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社会形态问题讨论,作为中国现代史学得以形成的*重要推动,在近十余年间随着构建中国本土史学话语体系努力的兴起,再次成为学术界引人关注的焦点。本书汇总张金光、冯天瑜、李治安、萧功秦、万明等著名学者的近二十篇相关论文,在继续研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同时,侧重于从文明道路、国家政体演变的新视野,对秦至清社会形态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官民社会”、“郡县制社会”、“选举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概括,并讨论了中国传统国家的近代转型道路,集中展现了学术界近十余年间社会形态问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作者简介】

范学辉,1970年生,祖籍山东栖霞,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宋史、传统文化,除《宋朝开国六十年》等著作外,还在《文史》、《文史哲》、《中国史研究》、《光明日报》、《孔子研究》、《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 60 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目录】

关于中国古代(周至清)社会形态问题的新思维..................... 张金光/ 1

从不同文明产生的路径看中国早期国家的社会形态................. 沈长云/ 67

郡县制时代

 ——由权力建构与社会控制论秦至清的社会性质................. 李若晖/ 82

“选举社会”的概念

 ——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命名初探............................. 何怀宏/ 118

历史分期命名标准刍议......................................... 冯天瑜/ 161

中国社会形态的四个层面及其历史分期........................... 郭 沂/ 174

论中国“封建主义”问题

 ——对中国前现代社会性质和发展的重新认识与评价............. 荣 剑/ 191

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宁 可/ 232

中国是如何成为专制国家的?................................... 白彤东/ 260

中国古代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 李若晖/ 289

中国古典共和观及其传承价值..................... ..............林 明 樊 响/ 316

华夏国家起源新论

 ——从“猴山结构”到中央集权国家............................ 萧功秦/ 338

夏代“复合型”国家形态简论.................................... 王震中/ 380

论我国早期国家阶段青铜礼器系统的形成................ ......... 方 辉/ 392

大一统专制权力之象征体系的完成:从秦皇到汉武................. 李宪堂/ 408

两个南北朝与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线索........................... 李治安/ 430

传统国家近代转型的开端:张居正改革新论....................... 万 明/ 466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袁海彦/ 503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资金市场的几个问题

 —对科大卫先生文的商榷和补充............................... 刘秋根/ 515

后记................................................................542


【免费在线读】

关于中国古代(周至清)社会形态问题的新思维

发生半个多世纪以来,表述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概念和范畴大都是舶来品,有的直接来自于欧洲中心论以及在其上形成的西方学术话语体系,有的是辗转、间接来自西方,或者是仿制品。整齐、条理、系统化的“五种生产方式”说是斯大林总结提出的。他者如农村公社、中世、中古、庄园制,以及比较系统的“古典社会—六朝贵族制—唐宋变革”论等,大抵是参照西方中心论及其西方学术话语体系而提出的。

20 世纪50 年代,史学界也曾有关于所谓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农民战争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土地所有制问题的讨论,并掀起轩然大波,一时被誉为“五朵金花”。其实,“五朵金花”的怒放,不外乎以“五种生产方式”说为基本构架的单一理论模式去观

察中国历史。其间虽也有大量的实证出现,然而这些实证却不是为了从中发现实在的中国历史逻辑,并由此创立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理论分析范畴、概念,而恰是为了获得其既定理论预期的结果,并证明现成理论预设的正确,因而只能*终表现为削足适履,终日徘徊于“五种生产方式”说的既定框格。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并未提出如“五种生产方式”说那样明确的阶段论理论模式。不过,马克思确曾提出过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社会历史的特殊性理论问题。中国的学术界也曾就此问题进行过热烈的探讨,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却始终未能做出符合中国历史实际和特点的新的理论概括。而一些实际的研究其*后的落脚点,仍然是在于证明中国古代是奴隶制社会,或是封建制社会。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为典型,尽管是群儒舌战,热闹非

凡,但争来争去仍不出“五种生产方式”说之窠臼。之所以如此,一个理论上的重要原因,便是囿于“五种生产方式”说的既定模式。而关于中国的研究,应力求走出西方历史中心论以及西方学术话语体系笼罩之困境,深入中国历史实践,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做出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理论模式建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