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山河一统,华夏重开
远迈汉唐,治隆唐宋
朱元璋是元末乱世造就的平民英雄,也是开大明三百年国运的奇才。
朱元璋一生过人之处有两点:一是学以致用。学道义发家,学儒术治国;二是头脑清晰。战时纳贤才,开国立纲纪。
身为人生成功逆袭的典范,为什么他的风评这么“黑”?
明史大家吴晗再现明太祖朱元璋的奋斗史。
“朕膺天命三十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朱元璋
在惊慌猜疑中过日子,用全副心力保家当。这位开国皇帝虽与我们相隔历史长河,但也与我们并无不同。
彩色插图典藏本:本书特增彩色插图,真实还原历史场景,为读者带去“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话题人物朱元璋:朱元璋无疑史上比较抢手的帝王之一。他身上的标签很多,像“布衣皇帝”、“草根帝王”等,但他非同寻常的逆袭经历却始终罩着一层神秘面纱。本书将会为读者揭开朱元璋人生逆袭的核心秘诀。
明史大家吴晗的经典之作:吴晗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成长起来的学术研究者,他的明史研究成就被学界普遍认可。本书则是吴晗在其学术思想自由时期所作,极大程度上代表了作者本人的对朱元璋的看法,且内容方面更是“每件事皆有出处”。一经出世,便受到学界热评,是了解朱元璋其人不可忽视经典。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生展开,从放牛郎到帝王,*后却在忧虑中死去。文稿内容旁征博引,与后人所留文献相结合,将元末明初那段乱世风云从容有序、娓娓道来,引领读者认识一个有历史温度的朱元璋。


【作者简介】

吴晗,中国历史学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著有多部历史著作和杂文集,代表作有《朱元璋传》《明史简述》《读史札记》《历史的镜子》等。


【媒体评论】

赵翼: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康熙帝: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


【目录】

章 小流氓
一 小沙弥 / 002
二 游方僧 / 008
三 逼上梁山 / 015
第二章 红军大帅
一 小亲兵 / 032
二 小军官 / 035
三 大元帅、大丞相 / 044
第三章 从吴国公到吴王
一 鄱阳湖决战 / 058
二 取东吴 / 067
三 南征北战 / 074
第四章 大皇帝的统治术
一 大明帝国和明教 / 092
二 农民被出卖了! / 097
三 新官僚养成所 / 104
四 皇权的轮子 —— 军队 / 112
五 皇权的轮子 —— 新官僚机构 / 117
六 建都和国防 / 122
七 大一统和分化政策 / 127
第五章 恐怖政治
一 大屠杀 / 140
二 文字狱 / 151
三 特务网 / 159
四 皇权的极峰 / 164
第六章 家庭生活
一 马皇后 / 180
二 皇子皇孙 / 184
三 教养和性格 / 189
四 晚年的悲哀 / 196
朱元璋年表 / 205
附 录
原书后记 / 222
吴晗对朱元璋的评价 / 225
吴晗自传 / 228


【免费在线读】

小时候替人看牛放羊,会出主意闹着玩,别的同年纪的甚至大几岁的孩子都习惯听他指挥。常玩的一个游戏是做皇帝,你看,虽然光着脚,一身蓝布短衣裤全是窟窿补丁,他却会把棕树叶子撕成丝丝,扎在嘴上做胡须,找一块车辐板顶在头上当平天冠,弄一条黄布包袱披在身上,土堆上一坐,自己做起皇帝来了。捡一些破木板,让孩子们毕恭毕敬地双手拿着,当作朝笏,一行行,一排排,整整齐齐地三跪九叩头,同声喊“万岁”。
又会做坏事。有一天,他忽然饿了,时候早又不敢回家,怕田主骂。同看牛的周德兴、汤和、徐达许多孩子也都嘴馋起来了。大家越说饿,真的肚子咕噜得越凶。这个说有一碗白米饭吃才好呢,那个又提真想吃一顿肉,一个又说肉是财主们吃的,不知道是什么味道。个个的嘴都说得流涎。猛然间元璋一喊“有了”,大家齐声说:什么?元璋笑着说:现放着肉不吃,真是呆鸟!大家还不明白。元璋也不再说话,牵过一条花白小牛娃,放牛绳捆住前后腿。周德兴看了,赶紧抄着斫柴斧子,当头就是一斧。汤和、徐达也来帮忙剥皮割肉。别的孩子们捡烂柴树叶子,就地生起火来。一面烤,一面吃,个个眉飞色舞,兴高采烈,不一会儿,一条小牛娃只剩一张皮、一堆骨头和一根尾巴了。这时太阳已经落山,山脚下村子里,炊烟袅袅在半天空,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蓦地一个孩子省悟了,小牛吃了如何回主人的话?大家都面面相觑,想不出主意,担不起罪过。正在着急互相埋怨、乱成一团的时候,小一点的孩子竟哇地哭了出来。元璋一想,主意是自己出的,责任也该担起来,一拍胸脯算我的事。也真亏他想,把皮骨都埋了,把小牛尾巴插在山上石头空缝里,说是小牛钻进山洞里去了,只留下尾巴,拉了半天不出来。孩子们齐声说好。当天晚上,元璋挨了一顿毒打,被赶回家。虽然吃了苦,丢了饭碗,但深深得到孩子们的信任,大家都甘心当他作头脑。
朱元璋的智力极高,长于计谋,看得远,见得大处,当机立断,更善于接受好建议,不自以为是。统一以后,和群臣有一番检讨的话:“我生在天下大乱的年头,被迫投军,原不过是为了活命。到渡江以后,看这一群拥兵割据,称王称帝的,打家劫舍,全不成材料。内中张士诚、陈友谅强大,士诚地方富庶,友谅军力强大,我没有别的可夸,只靠不乱杀百姓,说话算话,刻苦做事,和大家同心一力,挣出这个基业。开头夹在吴、汉两大国之间,士诚尤其逼近,有人主张先向东吴进攻,我的看法是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的好生事,要争取主动,器小的没长远打算,总是被动,所以决定先攻友谅。鄱阳湖这一场决战,士诚果然不能出姑苏一步,和友谅呼应!假使当时先攻士诚,浙西坚守待援,友谅一定空国而来,我便被迫两线作战,腹背受敌了。两个都吃掉以后,举兵北伐,之所以先取山东,次下河洛,止住潼关西进之师,不急攻秦陇,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思道都是百战之余,绝不肯轻易服输,而且,大兵西入,正好促成他们联合,团结抵抗,一时也占不了便宜;不如出其不意,直取大都,根本既除,然后西进,张、李望绝势穷,不战而克。可是,扩廓还是力战到底,费了多少事。假定不取北平,就和关中军决战,又是两线作战形势,胜负就很难说了。”尽量避免两线作战,机动地争取主动,敏捷地运用对方弱点,转变形势,集中兵力使敌人处在被动地位,知己知彼,在战略上是完全成功的。
在另一场合,他又申说:“元朝末年,人君安逸不管事,臣下跋扈不听命,胡乱花钱,想尽主意剥削,水旱灾荒,年年都有,闹得天怒人怨,到处反叛,群雄角逐,割据地方。我没有办法,为了自救,才参加红军;到了兵强地广,才东征西讨,削除群雄,开拓土地,这时候,中国已非元朝所有了。元朝皇帝如能小心不偷懒,不专讲享受,臣下尽心做事,不贪污,不争权夺利,怎么会引起这次大革命?又怎会造成割据分裂的局面?由此看来,我取天下于群雄之手,非于元朝之手,是很明白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