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你可以在本书中体味超过100部豆瓣高分电影,并且看到

1.电影研究与个性化写作的精准平衡;

2.女性视角与专业评论的巧妙贯穿;

3.自由灵魂和深刻洞见的完美结合。
【内容简介】
《迷魂记》是一本电影随笔。穿过光影长廊,作者火锅电影学者和作家的双重身份,使本书成为“个人表达”和“专业性”融会的结晶,既严肃又随性,既可以作为电影评论的范本,又能带来极大的阅读快感。作者的女性视角和机锋层出更使本书有着新鲜有趣的意味和犀利、冷静的立场。
【作者简介】

火锅,原名王颖,70年代生人,高校教师,文学博士,电影学硕士生导师。著有长篇小说《倾车之恋》,随笔集《为荷包记》《自私》。


【媒体评论】

 天上大风穿过她,穿过她笔下的情节、人物和灯光,她的电影书写因此秉具一种幽默的蓝调,一种惆怅的欢乐。这是她的左手。她的右手更凌厉,她*时间写下的院线影评,展示了她出色的影像判断力。不过她的左手按住了她的右手,一念之慈,她收起*后的杀伐,向我们示范一种影评的温度和风度。

——毛尖(著名影评人)


【目录】

1.黄金/自由/速朽

12 / 比利·林恩和这个世界说不着

20 /《路边野餐》:唱给你听

27 /《长江图》:芜杂的故事和弥漫的欲望

36 / 怀“ 规矩 ”而不遇

41 / 你真的不是王毛吗?

46 / 黄金、自由和速朽

54 /《塔洛》:一次冗长的身份验证

58 /《海边的曼彻斯特》,真的“丧”吗?

64 /《嘉年华》:雕像阴影下的女性寓言

74 / 这是大合唱,也是大河唱

80 / 阿涅斯的海滩自由而宽广

2.自嘲/自恋/丧失

106 / 决不能这么了不起

111 / 那谁知道

117 / 帝国大厦的恋人,和新桥的恋人

120 / 丽莲·吉许女士

125 / 杀手和骗子

130 / 皮特要离婚

134 / 西格德和海琳娜

141 /《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的穿衣

146 / 致没有梦想的人

153 / 海边的绿皮车

157 / 奥丽芙被嫌弃的一生

162 / 大女小男

168 / 一天看了三部电影

176 / 今生事,今生毕

3.身体/欲望/宽恕

182 / 欲仙欲死

188 / 他和她能做的事

194 / 阿黛尔的明信片

199 / 阿喀琉斯之踵

204 / 3分25秒与漫长生命

208 / 连波兰斯基都要劝你生孩子

216 / 那么严肃做什么

220 / 女人们需要的男人们

224 / “国王”必须死

228 / 另外一只

232 / 真实或者谎言,都叫葛洛丽亚

4.寻父/成长/镜像

238 / 成年后的成长

244 / 美姐不能老

248 / 罗宾森夫人在21世纪

253 / 乌托邦式成长

257 / 寻父的成功和失败

263 / 她穿上了那件衣服

267 / 彻底活着

271 / 一个人和一面镜

277 / 从澡堂到瀑布


【书摘与插画】

比利·林恩和这个世界“说不着”:

……李安讲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本质上是一个故事。他创造了很多人物,这些人物其实是一个 人。选择重新回到战场的林恩,和决定不杀汉奸的王佳芝,和讲了一个故事来哄骗自己活下去的少年派,是一个人,说的是一个事——人在这个万花筒世界里的孤独,人和人交流的虚妄和不可能,人被自 己创造出来的意识形态操纵又耍弄,人对信仰的无限需求又永不可得。 比利·林恩和这个世界“说不着”。

《长江图》:芜杂的故事和弥漫的欲望:

……《长江图》的作者“什么都想要说”的特点, 似乎也放到了女性身上。女人是一切又不是一 切。创作者要把女人和佛放在一起,她*后的 状态是平静而雍容的,像是佛;女人又是长江,她在为爱欲而挣扎的时候嘶吼着:这是我的长江!女人又是那神秘的巨大的白色江豚,当江豚一闪而过之后,是她像鱼一样拉住船的缰绳,在水底露出明艳的笑容。女人似乎可以盛得下一切象征和比喻,因为她是客体,是对象,所 以是巨大的意义的容器—*有意思的是,创作者所理解的女人的*的状态是“心里完 全没有自己”,是地母一样的女人,可以和所 有的男人交欢。一无所知的男人懵懂地说:一定有很多人爱你。洞晓一切的女人温柔地回答: 我也爱很多人。

有一张《长江图》的电影海报暴露了创作者。在这张海报上,蜿蜒的长江像一具横陈的 女性的身体,而一艘船正在逆流而上。进入一个女人的身体,即是征服,也是回到母体的子宫。庞大芜杂的故事,也像河流的源头那样,起自自身无法驾驭的欲望。

《嘉年华》:雕像阴影下的女性寓言:

……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在中国很难获得投资,因为过审难,回报低。我们当下这个时代大氛围里,观众到电影院里去就是为了娱乐,为了“爽”、为了“燃”,电影院是“避难所”,是“宣泄场”,是“游乐园”。《嘉年华》虽然“幸运”地遇上了社会热点,上映两天后导演文晏又拿到了华语*权威的金马奖*导演,但它 并不能满足因为热点而来观看它的观众的心理预期,因为坏人连脸都没有露,也没有绝世英雄对落难少女出手相救,它拒绝提供观众所渴望的“爽”和“燃”。虽然它阴差阳错进入了各种传播的途径,却不能避免地在传播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面目模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难在电影院里看到真正的中国。

但电影毕竟不是麻醉品和致幻剂。我希望以后看电影的人,都有机会来嘲笑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如此不“矜持”:在电影院看到了一部具有真正现实主义精神的电影就激动万分,为之摇旗呐 喊,虽然它还远远称不上完美。事实上,电影从来都是和现实息息相关的,只不过不仅仅以它所讲述的故事本身,而是通过围绕着它所发生的一切—它生成的过程,它*后所呈现出来的样子,它在传播过程中的经历,观众对它的忽视、赞美或者咒骂—透过所有的这一切,我们才能看到真正的中国。

这就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万花筒一样绵延的奇观,永不落幕的狂欢节、无穷尽的嘉年华。

阿涅斯的海滩自由而宽广:

……而当创作者不再为表层的“虚构”和“真实”纠结之后,世界就体现出了一种虚实相间的“幻境”之美。在《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和《阿涅斯的海滩》中,分别有两个“亦真亦幻”的场景,可以作为瓦尔达全部创作的一个浓缩、一个余味深长的意象。前者:克莱奥到帽子店中买帽子,陶醉于一顶又一顶帽子的试戴之中。摄影机放在玻璃橱窗外拍摄,用一个 30多秒的长镜头,将帽子店的琳琅物品、克莱奥美丽的身影和街上的汽车行人交织在一起——一个将“真实”和“虚幻”全部打碎、又在一个平面中展现出来的幻境。在某些情境中,长镜头意味着创作者对观众的暗示:请,全神贯注地观看。后者:层层叠叠的镜子布满了海滩, 镜子中倒映着镜子,多重反射带来了梦境一般的奇观,大海、天 空、海滩、茅草地、人群、摄影机被分割成一块又一块,镜子里的海浪淹没了真实的人。每一面镜子都像是一幅肖像,许多肖像 共存于一个平面之中。“镜子”的迷幻与魅力得到了*的展现。瓦尔达说,镜子是摄影组里的年轻人从家里带来,因为他们愿意加入这个“梦境”。

和瓦尔达“取消边界”的电影理念相符,在她的电影中可见大量的长镜头和横移的运动镜头,长镜贯穿了时间、横移打通了空间。当普通的电影形态所严格遵循的各种形形色色的边界消失之后,世界变得如此奇妙。在一个无边界的影像空间里,观众的*感受,便是那珍贵的“自由”。人物随时可以直视镜头;场景可以随时从现实跳入抽象;画外音犹如朋友聊天一样随意而多变——一个惬意而又悠游的独特空间。而瓦尔达,便是这空间独一无二的作者。这就是她所看到的世界。瓦尔达有一个自由而宽 广的灵魂,这是所有创作者都渴求而仰慕的。阿涅斯的海滩和她一样,自由而宽广。

杀手和骗子:

……梅尔维尔创造了戴呢帽穿风衣的杀手形象。其实显而易见,呢帽和风衣是非常不适合打斗和枪战的服装。

我喜欢的散文家高军有篇把人笑得涕泗交流的文章,叫《丑!》,写不够高大的中国人穿风衣的各种难看。有一次,他的发小穿着风衣去打群架,翻墙逃跑的时候,风衣被挂住了,“这 时我想他的脑海里一定闪回鸽子、风、一道光、音乐。”但事实是他就这样无奈地挂在墙上让对方打了个够。

风衣呢帽甚至也并不是法国人的穿着习惯。而固执的梅尔维尔把这个形式赋予杀手,并且在《独行杀手》中,通过阿兰德龙不断重复的在镜前整理服装和帽子的动作,来强化它的美感。欣 赏完了将呢帽风衣穿得那么潇洒、几乎不亚于阿兰德龙的小马哥,想起了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骗子离开医院的那场戏。他走在医院昏暗的走廊上,穿着中老年男性常常穿的那种金利来或者鳄鱼的羊毛衫,有裤缝的西裤,啪啪响又灰扑扑的皮鞋,驼着背。忽然他手一挥,把臂弯里的风衣挥起来,披在了自己身上。

据说这个动作是为了向小马哥致敬。而其实,这是一个神来之笔,它让人忽然发现,一个杀手和一个骗子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八卦新闻里的周润发总是特别亲民的。他是有名的自拍大王,不管见到谁都是热情万分地拉过来一起自拍,大大地咧开他的嘴——我一直很喜欢他独特的嘴型,感觉可以用“瓣”来形容。 朋友讲有一次在机场遇到周润发,他在下行扶梯上,对面上行扶梯有人认出他,招呼“发哥”,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双方已经隔了好远,他还是赶紧扭头微笑招呼。

一个可以把各种人都演得好的演员,应该是真正懂得所有人 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了吧。

他也没有孩子。那样就可以更直接地成为近乎佛的人了。

连波兰斯基这样的人都要劝你生孩子

……中规中矩的英国夫妇为了对抗婚姻七年之痒,要坐船到伊斯坦布尔,然后从伊斯坦布尔坐飞机到孟买去,在印度寻找“东方的宁静”。船上有个大胡子的印度船员,特别简洁利落地灭绝了他们美好的愿望,他说:印度到处是苍蝇、臭气、乞丐。论宁静,印度是世界上*嘈杂的地方。

这可是1992年的片子呐!近几年各种灵修盛行,怪咖如波兰斯基,一定不会看上这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对灵魂的修整”。但是,当印度船员那穿着粉色呢子大衣、黑皮肤胖脸蛋大眼睛的小女儿一出现,海马上变得平缓美丽、波光粼粼,甚至还出现了彩虹!实话说,我真的很吃惊。这美丽的空镜之后,印度船员说出了波兰斯基对大家的教诲:孩子是婚姻的良药,比什么印度之行有用得多。

用波兰斯基的原话来说就是:这部电影是道德的!它展示了一个男人用变态方式保持性欲的失败。它给出这样一个建议,像这样强烈的爱需要有一个孩子,孩子是爱的结晶,也是对逐渐败的爱的补充,否则就是一场灾难。

这……好吧。

……看看波兰斯基自己的婚姻,他的*段婚姻维持了三年,第二段婚姻因为妻子的不正常死亡只持续了一年半,他和第三任太太艾玛纽埃塞涅,也就是咪咪的扮演者已经共同生活了二十多 年—划重点: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所以,起码他没有说一套做一套,自己也是这么身体力行的。 可是,像波兰斯基这样的“狠角色”也会出这样的主意,让人觉得激情易逝、婚姻枯燥这个事,真的是没什么办法了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