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红色经典·重温红军艰苦而光荣的长征历程,感受长征路上的军民鱼水情深

◆真实故事·深入生活多次采访,走访红军长征途径之地,以真实素材抒写感人故事

◆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真实鲜活,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朴实行文蕴藏挚情大义

◆情感创作·以初心写民心,“半条被子”故事家喻户晓,一段佳话温暖万众人心


【内容简介】

“半条被子”,恒久温暖;鱼水浓情,千古流芳。

《半条被子》讲述红军长征时期,三位女红军借宿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连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红军走了,徐解秀惦念了五十多年,也将这个感人的故事在心头珍藏了五十多年。

红军战士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首先想到老百姓的需求,展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和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


【作者简介】

志在飞

志在飞,原名蒋志飞,著名畅销书作家、编剧、词作家。出版和发表各类作品三百多万字。著有长篇小说《市委办公室》(1-3)、《半条被子》及散文集、诗集等六部;著有电影、广播剧及电视剧本《半条被子》《凤凰坡人家》《我的大学》等四部;创作音乐文学作品《铸魂》《入党宣誓》《信仰》等一百余首,多首在中央台及大型演唱会演出。其中,电影剧本《半条被子》荣获第2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优秀剧本奖。歌曲《铸魂》被中国音乐家协会评为“心中的旗帜”原创歌曲征集优秀歌曲。文艺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三十多次。院线电影《半条被子》全国热映。


【目录】

*章 跨越半个世纪的等待 1

第二章 耳听为虚 29

第三章 这些当兵的,好像不一样 53

第四章 我们的家,都回不去了 87

第五章 眼见为实 121

第六章 加入红军,我们就有了新家 145

第七章 一腔热血化碧涛 189

第八章 千磨万击还坚劲 203

第九章 鱼水浓情,流芳千古 231


【免费在线读】

老百姓不在家,没经过他们同意,我们不准随便进屋。

风吹着竹林,哗啦啦的。

雨不大,但持续浇个不停。

从外至内,由里至外,人人都裹着一身湿淋淋的衣服,也裹着一身的寒气……

红军战士们终于进了村,可以停下来休息了,但村里并没有热饭和热汤等待他们,甚至连一间干燥、温暖的房子都没有,所有的大门都挂着大锁。

陈青松站在村口迎接大家,大声说:“进村了,别踩坏老百姓的东西,不准进老百姓的家!”

战士们可以有期望,但不能有要求。此时,他们只能一个个或蹲在屋檐下,或靠在柴堆边躲雨,像荒野里的雀鸟,也像树枝上凋零的秋叶。

风大,雨大,战士们身上的衣服湿透了,雨水顺着面颊往下流, 他们用手抹一把,又抹一把。

徐解秀一家三口此时正躲在干爽的阁楼上,但她和朱兰芳的心情, 并不比雨中淋着的战士们更踏实。

朱兰芳回来后,小武的高烧慢慢地退了些,按说徐解秀似乎应该心里松快些了。但家里无粮无药,她不禁感到非常焦虑,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还是个未知数呢。

徐解秀抱着儿子,小心地移到阁楼顶的小窗旁往外看,天已经很黑,只听到窗外的风雨声,什么也看不清。

徐解秀小声问朱兰芳:“好像有不少人进村了?”

“嘘,别说话,咱们这房子外可能就有人。”

徐解秀一听,吓得心扑通扑通乱跳,赶紧把小武往怀里紧了紧, 生怕他啼哭起来。

徐解秀家的房子外的确有人,不过是一群极其疲惫的人。这又冷又饿,又风又雨的,大家盼望进村歇歇,但真正进了村,也没什么舒适的条件,只是找个躲雨的地方休息一会儿。

战士们脚步声疲,力气也乏,又不说什么话,因此没太大动静。

沿着石板路是一排两层的青砖绿瓦屋,但所有大门都锁着,每一家的门檐下就那么小小一块地方,一两平方米大小。

徐解秀家的屋檐下,也坐着三四名战士,大家背靠着大门挤成一排,这样可以少吹点儿风,稍微拢一点儿热气。

雨,打在石板地上,溅起来,又溅到战士们的身上。

战士们累了一天,可是因为雨下个不停,他们的腿都不能伸展, 也只能缩起来,好歹先把胸腹处的衣服用身体焐干点儿吧。

“要是有一堆火就好了。”

“下雨天,怎么点火……”

两个小战士嘀咕了两句,又没声音了。

伤员和战士们陆续“安顿”下来。

陈青松并没有休息,这时候他带着七八名战士,正沿着小路走过来。

虽然村子在雨夜里黑漆漆的,但陈青松顺着石板路走过来,也能看到每一座房子的檐下,都蹲着几名战士在躲雨休息,便一路嘱咐过来:“同志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们进了村庄,一定要格外小心, 不要损坏老百姓的东西。”

屋檐下一名战士起身,大声说:“是,连长!”

周小年突然说:“连长,这么多战士全部蹲在屋檐下,还有这么多伤员,这不是个办法啊!要不,我们去找找,看有没有能躲雨和生火的地方。”

杜远亮也说:“连长,我跟他一起去看看!”

“那好,你们去看看,一定要注意安全!”

王木兰把身边的伤员安置在屋檐下,突然注意到很长时间没看见张小妹了,想起之前张小妹又累又困的样子,要这样在雨里睡着了,一定会生病,于是赶紧喊了两嗓子:“张小妹,张小妹,你在哪儿?”

“大姐,我在这里呢。”

王木兰循着声音看过去,发现张小妹站在一棵枝叶茂密的樟树下。

“你站在树下干什么?快过来,到屋檐下来躲雨。”

为救张小妹而受伤的红军小战士,此刻正躺在担架上。张小妹用一张油布盖在小战士身上遮雨,还坚持要自己守着他。她对王木兰说: “我没事,你们不用管我。”

张小妹靠着担架,用手支着一件外套,帮助红军小战士挡住雨水, 不让雨水溅落在小战士的脸上。但是,张小妹自己的衣服已经全部湿透了,雨水顺着她的头发一股股往下流。

王木兰走过去,叫了几个战士与张小妹一起将担架挪到一处屋檐下,配合着油布,小战士全身都不会被雨淋到了。

安放好担架,张小妹才肯和王木兰他们一起站到屋檐下躲雨。

不一会儿,王木兰见陈青松走过来,她赶紧走上去,一脸焦虑地说:“青松,这雨看来今夜都不会停,我们得想想办法。”

陈青松叹了一口气,说:“那能怎么办呢,木兰,你也淋湿了,你……”

王木兰打断陈青松继续往下说的话:“我没事,你别担心,我能行。”

“木兰姐,你能行,连长可不能病呀,你得照顾好他。”王木兰突然听到黑暗里一个声音说。

陈青松听了,心里一阵温暖,赶紧说:“同志们,大家都要照顾好自己,千万不能生病呀。”

刘百灵在另一个屋檐下安顿好伤员,这时也闻声走过来,握着张小妹冰冷的手说:“木兰姐,得想办法,要是能让战士们进屋就好了。”

战士们这时也都说:“是呀,要是能进屋躲雨,该多好!”

在瑟瑟的秋风中,雨斜着飘进屋檐下,在屋檐下躲雨的红军战士们,仍被淋得湿透。

陈青松摇了摇手,大声说:“老百姓不在家,没经过他们同意,我们不准随便进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