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西南联大三部曲”分为《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先生之风:西南联大群英谱》《大师之大:西南联大风云记》三本,共百万余字,分别围绕联大师生的生活状况、学术研究、救国实践的主题,从不同侧面,详细讲述了20世纪中国**的一批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学生,是怎样在残酷的战争中坚守学者本心的故事。整套书涉及西南联大全部5个学院的269名大师、8000名学生,其视野绝不止局限于联大8年,而是将叙事跨度延伸至整个20世纪,更全面地展现每一个个人,和整个知识分子群体的命运归宿。

《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是*本,讲述满是生活气息的联大故事。本书关注联大师生的日常生活趣事和吃穿住行状况,集中呈现有温度有情怀的生活细节,由此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幽微精神:在炮火的逼迫下,北大、清华、南开等校师生是怎样艰苦跋涉来到昆明?在空袭频繁的年代,他们的教学环境如何?他们如何请客吃饭?他们怎样谈恋爱?他们如何娱乐?他们有着怎样的文化生活?在物质极其贫乏的情况下,他们的一饮一啄,他们的一言一行,他们的爱恨情仇,都演绎成了时代的文化史。

《先生之风:西南联大群英谱》是第二本,是充满书卷气的联大历史。分学院、分学系地讲述了大师们在联大时期工作和研究中的趣闻。在书中,有狂狷的刘文典、坚韧的郑天挺、温文尔雅的梅贻琦、诗人气质的闻一多、不善辞令的沈从文、幽默风趣的陈寅恪、沉迷武侠小说的金岳霖、给学生大讲自己恋爱史的吴宓,还有张伯苓、蒋梦麟、傅斯年、杨振声、钱穆、钱钟书、吴晗、赵九章、陈岱孙、曾昭抡等等……他们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里,利用一切条件,坚守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在这里,我们能一睹教授们在课堂上和讲台下的风采,体验当年联大学子们才能感受的大师魅力,切身体会为何中国*穷的大学,能创造出中国教育的黄金时代。

《大师之大:西南联大风云记》是第三本,富有血泪和硝烟味的联大岁月。在这本书中,完整还原联大学生从军始末、吴晗从政、闻一多被暗杀、昆明学潮、一二一惨案。身处时代动荡中的联大教授和学生们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西南联大的命运与山河破碎的国家紧紧相连,它再也不是那座我们想象中与战火隔绝的象牙塔。为武装国防,教授们废寝忘食忘我科研,以期能研制出原子弹;为抵御外辱,学生们前后三次掀起从军热潮,奔赴前线战场,为祖国抛洒热血;为反抗独裁,联大人用尽各种方式抗争,即便面临恐吓、暴力、抓捕、暗杀。他们用自己的一生,撑起了中国文人的脊梁。


【作者简介】

刘宜庆

笔名柳已青,中国作协会员,文史学者,媒体人。青岛市文联首届签约作家,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关注晚清民国知识分子群体,致力民国人物研究。著有《红尘往事:民国时期文人婚恋传奇》《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百年风雅》等作品。


【目录】

《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

“回顾丛书”序

前言 联大风流何处寻?

湘黔滇旅行团 2

黄钰生南渡西迁 8

地质学家袁复礼的足迹 12

闻一多参加步行团 16

曾昭抡不绕小道 20

李继侗联欢会上跳舞助兴 22

冯友兰意外出事故 25

何谓“跑警报” 30

跑警报中的意外死亡 33

金岳霖跑警报 37

梅贻琦跑警报 40

刘文典大呼“保存国粹” 43

冯友兰躲进城墙洞 46

陈达教授坐坟头讲课 48

跑警报的幽默和浪漫 50

不跑警报 53

终结跑警报的日子 56

联大学者的饭局 58

梅贻琦的酒量 61

抗战胜利后的饭局和时局 64

学者的饯行宴 66

朱自清的饮食与胃病 69

冯友兰的家宴 74

燕卜荪请客论诗 75

冯文潜典卖衣物请客 76

潘光旦吃鼠肉真相 78

潘光旦太太请客 80

教授种菜 82

谁动了教授的米面 84

游国恩:米让挑夫挑走了 87

吴大猷夫妇相濡以沫 89

姜立夫、叶楷碾米 91

朱德熙初品干巴菌 94

汪曾祺与云南的菌子 98

费孝通品烤茶 101

联大学子的“八宝饭” 103

联大师生离不开汽油箱 106

吴宓钱穆合租“天南精舍” 109

“何妨一下楼主人” 112

金岳霖陈岱孙合住戏楼包厢 116

冰心呈贡山上的“默庐” 118

陈省身疏散到梨烟村 121

古庙安家 126

朱自清的住所 130

梁思成林徽因建房子 132

陈梦家赵萝蕤的“棤庐” 135

王力的“龙虫并雕斋” 141

费孝通为孩子出生找房子 144

华罗庚:我们的钱都已经花光了 146

教授的“荤段子” 152

师生都爱泡茶馆 155

沈从文、施蛰存淘古董 161

冯友兰喜欢收藏旧兵器 164

联大教授爱昆曲 168

联大学生的昆曲之好 172

苦中作乐打桥牌 174

看电影 177

南渡诗抄 182

南渡自应思往事 185

联大学者过中秋 诗词唱和述性情 188

朱自清《近怀示圣陶》 192

梅贻琦、顾毓琇唱和 194

伤心史与心酸诗 196

萧涤非送子《早断》 199

潘光旦:只将身世寄鸥游 201

游国恩挽朱自清诗 204

联大的时事演讲 208

梅贻琦主持的演讲 213

刘文典演讲《红楼梦》 216

邵循正摸黑讲《元遗山与耶律楚材》 220

林语堂的演讲 223

闻一多的“非常道” 228

金岳霖演讲“说不得” 232

向达演讲《敦煌学导论》 234

冯友兰《论风流》 237

冯友兰演讲中国哲学 240

黎东方讲“三国” 243

老舍讲抗战文艺 246

傅斯年讲汪精卫为何叛国投降 249

罗常培叙永分校讲读书八式 253

清华大学图书南迁 258

陈寅恪的藏书被偷了 261

陈岱孙舍弃藏书南渡 265

潘光旦部分藏书归去来 267

张荫麟忍痛抛藏书 269

吴晓铃昆明读曲记 271

联大学者忍痛卖书 275

胡适的藏书得到妥善保护 277

钱穆藏书全部散失 280

战火劫余诗与书——冯至昆明买书记 282

梅贻琦主持的婚礼 288

潘光旦的证婚妙语与贺婚诗 293

黄钰生和他的两位妻子 298

周先庚与郑芳:铭记战时家庭生活 303

林文铮与蔡威廉 308

许宝騄:一生治学终身未娶 317

任继愈和冯钟芸 322

张世英与彭兰:哲学与文学的联姻 326

林文奎与张敬:剑与花喜结良缘 333

高贵的灵魂与美丽的眼睛——巴金和萧珊的爱情 338

袁永熙与陈琏:跨过门槛 344

陶光:一缕昆曲陷渺茫 351

奇葩的求爱 357

孙毓棠与凤子:秋灯摇曳中的昆明往事 360

附录一:西南联大简史 374

附录二:西南联大纪念碑 377

附录三:西南联大校歌 380

初版后记 390

“西南联大三部曲”后记 394

《先生之风:西南联大群英谱》

“回顾丛书”序

前言 :联大风流何处寻?

南开有个张伯苓 2

“北大功狗”蒋梦麟 10

清华终身校长梅贻琦 20

叼着烟斗的傅斯年 29

杨振声和《大一国文》 38

杨振声:推动现代文学教学的教育家 42

语言学家罗常培逸事 44

罗庸讲杜诗 50

古文字学家唐兰 55

“二云居士”刘文典 59

闻一多讲古诗 64

闻一多家书中的柔情 66

闻一多的 1946 年 69

浦江清家书的温馨絮语 72

浦江清西行记 78

沈从文晋升教授风波 81

沈从文如何教书 85

魏建功昆明治藤印 88

陈梦家和赵萝蕤在昆明 94

“教授中的教授”陈寅恪 100

郑天挺南渡记 105

郑天挺的蒙自身影 109

联大管家郑天挺 111

郑天挺的家事 115

良师钱穆讲国史 119

良史钱穆著史纲 122

雷海宗讲史倒背如流 126

皮名举的狂狷 129

吴晗的悲剧与思想转型之谜 132

张荫麟之死 137

噶邦福:中国的事情我一样懂 143

向达:昆明弦歌记 146

向达:敦煌考察记 151

叶公超太懒? 158

吴宓的严谨与浪漫 163

吴宓和西南联大的《红楼梦》热 167

吴宓的交际圈 171

钱锺书离开西南联大的“难言之隐” 174

陈铨与“战国策派” 179

陈铨与话剧《祖国》 183

陈铨与《野玫瑰》风波 185

冯至的昆明情结 189

贫穷与疾病阴影下的诗人冯至 194

冯至家的文艺沙龙 198

诗人燕卜荪:播撒现代派诗歌的种子 202

温德:把中国当作第二故乡 207

冯友兰的风度 214

汤用彤沉潜寡言 219

“半个疯子”沈有鼎 225

金岳霖讲“知识论” 229

金岳霖“论道” 234

金岳霖与殷海光 236

金岳霖与王浩 238

金岳霖爱读武侠小说 241

单身教授金岳霖 244

容肇祖的诗 247

周先庚的军事心理学研究与测试 252

绅士陈岱孙 258

张奚若:无政可参,路费退回 262

潘光旦:西南联大的通人 267

陶云逵之死 272

一代师表叶企孙 278

赵忠尧带回放射镭 283

周培源骑马上课 287

杨武之与杨振宁 292

曾昭抡逸事 296

汤佩松与大普集学术茶会 300

化学史专家陈国符研究《道藏》 304

西南联大工学院院长施嘉炀 309

袁复礼先生的野外实习课 315

张景钺、崔之兰的昆明往事 319

赵九章: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327

黄钰生的严与管 336

黄钰生与西南联大附中附小 340

朱自清:观音山夏令营的夏夜歌声 345

张清常:通往语言学家的路 348

张清常为西南联大校歌谱曲 352

张清常的西南联大音乐之声 354

附录一:战时昆明兄弟情——朱自清和弟弟的身影

358

附录二:西南联大师生的朋友圈 362

初版后记 390

“西南联大三部曲”后记 394

《大师之大:西南联大风云记》

“回顾丛书”序

自序 :竞看东海变桑田——历史激流之中的西南联大

湘江涌动爱国潮 3

学子慷慨赴国难 9

联大从军总动员 15

穆旦翻越野人山 26

黄维强渡怒江遇难 34

缪弘攻打丹竹阵亡 37

联大学二代从军 42

猛虎添翼飞长空 48

原子弹爆炸惊寰宇,曾昭抡撰文动昆明 57

蒋介石启动“种子计划”,吴大猷提议人才培养 63

联大三剑客赴美考察,才俊五学者放洋深造 66

赵忠尧观察核爆炸,回国途中一波三折 72

“坚贞党员”史学家 83

人生曲线谁求解 98

一条风雨坎坷路 114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独立性 132

谈道义者有斯人 144

从论政到参政 159

永不褪色的传奇 177

行行重行行 186

民主斗士死于 1946 202

误入宦海难回首 221

大学校长的历史困境 239

从阶下囚到座上宾 249

哲学的王冠与权力的柄杖 258

国民参政会上的唇枪舌剑 267

孔祥熙访问西南联大 277

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问西南联大 282

李约瑟在昆明 289

费正清的中国情缘 300

五四风云眼底收 311

历史的巧合 332

月光下重温五四旧梦 335

风雨中点燃民主火炬 341

愤怒的学生们与震惊的独裁者 351

胜利的欢庆与内战的忧虑 359

反战的呼吁与野蛮的枪声 365

流血惨案与昆明学潮 371

舆情失察与视觉盲区 378

罢课与复课的博弈 387

左右选择与中间立场 403

初版后记 429

“西南联大三部曲”后记 432


【前言】

  西南联大三部曲后记
  一本书有一本书的命运,书的命运与人的遭际交织在一起,在岁月之中延展。
  2017 年 12 月 27 日,梁由之先生在微信上问我,写西南联大的两本书合同早已到期,有没有签订新的出版合同?我答复,我正在做增订,可以出三部。这就是读者面前“西南联大三部曲”的由来。
  2009 年 1 月,我出版了《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随后,台湾出版了中文繁体版《绝代风流》《先生之风》。2013 年出版了《大师之大:西南联大与士人精神》。在此基础上,我每次有新的发现、新的资料,都会沉潜往复,发而为文。我陆续增订,与梁由之先生达成出版协议后,在接下来的 9 个月中,将要增补的人物、篇章写完。台湾中文繁体版的《绝代风流》《先生之风》两书一共 26 万字,增补之后变成 42 万字。《大师之大:西南联大与士人精神》2013 年出版时删去了两章,今补全,并将书稿略做修订,把政学夹缝中联大教授的一些段落删减。
  三部书稿全部杀青,已是仲秋。夜晚,走在路上,月光皎洁,凉风满袖,虫声唧唧,世间清景是微凉。走着走着就两鬓飞霜,回首一望,书与人的往事,纷至沓来。
  10 年前的一本书,到今年的三本书。隔着 10 个春秋,令人感慨。江湖夜雨十年灯,这是深夜亮着的一盏灯。城中过尽无穷事,无非生死。遗憾的是,10 年之间,父亲亡故,这三本书出版,他不能看到了。而这 10 年,我走向中年,遭遇家人生病,目睹时代巨变,经历新媒体的崛起。世事浇漓,初识沧桑滋味。
  10 年看似短暂,整个社会的风向,却如陵谷变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越,所感所思,感受到无法言说的悲凉。相信读者诸君,在这三部曲中能够感受到我对历史的省察、对现实的批判。成书历 10 年,万恨缄其中。我所恨者,非一己之浮沉。好在,我已经将史实钩沉,史实是*好的言说。
  10 余年来,因研究西南联大,结识了诸多意气相投的好友,在写作中得到他们的帮助,让我有吾道不孤之感。感谢诸多西南联大教授的后人:冯姚平、萧光乾、金炎等;感谢多年来向我约稿的报刊的朋友:丁杨、翁天兵、陈思、梁思慧、杨奕萍等;感谢在昆明的学者:戴美政、余斌、龙光美等;感谢我身边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吴新元(他母亲汪静女士是 1938 年湖南的高考状元,考入西南联大机械系)、戴升尧、王开生、薛原、马一等。在写作过程中,也结识了诸多联大学子的后人,与他们交流,获益良多,不一一赘述。尤其感谢张友仁先生和美国学者易社强先生的鼎力支持。
  2013 年 1 月,趁参加北京图书会订货会之机,到北大燕园拜访西南联大校友会副会长、著名经济学家张友仁先生。感谢他赠送《张友仁回忆文集》《北大清华的教授们》《北大恩师》,随后邮寄了大量的资料和照片。那天走在北大燕园,从灰蒙蒙的雾霾的外边走进张友仁先生的书房,看到书桌上几朵金黄色亮丽的花朵,看到张先生镜片后睿智的眼神、温和的微笑,那一刹那,心中安定。2015 年 6 月 13 日,张友仁先生仙逝,在天上与西南联大的大师们相聚。
  2013 年 7 月 10 日,美国学者易社强(著有《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饶家荣译)在青岛,我去他的住处拜访,和他一起游览青岛奥帆中心并留影,中午在一起吃饺子。话题自然围绕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体展开,交流研究心得。这是愉悦的一天,我们都谈到如何走上研究西南联大的道路。这次见面后,易社强先生如一叶白帆远航。后来,我给易社强教授写了一封电子邮件,附件是我写潘光旦教授的万余字长文。2018 年 8 月下旬,梁由之君参加完上海书展,来青岛小住。我和青岛的两位好友,在一个凉风习习的夜晚,陪梁由之游览青岛奥帆中心。防浪堤上的灯塔明灭闪烁,想起这 10 余年来,因西南联大研究和写作,与诸多朋友交集。而时光如水,经过了上合峰会的奥帆中心,更加美丽。在海滨漫步,想起 10余年来书与人的相遇,内心百感交集,如大海层层浪花。回望自己的来时路,海天之间的云霞化作凝眸处的一段烟愁。10 余年来,坐冷板凳,焚膏继晷,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位学人,都是点滴时光凝聚而成的生命册页。
  我写这篇后记之时,恰逢中秋节。月挂中天,皎皎月光,清辉匝地,纤尘俱净,万象清虚。独自穿行在月色之中,无边人世,月色所在,皆是道场。读者诸君,您在这三部书中,感念民国大师风范,也会想到一轮圆月耀天心。当年照耀着大师的月亮,也照着我们。将这轻纱似的月色夹进书中。旧时月色*动人。
   刘宜庆
   2018 年 9 月 24 日


返回顶部