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对于某个人你就是全世界!

★英国大作家狄更斯代表作!英国BBC百大受欢迎图书!

★《双城记》中译本众多,为什么有经验的读者选择作家榜版?5大硬核入手理由:

1、全新译本,原汁原味:作家马鸣谦倾心翻译,译文优美、生动、精准,传神呈现狄更斯文学特色。

2、全新插画,赏心悦目:伦敦艺术大学插画家CiCi Suen精心绘制12张彩插,还原小说经典场景。

3、名家序言,讲透精髓:人民文学奖得主笛安亲笔作序推荐,引领读者深入狄更斯的文学世界。

4、精彩导读,讲透精髓:英国作家安德鲁·朗格5000字长文解读,剖析小说创作背景与精巧构思。

5、全新版式,阅读舒适:版式舒朗美观,字号行距适中,符合当下读者阅读习惯,久看不费眼睛。

读经典名著,认准作家榜!


【内容简介】

青年医生曼内特,做梦也没有想到,那天深夜,他会亲眼目睹一桩权贵杀人事件。他决心为受害者伸张正义,结果等待他的,却是猝不及防的牢狱之灾。

曼内特凭空消失,他的妻子被痛苦击倒,去世前托付好友抚养女儿露西。十八年后,长大成人的露西,突然得到了父亲的消息,她从英国伦敦赶往法国巴黎,终于见到了曼内特。

返回伦敦的途中,曼内特父女邂逅了年轻人达尼,并受到他的细心照顾。达尼和露西一路相伴,情愫渐生。然而,达尼恰好是当年陷害曼内特的权贵之子。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英]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1870)

征服世界的文学大师,极受欢迎的英国文豪。

全名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出生于英国南部朴次茅斯,其父是海军职员。童年时家道中落,一度被迫辍学,但天赋出众,聪明好学。

10岁前,读尽父亲藏在阁楼里的全部古典小说。12岁时,为补贴家用,去皮鞋作坊当童工,在磨难中成长。

此后当过律师事务所文书、审案速记员、报社记者,业余时间尝试文学创作。

21岁时,心惊胆战将没有署名的处女作投稿给杂志,发表后激动落泪,受到巨大鼓舞。24岁时,长篇处女作

《匹克威克外传》出版,一纸风行;同年结婚、剧作上演。

狄更斯总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数百篇短篇小说和散文;生了10个孩子;作了400多场盈利性的朗诵会。

晚年住进梦寐以求的盖茨山庄,58岁时逝世于此。

为了纪念狄更斯,很多地方每年都会举办狄更斯节。

经典代表作:《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双城记》《圣诞颂歌》《大卫·科波菲尔》《远大前程》等。

译者简介:马鸣谦

作家,历史及佛学研究者,一九七〇年出生于苏州。

著有长篇小说《隐僧》《无门诀》《合欢树下》《降魔变》。

译有奥登文集数种,其中《奥登诗选:1927—1947》入选多家媒体2014年年度十大好书榜单。

2018 年签约作家榜,倾心翻译《双城记》。


【媒体评论】

小说突出的优点便是那罕见的技巧,凭借这种技巧,作者那天才般的力量充分运用到故事的组织上。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同时代作品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也没有任何英语作品能够超越它。——[英]约翰·福斯特

仇恨是痛苦的,而痛苦的仇恨应该用仁爱及人道去化解,作品没有写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却因此而造就了大革命的气氛,化解了暴力行为,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浪漫色彩。——梁实秋

忧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俄]列夫·托尔斯泰

狄更斯是一位不仅反映了现实,而且还尽力对现实起作用的作家。——[苏]高尔基

幽默如同一道阳光似地照在他的作品里,把普普通通的风景辉映得亲切宜人,无限可爱,他的作品到处洒着这样的光点,充满了千百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奇迹。狄更斯增添了他那个时代的欢欣和快乐,促进了他那个时代的血液循环。——[奥]茨威格

狄更斯的伟大正在于他所创造的形象。这些形象站在文学的金字塔尖上,放射着异彩。——[美]纳博科夫

狄更斯的写作天赋,的确是大多数小说家所不曾拥有的。——[英]毛姆

狄更斯向世界揭示的真理,比一切政客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德]马克思

狄更斯的地位是牢不可破的。一百三十多年来,他的作品在畅销书中遥遥领先。在那些广为流传的经典中,他仅仅排在《圣经》和莎士比亚之后。——[英]菲·霍布斯鲍姆

狄更斯是英国小资产阶级的痛苦、爱好和仇恨的伟大表现者,他是一个温和的诗人,善于缓和、平衡他的创作里的尖锐刺人的因素。——[苏]卢那察尔斯基

狄更斯开城市小说之先河,只有在城市经验的维度上才能理解狄更斯的天才。——[英]雷蒙·威廉斯

狄更斯在19世纪小说家中无人能比。他的名声早已超出了英伦三岛和大洋彼岸的新大陆,从他身上汲取营养的作家不可胜数,如陀思妥耶夫斯基、乔伊斯、卡夫卡、福克纳、纳博科夫、贝克特、拉什迪以及20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苏·奈保尔等。——[美]哈罗德·布鲁姆

狄更斯拨动了一根永远会在普通人的感情中引起共鸣的心弦。——[英]切斯特顿

只要提到狄更斯,我们的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维多利亚时代的生动画面,浮现出所有的强烈对比和复杂情节。时至今日,他笔下的人物仍像当年一样栩栩如生。——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

狄更斯写的每一页都散发着诗的气息。世界上哪里还有比狄更斯的作品更崇高的诗歌呢?——英国《北极星报》


【目录】

死而复活

章 启幕的时代

第二章 邮车

第三章 夜之暗影

第四章 准备事项

第五章 酒馆

第六章 鞋匠

第二卷 金线

章 五年之后

第二章 一幕好戏

第三章 沮丧时刻

第四章 祝贺

第五章 豺狗

第六章 数以百计的人

第七章 城里的大人

第八章 乡下的大人

第九章 蛇妖的头颅

第十章 两个许诺

第十一章 同伴画像

第十二章 稳重人

第十三章 不稳重的人

第十四章 诚实的商人

第十五章 编织

第十六章 继续编织

第十七章 某天晚上

第十八章 九天时间

第十九章 一个观点

第二十章 恳求

第二十一章 回响的跫音

第二十二章 海涛席卷

第二十三章 熊熊烈火

第二十四章 难逃一劫

第三卷 暴风雨般的历程

章 秘密处置

第二章 磨刀霍霍

第三章 暗影

第四章 处变不惊

第五章 锯木工

第六章 胜利

第七章 敲门声

第八章 牌手

第九章 定局

第十章 阴影的实质

第十一章 黄昏时分

第十二章 夜幕

第十三章 五十二名

第十四章 编织完成

第十五章 永远消失的脚步

译后记


【免费在线读】

序:你的双城,我的双城记

十五岁那年的暑假,我翻开了一本随便从书架上拿出来的书。我知道谁是狄更斯,但我没想到,那本标题看起来挺平常的小说,从此改变了我。《双城记》,一个发生在两个城市的故事——一个是伦敦,一个是巴黎,对当时的我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存在,坦率讲,童年和少年时代,不是没有被老师或者大人们鼓励着或者强迫着看“世界名著”,但是总觉得——那些“世界名著”里的故事,无论爱还是恨还是别的什么,都发生在遥远的天边,直到我遇到了《双城记》,开始神奇地觉得,这个几百年前,跨越伦敦与巴黎,在大时代的滚滚激流中挣扎出来的故事,是与我有关的,至少它让我相信了一件事:做一个愿意为别人牺牲自己的人,未必划算,但是可以成全一种非常美的东西。

“法国大革命”是一个历史书上会提到的概念,占据好几个章节,需要记住的事件还挺多——感觉是一段磅礴芜杂的历史时期——这是很多十几岁的中国孩子对“法国大革命”的基本认知,而我,直到今天,看到这五个字,首先条件反射一般浮出脑海的,还是那个“卡尔顿先生”,是载着安然自若的他奔赴刑场的囚车,是囚车里那个与他碰巧同路的小女孩,他一路上劝慰这个萍水相逢的小姑娘,不要害怕。所有这些由狄更斯虚构出来的细节构筑成了我对于“历史”真实的感知与触碰,我不知道应不应该这样,只是,从那时起我便有了一个无法动摇的认知,每一行历史课本里的数字,后面都有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死,当一个人,记得这件事,面对世界的感受,大抵会不同一些。

如果你从没看过这本书,我也不打算剧透,我想说的是,在我眼里,狄更斯是一个非常会编传统意义上“结构完整”的故事的作家,起承转合都在规定时间内发生;很多让你眼前一亮印象不错的配角都不会草草离场,经常在整个故事里起到你读到末尾才能看清的作用;故事中总有意外,但是每个意外都在情理之中;你可以为了结局草草翻到后一页,你也可以安心将一长段时间交给他,因为剧终时分的荡气回肠终会让你相信不虚此行。“文学”当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好的故事”,可是我作为一个从事文字创作的人,始终对“会讲好故事”的人存在永远的敬意。至少,在他的故事里,我看得到复杂,看得到残酷,看得到命运,看得到卑微个体在历史洪流面前的茫然无力——也正因为如此,故事里的那个“牺牲者”才会让我震撼与动容,或许这不过是作家的一厢情愿,可是这样看似美好的愿望,千百年来被人们反复讲述,因为我们永远需要这个。

多年过去,我一直都想替当年那个十五岁的小女孩对狄更斯先生说一句“谢谢”,因为他的《双城记》让我次忘记了在阅读的过程中,急于将角色们划分为“好人”和“坏人”,因为我在困惑地想,为何明明是弱者的人却突然变得如此嗜血和残忍?为何明明是让人恨之入骨的坏人在某个瞬间又令人同情?为何我开始觉得无论怎样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以残酷的手段未经正常的程序报仇雪恨?那个唯利是图的人为什么突然高尚了?那个原本是贵族家庭的叛逆孩子又为何不顾生命危险也要回巴黎去看一眼早已断交的亲人?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什么才是正义?谁负责审判什么人该死而什么人不该?……所以,我感谢狄更斯先生,他以一种极为温和的方式让那个几百年后的中国小女孩开始碰触到带有“文学性”的思考。

若要公正客观地评价,狄更斯的文学成就究竟能不能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我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审美”的口味提升几个层级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恐怕我此生无法做到公正客观地评价狄更斯,不管听到过多少说得在理我其实内心也不是不认同的说法,不管我对于了不起的文学又有了什么样的认知与判断,心里始终都会有一个弱小的声音说:可是,可是,在那个夏天,我遇到了《双城记》啊。

是《双城记》启发了我开始像个大人一样想事情,是《双城记》让我知道了无论有过多少同类倾轧相残的野蛮,人性中总还是会有些莫名想要靠近光明与神圣的火种。我是多么幸运,是《双城记》带着我完成了这样如此基础的启蒙。我知道,如今的世界,有耐心阅读长篇小说的人越来越少,我不想简单地评价这种现象是对是错,时代在变,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也在改变——能快速给予感官满足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多,惰性原本就是根植于人性深处的东西。但我只是想说,其实阅读经典,有时候只需要你拿出一点点的耐心,它们已经经历过漫长岁月的大浪淘沙,让你遇到惊喜的概率其实很大。对每一个像我一样的普通人而言,文学直接的意义,就是带着你领略人性深处的复杂和无以言说,以及,在你见过了所有的复杂甚至无意义的时候,告诉你,“高贵”这样东西的确存在过,并且,应该一直存在着。

被文明引领过的人,不应该害怕承认属于文明的骄傲。这种骄傲与盛气凌人高人一等有本质区别,因为你见过了广袤的世界了,你拥有甄别,鉴定,不被表面繁华吓到,不随意妄自菲薄的尊严。每本书或许不是与所有人都有缘分,而我,在那个十五岁的夏天,开始明白我应该以什么为荣。即使我永远无法成为一个真正高贵的人,怀抱着文明带来的尊严与骄傲,我至少不会允许自己满足于沉堕。

我怀着非常荣幸的心情,为你们推荐作家榜经典文库出品、马鸣谦先生翻译的《双城记》,我确定,某处一定存在一个如我当年那样混沌好奇的孩子,会翻开它,会渐渐聚精会神,会倒抽一口冷气,会心情复杂地跟随着书里的每一个人,直到后一行,直到那句“我现在所做的事,远比我做过的一切都更加美好”。

这样的相遇,美好得如同一轮明月静静地照耀着宁静的江水。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笛安

2019年8月28日

于北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