于统治手段和价值体系

14.荒木村重:兵败城下抛妻弃子却要带茶具出逃

15.丰臣秀吉:“天下人”凭借茶道进行权力交接

16.丰臣秀吉:用“黄金茶道”炫耀权力的风采

17.岛井宗室:借商务活动掩饰“间谍”身份

18.德川家康:一个懂得用茶道守业的幕府创业人

19.山上宗二:一期一会为何惨遭割鼻切耳斩首

20.古田织部:*终走上与师傅相同的剖腹自杀路

21.千道安:因为后妈而无法取得成就的利休嫡长子

22.织田有乐:织田信长之弟打造国宝级的茶室

23.武野宗瓦:“战国三杰”手下命运多舛的茶人之后

24.神屋宗湛:“红顶商人”推助战争写茶会日记

25.高山右近:我爱我师千利休,我更爱天主教真理

26.本阿弥光悦:走在艺术集大成者的茶道之路上

27.石田三成:一生因茶而进又因茶而亡的奇人

28.细川三斋:武将隐居撰写茶道书将茶碗当墓碑

29.吕宋助左卫门:把“夜壶”当“茶壶”进献的商人

30.伊达政宗:借办茶会之名实施暗杀的疑点至今犹存

安土桃山时代

31.濑田扫部:因为“连坐”而被埋入“畜生坑”

32.久保权太夫:一个不及传世著作有名的田园茶人

33.南坊宗启:茶道圣经《南方录》背后的影子

34.小堀远州:弃武士而选茶道与建筑的天下茶头

35.金森宗和:弃武习茶开创出优美的“宫廷茶”

36.之贯:不畏强势在茶会上另辟蹊径

江户时代

37.片桐石州:制定茶道轨范做德川将军的茶道老师

38.吉野太夫:看江户名妓风雅的爱情道与茶道

39.卖茶翁:病僧竟成为“煎茶道中兴之祖”

40.松平不昧:因为“黑”历史而转投茶道的家康后人

41.井伊直弼:倡导“一期一会”者死于暴力暗杀

明治时代

42.益田钝翁:凭三井物产实业重振日本茶道雄风

43.岩崎弥之助:秘藏当今世上*茶碗的“汉学迷”

44.冈仓天心:把日本茶道推向世界的“吃螃蟹者”

昭和时代

45.小林一三:酷爱茶道的他曾与岸信介激烈对立

46.五岛庆太:私人美术馆保存日本血腥的茶道史

47.贞明皇太后:用茶道亲自招待“儿皇帝”溥仪

48.近卫文麿:以“茶”捭阖的日本侵华战犯


【书摘与插画】

日本茶圣之死九说并存扑朔迷离

1591年(天正十九年)2月28日,日本“茶圣”千利休在300多名武士的包围下,于宅邸剖腹自杀。他的死,让多少人感到是那么的突然,几天前千利休大师还无所顾忌地谈笑风生,几天后就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千利休死了,但他的死因竟是日本茶道史上扑朔迷离一大谜案。惨剧的起因,众说纷纭,*常见的九种解释是———

*,倒卖茶器中饱私囊说。千利休拥有茶道大师地位,他拥有的茶具也就成了“大师的茶具”。而千利休又不时把自己拥有的茶具转送或转卖他人。这样,就有一些来自吕宋的商人将收集到的海外茶具卖给千利休,千利休有时就转手卖出。这种做法,被视为倒卖,他也因此得了一个“卖僧”之名。卖出去的茶具,有时被发现和说的名称并不一样,是假货。究竟是千利休有意为之,还是不慎看走了眼,这一切无人得知。但这已经成为可以置千利休于死

地的*好原因。

第二,擅自使用皇陵石头说。千利休曾经擅自将天皇陵的石头带回家,当作洗脸盆和庭院头。这还了得,尽管丰臣秀吉可以把天皇当作一个傀儡,但傀儡同样是需要像神一般呵护。因为只有拉虎皮才能做成大旗。于是,丰臣秀吉要用消灭千利休的方法表示对天皇的“忠诚”。何况,天皇还给了丰臣秀吉一个“关白”的职衔呢。

第三,丰臣秀吉娶妻遭拒说。千利休的女儿离婚后回到娘家,丰臣秀吉对她一见钟情,要纳她为妾,结果遭到了千利休的拒绝,丰臣秀吉从此怀恨在心。对于千利休来说,或许是知道自己已与丰臣秀吉走得过近,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难言苦楚,因此不想让女儿重蹈覆辙。丰臣秀吉肯定是认为千利休有眼不识泰山。既然你连我的“老泰山”都不愿意做,你还有什么必要留在世间呢?

第四,保护家乡说。千利休的家乡———堺是一个港口之乡,凭借大量的海外贸易积累了丰厚的经济实力。当年,织田信长曾想染指堺而未成,现在丰臣秀吉则想独霸堺的海外贸易。千利休为了保护家乡———堺的利益而疏远丰臣秀吉,结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第五,卷入政治斗争说。1591年,丰臣秀吉的弟弟丰臣秀长过世。丰臣政权不安定,千利休卷入政治斗争。

第六,大德寺自立塑像侮辱说。1591年(天正十九年),北野大茶会举行4年后,千利休为京都大德寺捐献了一座山门———金毛阁。大德寺为了感谢施主,在山门的金毛阁上安置了一座千利休的木像,身穿袈裟,脚踏草鞋。这样一来,每天过往山门的行人,也就都要从千利休的草鞋下穿行。丰臣秀吉得知后大怒,因为他也是经常穿行大德寺山门的人,但他不肯从千利休的脚下穿行。解决的方法,就是让千利休连人带像一起消失。

第七,两人茶道观点对立说。千利休一生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茶道的发展,大幅升华茶祖村田珠光提倡的“和汉”境界,创造出“和、敬、清、寂”的茶道精髓,崇尚古朴简约。而丰臣秀吉则恰恰相反,始终追求张扬奢华,打造出物化的“黄金茶室”,把权力的元素不断地渗入茶道。久而久之,两人渐行渐远。终于丰臣秀吉要让千利休从自己的视野里消失。

第八,阴谋杀害丰臣秀吉说。其证据是,在千利休突然被赐死前不久,他为德川家康举办了“一亭一客”的茶会,单独招待德川家康一个人。至于他们有过怎样的交谈,无人知晓。这样的行为,看起来是那么不寻常。联想到德川家康仅比丰臣秀吉小7岁,“老不死”的丰臣秀吉是德川家康谋得天下的*阻力。用拳头说话,硬碰硬显然没有十成的胜算,暗杀无疑是成本*小的一种方法。“暴君”丰臣秀吉得知后,是*不会给千利休另候“明主”的机会的。第九,反对朝鲜战争说。为了凝聚国内大名的力量,丰臣秀吉计划攻打朝鲜,进而拿下中国。对此,千利休十分不满。当时,中国、朝鲜的许多陶器已经成为日本的摹本,还有许多朝鲜陶匠就在千利休手下工作,攻打朝鲜就是攻打这些朝鲜陶匠的故乡,就是攻打他们的心田。深知内情的千利休流露出不满,而这些不满被“有心人”用“扩音器”播放出去,结果得罪了丰臣秀吉。一个人的死因竟然能有九种说法,多年之后还无法厘清。其实,这其中任何一个原因都可以置千利休于死地。既然如此,千利休死于何因,就不再重要。还应该提及的是剖腹,剖腹只能是武士阶层“专享”的“高贵”死法,一般町人根本没有资格。丰臣秀吉“破格”“赏赐”千利休用剖腹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让他生前倍享荣宠,死后也保留了*的尊严。在我看来,丰臣秀吉和千利休,更像是一对又爱又恨、相爱相杀的“怨侣”。

说一千,道一万,与其为千利休扼腕痛惜,不如汲取千利休血的教训。那就是作为艺人,不应该与权力中枢接近过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