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叶明媚多年来致力于古琴研究,主要从美学、艺术手法、音律、文化、传承等方面论述了古琴与音乐的关系。该书的出版对推进古琴的学术研究,传播古琴文化,提高琴人的素质,引导古琴的发展,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该书的出版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特以论文集的专题形式来探讨古琴的不同层面,并企图以新的观点和深入浅出的手法去处理一些较少谈论到的古琴与音乐艺术领域。全书共十二篇,包括美学、艺术手法、音律、文化、传承等各方面的论述。主要从文化的综合观来探讨古琴音乐不同层面的特征和规律,希望从而得到更完整和全面的结论。美学部分有古琴美学综合性的研究和美学的反省等;艺术手法则有探讨古琴中虚实因素的运用,因为虚实手法是中国艺术表现的一大特色,统摄着整个中国艺术精神;文化方面则有从文化和环境内涵看古琴的音乐和弹奏,目的看二者如何互为因果。此外,探讨了古琴与书法的共相,古琴的传习、打谱等文章。


【作者简介】

叶明媚为法国巴黎大学(Sorbonne)音乐博士,专攻民族音乐学与中国音乐, 研究范围包

括音乐史、音乐美学、古琴、佛教梵呗等。叶氏自幼从林鸿志与顾国权老师习钢琴,古琴师承泛川派琴家蔡德允女士,后获法国政府奖学金负笈法国,在巴黎大学攻读民族音乐学,论文为《古琴音乐与理论的研究》,并以优异成绩取得博士学位。八零年代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教授音乐史、音乐理论、乐器、专题研究及古琴等课程,后任浸会学院音乐系高级讲师。除授课外,叶氏经常作公开演讲、演奏及参与国际性学术会议,并策划音乐会、学术会议,主持电台音乐节目,为学报、报章杂志等撰写音乐、学术专栏,又从事书画、新诗、散文及小说等创作。

叶氏于九零年代移民美国,曾为美国肯德州立大学访问教授。现在纽约从事古琴及书法

推广活动,曾为著名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纽约管弦乐团 (New York Philharmonic) 邀请作古琴, 书法,与水墨画专题演讲及表演。

叶氏著作共十四种,中文著述包括:《古琴音乐艺术》(商务印书馆);《古琴艺术与

中国文化》(中华书局);禅文集《人间好时节——禅话禅画》(中华书局);散文集《天地

人间总相逢》(突破出版社);《音乐天地》(商务印书馆);及超过五十篇音乐论文。她

*的学术论文为:Qin:Musical Transmission of the Dao “琴——道家体系的传授”于2017

年为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叶氏亦为美国畅销作家,从1998 年起出版了七本以中国女性为题材的英文小说,包括:

桃花亭 (Peach Blossom Pavilion), 天女散花(Petals from the Sky),丝路之歌(Song of the SilkRoad),红粉骷髅(Skeleton Women),九重天(The Nine Fold Heaven),千个美丽的密语(Secret

of a Thousand Beauties),女巫市场 (The Witch’s Market),已翻译成中文,波兰文,俄文,土耳其文,罗马尼亚文、印尼文等十国语文。女巫市场上了纽约时报书评(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并大获好评。她所写及画插图的两本儿童故事书 Chinese Children’s Favorite Stories 《中国儿童钟爱故事》与Grandma Panda’s China Storybook《熊猫祖母中国故事读本》亦广受美国读者欢迎。

叶明媚现为纽约古琴文化沙龙的主持人及艺术总监


【目录】

饶宗颐教授序 ……………………………………………………………… 12

陈蕾士先生序 ……………………………………………………………… 14

自 序 ………………………………………………………………………… 16

再版序言 …………………………………………………………………… 17

琴道—古琴音乐艺术导言 ………………………………………………… 18

古琴音乐的意境 …………………………………………………………… 31

古琴音乐的静、远和淡趣 ………………………………………………… 35

古琴艺术的美学反省 ……………………………………………………… 40

古琴音乐美学 ……………………………………………………………… 49

古琴音乐中虚实手法的运用 ……………………………………………… 98

古琴与书法 ………………………………………………………………… 126

古琴的打谱艺术 …………………………………………………………… 156

从环境内涵看古琴的弹奏 ………………………………………………… 175

从文化内涵看古琴音乐 …………………………………………………… 181

古琴的传习 ………………………………………………………………… 201

古琴音律简介 ……………………………………………………………… 211

泛川派琴家蔡德允女士 …………………………………………………… 218

参考文献 …………………………………………………………………… 227


【前言】

饶宗颐教授序

琴之为物,能使人悲。雍门之泣,晋王之涕(见《御览》五七七引《琴清英》),

古之人当不我欺也。然张急、调下之谈,实官卑、材良之喻,托以比兴,以洽人

之性情。西方悲观哲学家,以音乐为群艺之至尊。汉土之人,知悲为乐之至美,

然其乐教则以乐配诗,导之以正;虽于乐之体会者同,而于纳民轨物,则其术有

异。不重侈乐,不尚靡音。务去郑声为儒家之笃论。又墨家非乐,其道大觳。故

琴之兴虽早,而发展也缓,不能如西乐之琼玮连犿不可纪极,则儒家中和为乐教

之说有以限之也。

琴之散声有七,泛音则每弦于十三徽位,自可取十三音;但以音高而论,每

弦只能取六音,故七弦十三徽之泛音有九十一,益以按音吟猱进退之异,与夫转

弦换调,交错为美,故益变化无方。传世琴谱计一百四十四种。(据查阜西统计,

杭州大学善本有清黄文玉之《琴脔》,未见有人纪述,琴书待发掘者尚多。)去

其复重者有三千三百六十五首之传谱,有六百五十八首标题不同,大抵皆清以前

作品,然可弹出者不及百数,待整理者且近五百,故打谱之事,洵为当务之急。

比岁琴学复兴,举凡古谱之搜集,琴弦之改革,琴史之整理,琴律之考索,

视前皆有所推进。尤以七弦琴上运用各种平均律制之尝试,进行研究,得知琴之

特殊构造:十三泛音徽位,其中三、六、八、十一徽*四分律之特性;姜夔、

朱熹以来,琴之四分损益律及其转弦换调之法,遗轨犹存。自明代以三分损益率

之法定弦,(朱载堉《律学新说》及《律吕精义》中,十八首五音操缦之调弦法,

以十徽为律母。假如正调十徽,按一而与散三相应为宫,按二而与散四相应为商;

惟按三弦不与散五相应,必于九徽按二方与散五相应为角。)旧制几被遗忘。吾

人细察谱中如出现十一、八徽按音之标记时,可审为四分旧律,反之,则为明以

降之三分损益律。此一新知,对于打谱者在校勘、演奏中扪索徽位间按音之音值

及音差之了解,有极大裨益,可谓重要创获者矣。(上海陈应时君于此多所扶发)

又不同乐器之互相渗透,如以琴曲入筝,成就尤卓,一破向来琴、筝绝不相

容之隔阂。至于琴曲之新制,方兴未艾。百年间之名作:若川派流水之加工,滂

沛激昂;诸城之长门怨,低徊掩抑;彭氏忆故人之推陈出新(从旧曲《山中思故

人》翻出)尤极缱绻之思,均为绝唱。夫打谱为恢复旧观之事,制谱戛戛独造,

为创新之事,二者如骖与靳,自可相辅以行。我知十年以后,琴道大昌,新曲必

能跨越前人意境,安能仅以重操旧声自限其迈进也哉?

叶君明媚初论究嵇康声无哀乐论,余任校外阅卷,及君赴法留学,余亦居巴

黎执教,过从甚密。君治宋代琴史,余携君至莱顿大学,期君遍读高罗佩旧藏诸

琴籍,君卒卒未暇。既卒所业,以操缦设教,复集所著有关琴学论著若干篇,汇

为一帙。其中如论古琴音乐之美学、打谱——阐发古琴音乐再创造过程中之艺术

体验,俱能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又其探讨琴与书法艺术之共相,所论尤深入腠

理。君尝从余习书,能作擘窠大字,故所言无隔壁语,非扪烛扣檠者可比。余喜

君之有成,君嘱序其耑,因推论近世琴学由衰而隆之趋势,冀为读君书之一助,

语乏清英,非敢为琴说之鼓吹也。

丙寅中秋,饶宗颐。时将赴法京出席Sorbonne 宗教研究院成立百年纪念“礼

学会议”之前夕。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