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进入21世纪以来,天文学交融于迅猛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随着全波段天体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精细观测的大力发展,人造飞船探访太阳系天体,特别是对微弱的宇宙背景辐射和引力波的精准测定,使古老的天文学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黄金时代。各种新发现和新成果纷至沓来,揭示了天体和宇宙的新奥秘,展现了天体大千世界的美妙画卷,使人们大大地扩展了宇宙新视野。天文学及相关学科在整个科技界的重要性可从每年一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窥见一斑,在过去的五年中有三次颁发给了这个领域的相关研究:2015年关于中微子振荡;2017年关于人类对引力波的首次探测;2019年关于物理宇宙学和系外行星的发现。

本书是我国几代天文学家的教学、研究之结晶,源自已故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教授的教学成果。后经其“科班弟子”几十年教学实践,不断传承推进、更新完善、再版,成为天文学领域之经典教材,为培养我国天文专业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天文学的领域很广,博大精深,在现代科学飞跃发展时代,物理学、航天与空间科学开辟了不同于传统天文学的研究新途径(诸如对中微子和引力波的探测),融合天文学的粒子与(原子)核反应过程研究成为前沿热门领域,使得天文学发展日新月异,丰富多彩。传统的天文学教材应当与时俱进,舍弃过时的繁杂知识,更新和补充新内容,以适应新时期新需求。另外,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天文本科及相关专业也迅增,急需新版天文学教材。 于是,通过交叉领域的通力合作,新版《天文学教程》诞生了。

本书作者之一,戴文赛教授的弟子胡中为先生不忘初心和戴老生前教诲,为了修订本书,进行了各种调研,大量补充了近年天文领域新成果,并与本书作者之一、核天体物理学家孙扬先生合作,加强了有关天体物理的内容,并新增了“第15章 宇宙中的元素丰度及其起源”,从核物理的角度介绍了宇宙中的能量来源以及元素的产生机制。同时按照现行教学课时,本书精简内容,删除过时知识,更新天文观测数据,适当增加了高清精美直观天文图像,使新版图文并茂,增加了可读性与适用性。

本书上册(1~8章)主要介绍天文学的发展历史和一般知识,以及太阳系天体的特征和运动规律。下册(9~16章)则详细讨论宇宙中恒星和各种爆发性星体的形成和演化,以及星系和宇宙学的基本知识。本书可供一学年约120学时使用,也可以重点选讲80学时,其余作为课外阅读资料。本书也可供有志趣的师生和天文业余爱好者阅览。《天文学教程》下册将于2020年初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天文学的基础知识,介绍了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主要研究成果,同时也包括了各个分支领域的*研究进展。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包括天球坐标和时间计量系统、天文观测和常用仪器、太阳系的各种天体。下册内容包括各类恒星、致密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双星、星团和恒星演化,银河系以及星系和宇宙学。为满足交叉学科的需要,还包括了关于宇宙的元素丰度与起源的介绍。本书可作为天文、物理、地理等专业大学生的基础教材,也可供其他有关专业的师生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作者简介】

胡中为,南京大学天文系副教授,小行星研究专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美国行星学会外籍会员。曾任紫金山天文台客座研究员(教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太阳系副主编,《彩图科技百科全书-*卷 宇宙》编委,天体物理学报编委等。出版过《普通天文学》《行星科学》《新编 太阳系演化学》《星空流浪者-彗星》《太阳系考古遗存:小行星》《奇妙的宇宙1——天文学的兴盛》《奇妙的宇宙2——恒星和太阳系》《奇妙的宇宙3——星系和宇宙演化》,以及译作《宇宙新视野》。

孙扬,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特聘教授,核天体物理中心共同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所客座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中科院《科学通报》编委会委员。研究方向涉及核天体物理、原子核理论、强关联多体物理以及计算物理等诸多领域。出版过科普书《铀之战-开启核时代的科学博弈》(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