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教你如何认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2. 教你与不知道的自己对话。觉察你的梦想告诉你什么,聆听来自内心的声音。

3.帮你认知自己、洞悉内心,参透关系的迷雾,让自己说了算。

  1. 采薇,王觉仁,岳勇,南门太守鼎力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简单易懂的心理学知识,结合充满智慧的人生哲学,告诉读者如何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不满的到底是什么;教你如何与烦恼、痛苦相处;助你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进而在不为难自己也不为难他人的情况下,找回真实而快乐的自我。让自己的人生按照自己的内心想法来生活,活出自己本来的样子。

人生就要自己说了算,让自己内心说话,让自己的内心发表意见,让自己的内心做出*终决定。

人生,不要被他人牵着鼻子走,不要被世俗生活和外在世界所左右,一定要让自己内心说了算。

对青年读者的生活和人生,具有极大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媒体评论】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喊着名叫“自我”的口号,假装在做自己罢了。

——畅销书《别在该动脑子的时候动感情》作者 采薇

或许是红尘纷扰,我们总觉得精神与现实正在背离,意识到危机,是自我救赎的起点。这起点,从了解自我开始到与自我和解结束。

—— 畅销书《王阳明心学》作者 王觉仁

这世上你*了解的人是谁?是你自己!这世界你*不了解的人是谁?还是你自己!第十二只猫这本书让你拨开挡住你内心的迷雾,看到更真实更自信的自己。

——畅销书作家 岳勇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第十二只猫的这本《真实的人生,就要自己说了算》可以明心。

——畅销书作家 南门太守


【目录】

*辑:审视内心,给自己的心做个全面扫描

你是谁?谁又是你? / 3

你是谁? / 3

谁又是你? / 5

你想成为谁? / 7

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 10

了解自己,从接纳自己开始 / 10

成功的面孔有很多种 / 13

你追求的成功也许就是一场失败 / 17

是不是你想要的,问问你是否快乐 / 19

你不必活成别人期待的模样 / 26

做以往不敢做的事,唱以往不敢唱的歌 / 26

你那么懂事,别人自然不在意你的想法 / 30

因为不敢要,所以别人不知道 / 35

该沟通的沟通,该表达的表达,不做情感绑架 / 37

第二辑:先学会爱人,才能真正爱自己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 45

与其在意自己缺少的,不如正视自己拥有的 / 45

每一个错误,都是通往成长的车票 / 49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 52

示弱的勇气 / 55

与欲望和谐共处 / 57

你可以不完美 / 61

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 / 72

别人永远无法给你公正的评判与对待 / 72

生而贫穷不是件羞愧的事 / 75

坚持的B面 / 79

或者我们都是被驯化的 / 82

面子是个自欺欺人的东西 / 85

安定内心,别假装自己在生活 / 89

爱真正的模样 / 93

让你痛苦的感情*不是真爱 / 93

一味的委曲求全不能讨好你的人生 / 96

被压抑的需求不会凭空消失 / 100

爱是平等、自由与快乐 / 103

第三辑:我们终将与自己握手言和

该付出的付出,该收回的收回 / 111

让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 111

让你的控制欲见鬼去吧 / 115

自己都不爱惜自己,叫别人怎么爱你 / 118

我们多多少少有点来自原生家庭的病 / 122

情绪是件需要自我拯救的事 / 126

你寻求的安慰无法安慰你不强大的内心 / 126

争吵,是为了想赢还是为了解决问题 / 129

想象出来的悲伤,只能靠自己拯救 / 133

和解的方式有很多种,别钻理论的牛角尖 / 136

来路不由己,至少前路还可期 / 144

理想没有太大意义,怎么去做,才更有说服力 / 144

你在意的,不过是你介意的 / 147

与其被社交烦恼,不如精简你的交际圈 / 150

眼下的无用,或许都是未来有效的投资 / 153

第四辑:我们终会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模样

享受爱与孤独 / 161

孤独与自由往往只是一念之间 / 161

如果你选择了孤独就请拥抱它 / 165

当你学会享受孤独时,你才真正强大 / 169

被爱滋养过的人生柔软而温和 172

自信而独立 / 180

自由是有条件的 / 180

抱歉,我的内向不需要被拯救 / 183

学习,是件永远不会过时的事 / 187

被讨厌的勇气 / 191


【免费在线读】

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了解自己,从接纳自己开始

如果我跟你说人常常不能接受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你是不是会觉得我有毛病?或者觉得我是为了博眼球,语不惊人死不休?

那我问你,你有没有羡慕过别人,希望成为别人的时候?

比如,那个女孩儿长得好漂亮,我要是也像她那么漂亮就好了!

比如,为什么那个男孩儿学习好,体育又好呢?我哪怕只占他一半,只学习好就行了!

比如,王思聪那么有钱,我能有他十分之一,不,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就可以了!

还比如,吴磊(电视剧《琅琊榜》中小飞流的扮演者)跟我一样大,但人家有颜有钱有名气,我要是他该好多啊……

类似以上种种念头,你肯定会偶尔有过。

虽然很多时候这种念头我们也只是在特定的时候出现,一般想想就过去了。但你的这种念头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说明你潜意识中嫌弃自己!

这一点常常被我们忽略。因为这个评价和看法通常是潜意识的,我们可能无法意识到这个过程,而只是感觉到不好,不舒服。当我们有心留意自己的感受,便可以更接近潜意识中的自己。

你羡慕那个女孩儿长得好看的时候,就是在嫌弃自己不够漂亮;

你羡慕那个男孩会读书又会打篮球的时候,就是嫌弃自己既不会学习也不会运动;

你羡慕王思聪有钱的时候,就是嫌弃自己没本事投胎;

你羡慕吴磊有颜有钱有名气的时候,就是嫌弃自己既没颜又没钱更没名气……

难道不是这样吗?

你看那个矮个子女孩儿,每走一步都被痛苦折磨着也不肯脱下十厘米的高跟鞋为什么?因为她觉得她不够高……

但是假如你走在大街上,迎面看到一个身高只有一米五的成年女性,你会嫌弃她吗?你*多会思量一下,这个女孩长得好矮哦,然后呢?没然后了!只要她不是奇装异服的出格者,或言行举止异于常人者,你*不会对她心生嫌弃。

但为什么你常常对自己只有一米五的身高心生嫌弃呢?

同理,自己朋友少,嫌弃自己;

自己不会读书,嫌弃自己;

自己不会赚钱,嫌弃自己……

原来,我们似乎无时无刻都在嫌弃自己啊!

如果说,因为认识到自己的某个不足,那么,通过一定的努力和学习,以使自己更优秀,这不是嫌弃自己,这只是能正视自己的缺点。

但有些不足我们是没办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的,比如身高相貌、父母、肤色等。难道我们就要因为自己比别人矮、比别人丑、比别人穷,从而一辈子瞧不起自己,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吗?

可是那个人是你啊,是独一无二的你啊!

或许,有人会嫌弃你矮丑穷,但你的父母嫌弃你了吗?大部分父母是不会嫌弃你矮丑穷的,为什么他们不嫌弃你?因为你是他们的孩子,他们爱你,所以才“母不嫌子丑”。但万一很不幸,你是那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一个,那么,你就更不能嫌弃自己了。因为都已经没人喜欢你了,至少你自己要喜欢你啊!

但其实让你喜欢你自己,真的比说服别人来喜欢你要难得多。

所以,说服别人喜欢自己不难,说服自己喜欢自己很难。

当你明白这个感受和你无意识中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有关,那么你可能找到了一个切入点:通过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来改变自己的感受。但是这些的前提是,你要先知道到自己的感受。

我为什么花这么大一段笔墨想让你喜欢自己呢,是因为唯有当你自己喜欢自己的情况下,你才会自信!你的自信,不是来源于外界对你的赞赏或认可,而是来自你对自己的赞赏与

认可。

而唯有一个人自信了,他才可能真正成功。一个没有自信的马云是无论如何也创建不出阿里巴巴的。

那么,要如何说服自己喜欢自己呢?

我们都知道,想要说服别人,我们是想办法让对方说“是”。这其中的“想办法”包含了专家意见、书籍指导、过往经验等。

而要让自己喜欢自己,也可以从让自己对自己说“是”开始。

让自己对自己说“是”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对自己说“我很强”“我很棒”“我能行”这些。这只是自我肯定,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感或者自大的行为方式,这是自己对自己的

撒谎。

真正的自我接纳是先诚实地接受客观现实。要能够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够改变的”。接纳那些不能改变的部分,努力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部分。

我们要学会问自己几个问题。

问问自己,真的觉得自己的存在就是多余的吗?既然不是,你为什么要嫌弃自己?

问问自己,自己为了让别人喜欢自己做过哪些努力,成功了吗?

问问自己,如果别人都喜欢自己了,自己还会讨厌自己吗?

*后再问问自己,如果你一直嫌弃自己,自己身上那些让自己讨厌的地方就会因此消失不见吗?

*后,聪明的你得出了什么答案?

不论你喜欢还是嫌弃自己,现实都在那里。

要学会做自己的朋友,站在自己这一边,接受并且关心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不加任何附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一切。

“不论我有什么优点和弱点,我首先选择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让我们从学会接受现实的“这个我”,从喜欢自己、接纳自己开始,然后像马云一样,让自己的长处闪闪发光。

成功的面孔有很多种

“成功”这个词儿对于国人来说太不陌生了,它几乎贯穿了我们的整个成长。

可是我们对“成功”这个词的理解却不甚了了。

什么叫成功?

考试得*叫不叫成功?

不叫!你得考上名牌大学才行。

那考上名牌大学是不是就叫成功?

不叫!你得靠你所学,达到一定社会地位才叫成功,比如成为一呼百应的领导者;比如腰缠万贯,成为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得上名者;比如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者……才行。

可是,是不是你拥有了这一切,你就叫成功?

不叫!你还得夫妻和美,家庭幸福……

那么,究竟什么是成功呢?

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成功,指达到或实现某种价值尺度的重要事情或重大事件,从而获得预期结果叫作成功。

这种解释是权威的,也是正确的,但大众对于成功的理解往往只保留了后半句:实现某种重大事件就叫成功,而忘了,达到或实现某种价值尺度也叫成功。

比如我在我的另一本书中曾写过一个案例:一个三十七岁的晚婚青年,因为各种原因,在他接近四十岁的时候,成了无业青年,而此时,他的孩子刚出生一年。

在这种情况下,晚婚青年姐夫的单位恰巧要招人去海外工作三年。

这个工作上手快,薪资高。所以当姐夫把这件事跟晚婚青年说了,希望去海外工作几年。三年下来能净挣上百万不说,还能学一口流利的外语。

经过家庭会议商讨,晚婚青年的妻子和父母都一致赞成这个建议。

但是,晚婚青年还是拒绝了。

追问之下,晚婚青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这个机会出现在他结婚前,他肯定去。但现在,他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是一对老人的儿子。

孩子才刚满一岁,如果他去了国外,他就没有机会看到孩子长大,更不能给他应有的陪伴。而父母年近七十岁,身体也不好,他走了谁来照看父母呢?公司经营失败了,他可以再找其他工作嘛,他又不是没技术。

对于晚婚青年的这番话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有多少男人追求着世俗所理解的成功,于是以工作、事业为由成天不着家?也许,他们有一天确实会实现了事业上的成功,财富上的积累,但他们却错过了对妻儿对父母的陪伴,那么他们是否真的成功了?

而那个选择了陪伴妻儿老小的男人,让孩子从小在不缺父爱,让父母老有所依的男人,他并未达到成功的另一个解释:达到或实现某种重大事件。恰恰,他完成的是另外一个解释:达到或实现某种价值尺度——对家人的陪伴,就是他要实现的价值尺度。所以,他也是成功者。

但事实往往就是这样,这个晚婚男人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并不顺利。他几经周折才找到一份收入不高的工作,经常为给孩子买点苹果,还要趁打折的时候多买几斤。于是他经济上的捉襟见肘,社会地位上的不名一文,成了世人嘲笑,或暗自诟病的对象:他当初要是听他姐夫的去海外,现在肯定不是这个样

子了。

甚至更有人会直接议论:男人就是要活出个人样来,舍不得老婆孩子的男人,真是个没出息的男人……

这种评价是不是很常见?

甚至您在看我这篇文章的同时,您突然联想到了您的某个亲人,好像跟我文章中说的晚婚青年的经历差不多,于是您想了想他的生活,摇了摇头说,不对,他这种男人确实还是没出息的男人,怎么着也归不到成功里的。

可见,世俗对利益的追逐早已超过了对感情的羁绊,所以才有这样的误解。

假如,我再给您举个例子。

一个事业有成、有一定社会地位的青年,在一次酒后,突然哭着对您说:“你别看我一出手就是几十万的手表,上十万的西服,那是因为我内心的空虚。在事业达到一个峰顶后,我发现我成了孤家寡人,父母走了,老婆离了,孩子除了会伸手朝我要钱外,对我爱理不理的。我叫什么成功,你羡慕我个球!”对不起,我用了个脏字,但这是这男人真实情感的表达,所以,我没删除。

所以,对于上面这个“成功”男士,您还是认为他是成功的,而那个晚婚青年不是成功的?

此时的您也许会嗫嚅地说:“也许那个事业成功的男士不叫成功,但那个晚婚青年那样的也不能叫成功。”

我说,那是不是事业既有成,家庭也美满的人才叫成功?

您说,是。

我笑了,这要求太高了,如果照您这说法,除了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还要加上身体健康、人人爱戴、格局高雅、见识不凡等条件……能达到这些条件的人万里无一。人生短短几十年,何必给自己设这么高的门槛,追求得多苦啊!但凡达到心中所追求的那个目标之一,都叫某种程度的成功,这样人生才活得有乐趣啊!

成功不是个“名词或形容词”,而是个“动词”。他是一步一步向前的,在某个阶段,你达到了你的某种所求,就是成功。而不是非要到达那个世人设定的峰顶,才叫成功。

你追求的成功也许就是一场失败

有两个例子均来自电影,*部电影是部国外片子,由于时间长久,片名及故事细节我可能都记不太清了。片名大概叫《天伦之旅》吧,电影的主角是位孩子都已成年,妻子刚刚去世不久的父亲。电影一开始,这位父亲正在愉快地准备着聚餐的食材,因为他的4个孩子即将回来陪他过节。

但紧接着,父亲接到了孩子们的电话,纷纷用各种理由告诉父亲他们不能回来陪他过节了。

*后,4个孩子,没有一个回来陪他过节的。

你以为是因为孩子们不孝、自私,才没回来?或者是这位父亲粗暴自私,让孩子们讨厌,所以他们才没回来?

都不是,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守着空荡荡的房子,父亲想,既然孩子们不来看我,那我就去看他们好了。

在火车上,导演通过父亲跟邻座的聊天,让我们知道了他过去的工作:一位包电线的工人。而他靠包电线,培养出来了4个了不得的孩子:大儿子是位画家;大女儿(老二)是企业高管;小儿子(老三)是位音乐指挥家;小女儿(老四)是舞蹈家。

父亲首先去了大儿子大卫家,但是在等了一夜后,也没见到大卫的人。于是他去了大女儿家……在另外三个孩子处,孩子们表面上都是他以为的那个成功人士——各种“家”。但通过短暂的近距离接触,父亲才明白孩子们都在撒谎:貌似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大女儿已经离婚;自己以为的指挥家小儿子其实只是一个无人关注的鼓手;而舞蹈家小女儿是个未婚妈妈。

一直以来孩子们都在欺骗父亲,告诉他自己有多成功,却从未告诉父亲实情:也许我的生活很困顿窘迫。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父亲的严厉及父亲对孩子们的期待。孩子们告诉父亲的,正是父亲期望孩子们成为的模样。

在*后,父亲因为身体原因晕倒了,他醒来时,见到了围在他床边的三个孩子,也终于知道了孩子们真正的生活模样。而他一直没见到面的,那个曾经想成为油漆匠,也是因为父亲才成为画家的大儿子,已经去世了。电影里,父亲在梦里见到了还是孩子的大儿子,并完成了自己对孩子的愧疚——请求孩子的原谅,自己不该逼迫他们成为不想成为的人。

当然,电影里,孩子们的成功只是谎言,所以父亲才意识到自己追求的成功是一种失败。但,假如,孩子们真的成为他期待的模样,这位父亲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追求是一种失败呢?想必他未必意识得到吧!但是电影里反复出现的一句话,倒是值得我们思考:父亲在每一次离开孩子时,都会问:“你快乐吗?”

另一部电影是2018年初上映的国产片《无问西东》。关于这部电影,网上的电影简介及各路大神的影评,均告诉我们,这部电影讲了4个故事,讲了几个年轻人追求真实的故事。虽然因为影评者的不同,导致影评的角度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只提到了故事的主角:张果果、王敏佳、陈鹏、沈光耀、吴岭澜。却没有人提到电影中另外一个篇幅不少的故事及人物:老师许伯常和他的妻子刘淑芬。

而我想讲的,就是这对夫妻。

刘淑芬和许伯常曾经相爱过,且刘淑芬曾倾其所有供许伯常上学。毕业后,许伯常却不想要刘淑芬了。这里,我不想讲许伯常是否渣男的故事,我只想讲,在既成事实的情况下:许伯常确实不爱刘淑芬了,也确实不想跟她结婚了的情况下,刘淑芬用逼迫、用舆论等手段,让许伯常*终娶了自己。

貌似,刘淑芬成功了——她达成了她想要的婚姻,她达成了与许伯常结婚的愿望。

但是,她真的成功了吗?

婚后的许伯常为了反抗这被逼迫而来的婚姻,他不与刘淑芬说话,他不用刘淑芬的杯子喝水,更不要谈夫妻之间该有的亲热了。许伯常用这种看不见的刀子,将表面上总是打骂他的刘淑芬割得鲜血淋漓。*后,刘淑芬在情绪无可发泄的情况下,将矛头指向了许伯常的学生,后来也因自己而害了这个学生,刘淑芬跳井自杀了。

还是那句话,现在我们先不来评价许伯常的人品,我们单纯地评价刘淑芬的执着,面对一个确实已经变了的感情,一颗已经不在了的心,她的执着,她的追求,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假如,她能认清斯人已变的事实,她能接受自己的付出不可能再有回报的事实,她能接受我的真心喂了狗的事实……那么,她在放弃许伯常的同时,其实也是拯救了自己。

那么,她短暂的爱情失败将成全她人生的成功。相反,她执着的追求自己想要的成功,其实追求的是失败:爱情与人生的双重失败。

是不是你想要的,问问你是否快乐

基于“想要”与“快乐”这两个词,有人跟我说:“我不喜欢我的工作,工作强度太大了,还要经常加班,所以我不快乐,更何况这份工作不是我想要的。但是,我得养家,我需要这份工作,所以,你让我怎么办?”

同样,也有学生会告诉我,学习是件让他觉得痛苦的事情,是不是就代表着他可以放弃学习,去追求心中想要的快乐?

那么我想说,你对快乐的理解并不彻底。

对于那位不喜欢工作却要养家的上班族来说,或许,你辛苦工作的时候、你熬夜加班的时候,你是不快乐的,甚至是痛苦的。但是,当你把你熬夜加班的工作完美地完成的时候,当你的工资卡又收到当月的工资的时候,当你用你的辛劳所得,给亲人子女带去礼物的时候……你都是快乐的。这份工作让你痛苦的是工作的当时,但它却给你带来了其他的快乐,所以,你不能把你的不快乐都归咎于工作本身。

同理,学习也是一样。当你通过努力获得提升时,当你考到理想的学校时,你都是快乐的。当然,也有很努力却依然得不到他们想要的成绩的那么一小部分人,这一小部分人就是俗称的“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假如,很不幸,你的孩子就是那个不是读书的料,那么,作为家长,在给他提供基本的教育之后,就不要逼着他考什么好大学了,早早地替孩子做点打算,比如上个技术学校学门技术,就是古时常说的学门手艺为妙。

对于这部分孩子,考大学这件事,确实是件为难了他们也让他们痛苦的事。放弃考大学不代表就放弃了他们的将来,他们一样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获得成功,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工作也好学习也罢,痛苦和快乐都是相对的,或者是短暂的。某时是痛苦的,某时是快乐的,轻易地说这个工作我不快乐,所以不是我想要并不正确。

但有一种情况,你确实需要问问你快不快乐,如果你的答案是你不快乐,那么,它*不是你想要的,趁早放弃为妙。

这种情况就关系到情感。

工作、学习,都不会伴随你每分每秒,即使老板把你当超人用,一天工作18个小时,那也是有6个小时不工作的。但是情感,却伴随着你每分每秒,即使是你睡着了,它也会在梦里惊扰你。

所以,我今天想说的“是不是你想要的,问问你是否快乐”,其实指的是情感。这篇文章可能会有点长,请你耐心看下去。

情感会发生在亲人、朋友与两性之间。

虽然让你痛苦的情感也能发生在亲人和朋友之间,但能折磨你每分每秒的痛苦情感,百分之九十九发生在两性之间,所以,这篇文章我集中讲爱情是不是你想要的,问问你是否快乐。

我们每个人总以为自己*了解自己,其实,往往很多时候,自己并不了解自己,或者说,自己喜欢为难自己。

比如电影《无问西东》中的刘淑芬。

刘淑芬爱着许伯常,所以,她以为她想要的是与许伯常的婚姻,她想要许伯常这个人做自己的丈夫。但是,她快乐吗?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应该都知道,从头到尾,在这段婚姻之中,她没获得一点点快乐。

为什么她不结束这段婚姻?

因为她没弄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或者,即使她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她也用为难了别人的方式来为难了自己。

基于“人究竟想要什么”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有必要多说几句:

从一个大的方面讲,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好比一个金字塔,*底下一层是温饱,如果连温饱都没解决,就很难再去讨论那些更为遥远的事情。人在解决了温饱后,就会想到给自己的窗上钉一个栏杆,要搬到一个保卫更严密的小区里,这是安全的需要。在安全的需要上面的层次是爱和归属的需要,到第四层的时候就是我们对于尊严的感知了,第五层是自我实现,要体现出自我的价值,充满创造性。

从小的方面讲,就是我们个体实实在在的需求现在正处于上面哪个层次,你的这个需求是否给你带来了快乐。

比如,我们来看看刘淑芬到底想要什么?

从电影的回忆中我们知道,刘淑芬和许伯常是曾经有过爱情的,且许伯常上学的钱是刘淑芬提供的。在这种情况下,刘淑芬及所有认识她的人都认为,与许伯常结婚就是刘淑芬*幸福的事,所以,刘淑芬才想要这份婚姻。

但是,包括刘淑芬在内的所有人都错了,刘淑芬真正想要的不是婚姻这个表象,而是许伯常给她的爱!一般人误以为,婚姻就是爱的承诺。所以,当你给了我婚姻,就证明你是爱我的。但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事实就是许伯常已经变了心,他不再爱刘淑芬了!

在没有爱的前提下,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得来的婚姻,你都不会幸福,继而,你不会快乐。所以当你在一段情感中感觉不到快乐的时候,你应该让自己清醒过来——啊,这份情感已经变质了,它并不是我想要的。那么,你应该趁早抽身,从这份不快乐的情感里脱离出来。

比如《无问西东》中的刘淑芬,如果,她能及时意识到这个问题,及早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从她不幸的婚姻中抽身而出,也许就不会有后面更加不幸的故事。

但也许刘淑芬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她还是没从她不幸的婚姻中抽身而出,那或许就是刘淑芬想让许伯常也不好过了。

从电影中给的铺垫推断,刘淑芬在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情况下,把攒下的每一分钱都用来供许伯常读书了,然后,学业有成的许伯常却回过头来说:“我变心了,我不想娶你了。”这事儿,搁谁身上谁都会接受不了吧。

刘淑芬及刘淑芬周边的人都接受不了这一现实,也是正常的,但在短暂的震惊、痛苦、失望、失落等负面情绪打击之后,我们还是得学会接受现实——那个我想要的爱情,没有了!

要说情感,是件非常玄妙的事情,还是那个人,他对待你不同的态度能决定你的幸福及快乐。

已经没有爱了的许伯常自然不会再对刘淑芬好,那么,此时的刘淑芬如果在明白这个道理的情况下,还要与许伯常结婚,不外是两个原因:

*,不肯放过许伯常——我的青春,我的爱情,我的金钱,全都在你一句话之后,付之东流,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归属和爱的需要。

第二,丢不起那个人——全世界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的青春和爱情都给了那个叫刘伯常的人,如今他不娶我,让我有何脸面做人——尊严的需要。

于是,刘淑芬继续嫁给许伯常。

但是啊,刘淑芬恰恰忘了*关键的一个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许伯常或许因此就真的没有好过,没过上他自己想要的日子,但刘淑芬过上了吗?她也没过上了她想要的日子啊!

她除了痛苦什么也没得到!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已经完全放弃了自我的价值。

这种不肯放过别人的情感,到底为难了谁?

我有时就想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就是不肯放过自己?明明处在一段痛苦的感情中,却不肯放手?到底是执着还是面子?不管是哪种,难道它们能大过你的人生?人生短短几十年,浪费在这痛苦的情感上,值吗?

如果说刘淑芬或者是没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从而与许伯常结婚,或者是因为不肯放过许伯常从而结婚,她的不快乐属于自己乐意。那么,有种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乐意在自行车上笑的姑娘就会说了:“我是个拜金主义者,我也明白,爱情与金钱兼得是件很难的事。我清楚地认识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有没有爱情我并不介意,我只想要金钱,我看中的就是他的钱!那么,我嫁给一个有钱人,我肯定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快乐了吧!”

诚然,仅从她个人而言,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就是喜欢金钱,就是想嫁有钱人,至于那个有钱人在外面有多少女人,或者他是否身体健康外貌如何她都不考虑,那么她选择嫁给那个有钱人,也没什么错。

但世事往往就是那么不尽如人意。

能够嫁给这样一个有钱人的姑娘,往往,她们都很漂亮。如果她们不漂亮,又没有爱情,哪个有钱人会选她呢?

那么,漂亮的姑娘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怎样呢?

不管她是拜金不拜金,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一个姑娘很漂亮,她的成长过程*不会寂寞,她的成长过程中也*少不了这姑娘真漂亮这样的夸奖。

嫁给金钱之后,这姑娘要如何面对没有其他人追捧的寂寞?这姑娘又要如何维护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对外,她是可以不在乎她嫁的男人外面有没有其他女人,但不代表其他女人不想取代她的位置。她要如何把自己的位置坐稳?对内,她要如何获得男人家庭成员的认可?比如公婆。既然你是冲着金钱去的,那么讨你老公家庭成员的认可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你要如何十年如一日地讨得他们对你的喜爱?

在你防着别人取代你的位置的时候,在你千方百计讨得别人对你喜欢的时候,在你深夜病重却无人关心疼爱的时候……你再问问自己,金钱,或许是有了,但是,你真的快乐吗?

假如,你真的既耐得住寂寞,又有足够的情商智商击退该击退的人,讨得该讨得人的喜欢,那么,这时才能说这个婚姻是你想要的吧。问问自己满足这些条件吗?

*后,我们再来讲讲爱情中的男女。

爱情是有真爱情和假爱情之分的。真爱情,自然让你幸福快乐,你们将来也会营造正常的婚姻生活。但如何分辨真爱情还是假爱情呢?

很简单,还是那句话,问问自己是否快乐。

真正的爱情会让你笃定,会让你安心,这个人晚归确实是因为工作,而不是因为有其他的问题;真正的爱情会让你快乐,他(她)不会让你为难,让你哭;真正的爱情他不会让你一再退让底线,让你变得没有尊严,乞求他(她)哪怕给你一点关爱,真正的爱情会尊重你的底线,给你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爱护。

如果一段感情让你的眼泪多于欢乐,让你变得疑神疑鬼,患得患失,总是在想他(她)到底爱不爱我,他(她)外面是不是还有别人,让你变得没有尊严的情况下,那么,你肯定遭遇了假爱情!离开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