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这是我做过的*有实用性的一本书。如果说普通的书是在潜移默化地对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作用,那么这本书就是你能够贴到墙上直接参照落实的行动指南。我恨不得让中国的爸爸妈妈们人手一本,如果可以,我真的愿意每人送一本,那将改变我们孩子的命运,将保护我们的未来。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电子设备,过早地浸入童年世界,已经成为无数家庭的炸弹,也正在演变为一代人的危机。我们都清楚这样的事实,我们都迫切地想要改变,可是如何做,如何把一个人的抗争扩展为全社会的自觉,我想人手一本《限屏教育》就是一个办法!

在中国的特殊问题是“隔代教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助带孩子,甚至可能是主力,他们自己就需要限屏。在中国,屏幕引发的家庭战争往往不一定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而是婆媳之间、夫妻之间,孩子在夹中间,不仅摇摆不定,无法判断“什么是对的”,而且情绪受到不良家庭关系影响,以至暴躁和焦虑……

你真的不能只读一遍,而需要牢记于心,掌握而运用。(我相信你也会这样想)


【内容简介】

本书是家庭教育类大众读物,适用于家有十一岁以下儿童(处于大脑发育潜隐阶段)的家长。如何才能在享受屏幕带来的便捷的同时,*程度地降低屏幕带来的负面效应呢?限制屏幕时间,改善家庭教育,或者简称为“限屏育儿”,便是伊丽莎白•基尔比博士带给我们的答案。

作者通过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限屏、屏幕时间对潜伏期儿童的影响、拥有屏幕设备、上网时间——多长是太长、屏幕时间影响身体健康、网瘾、社交媒体和年龄限制、网络风险和儿童安全、特殊孩子的网络世界、过多屏幕时间和暴力的关系、让屏幕时间不再成为战场、好消息——屏幕时间也可让人受益、为何家长也要限屏等问题,为家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除了12个完整的治疗案例、79个危险信号、104个思路方法等现实有效的办法以外,已经帮助过成百上千的儿童和他们的家庭的伊丽莎白•基尔比博士还在书中介绍了大量育儿科学。她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给大家解释了许多心理学专业词汇,比如说,“内在运作模式”,“潜伏期”,“超专注”,“游戏转移现象”,“心理力”等等。

伊丽莎白•基尔比博士基于这些科学知识给出的答案,相信能让家长读者深为信服。


【作者简介】

[英] 伊丽莎白•基尔比

一流的儿童临床心理学家,英国第四电视台《四、五、六岁孩子的秘密生活》节目的客座专家。她帮助了许多儿童及家庭,亲眼见证了技术飞速发展时代儿童心理问题的种种变迁,提出了一系列让孩子不沉迷屏幕的原则建议和科学方法。

译者 蒋爱华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在哈佛大学从事医学博士后研究四年。因为一双儿女而专注于家庭教育,成为蒙特梭利老师。希望融合蒙特梭利精华,以帮助成千家庭收获幸福。


【媒体评论】

james_bigblue:以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提出观点,而不是过于学术或科学的语气,案例研究被用来说明作者在她的作品中所遇到的问题。在阅读了一篇文章之后,我决定把孩子们的上网问题放在*位,并对她关于坚持上网的建议感到鼓舞,并认为改变习惯是可能的。

读者:这本书涵盖了数字世界正在影响儿童的各种方式,包括案例研究、需要注意的关键行为以及如何限制数字设备如果不适当控制可能造成的损害的建议。

Bess_Wheat:在这个时代,我们很难不关心太多的屏幕时间对孩子们的影响。这本书激发了一些家长该如何看待屏幕非常深刻的问题。


【目录】

前 言

*章 屏幕时间对潜伏期儿童的影响 /001

第二章 拥有屏幕设备 /033

第三章 上网时间—多长是太长 /049

第四章 屏幕时间如何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063

第五章 网络成瘾 /077

第六章 社交媒体和年龄限制 /091

第七章 网络风险和保护儿童安全 /109

第八章 特殊孩子的网络世界 /127

第九章 过多屏幕时间和暴力的关系 /143

第十章 让屏幕时间不再成为战场 /157

第十一章 好消息—屏幕时间的益处 /171

第十二章 为什么家长也需要限屏 /179

致 谢 /201

译后记


【前言】

译后记

在哈佛工作的几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唯有一件小事,却始终鲜活地存留在记忆里。

那天正是吃午饭的时间。一位教授和一位本科生坐在一起,边吃边聊。不知道怎么就说到了电视,教授说:“我们家的电视机全部收了起来,要等孩子12 岁的时候再拿出来。”本科生马上接口:“我一直到十几岁的时候,家里才让我看电视。”说完,两个人就好像找到知音一般欢笑起来,击掌庆祝。

这位教授从本科到医学和科学双博士,再到工作,一直在哈佛。那位毕业生则刚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在这位教授的实验室里当技术员,为考医学院做准备。

美国的教授和学生在工作中有清晰的界限,但是在生活中却可以像朋友一样相处。对此我早已见怪不怪,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两个人对电视居然抱着如此一致的态度。

等到后来我升级为妈妈,回想起这件往事,虽然不是特别明白他们为什么对电视如此抗拒,但也还是和先生商定,家里不可以摆放电视机。

电视机是收起来了,电脑手机还是照样用着。很快发现问题了。孩子们对电脑和手机的着迷程度简直惊人!他们可以盯着屏幕一动不动地看上很长时间,不管身边发生了什么都无法让他们分神哪怕一秒钟。每次拿出手机给孩子照相,他们都会吵着闹着要看,而且一看就没完没了。

从孩子手里拿回手机简直就是一场战争!

孩子看电视是一个被动接收信息的过程,但是孩子们玩手机电脑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他们的小手毫无禁忌地在屏幕上点来拨去,很快就能找到规律。这种控制感显然是非常令他们着迷的。而且现在有那么多的学习软件,或免费或收费,都是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做的。看起来孩子们的确是通过把玩手机电脑学到了很多东西。儿歌视频看上几遍,孩子们就能跟着哼唱起来。一个小游戏玩上几遍就能过关。这些进步尤其让父母感觉欣慰。

手机电脑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看上去也让他们学到不少东西。但是研究证实这并不能真正让孩子们掌握人生*为重要的技能,电子屏幕的正面作用并没有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多。而因为其很强的成瘾性,还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难以想象的负面影响。

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孩子使用屏幕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在和微信群友们交流的过程中,这个问题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提起。

“不给玩手机,孩子就哭闹,我该怎么办?”

“孩子不看电脑就不肯吃饭,有什么办法改变?”

“我儿子玩游戏的时候*专注!打断他游戏会不会破坏他的专注力?”

“孩子通宵网游,视力下降太厉害!”

“问电脑可以做什么,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抢着回答说,打‘荣耀’!玩穿越!”

“孩子很聪明,玩游戏水平那叫一个高,就是不肯好好学习。可惜了。”

......

手机电脑引发的家庭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中国人专属。欧美等国家近年来对屏幕时间如何影响孩子成长早已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民间对屏幕时间的探讨更是如火如荼。生活在美国东海岸波士顿的我,很多次走进星巴克咖啡厅,都看到墙上贴着“如何正确处理屏幕时间”的聚会通知。几乎每一所学校为家长提供的家庭教育讲座里,必然会有至少一个和屏幕时间有关。

屏幕时间所对应的英文是screen time。screen 就是指屏幕,包括手机屏幕、电脑屏幕、电视屏幕等等。所有查看使用屏幕的时间则总称为屏幕时间。

屏幕时间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然而每次和国内朋友说到“屏幕时间”,总需要特别解释一下。屏幕时间这个概念在国内还远远没有普及开来。这种现状也让我格外担忧。

就在几个月前,出版商找到我,邀请我翻译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伊丽莎白·基尔比博士,一位来自英国的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这本书总结了她20 年的临床工作经验,从多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屏幕时间对儿童(包括多动症和自闭症孩子)的影响,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交技能培养、人身安全、家庭关系等等。伊丽莎白·基尔比博士更是从现实角度出发,指导家长们如何理性面对和处理孩子玩手机电脑的问题,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

翻译这本书的过程,其实也是我自己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我按照伊丽莎白·基尔比博士的建议来处理自己两个孩子(女儿5 岁,儿子3 岁半)的屏幕时间问题,果然十分有效。

以前我做饭或者休息的时候,会给孩子们打开平板电脑,只求他们不要来打扰自己。但是每次要求他们关闭电脑的时候,总是难以避免地引发抗议和哭闹。好不容易收起来,他们的脸上总是一副困倦无聊的表情,两只眼睛毫无光彩。

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之后,我开始更加严格地限制孩子们的屏幕时间。现在我做饭的时候就让孩子们自己玩,每次他们都非常投入。有时候假装自己是大章鱼;有时候假装自己是小仙女;有时候邀请恐龙公主野餐;有时候举办音乐会,一边用筷子敲击碗,一边唱歌;有时候则会要求我放音乐,给他们自创的纯自由派舞蹈伴奏;有时候姐弟俩还会各自捧着书安静地翻看,或者互相讲故事。等我做完自己的事情,他们总会欢呼雀跃地围过来,双眼闪烁着光彩,小脸蛋绽放出丰富的表情。

在我们这一代成长的历程中,电视机从奢侈品逐渐成为必需品。手机、电脑从无到有,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就在几年前,我们还没有听说过微信,现在却已经无法想象一天不用微信的生活。屏幕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革,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如何才能在享受屏幕带来的便捷的同时,*程度地降低屏幕带来的负面效应呢?限制屏幕时间,改善家庭教育,或者简称为“限屏育儿”,便是伊丽莎白·基尔比博士带给我们的答案。

除了现实有效的办法,伊丽莎白·基尔比博士还在书中介绍了大量育儿科学。她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给大家解释了许多心理学专业词汇,比如说,“内在运作模式”“潜伏期”“超专注”“游戏转移现象”“心理力”等等。伊丽莎白·基尔比博士基于这些科学知识给出的答案,让我深为信服。

伊丽莎白·基尔比博士在这本书里凝聚了20 余年的学识和工作经验。能够成为本书的译者,我感到非常荣幸。

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您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屏幕时间,帮助您的孩子在瞬息万变的数字社会中,高质量完成潜伏期的准备,顺利度过青春叛逆期。


【免费在线读】

案例分析(摘自第12章,P196~200)

丽莎是单亲妈妈,有两个女儿,一个7 岁,一个5 岁。孩子的行为让她难以应对,两个女儿经常打架,破坏性很强,难以控制。她感觉焦虑,担心两个孩子都患上了多动症。

疗程

我去丽莎的家里了解这个家庭每天的生活。孩子们发育良好,但是行为的确很让人恼火。她们早上拒绝为上学做好准备,也不好好用餐,常常半夜起床。丽莎说自己*近在家里上班,晚上要做大量工作,压力剧增。现在她不需要在办公室工作,便决定取消孩子们的课后托管,放学后在家里亲自照顾孩子们。

见到两个女孩子以后,我发现她们的打架和种种不端行为背后的动机在于获取妈妈的关注。对于孩子们来说,获得关注,即便是负面关注,也比没有关注好得多。在好几次家访中,我和丽莎的谈话总是不断地被她的手机铃声打断,有时候她甚至会为了回复工作邮件而暂停交谈。我注意到,每次和她预约下个疗程的时候,她总是很难定下和我面谈的时间。然而她回复短信和电子邮件却很快。作为治疗师,我的感觉是很难找到她。如果我要见她都这么困难,那可以想象,孩子要得到她的全部关注会有多难。

干预

工作和数字设备已经成为丽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她意识不到自己的生活已经遭到入侵,导致孩子感觉受到忽视。当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想见她有多么内疚和难过。我理解她既希望尽力照顾好孩子,又想尽可能地挣钱养家的心态,我解释说,她的确是陪在孩子身边,但是女儿们却感觉她的心思并不在自己身上。在托管班的时候,她们得到了很多关注。现在呢?虽然放学后和妈妈一起在家里,但是妈妈总是忙着在电脑上工作。孩子们只能自己看电视。她们感觉不到妈妈的陪伴,于是开始出现各种不端行为。

如何才能让孩子们更容易接近丽莎呢?我们一起想了一些简单可行的办法。比如工作和家庭之间要有清晰的界限,让孩子每周上两次课后托管班,这样丽莎可以有更多时间集中工作。在孩子放学回到家里的几个小时内,丽莎就要关上电脑,把手机设为静音。我们还谈到要分别给两个小姑娘单独关注,学习怎样陪她们玩耍。孩子们的睡觉问题主要也是因为她们想要获得妈妈的关注:她们在和妈妈的手机、电脑竞争,却总是一输再输。

丽莎开始给两个女孩安排各自的入睡常规,她们会分别洗澡,听妈妈讲故事。这些时间使得她有机会和孩子们聊聊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帮助她们处理令她们感觉困惑纠结的问题。

结果

开始这些小变动几周后,丽莎看到女儿们的行为慢慢改善了。进行两次入睡常规需要的时间更长,但是孩子们的睡眠得到改善,从长远来说给她节省了很多时间。在孩子上学的时间里,丽莎更加严格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这样到了傍晚时分,她就更加自由—等孩子们放学的时候,她可以关上电脑,陪孩子玩上几个小时。在孩子们上床睡觉以后,如果需要,她还可以继续工作。她也开始学着把手机设为静音,放在看不到的地方,降低查看手机的诱惑。这些改变很小,但是让孩子们感觉到妈妈在真心实意地陪伴自己,不再需要和数字设备竞争了。

*后,丽莎获得更多的平静,整个家庭局面变得更加容易掌控,她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为了工作和孩子而焦虑了。

危险信号

●孩子总是唠叨甚至挑战你的屏幕时间。

●一旦离开手机电脑、电池快用完或联不上网,你就会感觉焦虑。

●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却总是在刷屏。这令你感觉内疚。

●你无法做到在和他人谈话的时候不看手机。

●吃饭时间一听到手机提示音,你就会忍不住去查看,甚至在餐桌上回复短信。

●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你也机不离身。你无法给予他们全身心的

关注。

●每天一睁开眼就去查看手机,睡觉前一分钟还挂在网上。

●有时候还会半夜查看手机。

●在和孩子谈话的时候,手机一响你就中断谈话去接电话。

●陪伴孩子的时候,即使是在外面,你也机不离手。

●坐下来等待的时候,你总是忍不住拿出手机来消磨时间。

解决办法

●以身作则。你希望孩子怎么表现,你自己就要先做出榜样。如果你总是埋头玩手机,为什么孩子不可以?

●为自己和孩子制定上网时间的规则,并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制定。你可以承诺在帮助他们上床入睡的时间里不去查看电子邮件,也不回复任何电话。问问孩子,他们希望你如何安排屏幕时间。

●制定规则,全家执行。比如,餐桌上不可使用屏幕设备;晚上某个时间之后不可使用屏幕设备;预先确定好无屏时间。

●让自己和孩子都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觉前不看手机—可以把它留在另一个房间充电,或者收进抽屉里。只要不在眼前,你就不会总惦记着。

●每天在固定时间里查看和更新社交媒体,避免干扰家庭时间。

●手机不能在卧室过夜。准备一个闹钟来唤醒自己起床。

●来一个手机解毒日,看看一天不用手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关闭所有不重要的提示音。每次朋友在脸书上的发布,真的需要手机发出哔哔声来提示你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