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

通过跨语言的考察、比较,总结出汉语非核心论元实现为宾语的三种类型:旁格宾语结构、与格增元结构、后果宾语结构,分别可用“空词根”理论、施用理论、隐性述结式理论来分析和解释。


【内容简介】

本研究探讨汉语中各类非核心论元的实现模式及允准机制,旨在从理论上系统探讨汉语非核心成分的句法实现问题。通过对“旁格宾语结构”“与格增元结构”“后果宾语结构”几类非核心论元允准结构的分析提炼出三种非核心论元的实现模式。


【作者简介】

孙天琦,女,198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0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现代汉语教研室工作。在《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等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数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各一项。


【目录】

总序(蒋绍愚)

序(郭锐)

*章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3 本研究的篇章组织

1.4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旁格宾语结构

2.1 旁格宾语成立的限制条件

2.2 旁格宾语的句法特征

2.3 旁格宾语的语义特征及相关问题

2.4 旁格宾语的语用特征

2.5 旁格宾语内部的次类差异

2.6 旁格宾语结构的跨语言考察

2.7 旁格宾语结构的允准机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及物与格增元结构

3.1 问题的提出

3.2 基本事实

3.3 施用结构与汉语“与格增元结构”的平行性

3.4 施用结构类型模式的跨语言考察

3.5 汉语及物与格增元结构的类型及实现模式

3.6 施用理论背景下的“及物与格增元结构”生成机制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及物与格增元结构

4.1 问题的提出

4.2 汉语不及物增元结构的“施用”分类

4.3 谓语非宾格/非作格之争

4.4 “及物施用”与“非宾格施用”的关联

4.5 不及物低阶施用的跨语言考察

4.6 “不及物与格增元结构”的生成机制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后果宾语”结构

5.1 问题的提出

5.2 后果宾语的形式特征

5.3 后果宾语的语义类型

5.4 后果宾语的论元实现模式

5.5 “后果宾语”的允准机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 语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及特色

6.3 进一步的理论思考

6.4 余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英文术语缩略对照表

附录2 图表索引

后记

评审意见(一)

评审意见(二)

《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章程


【前言】

宾语种类繁多是现代汉语语法的重要特点,诸如“写毛笔、吃大碗、走钢丝、挤公交、跑了一身汗”等非常规的动宾搭配极其常见。如何分析、解释这种现象,历来是汉语语法学界争议的热点问题。学界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做了不少研究,但仍不令人满意。2005年孙天琦以直博生身份来北大攻读博士学位,入校不久的一次讨论中,她对非常规宾语产生了兴趣,开始琢磨相关现象的形成机制。一两年后,思路逐渐明确,*后确定了以汉语的非常规宾语为博士论文的选题。2010年博士论文答辩通过,得到答辩委员的一致好评。这部书稿就是孙天琦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几经修改而成。
对于汉语中的非常规宾语现象,有学者从构式语法、认知转喻等角度分析,但分析过于笼统,未触及非常规宾语结构形成的句法机制。孙天琦的这部专著,通过跨语言的考察、比较,总结出汉语非核心论元实现为宾语的三种类型:旁格宾语结构(吃食堂)、与格增元结构(拿了我两本书、王冕死了父亲)、后果宾语结构(跑了一身汗)。这三种类型的非常规宾语形成机制不同,分别可用“空词根”理论、施用理论、隐性述结式理论来分析和解释。这个分类是比较合理的,对三类非常规宾语形成的句法机制的分析也是贴切的。
这部专著的创新之处甚多。对于“写毛笔、吃大碗、挤公交”这类旁格宾语结构,过去有转喻、轻动词等不同理论,但或者未涉及这些非常规宾语的构造机制,或者不够贴切。孙天琦指出,旁格宾语结构的形成是汉语单音节动词的“裸词根”特性导致的,所谓“裸词根”,是说汉语的单音节动词缺乏选择论元的限制功能,因而允准的范围较广。对于与格增元结构,该成果通过跨语言的比较,认为与格增元结构同施用结构在句法、语义、语用上都有相似处,因此可以引入施用范畴来进行分析。对于后果宾语结构,孙天琦指出,后果宾语实际都是隐性补语所允准的论元。这些结论都有充分的语言事实做支撑,论证符合逻辑。特别是用“裸词根”理论分析旁格宾语、用“隐性述结式”分析后果宾语,都极具创新性,是对目前汉语语法研究的重大突破,对汉语语法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不同于一味套用国外理论或不惜歪曲汉语事实的研究路数,这部专著的特点是:考察、分析汉语中的具体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借鉴适合的理论来分析汉语的具体问题。没有现成的理论就针对汉语的问题构建新理论来分析这些具体问题。如果说施用理论分析是对国外理论的借鉴,那么,隐性述结式理论则是具有汉语特色的独创理论,“裸词根”理论则是既有对国外理论的借鉴,又有自己的独创。朱德熙先生主张,汉语语法研究要摆脱印欧语眼光,那么隐性述结式和“裸词根”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是用汉语的眼光来分析汉语问题的具体实践,是对世界语言学的贡献。离开了对汉语特殊语言现象的深刻分析,无法得到“汉语的眼光”;不把汉语同世界其他语言做比较,也无法得到“汉语的眼光”。孙天琦的这部专著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得很好。汉语语法需要这样材料扎实的研究,也需要这样有理论创新的研究。


【书摘与插画】

本研究探讨汉语中各类非核心论元的实现模式及允准机制,旨在从理论上系统探讨汉语非核心成分的句法实现问题。通过对“旁格宾语结构”、“与格增元结构”、“后果宾语结构”几类非核心论元允准结构的分析提炼出三种非核心论元的实现模式。旁格宾语结构”中非核心成分就地取材,直接占据谓词的常规论元位置(如“吃食堂”);“与格增元结构”中非核心成分则另起炉灶,单独投射出一个位置(“我烧了他三间房”,“老王死了老婆”);“后果宾语结构”中非核心成分占据隐性补语的论元位置。每一种非核心论元的实现模式都对应着自己独特的允准机制。旁格成分可以直接占据宾语位置是由汉语动词特殊的词汇结构决定的;而引入“受影响者”的“与格增元结构”则调用了具有一定跨语言普遍性的“施用”增价机制;至于表示消极结果的“后果宾语”,则是由“隐性述结式”中的隐性补语谓词允准的。
本研究共计六章内容,全书围绕汉语非核心论元的实现和允准 问题展开,每章内容相对独立,集中探讨一个具体问题,涉及的主要 内容如下: 第二章讨论旁格成分做宾语结构的实现模式与允准机制。与普 通的动宾结构相比,旁格宾语结构在及物性、施动性、论元数目、动词 音节数目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限制条件,在话题化、关系化、 “把”“被”结构转换、扩展、疑问等方面也受到一定限制。这些形式特 征大都由其特殊的语义和语用特征决定。跨语言调查结果显示,旁 格宾语结构不仅在以英语为代表的多数语言中十分少见,与班图语 等语言中的施用结构也存在本质区别,是以汉语为代表的部分分析 型语言特有的现象。我们论证了分析型语言的相关类型特征(如“形 态条件”“音节数条件”)与旁格宾语结构的允准存在直接关联。这一 章从“裸词根”的理论出发探讨了旁格宾语结构的生成机制。同时提 出“格位”“选项集合触发”等条件来处理旁格宾语*终的合格度。新 的方案从语言研究的不同层面逐一解释了旁格宾语结构的各项主要 *章 绪 论特点和限制。 第三、四两章集中探讨汉语中引入“受影响者”的“与格增元结 构”的实现模式及允准机制。这种类型虽然涉及特殊的句法操作,但 并不算汉语的特性,而是具有一定的跨语言普遍性。文章详细论证 了汉语的“与格增元结构”与典型的施用结构在论元结构、论旨层级、 句法标记等方面具有相同的特征,因此可以归入同一类现象,借用施 用理论来进行分析。我们提出“受影响者”由施用范畴允准并引入, “与格增元结构”可以由施用操作推导完成;同时,我们透过汉语非核 心论元的独特表现,为施用理论中长期存在的技术难题提供了新的 解决方案,提升了施用理论的应用范围和解释力。 第五章讨论汉语的“后果宾语结构”。汉语的“后果宾语”从语义 上来说可以分为“产生义”和“转移义”两种。这种结构对数量成分有 强制性的依赖,对与其共现的数词和量词也都有特殊要求。“后果宾 语结构”*值得研究的是其复杂且非常规的实现模式,我们发现通过 引入“后果宾语”所表示的事件结构,我们可以得出比较清晰的实现 模式规则。本章提出“隐性述结式”的理论模型来处理“后果宾语结 构”的允准机制。本章论证了后果宾语结构中含有表示“产生”“黏 附”义的隐性补语,从中提炼出“隐性述结式”的理论模型。“隐性述 结式”表达“有无变化”,产生的结果具有“*性”,这类结构不需要 补语谓词就明确地表达结果信息。从述补结构的角度出发可以解释 与后果宾语结构相关的各种主要问题(实现模式、对数量成分的特殊 要求等)。“隐性述结式”的理论还可以进一步用来处理更多的特殊 结构(如“隐性致使结构”),这种理论在汉语中的进一步应用还有待 于深入研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