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哈佛心理学专家、“十点读书”爆款课程导师、《我是演说家》总冠军、刘墉之子刘轩的7种从容面对生活的心理学方法积极乐观地完胜人性弱点,克服隐性思维,摆脱情绪所操控的人生

源自哈佛的扎实学术功底,穿梭不同领域的跨界经验,成长于东西方的多维视角。刘轩是把心理学应用到生活中的人生极客。他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实操术,在《不要成为一只面对车灯的鹿》中,刘轩教你如何将生活过成你所希望的样子

刘轩是来自哈佛大学的心理学专家,也是心理学知识付费爆款产品导师。在“十点课堂”的积极心理学课程《教你巧用心理学,过更有效率的人生》订阅量超过10万

刘轩说:“如果你担心未来,就要对人生的无常做好准备!”

刘轩说:“人生有很多不幸,是一连串错误的判断所造成的。认清自己的“盲点”,就能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内容简介】

你知道八仙尘暴发生时还有人在现场捡拖鞋吗?

你知道巴黎铁塔曾经遭诈骗人士竞标拍卖吗?

人在一生中有许多难以想象的事情,都是一连串错误的判断所造成的,是被伪善的人所蒙蔽诱导的。人*的不幸就是把希望的主动权交给别人。

刘轩用心理学,颠覆你的思考,透视存在你心理的隐性逻辑,教你克服隐性思维,摆脱情绪所操控的人生;运用七个积极的心理学方法,赢得高效人生和美满生活;透视不良环境的不良影响,筑起安全防火墙护自己周全。

当你理解了这些实用的心理学观念,你会对自己神祕大脑有更深的认识,会更相信自己的能力,采取积极的行动,让你更有勇气迎接未来的多变和挑战。

当你愿意为自己全然负责的那一天,也就是你能够全然改变自己的那一天。


【作者简介】

刘轩

哈佛大学学士、哈佛教育学院人类发展心理学硕士、博士候选人。

他是“十点读书” 爆款课程导师、《我是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

他身兼作家、DJ、广告创意、音乐指导、广播节目主持人、企业讲师、品牌顾问等斜杠身份。

近年来,意识到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他致力于把积极心理学普及化,让社会大众具备正确的心理常识。

他出版过《Why Not? 给自己一点自由》《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等散文集,《Get Lucky! 助你好运》《幸福的*小行动》《大脑冲浪》等心理学著作。李开复称赞其作品为 “少见的,增加人们积极情绪的心理学著作”。


【目录】

方法1 颠覆你的惯性

用放大镜检查自己,用行动赢得别人的信赖。

不是我故意而是不小心 / 004

别让粗心酿成悲剧 / 006

大脑的省电模式 / 010

惯性回路害了我 / 012

位置记忆法 / 018

一个母亲和妻子的勇敢决定 / 022

方法 2 内心反复演练

容易迷失的原因,放弃了改变思维的勇气。

冷静 / 028

瞬间 / 030

消极的惊慌 / 035

如何成为那反应快的 15% / 039

编辑部火灾现场实录 / 043

想象力也可以当作演习 / 045

方法 3 让情绪保持距离

别在疲惫的时候反省自己,没有必要讨好所有人。

那条粉红色的伤疤 / 052

在台上忘谱的时候 / 056

你听到骨牌在倒吗 / 063

你就是那张*重要、不可倒下的骨牌 / 067

方法 4 学会问“为什么”

自称有道德的人,不一定真的有道德。

怎么就那么执迷不悟 / 072

你是个多狠心的老师 / 075

等不来的电话 / 081

卖掉巴黎铁塔的诈骗王 / 085

不假思索地尊重权威是真理的*敌人 / 087

方法 5 给自己一点时间

不要被大多数人的判断所迷惑,做出错误的判断。

尼日利亚 419 / 096

再飞一次,你就能到三万里程 / 099

我们都很会做损益评估吗 / 101

在台风天等 LV / 103

情绪有时候很可怕 / 107

方法 6 拒绝“糖衣炮弹”

你之所以孤独,是不知道怎么爱自己。

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上 / 118

控制的错觉 / 121

主观验证 / 124

确认偏见效应 / 130

包着糖衣的特效药 / 134

夺回主导权 / 138

方法 7 从环境来理解人性

别被外来的力量牵着鼻子走, 规则会改变环境,也会改变人心。

一种独特的生存环境 / 144

高度同化的环境 / 147

“不公开比较”的环境 / 156

权力阶级显著的环境 / 165

缺乏监督和责任归属的环境 / 175

利益挂帅的环境 / 181

小实验 :评估环境中的小人风险 / 186


【免费在线读】

方法1 颠覆你的惯性

用放大镜检查自己,用行动赢得别人的信赖。

大家还记得 2018 年 8 月 6 日牵动了无 数人心的“8岁双胞胎姐妹在青岛海边失踪”的事件吧!

遗憾的是,经过了22个小时的寻找和救援,失踪的姐妹遗体均已找到,确认遇难。参与搜救的民警悲伤不已,两个小生命就这样离去,太痛心了!

据报道,两名双胞胎姐妹开学就上三年 级了。事发时,母亲坐在沙滩边上看手机边 看孩子,等她再看了两眼手机发个朋友圈之 后,发现孩子不见了……

*后,真的永远不见了…… 入夏以后,全国孩子溺水事件频发。生命的消逝让家庭陷入伤痛之中,甚至是无限的悲痛。

5 月 27 日,广东开平某水上乐园1名8岁男童不慎溺水,抢救无效后不幸身亡。

7 月 26 日,河北保定3名少年结伴去水库野泳,结果2人不幸溺亡。

7 月 29 日,河南信阳3名未成年人在河边玩耍时不幸溺水身亡。

……

这是父母亲*的噩梦,不是吗?一个闪神,一不注意,一辈子无法挽回的意外就发生了!

我看到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在外面,整天提心吊胆,而且把自己的担心挂在嘴巴上,不断地对孩子嚷嚷着 :“别乱跑!现在 给我停住!危险别碰!小心!”

看他们盯着孩子的那种警觉的样子,简直像保护国家领袖的保镖似的,再加上不时听到新闻上出现这种骇人的悲剧,你说怎么能让父母亲不焦虑呢!

在这一章你会看到,有许多失误往往不是出在精神紧绷的

状态下,而是紧绷之余,当我们的脑袋为了“省电”,而自动切换到“惯性回路”的时候。

许多日常生活中的不幸,都来自一时间的粗心大意。人人都会粗心大意,但我相信,当你了解了背后的原因,也就有机会能够预防这种盲点所造成的不幸。

不是我故意而是不小心

许多日常生活中的不幸,都来自一时间的粗心大意,让我先从自己的糗事讲起。

不久前的某天,我一个人在家,正准备出门搭高铁去南部演讲,这时老婆打电话来:“老公,我忘了带家里的钥匙,所以你等会儿出门,一定要 把钥匙留给楼下的管理员!不然我跟孩子们都进不了家喔!”

“OK,没问题!”我回答。“千万不要忘记喔!”她特别叮嘱。老婆很了解我,知道当我在准备活动时,基本上脑袋是少根筋的。我也怕自己忘记,所以一挂上电话,就先把钥匙放进 裤子口袋,以便到楼下马上交给管理员。

我按照习惯打电话叫出租车,收拾计算机,洗脸刷牙,穿鞋 锁门,搭电梯下楼,整个时候心里不断地念着:“别忘了钥匙!”

走出电梯,迎面扑来一阵热风。哇,今天至少 35 度吧!

我快步穿过社区中庭。透过大厅的玻璃门,我看到出租车已经到了,于是加快脚步,跟管理员打声招呼,跳上了出租车,直奔台北车站。

高铁加速的咻咻声伴随着车厢微微的震动,让我昏昏欲睡。“*好先打个盹,到高雄才有精神。”我心想,“但回来时就不能 打瞌睡了,因为那时候已经很晚,怕回家睡不着……”

回家!!! 一阵晴天霹雳,我从头皮麻到脚底,爆出一身冷汗。回家……

回家!天啊!钥匙!!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老婆的声音冷到结霜:“钥-匙-在-哪-里……?!” 可怜的老婆,就不得不带着两个孩子在外面“流浪”了大半天。当时儿子才一岁多,老婆还得在外面买尿布奶粉,跟邻 居借厕所。当我晚上终于赶回家,见到他们三人在门口疲惫等 候的样子,恨不得自己铺上算盘,跪地磕响头了!

我这个糊涂蛋!我难道没把家人放在心上吗?为什么前一刻 还在提醒自己的事,后一刻就忘得一干二净呢?

别让粗心酿成悲剧

2014 年 7 月 7 日,是个让凯尔?赛思这位父亲后悔一辈子的日子。

当天早上,因为太太有事,凯尔答应先载一岁多的儿子班 杰明去托儿所再上班。他把班杰明小心翼翼地放进车子后座的 安全椅,绑起安全带再开车出门。

这条上班的路线,凯尔已经开过无数次了,熟悉到不能再 熟悉。他想着一天在公司要做的事、接下来要开的会……哎呀, 一闪神,错过了前往托儿所的路口。

“没关系,先买杯咖啡再说吧!”凯尔心想,于是他转去商店买了咖啡,然后继续开车去上班,停好车,锁上门,工作了一整天。

下午五点多,他回托儿所接小孩。 “你儿子今天没来啊!”托儿所的人说。

凯尔一开始还很困惑。“奇怪,我不是今天早上先送他过来再……”

根据目击者形容,凯尔有如触电一样拔腿冲出托儿所,而过了不久,则从停车场传来一阵惨痛的叫声。

当凯尔的太太赶到医院,见到先生哭涨的脸,就知道一切 都太迟了。

虽然当天户外只有 27 度,但在日晒下,车内的密闭空间却热到可以把蛋都蒸熟。根据法医的检验报告,小班杰明因身体过热,导致器官衰竭致死。

多么令人痛心的悲剧啊!而这竟然不算是罕见的意外。光是在美国,每年夏天平均会有40个小孩在车上中暑致死,在全世界未报案的数字应该更多。就当我写这篇文章的同一天,在佛罗里达州又发生了一个“热车婴儿”(hot car baby) 事件,过程几乎一模一样,父母亲是华裔,还是当地法院的检察官。

但父母亲怎么可能会那么粗心大意呢?那是自己的心肝宝 贝欸!每次有这种新闻,网上的留言总是充满了各种骂声。“根 本就是故意的!”“这种人不配当父母!”“我多糊涂也不可能 犯这么不可赦免的大错!”

但警方历年的报告显示,其实任何人都可能会犯这种错,不分学历、智商、家庭收入。凯尔?赛思是计算机工程师,太太是律师,两人享有高薪稳定的生活。而一时的粗心大意,竟然把幸福美满顿时变成了一场噩梦。一时的粗心,谁都会有,通常没什么大碍,问题是哪天如果忘记的不是钥匙或雨伞或钱包,而是更重要的东西怎么办?

“钥匙事件”是个警惕,提醒我*不能再那么掉以轻心。

为何明明放在心上的事,却还是会瞬间忘记呢?进一步研究后,我发现这不是多吃银杏、喝咖啡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习 惯”加上“分心”所造成的状况。

人人都会粗心大意,但我相信,当你了解了背后的原因,也就有机会能够预防这种盲点所造成的不幸。

为什么人会粗心大意?主因有三。

*,“慌神”。睡眠不足、压力大、喝了点酒,神志不清 当然容易出错。

第二,“闪神”。当我们忙起来,尤其同时要处理好几件事 的时候,更容易分心而出纰漏。

第三,也是多半人不知道的原因 :因为“省电”。什么?是的,为了节省自己的脑力!

人脑不过1.5公斤重,消耗的热量却是全身的 1/5。它 就像是计算机的中心处理器,思考时会用很多的能量。现代计 算机有各种快取功能和自动变频的 CPU,而我们的大脑经过了千万年的进化,也发展出各种节省脑力的技术。节省脑力就等 于节省体力,让我们吃少一点也能存活,所以省电不只是因为懒和爱放空而已。大脑省电的方式,就是建立“习惯”。一件事只要重复了几次,

开始熟练后,许多动作就会被自动化,而较不需要花脑筋思考。 举个例子 :

你今天刷牙没?有吗?你怎么知道? 对大部分的人,这没什么好问的,因为起床后本来就会刷牙,从小到大都这样。刷牙的动作也是常年的习惯,不需要思考。有时候我睡眼惺忪地踏进浴室,刷完牙还在半梦半醒,要不是嘴巴凉凉的,还未必知道自己刚做了什么。

惯性行为就像是一套写好的程序,能够一气呵成,让我们 熟能生巧,还可以同时做更多事情。如果没有这个省电模式,那我们就学不好钢琴,打不好网球,而且出门半天搞不好就累瘫了!

大脑的省电模式

透过动物和人类实验,学者后来发现惯性行为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惯性行为需要一个指令(cue) 才会开始执行,而这个指令往往来自环境中的提示。

指令可以是个东西、也可以是声音、味道,或是一整个环 境的氛围,例如 :

听到了铃声,我们就会四处找手机(铃声是指令,启动的是“接电话行为”)。

早上走进浴室就开始刷牙,开水龙头洗脸 (浴室和早晨是指令,启动的是自己的早安)。

到了办公室,就会开始打卡,泡咖啡,开计算机查邮件……

一旦大脑察觉到了指令,便会唤起相对的惯性 (routine)。惯性就是我们已经养成习惯、可以自动完成的行为。这也是*省脑力的阶段。 而当惯性执行完毕时,*后一个阶段则是奖励(reward)。

Reward 并不一定要是“奖励”,而是任何习惯期待的结果,例如: 对老鼠来说,reward 就是跑完迷宫,获得了奶酪 ;对瘾君子来说,reward 就是抽完烟,感受到尼古丁的微晕;以刷牙而言,reward 就是嘴巴里那凉凉的薄荷味,想象如果你刷完牙,嘴巴里竟然是牛排的味道,岂不会觉得很怪吗?

CUE-ROUTINE-REWARD 构成了我们*基本的“惯性回路”(habit loop)。在这个回路中,我们的大脑在寻找 cue 和 reward 的时候*活跃,而在执行 routine 的时候*可能心不在 焉,运用那省出来的脑力思考别的事情,例如今天出门要穿什么衣服,早餐要吃什么,等等。

根据南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温蒂吾德的研究估计,一般人的生活中有四成的行为都属于惯性。好处是,我们一天可以有 不少时间放空或想别的事,几乎像是“一心二用”。

坏处是,惯性回路的效果很强,一不注意就会盖过其他的思绪。

惯性回路害了我

你是否曾经为了找东西而快步走进一个房间,一开灯,却完全忘记要找什么?

这是因为当你走向房间时,整个路程都处在半自动状态,很可能同时也在想别的事。这时突然再进入一个充满了各种 cue 的熟悉环境,一开灯就想 :“不对啊,我进来卧室不是要睡觉, 那是要干吗?”于是就傻乎乎地站在那里,好像突然梦醒了一样。

这不一定表示你的记忆衰退,而是你在半自动状态下分心,又被各种环境中的 cue 打乱了思绪。所以不用太慌张去买银杏 和补脑丸。当然啦,如果这种事一直不断发生,你*好去做个检查。

惯性回路可以很顽固。一旦大脑认定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事”,其他的插曲有可能会被忘得一干二净,而且这种分心状况 不一定只发生在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上。

以“钥匙事件”为例,因为我经常从家里坐出租车赶高铁,整个流程已经成了惯性动作,从叫车到出门下楼都属于同一个。 当我一踏出电梯,迎面吹来的热风可能造成了一时的慌神。这时候看到了出租车出现,就马上启动了“上车”的 routine。这时我加快脚步,甚至还按照习惯跟管理员打了招呼,直接跳上车,一气呵成。几秒之前还在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的钥匙,因为属于 惯性回路之外的“插曲”,就在那一刻完全忘记了。

凯尔?赛思的不幸遭遇,也有类似的特征 :他当天按照习惯开车,所以一开始就错过了转弯去托儿所的路口。但当时他又图方便,先按照习惯给自己买了杯咖啡。那杯咖啡很可能启 动了另一个 routine:也许喝到那口咖啡,便立刻让他的大脑“确认”自己已经要开始工作。这时虽然儿子还在后座,但很可能 因为睡着了而没有声音。凯尔平常也应该没有养成下车前查看 后座的习惯,于是锁上车门就上班去了。

美国对于热车婴儿事件做了很多研究,发现几乎每次都按照 同样的剧本发生 :父母亲某天别于往常要带着孩子出门,坐在后座的孩子睡着了而没有出声。父母亲当时正在想别的事,停了车便顺 手锁门。而一旦踏进了熟悉的环境,启动了另一套惯性行为,孩子 就完全被忘记了。

根据一份相关的调查报告,每四位家长和保姆中,就有一位曾经不小心把孩子忘在某个地方!绝大部分的时候,大人都还能及时发现疏失,顶多让孩子受了惊吓,但偶尔还是会有悲剧发生。

越忙碌、越烦躁、越在习惯的环境中赶着完成事情,就越容易落入惯性的不自觉状态。 我老婆平常比我细心多了,但连她也曾经粗心大意过:好几次赶着出门上班时,她原本要把一袋东西交给管理员,到了公司才发现袋子还拿在手上。

我很感谢老婆能够谅解我的疏忽,但也不禁想:如果那不是一袋干洗衣服,而是一袋现金;如果不是钥匙,而是自己的孩子,那情何以堪!

如果你容易粗心大意,就要做好准备。

所以,要避免粗心大意,请记住——

第二,列个清单,把要做的事情先写下来,按照清单做完了,再去处理别的事,并培养定时查看清单的习惯。如果你想要锻炼自己的脑子,也可以练习位置记忆法(method of loci)。

第三,放只“虫”扰乱自己的惯性回路。这需要一点解释。1945 年,哈佛大学的计算机系统出了问题。当时一台计算机就占一整个房间,密密麻麻都是电线。教授爬进架子里检查,找到了问题 :一只飞蛾飞到了线路板上,造成短路。教授把飞 蛾抓起来,粘在记事本上,并写着 :“抓到了虫。”

从此之后,解决计算机程序的问题,便被工程师俗称“除虫”。计算机工程师想办法除虫,但我们则要“放虫”,怎么说呢?如果你今天要先带孩子去托儿所再去上班,上车时,请你先把手机和公文包放在后座的安全椅旁边。当你要下车时,发现手机不在身边,则会扰乱你的惯性回路,终止自动状态。“放 虫”的概念,就是刻意制造一个错误,让平常的自动模式中断,达到适时的提醒效果。

放虫也要讲究技巧

这确实需要一点反复试验才能搞定。我刚开始练习“放虫” 时,就犯过这样的错误 :某天,我又在准备出门演讲。因为我 用的计算机是 Macbook,需要一个特殊的转接头才能接上一般 的投影机,而很少场地会具备这种接头,所以每次都自己带。*,务必睡够了,放松心情,把重要的事安排在一天精神状态*好的时候处理。

通常,这个转接头就放在我的随身包里,但当天我正好要换个背包,所以就先把转接头放在桌上,等着一起装进另外一个背包里。但后来到了会场才发现,转接头还是忘了带!

我犯的糊涂错,就是以为自己“只要看得见,就会记得住”。我虽然把转接头放在桌上很醒目的位置,但看过了一两次之后,大脑便对它产生熟悉感,而不再特别留意。这时我又在赶时间,满脑袋都在想演讲的内容,在半自动又分心的状态下收拾背包,所以即使就在眼前,也竟然视而不见。

这就像是不少人接到了账单,若当下未能处理,就把账单放在书桌上提醒自己。

问题是,当时间拖久了,每天看到那账单,反而就对它愈来愈没感觉,之后被其他的信件盖过去,也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催缴通知寄来。

同样的,有些人出国前会把护照等重要文件放在桌上等*后收拾,结果赶到了机场,才发现护照竟然忘了拿。

如果你也曾经干过这种傻事,请记住:不要把书桌当作你的待办清单!你不但很快会习惯桌面的样子,失去提醒的效果,而且还会让你更难找该找到的东西。

所以,“虫”不能只是出现在周遭的环境中,而必须扰乱惯性行为的途径,让它冒出来的时候会有意外的效果。

举例来说,出门时一定要锁门,所以我可以把转接头跟钥匙夹在一起,就不容易忘记。出门时也一定会检查是否带了手机,所以我也可以把转接头跟手机先放在一起。要不然,就把转接头放到鞋子里吧!当然,要先确定自己当天要穿哪双鞋。同样的,今天若你别于往常需要带宝宝出门,不能只放个尿片在公文包里。你应该把公文包、手机、办公室钥匙都放在 宝宝旁边,才*保险。

或者,你可以先打电话交代秘书 :“今天见到我时,就要问 我是否带孩子出来了!”若你没有秘书,但知道自己一进办公室会习惯先看 e-mail,那就事先寄信给自己,主旨写“孩子在哪里?”

你也可以在手机上设个闹钟,在你平常到公司的时间响起。重点是:要刻意扰乱惯性回路,才能让自己跳脱半自动模式。

世界之所以如此难以看清,不是因它的奇异,而是因它的平 常……熟悉也会蒙蔽你的双眼。——罗伯特 · 波西格《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