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作者随苏格兰裔丈夫到苏格兰“寻根”,足迹北至设得兰岛,南抵英格兰边界,东临邓比斯角,西达天空岛。深入偏远乡村、小镇、海岛,踏上鲜有游客的荒野湿地,拜访远离尘嚣的乡村教堂,目光触及几百年的古堡和数千载遗存、独具特色的乡镇博物馆,探寻到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动人故事……


【作者简介】

王执因,原名王芷君,女,1952年生,祖籍四川。先后担任中学和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近30年。钟情阅读,喜爱写作。曾参编与合著英语教学出版物,并在报刊发表多篇论文、散文和译文。


【目录】

前奏

先辈发明新世界 后裔寻根苏格兰

初识菲律宾-飞越亚欧 租车希思罗-落脚民宿

轮机工感天动地 马车夫知义重情

踏上苏格兰的土地

莫拉格生活小景 苏格兰衣食住行

科学改变世界 艺术塑造灵魂(上)

科学改变世界 艺术塑造灵魂(下)

大作家高于女王 犟易安败给伤风

富商搜集文物献国家 巨子经营财富惠民众

大学奉献社会 教授关注民生

坚固王宫堪比监狱 骁勇将士岂非屠夫

苏格兰中部东区

空军机械师开民宿 渔村冷冻窖办展厅

苏格兰女豪杰义救王子 安德鲁大教堂礼赞神工

获奖母山羊会笑 断臂纳尔逊阵亡

一日千里天空岛往返 四乡百技运动会比拼

国王曾为座上客 豪宅充当战俘营

乔治要塞军团史 福尔克纳博物馆

皇家生财有道 同室操戈无情

尼斯湖畔古堡 莫瑞湾外小镇

国王主教办大学福泽后代 贵胄富豪建城堡魂惊幽灵

古老城堡豪华贵族范 美丽花园别致饮鸟盘

苏格兰高地

邓罗宾城堡奢华仙境 巴德比村庄悲惨人间

荒僻凯斯内斯地区 平静瓦腾湖畔生活

公路至端太后有农场 天涯海角灯塔照人生

老贵族始发善举 小石匠终成大器

刚部族血火历史杰出人物 邓比斯山河故乡殒命亲王

风雨交加访古堡 鼓乐齐鸣贺诞辰

面包师独力科考 辛克莱祖孙积德

顺访“电城”纯属计划外 喜遇野鹿尽在期待中

首遇海雀惊喜 躬逢盛会联谊

河谷湿地冷雨冷脸 民间故事恶人恶报

*美公路如诗胜画 奇特洞穴接海通天

温馨民宿可亲可爱 独特展亭无窗无门

探神秘城堡 观跃鱼瀑布

不列颠惩戒学生靠法律 瓦利沟维护台阶有义工

尝“哈格斯”欣赏风笛表演 访采石场观光规划村庄

奇特古石阵 亮眼博物馆

奥克尼群岛

古老鹰冢印证人类史 爱美战俘兴建礼拜堂

“街球”夺冠芭芭拉 死里逃生埃里克

愚民损毁立石圈 风暴揭开古村落

探险家名垂青史 恶伯爵命丧黄泉

德国舰队自沉海浪翻涌 皇家海军蒙难烈焰腾空

百岁老磨坊三星古农庄 小镇存遗迹本地有高人

设得兰岛

乘跨海轮渡 访*北岛屿

小渔船翻山抄近路 矮脚马散放探车窗

灯塔博物馆广增知识 农业展览会大开眼界

又乘轮渡踏三岛 不惧艰险救他人

前仆后继设得兰巴士 英勇献身贾米森船长

苏格兰低地

修道院起草主权宣言 学府镇纪念殉道烈士

爱丁堡导游全身有情 苏格兰列兵独闯敌阵

悲悼人类千年钟 考察海洋万里船

一所监狱博物馆 三座古镇修道院

滚滚红尘银行史 飘飘仙乐天籁音

肖像画廊故事会 卡尔顿山烂尾楼

古往今来城堡故事 能工巧匠运河转轮

王者诞生古镇演悲剧 贵族世袭豪宅有传说

节约开支皇家游轮退役 教育民众议会大厦用心

洒泪千行魂系故土 挥手万里情牵祖先

尾声

贫困抹黑美丽马尼拉 英雄唤醒苦难菲律宾


【前言】

先辈发明新世界 后裔寻根苏格兰

夫君易安虽然出生于澳大利亚的悉尼,但是他父母的祖先均来自苏格兰。易安非常以拥有苏格兰血统而自豪,每每看见哪个名人是苏格兰姓氏,就得意洋洋地指出来—言外之意就是,瞧:我们苏格兰人多么出色!而且他经常引用温斯顿·丘吉尔的名言:“在世界上所有小民族之中,苏格兰对人类的贡献,只有希腊能够超越。”不仅如此,易安还列举一些事实和数据加以证明。例如:从作出划时代贡献的瓦特(蒸汽机)、弗莱明(青霉素)、贝尔(电话)、摩斯(电码),到雷达、电视、传真机、胰岛素、世界上*只克隆哺乳动物“多莉”羊,直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弯管下水密封??苏格兰人对世界贡献如此之大、如此之多,以至于在Google搜索“苏格兰人的发现和发明”,下面罗列了几百条,涵盖科学、技术、工程、交通、航空、医学、文学、艺术等几十个领域。美国历史学家亚瑟·赫曼(Arthur Herman)写出了《苏格兰启蒙运动:苏格兰人发明了现代世界》(The Scottish Enlightenment:The Scots invention of the Modern World)这样一本通俗历史读物,一直畅销不衰。

事实上,“现代世界”这个概念不仅仅指现代科技,还涵盖了现代政治、经济、艺术,而在这些方面都有苏格兰人(及其后裔)的身影:亚当·斯密(《国富论》等),大卫·休谟(《人性论》等),帕特里克·亨利(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不自由毋宁死”的演讲人);美国历届总统之中,50%是苏格兰裔,包括大小罗斯福在内;苏格兰(及苏格兰裔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可列出一长串名字。那些远涉重洋来到澳洲的苏格兰人,也在各个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将落后蛮荒的殖民地、流放地,建设成了民主繁荣的现代化国家。

至于苏格兰的文学家更是家喻户晓:史蒂文森(《化身博士》等)、诗人彭斯(谁不会唱“友谊地久天长”?)、司各特(《撒克逊劫后英雄传》等)、柯南·道尔(《福尔摩斯》等),连著名美国作家梅尔维尔(《白鲸》等)、爱伦·坡(推理小说鼻祖)、马克·吐温(《百万英镑》等)也都是苏格兰裔。怪不得他们的作品个性这样鲜明,语言如此生动,形象令人难忘,情节脍炙人口。原来他们的共同点在于:真诚直率、热烈奔放、爱憎分明,却也不乏幽默感。也许是他们身上流淌的苏格兰血液,给予他们的作品那种直击人心的震撼力吧。

苏格兰这片土地上,一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现在还有5 000年前的石墓、石屋等遗址。苏格兰历史上,许多部落相互争斗,又时而联合。严酷的自然环境锻造了苏格兰人坚忍、剽悍、豪爽、自尊、勇于探索、不畏艰险的民族性格。苏格兰在中世纪大致形成国家,有了自己的苏格兰王。此后一直是个独立的国家。苏格兰王詹姆斯六世在1603年继承了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王位,这样一来,一个事实上的联合王国就已经初具雏形(威尔士早在16世纪中叶已被英格兰吞并)。1707年,联合王国建立,称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1801年爱尔兰并入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南部26郡脱离,成立“自由邦”)。因此,现在我们所说的“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虽然我早就知道这个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但却误以为这仅仅是四个地区的联合,不了解它们是四个独立的国家,更没有想到苏格兰人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话说2011年,我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参团旅游,出发那天清早,在市内一个小广场集合,导游兼司机和他的中巴车在那里等候我们这些散客。此时有警察来催促我们尽快离开小广场,原因是恰巧英国女王那天要来爱丁堡(女王年年来避暑—苏格兰夏天“凉快”到什么程度,马上就要领教),警察需要维持治安。那个苏格兰导游阿兰悻悻地对我们说:“她又不是我们苏格兰的女王!”这位导游有所不知,伊丽莎白二世确实具有苏格兰血统呢。

幸好我平时与英国人交谈时候,注意了不使用“英格兰(England)”代指英国,而是称为UK或者the United Kingdom/the Britain;不使用“英格兰人(English people)”代指英国人,而是称British people。否则,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和威尔士人会不高兴的。这也多亏了我阅读过一点英国文学和历史,知道一点他们的民族矛盾。其实,所谓的“民族矛盾”不过是表面现象或者政治烟雾而已。

虽然易安现在苏格兰已经没有五服之内的亲戚,但是一直特别想看看祖先生活的地方。这也算是听从内心召唤,实现多年愿望的寻根之旅吧。2015年,我随易安从澳大利亚飞往英国,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太平洋到大西洋,踏上苏格兰的土地,沐浴苏格兰的野风,亲近苏格兰的山水,仰望苏格兰的星空。我们在6—8月两个半月的时间里,旅行在苏格兰各地大城小村,饱览苏格兰东南西北的自然风光,亲历许多生动、有趣、温馨、感人和奇特的故事。


【书摘与插画】

第十八天 7月3日 

星期五 晴

马里湖 希尔代格村 天空岛

6:30出发,前往著名的天空岛(the Isle of Skye,译法从俗)。时值夏季,远山之巅仍有积雪,并非由于海拔高,而是因为纬度高。

鲜有人迹的荒野,不知为何如此打动我的心,不由得频频停车拍照。明明从未谋面,偏偏一见钟情!木石无情人有情,身在他乡似故乡。

苏格兰的山虽不高,却有挺拔刚毅之姿,水固清澈,绝无柔弱纤秀之态。

从马里湖南下不远处就是本埃山区。这是苏格兰高地西部一组山峰,高度从800多米到1 000多米,是登山远足爱好者的理想目的地。公路旁边就是本埃山访客中心。朴素洁净的小平房,屋门旁边粉墙之上,一方纹理毕现的木块,刻有苍苍本埃山,郁郁松树林,粼粼马里湖。还有英格兰、苏格兰两种文字的“欢迎”字样以及本地名称、服务时间等重要信息,落款是苏格兰自然遗产局。另一门边粉墙上的一块说明牌是图文并茂的本地区风光介绍。*左边是现代化的公共卫生间。

停车在希尔代格村(Shieldaig)午餐。小餐厅干净温馨。供应的是本地自产的熏三文鱼,新鲜诱人,可惜我不喜欢吃生东西,所以点了一份有蔬菜的套餐。端上来一看:还是有几片生鱼—来到此地,不请你吃本地海味,岂非怠慢客人?

希尔代格村美景如画。静静的天,淡淡的云,悠悠的水,甜甜的风。时间似乎不存在了,一片平和安详。无论脚步多么匆匆,也会在这里停下;无论心中曾经翻涌着什么,在这里也会悄然融化,心神清虚。真想在此定居,每天对着蓝天碧海发呆。

休息之后,我们沿A896南下回到A890,然后过Skye桥,到达天空岛。我成功地将两座桥挤在一张照片里。

过桥之后的*个渔村是凯丽金(Kyleakin),其制高点有一座城堡废墟,叫摩尔堡(Castle Moil)。据说,公元900年的时候,一位酋长带着新婚妻子来到此地,倚仗这咽喉要道,索要“买路钱”。现存的石墙经鉴定是15世纪的遗存。

我们先去北岛,那里有天空岛首府波特里(Portree)、老人岩和不远处的利尔特(Lealt)瀑布。但是因为时间不够,都没有停留。

到达基尔缪尔(Kilmuir),参观天空岛农舍博物馆(Skye Cottage Museum),实际上就是几间石头老房子,厚厚的石垒墙,厚厚的草屋顶。长屋两端都有烟囱,与我国东北乡下的传统房屋十分相像。墙基堆着几块磨盘。20世纪70年代,我在乡下的时候,也用磨盘磨过面。

室内以实物和照片展示此地人民当年的生活。左边墙上展板罗列着多达40个绵羊品种名称,右面墙上两块展板上是100多种羊毛织物。展板之下是手摇纺车;旁边是一个假人铁匠—右手握锤,左手钳子夹的是一只马蹄铁,他戴着皮围裙,面前是砧台,背后是圆柱形的鼓风机;还有洗衣房的设备—将衣物挤压去除水分的干衣机,以及铁架底层放着的铸铁熨斗。

展馆内还有若干年前邮局和学校的介绍、1950年在天空岛上行驶的15种式样的公共汽车照片。桌面上一册档案簿,是基尔缪尔地区早年的人口统计;另一册是本地收集到的从1849年起的各种各样的信件,封面上书“小心轻翻”;第三册记录的是1837年移民澳大利亚人口统计;第四册是各种发票与货单。这些都是进行科学研究需要的珍贵档案啊!

出得门来,靠墙放着铁质农具,我只认识其中的犁耙。如果我们的乡镇都有博物馆,这些已被时代淘汰的老房子、老物件都是不可或缺的展品。

后院不远处就是苏格兰女英雄弗洛拉·麦当娜的纪念碑。天空岛船歌唱道:“未来的国王跨越大海,航向天空岛,狂风在咆哮,恶浪在疾啸,弗洛拉不住凝望……”在天空岛树立弗洛拉纪念碑顺理成章。后来弗洛拉曾在美国居住,晚年返乡,去世后就在基尔缪尔这片墓地里长眠。

时候不早了,没有去南岛,径直开车返回。虽然归心似箭,无奈美景留人!不拍照实在是于心不忍。恋恋不舍地离开人们一再传唱的天空岛。

晚上10:00回到福瑞斯。做前天超市买回来的半成品牛肉馅饼和已经洗好切块成段的蔬菜,晚上11:00吃完晚饭。

今天往返奔驰500多公里,历时15个半钟头。沿途美景,悦目养心,补偿了辛劳。尽管如此,易安还是筋疲力尽,因为长途驾驶,而且许多路段是单车道,必须时时密切注意是否对面来车,需要避让,加之此路线山重水复,曲曲弯弯,上上下下,注意力一直高度集中,丝毫不能放松。可是惊人绝世美景就在那山重水复曲曲弯弯之间啊!

第十九天 7月4日 

星期六 小雨转晴

福瑞斯镇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们非常幸运地赶上了今年的福瑞斯高地运动会。下午来到公园草地会场,门票4英镑一人。一进会场就看到招兵的摊位。原来英国招兵是这样子的!正规军招兵广告写的是:“工程兵71团现在招募。*底下一行字是:“又学技术,又挣工资。”招收预备役大幅宣传画上面的字是:“参加预备役,你可以在业余时间体验另一种职业。我们正在招募数千名有薪兼职人员。”现场还开来了有吊车的军用大卡,搭起了几个帐篷,桌子上摆着宣传品和枪械、野战头盔、防弹背心等装备。

运动会项目真不少:(成年组、少年组)短跑、自行车、链球、长跑、拔河。其中几项运动是苏格兰独有的:手提一大块像秤砣样的铸铁,使劲越过头往后抛,往高抛,越过那根像跳高运动的杆子,以其*后成功地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计算成绩并以此判定名次。还有一项苏格兰传统项目:把一根又重又长的木头,大头朝上举起来,扔出去。扔得远者得胜。既需要力气,又需要技巧。多数运动员刚刚举起来,木头就倒了;还有的人,小心翼翼,奋力举起大木头,一旦迈步,就失去平衡,根本来不及扔。敢于参加这项比赛的,都是大力士,他们的胳膊堪比粗壮的脖颈!

另一边是少男少女的苏格兰舞蹈比赛。等待比赛的小小舞蹈选手们身着苏格兰传统服装,尤其是那双舞鞋颇有特色。苏格兰的民族舞蹈,腿脚摆动、跳跃很多。

运动会闭幕式是风笛队列行进吹奏表演。各路风笛乐队身着自己部族纹样的苏格兰褶裥短裙和全套盛装,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场,*前面的是总指挥。其余每支乐队各有自己的指挥,手执长长指挥棒的便是。他们手里的精美指挥棒还用来表演。高高抛起,然后接住,或者在手里旋转耍弄。

每支风笛队都将自己队伍的名号写在大鼓鼓面上。其中一支来自斯特拉塞斯拉(Strathisla)的风笛乐队,建立于1919年,如今近100年历史啦!风笛演奏队伍之中男女老少都有,个个满脸严肃认真,典型苏格兰作风。苏格兰风笛那悠远嘹亮高亢昂扬的乐曲,雄浑旋律之中透着几缕苍凉,几分悲壮。令人奋然激动,令人黯然感伤。这个苦难深重而又奋斗不息的民族,越走近他,越了解他,就越觉得他与我们中华民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也有截然不同之点。

*后,军队协助收拾会场的各种设施。地上没有留下垃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