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推荐1.心若静,风奈何:以单纯心过生活》,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与开拓者,一代哲学大师宗白华写给读者的人生启示录,用典雅深韵的文字与读者一起感悟人生,发现心灵之美、生活之美与艺术之美,在奔忙的现实世界里诗意栖居。

★推荐2.心若静,风奈何:以单纯心过生活》,除了现实世界之外,每个人还需要一个“桃花流水窅然去”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的饱满与沉静,会影响外在的言行与举止,让人在举手投足间散发出从容淡泊的气质。宗白华先生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探寻艺术人生的丰盈与美好,帮助在喧嚣的闹市中困惑迷茫的你,建立强大的精神世界!

★推荐3.心若静,风奈何:以单纯心过生活》四色印刷,精美插画,齐白石、于非闇、吴湖帆等国画大家的画作尽收囊中,读者不仅能在文字里涤荡心灵,更能享受雅致国画带来的视觉盛宴。


【内容简介】

心若静,风奈何:以单纯心过生活》是我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宗白华的作品集,作者将毕生精力投入哲学、美学及艺术理论的研究中,深得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精髓。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方式,他以艺术家的心态去欣赏世间万物,并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将他的感受和认识呈现在读者面前。阅读这本书,读者除了能获得一种艺术享受之外,还能学会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作者简介】

宗白华,本名之櫆,字白华,江苏常熟人,中国现代哲学家、美学家、诗人,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与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将中国体验美学推向了极致。代表作品有《美学散步》《意境》《三叶集》等。


【媒体评论】

这样一种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情思,从早年到暮岁,宗先生独特地一直保持了下来,并构成了宗先生这些美学篇章中的鲜明特色。

——当代著名哲学家 李泽厚

作为美学家,宗白华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使人生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在宗白华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 刘小枫


【目录】

辑一 美的人生

说人生观 / 002

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 / 012

学者的态度和精神 / 015

新人生观问题的我见 / 017

怎样使我们生活丰富 / 022

青年烦闷的解救法 / 026

歌德之人生启示 / 030

读书与自动的研究 / 059

中国的学问家 / 063

对于现在学哲学者的希望 / 066

辑二 其人其事

致田汉函 / 070

致舜生寿昌书 / 072

致寿昌君左函 / 075

致郭沫若函 / 076

复沈泽民书 / 084

自德见寄书 / 088

复赵石龙书 / 091

复林同华函 / 094

恋爱诗的问题 / 097

乐观的文学 / 099

《蕙的风》之赞扬者 / 101

借《浮士德》中诗句吊志摩 / 105

忆悲鸿 / 107

少年中国学会回忆点滴 / 109

我所爱于莎士比亚的 / 112

辑三 画里自有乾坤

论素描 / 116

题《张蒨英画册》 / 119

论《兰亭序》的两封信 / 120

任伯年的一本册页 / 123

徐悲鸿与中国绘画 / 125

凤凰山读画记 / 130

团山堡读画记 / 132

与宣夫谈画 / 136

关于山水诗画的点滴感想 / 138

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 / 142

论《游春图》 / 149

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 151

辑四 人生自有诗意

我和诗 / 176

我和艺术 / 184

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 187

新诗略谈 / 209

新文学的源泉 / 212

艺术生活 / 216

律诗四首 / 221

流云小诗十二首 / 224


【免费在线读】

我和艺术

我与艺术相交忘情,艺术与我忘情相交,凡八十又六年矣。然而说起欣赏之经验,却甚寥寥。

在我看来,美学就是一种欣赏。美学,一方面讲创造,一方面讲欣赏。创造和欣赏是相通的。创造是为了给别人欣赏,起码是为了自己欣赏。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没有创造,就无法欣赏。六十年前,我在《看了罗丹雕刻以后》里说过,创造者应当是真理的搜寻者,美乡的醉梦者,精神和肉体的劳动者。欣赏者又何尝不当如此?

中国有句古语,叫作“万物静观皆自得”。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艺术欣赏也需澡雪精神,进入境界。庄子*早提倡虚静,颇懂个中三昧,他是中国有代表性的哲学家中的艺术家。老子、孔子、墨子他们就做不到。庄子的影响大极了,中国古代艺术繁荣的时代,庄子思想就突出,就活跃,魏晋时期就是一例。晋人王戎云:“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创造需炽爱,欣赏亦需钟情。记得20世纪30年代初,我在南京偶然购得隋唐佛头一尊,重数十斤,把玩终日,因有“佛头宗”之戏。是时悲鸿等好友亦交口称赞,爱抚不已。不久,南京沦陷,我所有书画、古玩荡然无存,唯此佛头深埋地底,得以幸存。今仍置于案头,满室生辉。这些年,年事渐高,兴致却未有稍减。一俟城内有精彩之文艺展,必拄杖挤车,一睹为快。今虽老态龙钟,步履维艰,犹不忍释卷,以冀卧以游之!

艺术趣味的培养,有赖于传统文化艺术的滋养。只有到了徽州,登临黄山,方可领悟中国之诗、山水、艺术的韵味和意境。我对艺术一往情深,当归功于孩童时所受的熏陶。我在《我和诗》一文中追溯过,我幼时对于山水风景古刹有着发乎自然的酷爱。天空的游云和复成桥畔的垂柳,是我孩心*亲密的伴侣。风烟清寂的郊外,清凉山、扫叶楼、雨花台、莫愁湖是我同几个小伴每星期日步行游玩的目标。十七岁一场大病之后,我扶着弱体到青岛去求学,那象征着世界和生命的大海,哺育了我生命里*富于诗境的一段时光……

艺术的天地是广漠阔大的,欣赏的目光不可拘于一隅。但作为中国的欣赏者,不能没有民族文化的根基。外头的东西再好,对我们来说,总有点隔膜。我在欧洲求学时,曾把达·芬奇和罗丹等人的艺术当作*崇拜的诗。可后来还是更喜欢把玩我们民族艺术的珍品。中国艺术无疑是一个宝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