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享誉世界的科普大师别莱利曼的经典作品,为孩子开启神奇的科学之旅

随处可见的物理问题,简单易做的物理实验,激发好奇心,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妙趣横生的语言,精美的手绘插图,寓教于乐,让孩子的科学启蒙充满乐趣


【内容简介】

《趣味物理学(少儿彩绘版)》包括《走进物理世界》《探索物理奥秘》《玩转物理实验》这三本书,是一套世界经典青少年科普读物。这套书向小读者描绘了丰富的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现象,既妙趣横生,又把缜密的物理知识点介绍给了小读者,加深他们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学会如何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答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走进物理世界》共有9章内容,介绍了力学、光学等知识,并且把各种物理小故事融入其中。有的来源于日常生活,有的取材于著名的科幻作品,既贴近生活又富有趣味性。

《探索物理奥秘》共有9章内容,介绍了功和能、电磁学等知识点,并把生活中的现象融入进这些知识点当中,扩展读者视野,带领小读者对物理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玩转物理实验》一共有8章内容,通过让小读者动手做物理实验,了解更多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比如力学、光学、电学、磁学等。这些物理实验所使用的器具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更具操作性,既锻炼了小读者的动手能力,也启发了他们的探索思维。


【作者简介】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1882~1942) 出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是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1959年,“月球3号”无人月球探测器传回了世界上张月球背面图,其中拍的一个月球环形山就被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纪念这位科普大师。
别莱利曼从17岁时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09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全力从事科普写作和教育工作。1916年,他用了3年时间,创作完成了其代表作《趣味物理学》,为以后一系列趣味科学读物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别莱利曼一生共创作了105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趣味科学读物。他的作品从1918年至1973年仅在俄罗斯就出版449次,总印数达1300万,被翻译成数十余种语言。对俄国乃至全世界青少年的科学学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系列丛书妙趣横生,而又立论缜密,是公认的受青少年欢迎的科普书。一些在学校里让学生感到十分难懂、令人头痛的物理问题,到了他的笔下,都好像改变了呆板的面目,显得和蔼可亲了。


【目录】

《走进物理世界》

章 速度和运动

我们的运动速度有多快 002

★交通工具的速度 004

★速度对比表 006

千分之一秒 007

第二章 重力和压力

用手抓住一颗子弹 016

西瓜炮弹 018

为什么磨尖的物体更容易刺入 022

就像深海怪兽一样 025

第三章 空气阻力的妙用

超远距离的射击 030

纸风筝为什么能够飞起来 032

★风筝受力原理图解 033

★活的滑翔机 034

植物没有发动机,却可以飞翔 035

飞去来器 037

★古埃及的飞去来器 039

第四章 惯性与永动机

★怎样分辨熟鸡蛋和生鸡蛋 042

疯狂魔盘 044

永动机 046

彼得大帝时代的永动机 050

第五章 液体的特征

古人不知道什么 058

★关于两把咖啡壶的问题 060

铅弹为什么是圆形的 061

第六章 有魔力的热效应

“十月”铁路夏天长还是冬天长 064

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066

★在开水中不会融化的冰块 068

我们的脚下是什么季节 069

第七章 光的反射和折射

看穿墙壁 074

★潜望镜的主体结构 076

新鲁滨孙 077

借助阳光的力量 080

关于海市蜃楼的旧知识和新知识 083

缺乏经验的游泳者常常遇到的危险 088

第八章 眼睛的错觉

出人意料的颜色变化 092

★光渗现象 095

黑点和白点 096

复活的肖像画 099

★立起来的大头针 101

插在纸上的线条和其他视错觉 102

★视觉错觉图 104

第九章 耳朵的错觉

听觉上的错觉 108

海底传来的回声 109

术语表 112

《探索物理奥秘》

章 力学的基本原理

两枚鸡蛋碰撞,哪枚会碎掉 002

甲板上的对峙 005

“地球,我命令你停下来” 008

火箭的飞行原理 011

★希罗的蒸汽机工作示意图 013

★牛顿的蒸汽汽车 014

第二章 生活中的力

如果摩擦消失了,世界会怎样 018

★如何利用摩擦力 021

★马车的车轮为什么不一样大 022

旋转着的陀螺为什么不会倒 024

★陀螺的“用武之地” 026

利用陀螺变魔术 027

★魔术师的抛掷魔术 029

在“魔球”里行走 030

★旋转实验室 035

第三章 巨大的万有引力

引力到底有多大 038

“牛顿山”真的存在吗 042

一顶压死人的礼帽 045

第四章 做功和能量

★如何做好1公斤米的功 050

如何包装易碎物品 052

能量从哪里来 055

第五章 自然界中的力学

巨兽灭绝的必然命运 060

大鸟和小鸟,哪个更能飞 063

★没有飞行能力的鸟类 064

树木为什么无法长到天上去 065

★植物的高度与粗细的比例关系 066

第六章 强大的空气能量

气体、大气这些名称从何而来 070

★骗人的酒杯 072

“波浪”与“旋风”产生的原因 074

第七章 热现象在生活

中的应用

★扇扇子为什么会让人感到

凉爽 082

水能够灭火的原理 084

用火来灭火 086

第八章 关于电磁的谜题

“慈石”与磁石 092

★什么时候指南针的两端都

指向北方 094

钢块如何产生磁性 096

功能强大的电磁起重机 098

磁力与魔术 102

★魔术奥秘 105

第九章 不同寻常的声音

击鼓传“信” 108

★听不到的声音 110

超声波的应用 112

术语表 114

《玩转物理实验》

章 神奇的力

碰撞游戏 002

★弹性碰撞的三个阶段 003

★碰撞实验 004

杯子里的鸡蛋 006

★纸条会从哪里断开 009

★用拳头砸空火柴盒会发生什么 010

会自动平衡的木棍 011

肥皂泡中的奥秘 013

★具体制作方法 015

第二章 气体有多厉害

热气流与纸蛇 022

★会飞的纸片蝴蝶 023

神秘风轮 025

水中取物 027

★不均衡的空气压力 028

★翻转水杯,杯里的水有多重 030

降落伞 031

第三章 液体的力量

液体的天然形状 036

模拟潜水艇 039

★水面浮针实验 042

水面浮针 043

液体会产生向上的作用力吗 045

★如何测量液体的压力 046

第四章 可以利用的热现象

用纸锅煮鸡蛋的秘密 050

★不会燃烧的纸条和棉绳实验 052

★不会燃烧的纸条实验 053

可以用开水将水烧开吗 054

毛皮大衣能保暖吗 057

第五章 有趣的光线

脑袋朝下 062

★眼睛成像 066

颠倒的大头针 067

镜子中的秘密 069

★透过彩色玻璃会看到什么颜色 072

鸡蛋里的小鸡雏 076

第六章 强大的磁力

★磁针实验 080

有磁性的剧院 082

火星人的神奇“磁力战车” 083

★磁力和手表 086

第七章 摩擦生电

★带电的梳子 090

听话的鸡蛋 092

电的斥力 093

电的另一个特点 096

★制作验证电存在的仪器 096

第八章 声音的传播

蝈蝈的叫声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100

★自制玻璃瓶演奏架 104

声音反射镜 105

听到的是哪个声音 107

听觉奇事 112

术语表 113

编后语 115


【免费在线读】

速度和运动

我们的运动速度有多快

◆ 人类的运动速度

一个专业的长跑运动员跑完1500米,需要3分35秒左右(也就是每秒约7米)。而一个普通人行走的速度为每秒钟1.5米,经过比较可以直观地发现,二者速度差别之大,一个优秀运动员跑一秒可以比一个普通人走一秒多出5米多。不过,长跑运动员的速度和普通人步行的速度当然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两者各有优势。步行的人走得慢,但他可以连续走几个小时。运动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就得停下来休息。同样的道理,比如军人在急行军的时候,每秒钟大概走2米,速度比长跑的人要慢很多,不到其,但他们的优势在于坚持时间长,能够不停歇地一直走十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这都是长跑运动员没法比的。

如果拿我们人类与蜗牛、乌龟这样的动物相比,那人类的速度就显得格外快了。大家都知道,蜗牛和乌龟的速度那可是相当慢。比如,蜗牛,你要仔细盯着看,才能看到它在挪动,它一秒钟只能爬动1.5毫米,也就是一小时只能移动5.4米,而一个大人走一个小时差不多是5400米。简单比较可以发现,蜗牛的行进速度是人的速度的千分之一!乌龟也很慢,但爬行速度比蜗牛还是要快多啦,乌龟每小时能爬动70米左右,是蜗牛的10多倍。

跟慢吞吞的蜗牛、乌龟相比,人是闪电般的速度了,但如果跟另外一些动物相比,人可就显得没那么快了。比如,令人讨厌的苍蝇。苍蝇每秒钟能飞行5米,而一个普通人行走速度每秒只有1.5米,人要是和苍蝇比赛的话,恐怕要穿着溜冰鞋才能追上。如果人和野兔或者猎狗这样的动物比赛,人类就是骑着快马都撵不上。至于老鹰这种速度极快的动物,人要想追上它,估计就得坐飞机了。

千分之一秒

◆ 古代的计时工具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能够感知的小计时单位可能就是“秒”了,但是,还有比“秒”更小的计时单位,比如说“千分之一秒”。我们经常认为它跟零差不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么微小的计时单位,应用却很广泛。在没有办法获得精确时间的年代,我们只能利用太阳的高度或阴影的长短判断大概的时间,想要精确到分钟根本不可能(图3),更不要说精确到“秒”了。

那时,人类根本想象不到一分钟是个什么概念,也不需要知道一分钟能做什么,人类的生活不需要精确到分钟。他们的生活很悠闲,计时工具只有日晷(guǐ)、滴漏、沙漏等,这些计时工具根本没有“分钟”的刻度(图4)。18世纪初,计时工具上出现了指示“分”的指针,大约100年之后,也就是19世纪初,才出现了秒针。

◆ 我们在千分之一秒里可以做什么

那么,说了这么多,在千分之一秒这么短的时间里,我们到底能够做些什么呢?实际上,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对于火车来说,这点儿时间算不上什么,也就只能走3厘米,但是对于声音来说,却可以在空气中传播33厘米,超音速飞机则可以飞大约50厘米。对于地球来说,它可以围绕太阳走30米。而对于光,在千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它于真空中可以传播300千米。

在自然界,我们周围生活着很多微小生物,如果它们也会思想,肯定不会跟我们一样,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于千分之一秒的时间,它们完全可以觉察得到。比如,在一秒钟的时间里,蚊子的翅膀上下振动的次数达到500次~600次,也就是说,在千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它可以把翅膀抬起或者放下超过一次。

作为人类来说,任何器官的运动速度,根本不可能像昆虫那样快。在人类器官的运动中眨眼是速度快的运动,就是我们常说的“转瞬”或者“一瞬”。这个速度确实很快,快到我们根本察觉不到自己眨眼了。但是,如果用千分之一秒作为计时单位来量算,这个“转瞬”却进行得非常慢。曾经有人做过测量,“一瞬”大约是0.4秒,也就是千分之一秒的400倍。在这一时间里,共完成了这样几个动作:上眼皮垂下(大约75个~90个千分之一秒),上眼皮垂下然后静止不动(大约130个~170个千分之一秒),上眼皮抬起(大约170个千分之一秒)。从这里可以看出,“一瞬”其实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了,在这一时间里,眼皮甚至还可以得到短暂的休息。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能够感知到千分之一秒的时间,就可以看到在“一瞬”的时间里,我们的眼皮完成了上下两次移动,也能看到在眼皮的两次移动之间发生的景象了。

◆ 神奇的药酒

神经系统的特殊构造决定了我们无法感知到千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如果可以,我们周围的一切将变得不可想象。作家乔治·威尔斯曾经写过一篇小说《时间机器》。小说的主人公无意间喝下了一种被称作“加速剂”的药酒。这种神奇的药酒可以使人的神经系统发生改变,看到速度极快的东西。

关于这一神奇的景象,我们可以从下面摘录的小说里感知一二:

“在这之前,你是否看见过窗帘像这样牢牢地贴在窗子上?”

我向窗帘望去,仿佛看到窗帘冻僵了一样,它的一角被风卷起来后,就那样始终保留着卷起来的样子。

“我从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景象,”我说,“真奇怪!”“还有更奇怪的呢!”他一面说着,一面松开手中的玻璃杯。我想,杯子肯定会摔碎的,但是奇怪的是,杯子就那样一动不动地停在半空中。

“你肯定知道,”希伯恩说,“物体在自由下落的时候,个1秒里,它的下落高度是5米,这只杯子下落的距离也是5米。但是,你知道吗,现在只过去了不到百分之一秒,从这件事情上,你可以更进一步地感受到‘加速剂’的神奇功效。”玻璃杯在慢慢地下落,希伯恩的手就那样在杯子的四周和上下方自由旋转着……

我向窗外望去,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追赶一辆汽车,自行车僵在那儿,汽车也一动不动,车后弥漫着同样僵化的卷起的尘土……突然,我的目光被一辆僵在那儿的马车吸引过去,马车的车轮、马蹄、鞭子,甚至正在打呵欠的车夫的下颌(hé),运行的轨迹都尽收眼底,动作很慢、很清晰;坐在车上的人就像石膏像一般,完全僵在那儿……一个乘客在迎着风折起报纸,就那样僵在那儿,但是,我知道,根本就没有风。

……刚才我谈到、想到和做到的这一切,都是“加速剂”在我体内发挥作用的结果。

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这些都是一瞬间发生的事。

读者一定很想知道,现在我们有那么多高度精密的科学仪器,它们能够测量的短时间是多少呢?20世纪初的时候,人类就可以利用仪器测量万分之一秒的时间。现在,人类甚至可以测量千亿分之一秒的时间,这一数值是在实验室里得到的。这一数值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一数值约等于1秒钟和3000年的比值!

◆ 时间放大镜

在乔治·威尔斯写小说《时间机器》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到,这种事情会在实际生活里真正出现。但不得不说,他很幸运——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他仍然健在,虽然只是通过电影银幕,他却亲眼看到了他在小说里想象的景象,我们把这称为“时间放大镜”。意思就是说,通过银幕,我们可以把平常运行速度很快的动作放慢,进而展现出细节。

其实,这里的“时间放大镜”就是一部摄像机,当然,它和普通的摄像机也有不同之处,普通摄像机每秒只能拍摄24张相片,而这种特殊的摄像机,每秒可以拍出多得多的相片。如果把这部特殊摄像机拍摄的相片用24张每秒的速度播放出来,那么我们看到的动作拖长了,就是速度被放慢了很多倍的景象。这一现象,读者可能在电影中也经常看到,比如说,运动员在跳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放慢动作看到跳高的细节。现在,通过更先进、更复杂的科学仪器,我们已经可以将动作放得更慢,基本上和威尔斯小说里描写的情形所差无几了。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