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入选2006年*“*中小学图书馆(室)”!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无疑,借鉴先行者的教育经验是一条捷径。特级教师王晓春凭借40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教师常常碰到的100个棘手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提供了实用、有效的解决之道,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切实的指导。


【内容简介】

《大夏书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汇集了100个中学教师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作者积40余年教学经验,对这些问题条分缕析,进行鞭辟入里的解答,为教师提供切实的专业指导。本书既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又是教师进行案例研究的范本。
本书所选的案例,凡是没有注明出处,只注明作者名字的,均出自“教育在线”各栏目。有个别文章,不属于教育事件,只是陈述了某种教育观点,或提出了某个问题,严格地说不算“案例”,也放在一起了。本书主要是写给小学教师的,因此所选案例都是小学发生的事情,但是也有若干案例虽然是发生在中学,但在小学也很普遍,我也收进来了。


【目录】

部分 教师问题
【案例1】用智慧遍智慧 用心灵感化心灵
【案例2】找骂
【案例3】教育专家的方法为何不灵?
【案例4】师范教育中到底什么是要紧的?
【案例5】质疑数十万元造神童
【案例6】爬树风波
【案例7】来,让我抱抱你
【案例8】课间有学生打架了
【案例9】水彩笔的故事
【案例10】换个角度
【案例11】意外的收获
【案例12】秘密约定
【案例13】让老师困惑不解的孩子
【案例14】大眼睛春
【案例15】这个班主任到底该怎样当?
【案例16】教育也是很顽强的
【案例17】如何对付上课说闲皮话?
【案例18】一个永远说不明白的问题
【案例19】如此学生怎么教?
【案例20】一个争强好胜的孩子
【案例21】我这样教学生去“爱”
【案例22】孩子的自私心理怎么克服?
【案例23】小女孩捡到了一角钱,交给老师
【案例24】孩子,你尊重普通的劳动者吗?
【案例25】“学校教育大批判”:一种浅薄的时尚
【案例26】医生越老越香,教师越老越臭
【案例27】求学——就是老师求学生学嘛!
【案例28】我的文学感悟力都在语文教学中消磨殆尽了
【案例29】丁俊晖:打球有钱挣 读书有啥用
第二部分 学生问题
【案例30】怎样集中学生注意力?
【案例31】该怎么帮助你,我的孩子?
【案例32】不写作业
【案例33】疯了——一个学生这么多的作业
【案例34】硬是不写作业
……
第三部分 师生关系
第四部分 教师与家长关系
第五部分 管理问题


【免费在线读】

【案例65】
武汉一场作文比赛竟有3000学生将妈妈“妖魔化”
  新华网武汉2005年4月25日电武汉市近举行的“楚才杯”国际中小学作文比赛,有3000名小学生不约而同地将妈妈刻画成“变色龙”、“母老虎”、“河东狮吼”等形象。将自己妈妈“妖魔化”的背后,透露出学生面对家长们强迫“培优”的无奈。
  据《武汉晚报》报道,这次比赛的小学五年级作文题是“ 给我一点时间”。 记者在“楚才杯”组委会,发现五年级4200份考卷中,超过70%的孩子选择了一个共同的题材——被妈妈逼着整天“培优”,学习压力大,期望妈妈给自己一点时间。
  孩子们被妈妈逼着赶场“培优”、参加奥赛、练琴学画,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在这些孩子的笔下,妈妈是“会计师”,计算好了他们的每一分钟;妈妈是“变色龙”,考了满分她睡着了都会笑醒,考差了就会大发雷霆;妈妈是“母老虎”,每次出去玩总被她准确地堵回来;妈妈是“河东狮吼”,看一会儿电视她就会发作……
  在妈妈们看来,这样做是因为爱,是望子成龙。但孩子们并不领情,“妈妈,你在我心中的地位非常高尚,我不愿因为这而讨厌你,害怕你,我渴望拥有快乐的童年”。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专家郑丹丹认为,3000考生不约而同地“妖魔化”妈妈,是现代母亲这个角色带来的结果,反映了妈妈们在当代社会面临的共同困惑,也说明构建和谐母子关系迫在眉睫。(新华网)

  【点评】
孩子们为何如此谩骂母亲?
  4200篇五年级小学生作文中,有3000多篇将妈妈刻画成“变色龙”、“母老虎”、“河东狮吼”等形象。这是怎么回事?
  我想这首先与作文题目的导向有关。“给我一点时间”这个题目上来就把孩子置于“没有一点时间”的情境中了,他当然只能控诉了。题目隐含着批评,题目启发着批评。如果题目改成“我亲爱的妈妈”,可能情况就会有所不同。
  母亲果真是侵占孩子时间的罪魁祸首吗?这样说,会有很多母亲大呼冤枉。事实上对于多数孩子来说,侵占他们时间厉害的,是过重的课业负担,而这是应该由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学校负责的。
  现在孩子却把账都算在妈妈的头上了。为什么?可能是惹不起老师,只好欺负家长了吧。也可能孩子们认为,学校给我多少负担,都是合法的,而双休日占我的时间,就不堪忍受了。
  母亲成了孩子的出气筒,成了学校的替罪羊。
  但是即使如此,也不至于用如此恶言说自己的母亲呀!
  我觉得这里面有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孩子对母亲不尊重。
  孩子完全可以与家长意见不同,这很正常,但是他应该用晚辈对长辈的语气说出自己的意见,如果出言不逊,就不正常了;孩子完全可以批评家长,但是如果批评的语言听起来毫无敬意,那就不正常了。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丧失。
  此风不可长。
  如今的母亲(包括那些女老师们。她们往往也就在讲台上威风一点,回到家里,恐怕也得被孩子看成“变色龙”、“母老虎”之类)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为何如此之低?
   这个问题很有研究的必要,很有研究的价值。
  据我看,母亲威信的严重跌落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母亲角色发生畸变。
  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学校的应试压力,迫使母亲们不顾一切地追高分。为了逼迫孩子学习,她们把自己变成了冷酷的暴君;为了乞求孩子学习,她们又把自己变成了孩子的使唤丫头和奴才。暴君必然引起反抗,奴才必然遭到蔑视。学生骂母亲“母老虎”,正是反抗和蔑视的混合物。
  2?民主、平等被曲解。
  孩子对家长无理,其实是很大的事情,决不可纵容,否则后患无穷。可是现在许多家长对此并不在意,甚至还有家长以为这是家庭民主和平等的表现。这是完全错误的。世界上哪里有孩子不尊敬家长的民主社会?有的母亲心里想,只要你能当博士,每天骂我都没关系;结果他博士没当上,先把妈妈骂成心脏病了。一个连家长都不尊敬的孩子,能当博士吗?当了又有什么用处?无非是给博士丢人而已。
  3?传媒片面指责家长。
  现在某些传媒有一种值得注意的不良倾向,在家庭教育问题上,片面地、过火地骂家长。不民主啊,不平等啊,不尊重啊,不沟通啊,不理解啊,不赏识啊,全是家长的错,孩子是天使,孩子纯洁无瑕,孩子棒棒棒,你真棒。我觉得这样的宣传,是站在了家长的对立面,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这样的宣传是对孩子的谄媚,不是正确的引导。
  我给家长讲课,有孩子在场和没孩子在场说法是不一样的。有孩子在场,我一定引导他们在尊敬父母的前提下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当然,父母也应该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教育孩子),尽量避免我讲完了课,让孩子拿我的话当武器攻击家长:“你看,王老师都说了,全都是你们的错!你们悔改吧!”说完,又去没完没了地上网了。果真如此,我不是在促使孩子越变越混吗?
  家长的教育失误,当然要认真分析,坦率指出,我本人就做过大量的这方面的工作。但是这样做必须出于帮助的目的,分析之后必须告诉家长怎么办,让他看到光明。若单纯指责和批判,除了让家长沮丧、孩子趾高气扬以外,我看不出有更多的实际意义。
  家长是我们的朋友,不是敌人和批判对象。我希望记者先生们注意这一点。
  4?父亲失职。
  在树立家长权威方面,父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父亲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孩子对母亲不尊重,从一开始父亲就要严厉制止,绝不可以放过。事实证明,孩子在幼儿阶段几乎都有偶尔对母亲没大没小的时候,这时候如果父亲出面批评,很容易改正,以后形成习惯,孩子就不会对母亲无理了。如果父亲不当回事,甚至还觉得好玩(真有这样的父亲),久而久之,母亲在孩子心目中就没了地位,孩子会拿母亲当家奴对待,那时候再管,可就来不及了。
  也许父亲们会说工作忙管不过来,其实这不是时间问题,关键时候说一句就够了。当然,有些父亲失职,是母亲独揽大权造成的:“孩子我来管,你不要插手!”父亲乐得省心,赶紧溜出去快活去了。这种母亲糊涂,这种父亲不负责任。
  敬告天下为人之父者,教育权是不可以放弃的。
  5?学校不注意维护家长威信。
  有些教师不能平等对待家长,用电话呼来唤去,甚至当着学生的面指责家长,一点面子不给。这会严重降低家长威信,使他们没法教育孩子。
  必须恢复母亲的威信,必须建立家长的权威,否则所有教育的重担后都会压到学校的头上,倒霉的还是老师。
2005?4?28


【作者简介】

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已发表的专著有《寻找素质教育的感觉》、《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走进孩子的心灵》、《家庭教育难题会诊》、《家教参谋》、《孩子,我们一路同行》等10余部。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在电视台做节目,应邀给本市及外地教师、家长作报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